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子看,而是像个大人那样跟她们对话。 “这是你九叔特意让我送来给你们的,他道过两年等端恪过来了,想请你们多照顾她一点。”李薇道。 九爷是一熟起来就一点都不认生的人,事实上他还送了礼给她,请她在宫里多照顾端恪。听说长春宫那边也被拜托过了,东六宫里也是可劲的送礼。叫她事后一打听,宫里真是该打点的都打点了。 李薇也搞不清九爷是不是真的富可敌国,还是只是手松而已。以现在的生产水平来说,一口气修成个世界首富,一是挖国家墙角,二是做些垄断行业。比如当年的曹家在先帝的暗示和默许下掌握着江南漕运、东北挖参、采珠这三样,才算能把欠国库的银子给勉强补齐。 但曹家那是有先帝撑腰。九爷哪儿来的撑腰的人?他要来钱,必须要有门路,这门路上头就是皇上的青眼。可是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的四爷,好像都没有替他撑过腰,让他去占一门或几门垄断行业抓银子啊。 四爷只是说:“老九就是个借钱买衣服的人,不管自己兜里有几个,花得永远比存下的多。”不过他也说现在九爷是懂事了。 听到家乡的消息时,端静和端仪二人并没有什么反应。倒是纯禧公主问了问恭亲王府的事,她就是常宁的女儿,不过幼年时就已入宫,按说对恭亲王府没多少印象和感情的。 四爷给她看过纯禧公主往前送进京城的家信,公主对先帝十分孺慕,信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对先帝关心得很,连带着对后宫的几位佟佳氏都不错。但是对恭亲王府却是在康熙四十年后才在信中稍加问候。 “那时起恭王叔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四爷叹道。 两年后,恭亲王常宁逝。纯禧公主曾想回京奔丧,不过只是跟身边嬷嬷提了两句,之后就再无下文了。 这里头有多少复杂纠结不得而知,此时坐在李薇面前的纯禧公主却是十分平静又坦然直接的问起了恭亲王府。 恭王常宁虽然好像并不得康熙爷的喜欢,但他的儿子生得非常得多。为了防止纯禧问起时答不上来,李薇在四爷的一对一教学中背得生不如死。因为常宁在世的有十三个儿子,子再生孙,孙再有重孙,嫁娶无数,结亲无数。 纯禧问起时她便要如道家常般娓娓道来,就像她跟常宁一家亲密得不得了,平常这些事就在嘴边一样。她做这些,都是因为四爷道公主抚蒙远嫁受苦良多,纯禧当年或许与恭王并不亲近,但现在老父既死,她可能也有些悔意,哪怕这些兄弟们很多见都没见过,她也想多知道一点他们的消息,关心他们的近况。 四爷说得很动情,她听了也很动情,不免脑补出一个中二时的小女孩以为父母不要自己,远嫁后才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后悔也没机会弥补的故事。 套到自己身上,更加觉得受不了。再看纯禧公主就同情得很了,相处起来反倒少了几分拘束感。 公主们会一直在这里住到圣驾回京时。 李薇知道四爷这么表达出去公主的荣宠,真的会有作用吗?实在是大清死在蒙古的公主太多了。总不至于在宫里就养得好好的,一嫁人就成脆皮了。 实在是由不得人不去阴谋论。 四爷在前头也是时常叫驸马们坐陪,宴饮时更是不会忘了他们。此时他刚刚结束一场酒宴回来,身上还带着席上的酒气,更衣后坐下休息时听她这么问,想了下才回答她: “朕也不知道。” 李薇有点讶异,她没想到他会在她面前直陈说不知道。 四爷端着茶时不时的抿一口压压酒气,整理了下脑中的思绪,从头给她说。 说起大清对蒙古下降公主这个做法,在一开始确实是还起了一点作用的。但要知道大清下降的公主肯定做的是正室,生下来的儿子那就肯定是朝廷册封世子的唯一人选。长久以往下去,蒙古各族首领身上都流着大清公主的血。 长此以往,这些出于大清公主的部族首领还算是纯粹的蒙古人吗?他们是会更亲近大清,还是把本部族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蒙古人当然不会干站着让人欺负,渐渐的大清公主再嫁蒙古,生孩子的越来越少,再后来连活下来的都很少了。 大清肯定不能因为公主之死存疑就跟某一蒙古族打起来,哪怕他们只挑其中一个来杀鸡儆猴,剩下的蒙古族也有可能因为唇亡齿寒而跟大清对上。所以只能这么含糊着过去。 不过大清也不是只有嫁公主一个手段来控制影响蒙古,就像大清当年还在草原上时,各个王帐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大汗自己的兄弟、儿子也时常打成一锅粥。 四爷淡淡道:“他们既然不要大清的公主,那也不必留着他们的台吉之位。” 早年十三爷的两个妹妹抚蒙不久后就去世,到现在来拜见四爷的蒙古王公中,就已经看不到那两位驸马的身影了。蒙古王帐里的权利交接是十分迅速的。 敦恪公主,李薇还帮她准备过嫁妆。四爷前年就已经给敦恪公主的驸马安了个罪名,剥夺了他的和硕额驸之爵,虽然还是台吉,但穷台吉与富台吉,有多少奴隶,占有多大的草场,这可就难说了。 温恪公主的驸马,四爷也已经打算找机会把他给抹了。 但他们是宁愿公主们都好好的活着,也不愿意事后再去报仇。所以四爷才会这么努力的给公主们加恩。 “只是朕也不知这样有没有用。这世上如蒋陈锡一般目无君父的人有多少?”四爷摇头,“朕看不穿人心,又不能坐视公主陨命,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削弱蒙古王公的实力,把他们的部族拆得更多更小,消耗他们的奴隶和战士。 只有他们弱小的必须要仰大清而活,抚蒙的公主们才能安心出嫁。 屋里只点着几盏昏黄的灯,李薇坐在灯下,两人手里都排着一盏茶,四爷的声音很轻,神情既不激动,也不愤怒,说得好像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 可是她却听得一面背脊发寒,一面激动得像吸了兴奋剂。 因为她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他是真的会这么做。一个封建帝王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轻易的决定一个国家的方向,他能决定国家的剑挥向何处,与谁为敌就是倾举国之力。 她想到了两年前十四爷出征,今年北巡他又特意带十四爷过来。难不成四爷想打仗? 她趴在他耳边小声问,他笑了,也在她耳边小声答道:“朕不打,朕只是想让别人去打。” 这话是什么意思? 八月,哪怕是在避暑山庄里头也热得人汗流浃背。 十四摇着扇子,喝着井水镇过的果酒。弘昤坐在他对面,二人正在玩联句。十四好歹比弘昤多读了几十年的书,他要是想临时去方便下,出去转转,就联个弘昤一时对不上来的,然后他再先告诉弘昤这句语出何典,让弘昤去翻,他趁机出去。 这次也是,苏培盛进来道:“十四爷,万岁请您过去一趟。” 弘昤待要起身请先生自去,他自会读书绝不会偷懒,十四就扔下一句:“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弘昤没读过这首诗,自然就接不下去。 苏培盛早就听人说过十四爷这种教书法,万岁听过都笑称十四爷爱开玩笑,却没说过有什么不好。所以十四爷这样也没人管了。他难得碰上一次,也不替五阿哥解围,只管站着听,想着一会儿见着万岁了好回报。 十四将果酒喝得只剩个底子,冰凉凉的喝着舒心畅意,不喝完倒了就可惜了。 “这是汪藻的《春日》,宋人,尤善四六,他的文章诗词对仗极好。你把他的书找出来读一读,我去去就来。”十四布置下功课,放下茶碗跟苏培盛去了。 到了晚上,弘昤是带着没读完的书去见李薇的。她看到他自己捧着个书匣进来,就知道这是他读到喜欢的书了,舍不得放手。 “是什么好书?”她道。 弘昤就捧过来献宝,打开里面有几本书,翻开一本本讲给她听,原来都是摘录了一个名汪藻的宋代人的诗词文章的。这是十四爷今天刚布置给他的功课。 听说十四爷是被四爷叫去的,李薇看快到晚膳时了还不见四爷回来,就知道肯定是两兄弟又有什么事绊住了脚,估计晚上不会回来吃了。 她就带着弘昤和弘昫用晚膳,膳后弘昤教弘昫背诗,直到四爷回来。 四爷回来时不算晚,她看他神色也不像有大事发生。就先问他要不要用膳,还是要沐浴更衣?天热不能不洗澡。 他点了下头,她就让人去准备热水和沐浴的东西。等浴桶热水都备齐了,搓背的按摩的太监也都收拾好准备侍候万岁爷了,她让他去洗澡,他一愣,看看冒热气的次梢间,再看看她,跟着就看着原来坐在那里读书,此时也扭头过来看阿玛的弘昤和弘昫两个。 四爷道:“不是弘昤和弘昫要洗?” 李薇在这时也脑筋搭错了弦,问:“你要带他们一块洗?” 跟着她反应过来了,原来他刚才根本没听到她在问什么,只是下意识的点头而已。看四爷还在那里糊涂着,干脆道:“那你就带他们两个一起进去洗吧。” 四爷此时也知道刚才是怎么说岔了,不过他也有日子没带儿子一起洗澡了,起身道:“那走吧,阿玛带你们去。” 于是屏风后这下可热闹了,弘昤大了,懂事还知道帮着四爷给弟弟洗,弘昫却正处在天老大他老二的时期,对四爷这个阿玛还没有足够的敬畏,对皇上什么的更是认识不足。下了浴桶就开始扑腾,她坐在外面都能听到里面的水哗啦、哗啦的往地上泼。 一会儿水都流到她这边来了。 赵全保赶紧让人拿布去擦,屋里也听到几声清脆的打pp声。 她还当是四爷下的手,谁知就听到里面弘昤故意压低声道:“还闹不闹了?再闹还打!” 后面洗起来就快多了。等洗完都出来,弘昫看着一点都没受影响,奶娘侍候这二位小主子穿衣服时,他还从背后偷袭弘昤的辫子。 李薇看到就喊四爷一起看,小声问他:“你说弘昫这像谁?”没事撩猫斗狗的。 四爷斩钉截铁道:“像十四。”十四小时候就是这样,没少找他的麻烦。 看弘昫悄悄抓到弘昤的辫子,拉高再猛得一甩,辫子梢刷得绕着弘昤的脖子荡到前头去了。弘昤怒而回头,弘昫一面笑得开心极了,一面往后躲。 旁边侍候的奶娘太监等全都装看不到。 弘昤运了运气,没跟弘昫认真,既没教训他,也没发火,就是往旁边站了站,让弘昫够不到了。 李薇小声对四爷道:“弘昤像你。”有气往肚里咽,自己先避开。但四爷也不是干站着挨打不还手的人啊。 四爷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十四和他,十四最爱的就是藏起他的书和笔,还有荷包玉佩等小东西,学箭时也爱藏他的扳指。四爷后来知道了也没认真生气,自己的亲弟弟,年纪又小,调皮就调皮吧。后来有次他把先帝赐给他一个牛角的扳指给藏起来了,那个扳指大了点,四爷想等几年再用的,特意很珍惜的放到了荷包里随身带着。 结果十四藏起来后找不着了。 他带着四爷去找的,说是藏到阿哥所那里的太平缸下,挖了个坑,他还在上头压了块石头。 问题是十四藏得太好了,当时为了藏得好一点,他特意记着了土层的颜色,盖在最上层的土色跟旁边完全一样。 而石头不知道是让人给踢走了还是怎么回事,反正也不见了。 十四和他带着太监在那一块挖了个遍也没找着,只能承认可能是让别人挖走了。 四爷那时是真生气了,十四也大哭起来。 他不肯再理十四,而十四一路哭回了永和宫,听说让娘娘给重重惩罚了。可扳指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想起当年的事,那时的愤怒和对十四的不满早就不见了,反倒觉得当时的回忆真是不错。 李薇怕这二兄弟最后要是变成四爷跟十四似的可怎么办?就想去让弘昫给弘昤道歉。 四爷不让她去,笑道:“不用,他们是亲兄弟,怎么打怎么闹,都是亲的。现在这些小事,日后想起来就该怀念了。” 真的?难道不会恨到天荒地老? 还有四爷这样是不是太感性了? 李薇只好先不管,打定主意明天四爷走了以后,还是要教弘昫不能这样对哥哥。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对他们太宠爱了,从弘时开始,后面生的这三个孩子怎么脾气一个比一个怪?一点都没有前头三个那么乖。 等到吃水果的时候,李薇先是给孩子们都是一碟樱桃,但是等到要吃的时候,她问弘昫刚才是不是故意做坏事了?洗澡时不老实乱泼水,穿衣服时给哥哥捣乱。 弘昫都很痛快的承认了。 李薇就说做错事呢,要受罚,所以你的樱桃就要分给别人了。 先是洗澡时打扰了阿玛和五哥,所以先给阿玛和五哥一人一把。再有穿衣服时的事,所以再给五哥一把。 最后弘昫看着自己碟子里那仅剩的五六个樱桃发起了呆,好像不相信怎么会一碟子转眼就没了? 弘昤有些不安,想把樱桃还给弟弟,被李薇制止了。做错事就要受罚。 弘昫被额娘管着,就想向阿玛和五哥求救。 四爷被弘昫的小眼睛闪亮亮的看着,一本正经的把弘昫分给他的樱桃一颗颗都吃了。 弘昤见此,也只好承认弘昫的‘罪行’,不再希图帮他讲情了。 李薇发现在弘昤眼里,四爷的权威是高于她的。 弘昫的眼睛都变灰暗了,李薇以为他要哭呢,结果他第一时间把那几颗樱桃给吃了,一面吃一面看她,好像怕她再说几句就一颗都没有了。 李薇心道这孩子的心理素质不错,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今天真的敢用哭来耍赖,这剩下的肯定保不住。 四爷笑,让人给十四爷送去一盘樱桃。 等睡觉时他对她道:“没想到你这么严厉。” 李薇道:“孩子还小时就要教好他,不然等长大了,习惯了兄长的相让,再想纠正就晚了。” 四爷笑道:“希望如此吧。”十四却是不管被罚得多狠,出来还是一样爱闹他。 十四爷处,他穿着里衣盯着这刚刚由苏大总管亲自送来的一盘樱桃发傻呆。万岁这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有话要说:九点三更 第426章 势起 十四盯着这盘樱桃发了半夜的呆,他绞尽脑汁的从各种方面来思考它代表的意义。?wx?.σrg妳今天還在看嗎?(亲,)樱桃就在他面前,散发着甜美的香气。 于是他不知不觉间把它吃完了。之后漱口上床,想起了四爷叫他过去的事。 四爷问的是他带兵这一年半里都有什么感想。他提起了几乎所有的绿营兵的总兵,每一位参将、游击、守备…… 十四怀疑四爷知道所有的名字,而他却要经过四爷的提醒和启发才能把名字和人对上号。 他阴暗的想万岁早就憋着想问他了,特意把他带到远离京城的避暑山庄来,他身边一个师爷、幕僚都没带,只能这么光溜溜的被他问个底掉! 恶毒!tat 然后他当然就被问掉底了。 五湖四海的兵都汇集到他的手上,当然不可能亲如一家一点都不打架。为了粮草、药材、帐篷,甚至晚上扎营的位置,走在一起时的前后顺序都会一言不合,发生争执。 十四觉得带这一回兵,他的脾气好了不少。 一夜过去,十四醒来后自觉神清气爽。出了门记得还要去给弘昤讲课,这位五阿哥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人,他要在他到之前先把书再给温一遍。 岂料才到书房就又被苏培盛给喊走了,万岁今天又叫他了。 李薇接到信后,叫住了正要出去的弘昤,道:“你十四叔今天有事,不能带着你读书了,你是在这里读,还是去书房读?” 弘昤犹豫了下,重点看了眼还坐在膳桌前慢慢一勺勺吃粥的弘昫。 几个孩子吃饭都被教过要专心,要细嚼慢咽。而且有孩子在的时候,连李薇和四爷都会尽量不说话或少说话,免得让孩子养成吃饭说话玩闹的习惯,会不小心把食物渣子呛到喉咙里。 在这个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里,异物入喉可不能开刀取出。 所以弘昫用膳的姿势和动作都是又认真又慢的。 李薇想他看弘昫,难道是担心弟弟一个人在这里不开心?太寂寞? 这孩子真知道友爱兄弟。 弘昤道:“我还是去书房读吧。”他顿了下,看着弘昫添了句,“我怕弘昫一闹,我就读不成了。” 弘昫知道哥哥在说他,虽然还是乖乖吃饭,但一双眼睛带着调皮的笑意,嘴角也翘起来了。 李薇想起昨晚弘昫抓弘昤辫子的事,点头道:“应该的,那你去书房吧。中午想在书房用膳也可以。”弘昫现在还不太懂事,要是弘昤正写字呢,他故意去拉他的袖子怎么办?这是很有可能的事。 到时又是一场官司。还是先分开这两兄弟吧。 不过孩子皮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因为他的脑筋动得快,反应快,当周围带给他的新奇感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去探索世界,寻找乐趣。 这直接表现为熊孩子。 周围一圈大人,只有他和弘昤是小孩子,不找弘昤找谁?小孩子也有圈子,也有自我群体的认同感。 也就是他和弘昤是一国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把弘昤当软柿子捏了。 四爷跟十四一路说到中午,两人都口干舌燥的。十四想这下该留他用顿御膳了吧?哪知四爷叫来茶润了润喉咙,对他道:“朕就不留你了,你回去用过饭后好好写道折子上来,明天拿给朕。” 十四黑着脸走了。 四爷问苏培盛:“贵妃在何处?” 苏培盛刚才去送十四爷,此时还有些想笑,道:“贵主儿带着六阿哥去摘黄瓜了。” 山庄里也有御田。康熙爷当年就想试试御稻能不能在这边种,是不是能适应北边的气候,所以当年就开出来了几十亩。四爷来了以后又扩了三分之一,现在这里种的什么都有。除了康熙御稻,还有玉米和甘蔗。 所以四爷来的时候,就见素素和弘昫身边各放着一个篮子,里面是黄瓜、丝瓜和青菜,他们二人则是每人手拿着一根甘蔗在啃。 见着四爷过来,玉烟等人都行大礼。李薇在生下弘时的时候就没有见四爷行大礼的习惯了,所以弘昫现在也跟她学,见着四爷只是张着手喊:“阿玛!来吃这个!”然后就喊身边的太监端盘子去给四爷也挑一根。 李薇刚才迟疑了下,想着是不是应该也把礼节拿起来?她跟四爷可以熟不拘礼,但这几个小的养成这个习惯可不好。 她再看那父子二人正对着一盘的甘蔗评头论足哪个更甜。弘昫指手划脚,四爷都听儿子的,弘昫说这个甜,四爷就道:“那就这个。”说罢伸手要拿,弘昫忙拦住他,又开始觉得另外一个说不定也很甜。四爷就这么干站着等儿子挑完。 最后弘昫终于挑了一节完美无缺的甘蔗,四爷拿起来咬了一口,点头对弘昫夸:“果然比蜜还要甜!” 弘昫就被逗得很骄傲很自豪。等弘昤下午过来了,李薇让他吃甘蔗,他将要拿,弘昫就拦着非要给他挑。 弘昤就耐着性子站在一边等弘昫像做一篇策论般认真的给他挑了根‘一定甜’的甘蔗。等弘昤咬了一口,他就在一边期待的问‘甜吗?甜不甜?’ 弘昤点头,他高兴的许愿说以后弘昤吃甘蔗他都帮他挑,一定都是甜的。 弘昤道:“不用,甘蔗都是一样的甜的。” 李薇在一边扶额,这下弘昫该生气了。果然后面弘昫就很不高兴了。弘昤看他这样就生气也恼了,一脸‘才不惯你的臭毛病’去一边读书了。 她总算知道为什么四爷跟十四这么不对付了,不知道这对兄弟现在相处时还会不会这么不合拍。 十四回屋后叫来一大桌菜吃得肚撑,然后花了一下午共一晚上,总算把这两天里跟四爷讨论的关于这次用兵的得失都给总结出来了。其中还包括他对这次见到的那群将领的评价。 关于年羹尧,十四斟酌后,还是评价此人或许有才,但太狂傲,若为副将必会影响主将的权威,若为主将则可能会不听调遣,自把自为。把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给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不好用。 他第二天一大早不用人叫,起来拿冰凉的井水洗了脸就直冲过去堵四爷了。 四爷正在屋里用早膳呢,一听就高兴了:“十四这是真的用功了啊。”对李薇道,“这么早过来只怕还没用早膳,你让人把朕吃的这一份给他也上一份。” 李薇立刻让人去安排。四爷想了下,直接让人把十四请进来,就在下首设个桌子,反正都是一家人嘛,再说他也在。 十四听苏培盛传就直接进去,根本想都没想跟这太监打听下屋里是不是还有别人,一进去看到万岁下首还坐着个穿一身秋香色衣服的女人。 李薇就见十四一愣,扑通一声就单膝跪下:“臣弟请贵妃安。” 四爷那边正端着笑脸打算跟他打招呼呢,被他这一下给噎回去了,只好收回笑脸清了清喉咙,示意李薇叫起。 她是直接吓到了,这十四爷都没给她个说‘免礼’的机会。 此时只好赶紧示意赵全保去扶,道:“十四叔多礼了,我用好了,你们用。”说罢赶紧起身避开了。要是没这一跪,她留下也无妨。十四都跪了,她再留下就更有君臣的意思了。 十四心里都快把苏培盛祖宗十八代都骂过来了,这老东西都不知道提点他一句!平时银子没少送!难不成就因为今天没给他就不说?半点情面都不讲! 四爷也觉得可笑,十四真是跪得太快了。直接让人把素素这边的都能撤了,让十四坐到他对面来,道:“坐吧,都是自家人,你这一跪算是把你嫂子都给吓了一跳。” 四爷哈哈笑,十四干笑,道:“惊着嫂子是弟弟的不是,改日必定给嫂子赔罪,到时万岁爷记得替弟弟说两句好话。” 四爷感叹,十四这是真的会说话了啊,笑道:“那可不成,你寻别人去吧。” 开个玩笑还要难为人。十四算是拿万岁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取出折子递上,这边早膳送上来,一看跟对面万岁的一模一样,便埋头大吃起来。 四爷看得很快,都是二人商量过的东西。十四这一次也算是代天子而征,他当时用他不单因为十四跟他是亲兄弟,还有十四这个性子,他就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换成十三,就算对他忠心,却也是个不愿意得罪人的人。 而十四连他都敢得罪,这些将领就更别提了。这样他说的话里,可信的地方就多了。 当看到对年羹尧的评价时,四爷一下子就笑了。 十四这会儿正咬了一大口的素春卷,春卷的脆皮咔咔咔的响,一抬头见四爷笑了,虽然不知道他看到哪里了,但这也是他这份折子带来的啊。 十四一下子就高兴了!不枉他花了这么大功夫! 四爷看他越吃越使劲,好像几天没吃了一样,想想他的食量可能比他的大,就招手喊苏培盛,指着桌上十四已经吃干净的素春卷和豆腐皮包子,道:“再给你十四爷上一份。” 十四已经吃得有八分饱了,正待放下筷子就听四爷这么说,四爷还关心的问他:“够吗?” 他忙点头,四爷就道:“那就先上这两笼吧。” 很快,一笼三个的春卷,每个都是三寸长,豆腐皮包子是四个,每个都是二寸见方。 十四看四爷又埋头看折子了,一咬牙,别的都不碰,只把这两个添的给吃完了。完了就坐不住了,告罪后就起身在屋里转圈。 好撑……他昨晚其实吃的也不少…… 四爷来回品读三遍,承认这是个高品质的折子,赞了十四两句,又免不了教训道‘要是以前就要这份认真就好了’ 十四捏着鼻子认了。 四爷转头从一边取来一本折子给他,十四一怔,双手恭敬接过,翻开一看居然是年羹尧的奏折。 看着看着,他惊呆了! 年羹尧奏称,因为大军一直扎在奉天,结果噶尔丹一部便时常来骚扰,又因十四爷回京后,大半绿营兵已经撤回原籍,所以他们这边兵力、粮草等都不足。 然后年羹尧在诸将领都是白痴、避战的情况下,带兵出征,把来骚扰的一小股噶尔丹骑兵给打翻了。 他写折子一是说有某几位将领太没用了,居然一点也不顾大清的脸面,一见有人来犯居然说要退兵,实在该杀。他现在把这些人的罪状都列出来,请皇上定夺。 然后他说就算只有这仅剩的五千人,他也有信心打赢。 十四看得目瞪口呆,捧着折子第一次有些迷茫的说:“这年二……是什么意思?”貌似这封折子说了很多事? 首先,有一堆尸位素餐的将领应该下马。然后上马的是谁不言而喻了。 然后要打仗了,万岁,给点粮草呗? 最后,我们这边气势是很足的。万岁你要我们避战吗? 那必须不能啊! 十四心道这才是牛人呢!他对着他亲哥都没这么大胆! 四爷却在那里仿佛毫不在意的道:“这不是很好吗?朕,能得一员猛将。这都是十四你的举荐之功。” 十四被这指鹿为马的世界深深的伤害了。 等他灰心丧气的回到自己的屋里,发呆到晚上太监来请他用膳,然后就在膳桌上看到了熟悉的素春卷和豆腐皮包子。 一边的太监还奉承道:“万岁爷说您爱用,特意让人给您做的呢!” 呸!爷不稀罕! 十四恶狠狠的直接下手拿起一个春卷咔咔咬起来! 心里内牛满面……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27章 驻扎在奉天的绿营兵如今才算是出了一口郁气。?wx?.σrg妳今天還在看嗎?(亲,)速度上更新等着你哦百度搜索就可以了哦! 当兵的图的就是银子,谁真的只靠那几个饷银过日子呢?上官们总说不让他们滋扰民间,说归说了,平时他们拿了好处还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等出了事就把他们中的几个扔出去当替罪羊。 几个绿营兵围在一起打理自己的刀箭,紧弦磨刀。 一个摸着刀上的卷刃心疼道:“都是上回遇上的那个骨头硬的,险些把大爷的刀都给砍劈了。” 旁边一个正在绑箭头的笑道:“扯蛋吧,你得的好东西回去卖了都够你买几把刀了?” 一群人都嘻嘻笑起来,第一个人又小声说:“你们说,上头还放咱们出营吗?” 一个人就左右一望,使了眼色让大家都凑过来,压低声道:“我估计啊,快打起来了。” 这七、八个人都倒抽一口冷气。他们去偷袭对面的噶尔丹的牧民和小部落,那是野狼进羊圈,打杀起来如砍刀切菜一般,就算真遇上会反抗的,那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可真要打仗的话,那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你怎么知道的?听人说的?上头有旨让咱们去打了?”一人急得连问。 另一个害怕的道:“就咱们现在这些人还不到五千,粮草也让那些官们分得差不多了吧?真打起来那不是死定了?” 那人叹了几口气,道:“你想啊,上头干嘛突然间就不管咱们了?以前十四爷在的时候,谁敢无令出营就是个死。十四爷带着人一走,突然就不管咱们了。一开始往外跑的也就那几个,慢慢才多起来的。看到有人得了好处,咱们才壮着胆子出营,为的就是不白来这一回,能带些东西给家小。” 这一说,大家都沉默下来了。 那人等了一会儿才道:“依我看啊,只怕是上头有人想争功,这才纵着咱们出营胡来。万一能引来人,他出兵才有理由。就算真的最后论起罪过来,是咱们这些小兵不服管教跑出去找事,他守营有功,把咱们推出去砍几个交差就行了。京里那边肯定
相关推荐:
八零女翻译官被糙汉醋王宠翻了
放电女种田记
重生之翻身有理
提灯映桃花
骗身(np)
快穿之专治三观不正
馋
汉风1276
相思不悔(女尊)
我爱你,比永远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