第72章
林观海单位要分房子了,预计能分到一个六十平的两居室,林观海和肖爱红都很激动,关彧馨也盼着,她是想着大儿子分了房子搬出去住楼房,家里也稍微宽松一些。 不过林听轩却是不太在意这个,他现在在古董界已经小有名声,还帮人牵线搭桥做了好几桩买卖,他自己也跃跃欲试的,加上现在要改革开放了,以后古董这一块想来也会放开,他想大干一场,至于房子娶媳妇什么的,他根本没那心思。 关彧馨自然不舍得女儿和外孙,不过想到女儿要出国深造,那是天大的好事,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 林大靖倒是叹息连连,觉得外孙出去一趟,回来就长大了,有点不舍得。 林望舒好生嘱咐了一番,让林大靖尽快办退休:“提前退休也行,反正我们也不缺这些钱。” 林大靖单位效益不好,最近发工资都有些困难,这么干着也没意思,还不如早早退了,早早退了还安生,不用担心了。 林望舒这几年攒了一些私房钱,和陆殿卿商量了下,从家里拿出来一些钱,凑成一千块留给父母,让他们留着慢慢用。 毕竟接下来几年不知道什么情况,一年未必回来一趟,作为女儿要远行,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这些钱给父母,也算是一个心意。 林大靖其实不太舍得退休,不过林望舒想着上辈子自己爸爸出的事,还是说了种种道理,最后林大靖被说动了,到底是办了提前退休。 林望舒这才放心。 就在林望舒和陆殿卿已经敲定了去美国的时间后,恰好有了另一桩事,西方石油公司的哈特默尔乘坐私人飞机来到中国,带着二十多个专家顾问准备投资。 陆殿卿全程陪同,他和林望舒商量过后,推迟一周去美国。 哈特默尔受到了接见,在经过多次会谈后,签订了多项领域的初步协议,开始了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 他感激陆殿卿的协助,知道陆殿卿将携妻儿前往美国,便诚恳邀请陆殿卿一家同行。 陆殿卿便和林望舒商量了下,如果他们自己过去,必然要从巴黎或者香港转机,还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各种行李,还有保姆,一路上自然辛苦。 他们辛苦一些没什么,但到底心疼孩子,不舍得受罪,便接受了哈特默尔的好意。 于是林望舒等人,乘坐哈特默尔的私人飞机前往美国,随行带了保姆田姐和小赵。 其实中国并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不过哈特默尔年纪大了,出门只能乘坐私人飞机,所以领导特批他的私人飞机进入国土。 那是一辆波音727,这对于林望舒来说,自然是大开眼界--------------/依一y?华/,就算上辈子,她也没坐过私人飞机。 哈特默尔是一个爽朗幽默的人,他和林望舒聊起来他和陆殿卿的相识,并且表示“在我冒死闯入的时候,是Lu帮了我”,他很诚恳,对陆殿卿在关键时候的援手很感激。 对此,陆殿卿给林望舒解释,其实我当时只是邀请他换了一个桌子。 他们说得含蓄,但林望舒大概听明白了。 哈特默尔知道林望舒学的是物理学,还和林望舒聊起来他当年求学的经历:“我当初一边要经营家族的产业,一方面就读于哥伦比亚医学院,我完全没时间,不过我邀请了一位家境贫困的同学住在我家里,我提供食宿,唯一的要求是他要记录完整课堂笔记给我,供我考试和写论文,结果我最后就顺利毕业了。” 林望舒听着忍不住笑起来:“这就是win-win了。” 哈特默尔笑起来:“对对对!” 从中国飞往美国要二十多个小时,孩子中间哭啼过,不过好在准备齐全,哈特默尔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他们一家非常照顾,两个孩子适应得也良好,并没有什么不适。 到了华盛顿后,他们很快安顿下来,房子是云菂出钱,陆殿卿四舅帮忙物色的,其实也是老房子了,六十年代的,毕竟是DC市区,又是几乎房价最高的雾谷校园,寸土寸金,也没什么新房子可供选择。 房子已经特意翻修过了,炭灰色的地砖,红木壁板,有华丽的吊灯,还有偌大的窗户。 客厅旁边的一扇门通向院子,连接着车库和健身房,房子上方还有露台,露台上看起来可以种些花草蔬菜。 两个孩子一路劳顿,本来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现在看到这房子,也精神起来,四只眼睛不够瞧,东看西看的,还兴奋地在地毯上打滚玩耍。 大人们却不好休息,尽快收拾房子安顿行李,这自然要花费不少精力,不过好在房子之前已经请人彻底打扫过,倒是节省了一些力气。 略收拾好了后,一家子简单吃了饭,当晚先休息,第二天陆殿卿带着一家去附近逛了逛。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好,能看到不远处的波多马克河,也不用太远就是知名观光区了,陆殿卿带着一家子过去了白宫外拍照留念,又在附近逛了逛。 本来怕孩子累,想着早点回来,谁知道两个孩子比谁都起劲,兴奋地要看这个那个的,不肯回去,最后只好在外面吃了点东西,休息了下,继续四处看看。 当然也研究了下路线,房子距离林望舒学校走路也没多远,以后上课肯定很方便,不过距离陆殿卿的工作地点就远了,陆殿卿单位在康涅狄格大街,就算开车过去也要半个多小时。 林望舒:“那你打算怎么上班?” 她知道国外出行都要车,不过华盛顿到底不一样,好像也容易堵车,据说出行坐公交车也很方便。 陆殿卿:“买一辆车吧,这样孩子大一些,可以带着他们出去玩,比较方便。” 林望舒想想也是,提起孩子,便忍不住笑:“本来怕他们水土不服,谁知道人家比我们适应好!” 陆殿卿也笑了:“是,他们好像也没时差。” 只能说,小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安顿下来后,陆殿卿的四舅一家过来请他们吃饭,四舅的妻子已经过世了,家里有两个表姐一个表弟,大表姐已经工作了,二表姐上大学,表弟还在上中学,看上去人都不错。 一对双胞胎自然瞬间成了香饽饽,四舅喜欢得很,抱着不放开,两个表姑也都觉得好玩。 林望舒也趁机向两位表姐请教了在这里上大学的种种,两位表姐倒是很热情,倾囊相授,又告诉她一些经验,林望舒自然受益匪浅。 她可以感觉到,四舅对自己一家还是很亲近的,毕竟是亲外甥,他和自己婆婆感情也好,自然对陆殿卿这个外甥上心。 如今自己一家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有这样处处关照着的亲戚,普通留学生的那种茫然无助感自然减少了许多,心理上也放松了。 在几天的熟悉环境并安顿后,他们便收到了哈特默尔的邀请,前去他的庄园观光,之后参加了美国名流的晚宴,哈特默尔还帮林望舒介绍了一些学术圈的朋友,这让林望舒越发开阔了视野,她的求学生涯也自然更为从容了。 她在后来,曾经听一位留美回国的博士生聊起,说是到了美国,受到最大的就是多元化的文化冲击。 那是一位清华的毕业生,他提起清华学业竞争的残酷,提起曾经诺贝尔的梦想,提起梦想中的陈景润。 可是到了美国后,所有的一切轰然倒塌。 美国的报刊上没有陈景润,也不提起诺贝尔,美国的新闻电视报刊全都是好莱坞明星。 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他们靠着高考的拼杀才有机会走进了象牙塔,成为天之骄子,成绩就是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倚仗。 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评价体系多元,曾经纯粹的信仰在这里坍塌,价值观重新建立。 这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将过去的价值观全部打碎,浴火之后,重塑肉身,再重新站起来,拥有全新的视野与格局,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不过对于林望舒来说,她倒是没有这些烦恼。 曾经年少学子如火如荼的青春,在她眼里不过是一场旁观,她一直保持着旁观者的冷静,她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比起其它中国留学生,她也拥有了更多的视野。 在别的同学餐厅打工刷盘子的时候,她已经在陆殿卿舅舅的引荐下,也是因为陆殿卿身份的便利,拜访了诸位知名华人科学家,聆听教诲,开阔视野。 在阅尽繁华后,她很快便收了心,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她所在的实验室并不大,学生也不多,不过她的导师是学术界的大人物了,门下出过诺贝尔奖得主,曾经参与过美空的“机载激光实验室”计划,甚至参与过激光陀螺仪的研究。 林望舒知道这些后,便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兴奋到了两手几乎颤抖。 她深切地感觉,自己接触到了金字塔的最顶端。 激光陀螺仪,这个名词自被创造,便浑身散发着尖端科技的神秘气息。 陀螺仪的概念最初来自于航海,是利用陀螺原理定向导航的罗盘,而激光问世之后,美英法苏几个国家都开始酝酿研制激光陀螺仪,以精准确定高速运动物体的方位。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导弹等高速飞行物为了定位精确,那就必须使用激光陀螺仪,这就是高科技飞行物的火眼。 在导弹系统中,安装了激光陀螺仪,导弹就有了精准的眼睛,就可以千里之外一招毙命,以后的海湾战争中,装有激光陀螺仪的导弹那更是大显神威,让世界为之一振! 而在林望舒所熟悉的那个世界,突破了西方世界大国技术封锁,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研发出激光陀螺仪的,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当年钱学森先生留学美国,他听说激光陀螺仪这种技术后,已经预见到激光陀螺仪必是能扼住一个国家咽喉的重要技术,所以在五十年代回国前,他想办法弄到了两张图片,上面是激光陀螺仪不完整的公式和数据。 只是带回国内后,那两张图片的公式和数据晦涩难懂,中国科学家根本无从下手。 因为这个,这两张图片被称为“钱学森密码”。 数十年时间,“钱学森密码”无人能够破解,一直到后来,一位叫高博隆的科学家,为了激光陀螺仪埋头苦干数年,呕心沥血历经挫折,终于研究出来激光陀螺仪,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为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 那就是激光陀螺仪之父,是激光界的火眼金睛。 只是,在如今的中国,钱学森密码无人破译。 因为激光科研的落后,好像从来没有人认为中国的激光陀螺仪可能造出来,至于那位本该研究激光陀螺仪的高博隆先生,在目前的国内查无此人。 林望舒深吸口气,明白自己来到这里,就有机会了,别人不会透露什么,但是她可以慢慢来,可以从日常学习探讨中一点点揣摩,也许有一天,她可以得到一些线索,或者有所了悟。 制作激光陀螺仪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她自认平凡,并不敢承担这么大的责任,但是她可以带回去一些线索,去找到那个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高博隆,或者找到高博隆这样一个人物,重新把这个伟大的使命还给他们,让他们去制造激光陀螺仪。 林望舒拼命地压抑下心中的激动,她让自己平静下来,平静下来。 这里的许多技术都远远领先于中国,她可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她有的是时间,她不能太激动。 她平心静气,开始研究这里的大学生涯。 这里物理系的课程和国内其实差不多,也是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等,不过选修的课程却五花八门,比如有人文物理学、感觉系统物理学甚至科学幻想小说物理学等。 林望舒和导师接触过后,稍微交流,发现自己的本科基础很扎实了,她英语又足够好,课业并不太难,可以直接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了。 这里的考察方式和国内也并不相同,她应对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 最让林望舒惊喜的是这里的图书馆,藏书甚丰,而且还有几万种期刊杂志,还有一些显微胶片和录音带等。 最惊奇的是,这里还有专线可以连接美国资料中心,只要给出Key words,就能瞬间查出相关课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当然了,查询这种资料是要付钱的。 林望舒感慨:“还是得有钱!有钱就能多查资料!” 陆殿卿好笑地看着她:“没事,你查吧。” 他略顿了下,含蓄地道:“我最近了解了一些资讯,打算以你的名义做一些投资,试试看。” 林望舒惊讶:“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陆殿卿:“我觉得挺好玩的。” 林望舒:“好吧,随你。” 她觉得陆殿卿应该还是挺有投资眼光的,况且他各方面消息灵通,既然来了美国,挣点资本主义国家的钱也挺好的,说不定还发财了呢! 她也就不再顾忌钱不钱的,痛快地将自己曾经渴求而不能得到的,一口气查了个遍,足足查了几十份资料,统统打印出来,带回去慢慢研究。 国内的同学陆续和她联系,大家都快毕业了,也想来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自然遇到一些麻烦。 林望舒也就尽自己所能,将自己搜集到的美国大学研究生试题拿到,寄回去给他们,这样有助于他们参加李政道先生的CUSPEA考试。 其实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后,林望舒的美国留学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 陆殿卿工作比较忙,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加班,他买了一辆代步车,开学半个多小时回家,回到家里可以陪陪孩子,偶尔还有时间可以做做饭。 而她埋到实验室里,专心钻研学问。 她把席铭先生曾经的光学作为自己的方向,自己所学,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开路。 她的方向太过明确,以至于她的导师为此给她提出意见,她在思考过后,也试着拓宽自己的思路。 美国的生活简单而枯燥,偶尔周末的时候,陆殿卿会开车带着她和孩子去海边,或者约了他美国的朋友一起聚会。 她其实并不太想,大多时候,她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不过他还是会把她拉出来。 由于身份的便利,也因为他舅父的关系,他交游广阔,会带着她去参加国际企业沙龙,她也认识了几个美国大企业的老总,甚至见到了很高的领导人,得以有机会和他们沟通交流。 陆殿卿父母和舅舅偶尔会来美国看望他们,这个时候她只能放下手中的研究,陪着他们走走,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可以稍微腾出时间去旅游,看看美国的风景。 况且孩子大一些了,也得尽量抽出时间来陪着了。 随着学问的长进,她的心态变得越发平和,对将来也充满信心。 她相信,学成归国之日,自己曾经设想过的,都会一一实现。 作者有话说: 有些尴尬地说,出国这一段不是重点所以节奏比较快,但是回国后女主男主还要大杀四方的。 正文的话,我个人估计下个月10--15日完结吧(划重点“预计,正文”) ? 第 143 章 第143章同学聚会 两年的留学生涯, 林望舒如鱼得水,生活稳定,学业也很顺利, 两个孩子更是渐渐懂事了,直接送去了幼儿园,一切都安稳简单。 这时候,她昔日的大学同学也陆续要来美国留学了。 那天林望舒便和陆殿卿商量起来:“我以前大学同学也要过来美国读书了,等他们来了, 我肯定得招待下。” 毕竟同学初来乍到的, 什么都不熟。 陆殿卿听着,也就问道:“什么时候到?有时间的话, 我过去接他们?” 林望舒:“估计过两天吧, 有苏方红,还有我们班一个男生,叫陈涛, 估计你没印象。” 陆殿卿回想了下:“大概记得,以前是你们体育委员吧?” 林望舒笑起来, 他记性倒是挺好的:“对对对, 我当时那个体育委员的位置, 就让给他了。” 陆殿卿:“好,那到时候我过去接,请他们来家里吃顿便饭。” 林望舒略犹豫了下,还是道:“除了这两个, 还有一个,不过要不要邀请他过来, 还是看你的意思。” 陆殿卿神情微妙地顿了顿:“嗯?” 林望舒有些心虚地道:“叶均秋。” 陆殿卿扬眉, 好笑地看着她:“你至于这么心虚的样子吗?他既然是你同学, 又是以前的学生,都在异国他乡,和同学聚一下怎么了?” 林望舒有些讨好,过去揽住他的脖子撒娇:“那不是怕你不高兴嘛,我早就知道了,你这个人心眼比针眼大不了多少……” 陆殿卿垂下眼睫,眸光落在怀中撒娇的女人脸上:“嗯?心眼小?” 林望舒轻哼:“难道不是吗?宽宏大量都是装的,其实心眼特别小,比谁都钻牛角尖!” 陆殿卿眼神警告意味十足:“你现在还要和你同学聚会吗?还要我帮你去接人吗?你是不是点到为止?” 林望舒赶紧讨好:“好了好了不要因为这个不高兴了!有什么事我不是都和你一五一十交待嘛!” 陆殿卿也就不提这茬了:“等会收拾下,我们去超市买点菜,让田姐尽量做几道中国菜招待他们吧。” 田姐不会开车,一般都是陆殿卿出去购物,会一口气买很多回来放在冰箱。 林望舒笑道:“好,我想吃牛油果!” 她来到美国,第一个爱上的是墨西哥牛油果,干啃都觉得香! 陆殿卿琥珀色眸中都是纵容:“嗯,那用牛油果做一个沙拉吧。” ********* 这天两个孩子都送去托儿所了,田姐在厨房里准备着饭菜,陆殿卿开车过去接苏方红和陈涛,林望舒没事坐在阳台上看看书,正看着,接到一个电话,是叶均秋到了,他开车到了附近,不过拐不进来,这边的路标他不熟。 林望舒便干脆从房子出去,走到过道上等着。 很快,他的车到了,林望舒指挥着他将车子停在了停车处。 从车上走下来的叶均秋,实在是变了很多。 曾经的学生蓝自然没了,穿着polo衫,戴着墨镜,后脑还扎了一个马尾,看得林望舒愣了下。 叶均秋摘下墨镜,懒洋洋地笑了下:“小林老师,好久不见了。” 林望舒:“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均秋变了好多,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叶均秋咬着下唇笑,看着林望舒道:“小林老师一点没变,还是原来的模样。” 他顿了顿,又道:“小林师公倒是变了一些,更优秀了,前几天我在电视采访上看到小林师公了。” 林望舒笑道:“你先进来,饭已经做差不多了,小林师公已经开车去接方红和陈涛了,等会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吧。” 他们家后院有小片草坪,种了一些花草,准备了蓝色遮阳伞和大理石桌,这个时候在这里吃饭,倒是惬意。 叶均秋点头,之后打量了下这房子,叹道:“小林老师你们住得地方真好。” 他虽然对这里不熟,但也明白,在DC市内,房租高昂,至于雾谷,更是价格离谱,寸土寸金,而在这里享受着这么奢华的一处住处,在一般留学生看来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哪怕在美国,一般中产都是望尘莫及的。 林望舒解释:“我婆婆给我们置办的。” 叶均秋想想也是,他隐约听人提过,云家如今已经在大陆大规模投资设立工厂企业,以云家的产业,给他们小两口置办这么一处宅子自然不在话下。 叶均秋便随着林望舒进了客厅,从门厅到客厅有一处小小的走廊,白色走廊搭配着蓝条纹地毯,走进去客厅,客厅宽阔,阳光充足,装潢更是精心。 叶均秋越发笑叹:“小林老师,你知道吗,现在很多留学生的梦想,就是过上你现在的生活,他们把‘留学’变成‘学留’的奋斗目标就是能拥有这样的房子。” 林望舒听着。 叶均秋看着一脸漫不经心的林望舒:“可能小林老师什么都不缺,所以无所谓吧。” 林望舒想了想:“有道理。” 其实确切地说,是陆殿卿什么都不缺,或者这正是她最初所感觉到的淡泊。 因为陆殿卿从小什么都没缺过,没有经历过缺乏感的他,便不会在意这些,哪怕那一天没有了,但他曾经拥有过,不以为奇,所以永远不会把那些当做他的追求。 这当然不是说那些把这些当做追求的人有什么不好,毕竟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心性。 叶均秋笑倚在桌旁,看着落地窗外的草坪。 林望舒看了看手表,不知为什么陆殿卿还没回来,当下随口问道:“均秋,那你呢?你现在在为什么奋斗?” 叶均秋收回目光,轻笑了下:“我肯定是要回去的啊。” 林望舒看着穿了polo衫的叶均秋,他懒懒散散的,竟然一股子颓废的艺术家气质,这样的叶均秋,几乎让她找不到熟悉的感觉。 她看不到任何当年那个外院附中高中生的气息了。 林望舒便沉默了。 这一刻她忍不住想,对他,公平吗,他为什么不可以自由选择?很多人在美国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己曾经被禁锢的,所以在这里放飞,他是不是其实也想放飞? 毕竟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环境差异太大。 叶均秋却突然道:“小林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小林师公自己去接方红他们,让你在这里等着我吗?” 林望舒疑惑:“为什么?” 叶均秋收敛了笑,眉眼间有些认真:“小林师公这个人,我开始的时候觉得,并没什么了不得,那个时候我愤世嫉俗,觉得所谓的优秀也不过是有一个好家庭好爸爸罢了,但是现在,我心服口服了。” 林望舒疑惑,打量着他:“这是什么哑谜?” 叶均秋却没说话。 这个时候外面汽车响起,却是陆殿卿的车子回来了。 当下也就不再说话了,林望舒跑出去。 车子停下来后,苏方红下来了,她的衣服依然充满国内气息,在此时的美国看来,自然是土得掉渣,那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气息,不过也是家乡的气息,看着亲切得让人激动。 林望舒跑过去抱住了她:“方红,方红,我们又见面了!” 苏方红也很兴奋:“望舒,你变了好多,我都认不出来你了,我也来了,我们以后可以一起学习了!” 这边陆殿卿笑望向叶均秋:“均秋,好久不见了,看来你在美国很适应。” 叶均秋看向陆殿卿。 两年的海外生涯,他曾经熟悉的那些人都变了,从精神到外形,都是美国文化冲击过后的模样,可是唯独陆殿卿,他一如既往。 白衬衣规整,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车钥匙的他斯文雅正,眸中略带着一丝笑,笑里是一切在握的笃定。 叶均秋的眸光扫过他的衣袖,一如几年前机关大院最初看到的那样,他袖扣的金属扣子都带着一种有别于众人的高阶感,贵气讲究。 时光从他身边滑过,竟没给他留下半点痕迹。 叶均秋也就笑了:“小林师公,几年不见了,很高兴又看到你了。” 陆殿卿神情温和:“今天难得聚在一起,好好玩,先进屋吧。” 田姐知道今天招待老同学,是下了功夫做饭的,尽管国外的食材和国内大不相同,以至于做出菜来总有些不那么对劲,但至少看着,有八成中国味儿了,大家吃得自然尽兴。 吃过饭,苏方红好奇,对着这房子前后看了一番:“望舒,这就是别墅吧!” 她知道其它人来美国留学,都是租房子,两个人一起租便宜的公寓,还要打工,日子过得很紧张,但是林望舒显然不用,她过得简直是富豪一样的日子! 林望舒轻笑:“我就是没志气,靠婆家过日子的人。” 其实她有奖学金,如果婆家不供养着,那她的奖学金和陆殿卿的收入加起来,也能生活,甚至能勉强养活两个孩子。 不过到底有孩子,并不想孩子吃什么苦头,何必过那么辛苦呢。 苏方红羡慕地看着林望舒:“望舒你在国外学习两年了,现在是不是进步特别大?” 林望舒:“也还好,国外毕竟和国内不同。你现在初来乍到,先把生活安顿下来,等你安顿好了,再想着好好长进学问。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回头问我,我能和你讲的,肯定都和你讲。” 她是很希望同学和她一起进步的,到时候大家回国后还能互相帮衬着。 苏方红忙点头:“对,我也这么想的,我刚来这里,两眼摸瞎,肯定什么事都得多向你请教了,我来华盛顿就是想着投奔你的!” 参观过房子后,几个同学坐在客厅里观赏着窗外的风景,喝着咖啡,随意说着话,探讨起来各自的研究方向。 陆殿卿见此,告了一声罪,让他们先讨论着,他先去楼上书房了。 苏方红压低了声音,笑着说:“望舒,你爱人现在越来越优秀了,等你博士毕业回去,他是不是得连升三级了?” 陆殿卿最近很是干了几桩精彩的事,因为这个上了新闻,前几天国内电视台还采访了他。 林望舒:“他未必就一定走这条路,可能有别的规划,不过随他吧。” 这两年,她越发感觉,陆殿卿的性格并不满足于现在的位置,他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市场来发挥。 而几年的海外生涯,他的人脉和格局也都积攒到了那个程度,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他回去后,那就是海阔天空随意挥洒才华了。 苏方红感慨:“你爱人现在真挺厉害的,我也在电视上看到他了!他现在也是独当一面了吧!” 苏方红之前在学校交了男朋友,不过毕业后分手了。 他们这一届毕业生,有一个说法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分配到北京的并不多,大多到了外地,她男朋友没申请到国外的好学校,放弃了这条路,现在分配到了天津。 虽然嘴上说没分手,但她来到美国,读完博士怎么也得几年了,两个人估计是没戏了。 这么说话间,几个人又说起各自的研究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导师情况。 叶均秋做的也是光学方向,和林望舒一样。 林望舒有些诧异:“你之前可没提过。” 叶均秋淡淡地道:“我们学校有一位华人博士,和我年纪相仿,还和我同姓,他是物理和计算机双料博士,最近他在做一个项目,多少和这个沾边,所以我也就跟着做做,巧合而已。” 陈涛和苏方红听着好奇,问起来,叶均秋就简单说了下。 几个人就这么聊着,不知道怎么,聊起来现在的国家科技实力,林望舒便提起来:“最近美国提出来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你们看过这个吗?” 大家一听,拧眉道:“这是什么?” 倒是叶均秋点头道:“前几天看到了,不过我们能得到的都是从新闻媒体上得到的,这方面信息很少,小林老师比较清楚?” 所谓的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也就是战略防御计划,不过这个计划有另一个说法,叫Star Wars Program,俗称星球作战计划。 这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基地的全球识别监控识别系统,可以说集合了航天、定向能和微电子技术多项高技术的武器系统。 可以说,这个星球作战计划一经提出,便意味着一个新的太空军事时代到来了,未来的作战不再是陆地作战,而是海陆空立体作战。 而这一切,都是以高科技技术发展为基础的。 林望舒道也就给大家解释:“这是政府组织了一大批科学家,还有军事战略家研究出来的,里面涉及到了火箭、航天、激光、微电子,还有计算机,反正各种门类的高技术群都有,动用了海陆空三军的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国家实验室。” 几个人听得都皱眉:“所以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林望舒:“在国际形势方面,大家自然都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过不管怎么说,在未来,只有把握住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上才有话语权。” 其实不光是美国,苏联也马上要制定高科技发展纲领,日本也会出台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可是现在,在国内,却弥漫着一种风气,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还有人认为,发展要有一个轻重缓急,科技方面可以先搞一些见效快的短期项目。至于其它的,等别人搞出来,自己经济发展了直接买过来就行了。 不过这些太深远了,如果说起国际形势,说起未来发展,科技强国,这方面陆殿卿肯定比自己更懂。 所以她只是简单地道:“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可以仔细研究下这个星球作战计划,他们的重点项目,就是我们将来要攻克的技术难点。” 旁边苏方红一听,有些激动:“望舒你说得对,咱们就是来学本事的,师夷之长以制夷,所以咱们来了后,肯定就挑最好最有用的方向学,回头你和我们多分析下这个星球作战计划,看看哪个和我们的研究方向最贴近,我们就照着这个来吧!” 林望舒笑了:“好,那回头我把我拿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下,不过大家注意保密。” 陈涛听着,懂了:“这是陆先生拿到的资料吧?” 林望舒:“也不是什么很机密的,如果花一些心思,各大图书馆里也能搜集到,不过我们还是自己了解下就是了,尽量不要太扩大化。” 大家自然连连点头,一时也是赞叹不已:“我们出国后,还是应该多沟通交流,彼此还能互相照应下。” 几个同学聊了半响,时候不早了,陆殿卿拿着钥匙打算去接两个孩子了。 大家见此,也就准备散去了。 林望舒:“均秋你送送他们两个吧?先帮他们安置下,我明天过去看你们。” 叶均秋点头:“好。” 旁边苏方红笑了:“那就麻烦均秋了!这可是望舒说的,你可得听话!” 叶均秋神情顿了顿,之后道:“一日为师终身为母,就是这道理。” 他这一说,大家全都笑起来。 陆殿卿:“我去接孩子,顺路,前面路口不好出去,正好我带着你们。” 叶均秋点头。 林望舒也就送他们过去停车处,这么走着间,陆殿卿拿着钥匙要上车的时候,旁边叶均秋突然道:“小林师公,谢谢你。” 陆殿卿微抬眼,淡扫了一眼叶均秋:“既然你叫我一声小林师公,那不是应当应分的吗?” ********** 林望舒坐在二楼阳台上看书,百叶窗半落下,从她的方向,可以看到壮美的晚霞。 夕阳斜斜挂在天边,壮美的晚霞犹如斑斓锦缎铺展开来,火红橙黄随意涂洒,如火如荼,艳美到让人窒息。 当陆殿卿的车子缓缓行驶进院子时,两个孩子已经冲着林望舒挥手,大声喊着:“妈妈,妈妈,我们回来了!” 他们都穿着一样的小西装,看着彬彬有礼又帅气,简直就是小号的陆殿卿。 一大两小下了车,走在仿佛镀了层金的草坪上,晚风徐徐而来,拂起她的长发,柔软的发丝便扑簌在眼前的书本上。 她便觉得,这个世间的幸福莫过于此了。 在这一瞬,她想起来叶均秋说的话,说很多留美人士奋斗的目标,其实就是像现在的她一样,拥有大房子,拥有稳定的生活。 她想,叶均秋说的是对的,她现在确实已经拥有了足够富裕安稳的生活。 如果她和陆殿卿想留在美国,其实很简单,有陆殿卿母亲那边的人,分分钟给他们安排妥当一切,他们可以得到陆殿卿母亲的一些资产,她应该能留在美国当老师,总之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什么都不缺,想要什么,伸手就能得到什么。 这就是诱惑,太舒服了,躺在那里就拥有了一切。 林望舒闭上眼睛,感受着傍晚阳光洒在眼皮上的温融感,她想,如果是之前,她也许会犹豫,毕竟确实太动人了。 只是现在,在经历了这么多后,她的灵魂已经加重了分量,思维也有了温度,可以试着去克服人性中的惰性,不会去贪恋这
相关推荐:
人在T1当掌勺,李哥越胖我越强
如何让大家知道他是我老婆(H)_御书屋
综漫之无限绿帽
女总裁的情人
林悦叶可卿
绊惹春风[双重生]
白厌夜喜【年代童养媳】
在恐怖游戏里当npc
亮剑从掷弹筒放平开始
读我心后全家反派傻疯京城陆朝宁陆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