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四月份就搬进去。” 一下子就让她把皇后的事给忘个干净。 直到换了春装,接到了安郡王府的请见牌子,李薇拿着这牌子还愣着,问常青:“安郡王不是已经没了吗?这是哪儿来的又一个安郡王?” 常青道:“前些日子万岁把十六爷出继给安郡王了。这是十六福晋递进来的。” 李薇:“……我怎么不记得?”这应该是件大事吧?她为什么没一点印象? 常青悄悄解释给她听。出继兄弟这事吧,说起来毕竟不太好听,有不容幼弟的嫌疑。所以宫里根本不叫提也不叫说,都知道,但都装不知道。 不过对密太妃和十六爷来说却绝对是件好事,按说安郡王这一支传到现在该降爵了,可四爷把亲弟弟出继过去,就仍原爵继承。还是安郡王。但密太妃不能光明正大的高兴,在外头最好是面无表情。高兴不对,不高兴当然更不对——难不成你对皇上的旨意有什么不满吗? 所以密太妃在过年时出来了一阵,后来就一直闭门不出了。 说起来宫里现在的消息要比外头慢上那么半拍了,所以现在宫里还真没多少人知道。 晚上,四爷也给她解释:“等十六家的进来了,你多赏些东西。密太妃在宫里朕会好好照顾的。” 李薇先是点头,听到后面不解了:“十六爷不是成郡王了吗?” 四爷叹道:“出继过去怎么还能奉养太妃?也是朕当时没考虑清楚。”他当时还真没想到密太妃的问题,只是十五和十六都小,要想用他们要等上几年。四爷是个急性子,十五和十六都是好孩子,他巴不得赶紧把他们提上来好帮他的忙。 不然等他们一步步熬上来,熬够资历,能出去唬人了,那黄花菜都凉了。 他想得挺好的,十五比十六懂事,两兄弟感情还好。所以他把爵位给十六,让他给十五撑腰,就能把差事交给十五了。两兄弟这么实实虚虚,一搭一唱才好。 但他样样都想周到了,唯独忘了密太妃。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密太妃留在宫里奉养也很好。正好等成太妃被老七接出去后,宫里还能有个人陪太后。 他一定会好好照顾密太妃的,比如这次去园子里避暑,他就定了太后那边加上密太妃。 李薇只好照他说的见了原十六福晋郭络罗氏,现在的安郡王福晋。 十六福晋是跟弘晖一年成亲,现在刚刚有好消息就遇上十六升官,虽说从此跟先帝一脉就远了,但都是姓爱新觉罗的,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何况现成的好处摆着,十六爷心里还是高兴的。不然真让他慢慢熬,那前头排的兄弟多了,再等十年都未必能当个郡王。 总的来说,四爷还是个急性子,但他现在会拐弯了。 李薇没敢直说密太妃不给你们养了,就说密太妃挺好的,太后十分照顾她,今年四月皇上奉太后去畅春园避暑,密太妃同去。 十六福晋让贵妃拿各种好话一砸,回去才发现正事一件没问,见着十六险些哭出来。 倒是十六比她灵醒,听她学完就心里一沉。 其实早在年前,皇上找他们兄弟过去说了出继的事后,十五就跟他说他出继后虽然是郡王,但皇上大概不会让他奉养密太妃了。把十六原本激动得快要沸腾的脑袋给降了温,跟着他也转过这个弯来了。 是啊,出继后他就是岳乐这一支的子孙了,奉养额娘自然是不可能了。 十五劝他说这个郡王本来就是白得的,万岁这是想用他们兄弟才绞尽脑汁给了他们这个爵位,不然凭他们再过十年也没可能。 十五说你是郡王了,就能照顾额娘照顾他,谁也不会真以为你当了郡王就真跟额娘和他没关系了。 十五说等他日后挣个郡王,就能把额娘接出来了。 十六在这之前还是抱了一点奢望,想着万一十五哥说错了,皇上肯让他接密太妃出宫呢?不过今天福晋回来后,他才清醒过来。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十五哥也不必说等他日后也挣个郡王。 皇上既然封了他,这辈子都不会再让十五哥也成郡王了。不然他们这一对同母兄弟都是郡王,皇上该坐不安稳了。 养心殿里,四爷正在跟十三说闲话。现在朝政一日日上了正轨,军机处建立后,朝中大事也都尽归其手,他终于能喘口气了。 也能跟自己的十三爷交流下感情,不然兄弟两个一见面就是折子政事,不是这里遭灾就是那里出事,太不浪漫了。 ——这是李薇在东五间听说四爷跟十三爷谈得起兴后的感想。 她在后面都能听到四爷在前头的大笑声呢。想想看都传到后面来了,那该是多高兴啊。 苏培盛到后面来说万岁爷说让贵妃等一会儿。 李薇明白这是他跟十三爷正聊到兴头上,一时过不来,她也不想打扰他们兄弟,就道:“请公公转告万岁爷,我在这里挺自在的,让他不必在意我这边。” 苏培盛应下转头回去传话,没过一会儿又来说:“万岁说想留怡亲王用些点心,让您看着安排。” 李薇就问他们上一次用膳是什么时候?都用了什么?听说就是午膳,用的是春饼。她就想着那这会儿是不是该渴了?吃点汤汤水水的,大概四爷没打算留十三爷连晚膳都用了,所以才说是点心。 于是送上去的就是米酒汤团,米酒荷包蛋,配肉松面包卷,夹馅面包。 点心这东西嘛,还是吃个新鲜。等新鲜的吃腻了再把以前喜欢的翻出来吃。 四爷现在就对面包片夹火腿生菜很感兴趣,不过这个吃着到底是不够雅观,一不小心菜就从下面漏出来了,再滴点酱什么的沾到袖子上、衣襟上。 刘太监就适时推出了夹馅式的,一个大面包像烧饼那样劈开,下面留下底,做成个袋子样,再把生菜、卤肉片等放进去就行了。 不过四爷吃这还吃出个大道理来,他有天很认真的对她说,吃面包片夹菜就像在教导人什么东西都不能握太紧,握太紧的话下面就该漏了。 李薇当时正用两只手捧着个三明治,听得一愣一愣的。 心道这就是她跟他的差距。幸好他是四爷,要换成大家都是普通人,她男友要这么跟她说话,她肯定让他洗洗睡吧。 养心殿前头,所谓的点心一从提盒里拿出来,十三爷就看怔了,跟着就笑道:“万岁这里的点心,臣弟真是前所未见。” 四爷看他不敢下手的样子,就亲自拿了一个递给他,笑道:“让人切成小块拿银签子叉着吃也行,只是不如这个爽快。” 十三不但不敢拿,也不敢在御前失仪,捧着这个张开大嘴啃。 四爷就笑,做出傍样来吃给十三看。 吃完这一个十三爷寿都短了一年,洗过后手连声说够了,捧着米酒汤团吃起来,要说还是这个顺口些。 用过点心,十三爷提起还关在内务府刑堂里的曹得意。到底是皇后身边的太监总管,又指认永寿宫贵妃心怀不轨,从年前到现在天天上刑,还是死咬不放。 说实话,十三爷已经有些不太确定了。 他今天来就是想看万岁是不是改主意了?毕竟,这人到现在还咬着不撒口,说不定贵妃真的有鬼呢? 说皇后害贵妃确实有理由,那贵妃就没理由害皇后了? 她有宠,身后还有四个儿子,真的没一点野心? 十三不信。 他遮遮掩掩的话,四爷一下子就听出来了,笑道:“十三,朕若连枕边人是忠是奸都辩不出来,还怎么坐得稳这江山?” 十三一听就要起身请罪,四爷摆摆手让他坐着,道:“那曹得意不过是嘴硬罢了,也不必再问了。他想等着人救他,想再翻起浪来?朕偏不由他!” 十三没想到万岁真就这么信贵妃。 “砍了吧。连他收的那个养子,都砍了,免得隔个几年又掀起来。再来惹人心烦。”四爷皱眉淡淡道。 十三按下心中翻腾的思绪和惊异,恭敬道:“臣弟遵命。” 长春宫里,庄嬷嬷坐到宋氏的屋里,对她道:“娘娘平日在宫里也无聊,何不请人来说说话呢?” 宋氏不解,庄嬷嬷点了一句:“咸福宫住的那些庶妃们平日里也算乖觉,正合跟娘娘做伴。” 宋氏这才明白皇后让她去结交庶妃。 庄嬷嬷就等在这里,她稍加思量就点了点头:“臣妾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377章 教子如苗 咸福宫,同道堂。 年氏的宫女挑香扳着手指在那里数:“前个儿是东边屋里那三个,今天是西边屋里的。”一面说一面小心的看年氏,问她:“姑娘,你说恪嫔娘娘几时才能请咱们去呢?” 因为年氏对她一直不亲近,挑香在年氏面前也从来不敢放肆,都一年多了连说话都要字斟句酌。 年氏像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自的读着手里的书。挑香也不敢再开口,低头坐在门槛上绣手帕。 要是主仆两个感情好了,还能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像她们这样的,她都不敢往年氏身边凑,可也不敢躲出去不侍候主子,只好就这么随便找点什么事做着,留在主子能看到的地方。 这日子过得是真没劲啊。 挑香心里憋屈的想,一没留神手下就错针了,跟着年氏那边就扫过来一眼,让挑香一时间脸都臊红了。 年姑娘人小小的,主子的派头可真足。她是一点步子都不敢错的,好像她什么都知道。 此时西边屋里那几个穿戴一新,面带喜色的结伴出去了。 年氏和挑香都能看到。挑香是羡慕,年氏却是在心里想着谁知道她们这一去是好是坏呢?顾氏不就是跟着汪贵人出去一次,现在生死不知。 恪嫔那边自从她们进来什么动静都没有,突然皇后病了,她就隔三岔五的叫咸福宫的人过去陪她。是看皇后这样,恪嫔心里活动了?还是皇后借着恪嫔的手呢? 年氏乱七八糟想了一脑袋,天天在屋里坐着,连出去走走都不容易。她不想,还能干嘛呢? ……贵妃这会儿已经去圆明园伴驾了吧? 进宫前贵妃就是个站在云端的人物,年氏只听过她的故事,没想过会离她这么近。 等进了宫以后再想起贵妃,年氏心里的滋味就复杂起来。 几分羡,几分慕,更有几分说不出来的厌恶与嫉妒。 既盼着自己能有她的运气,又觉得她能霸着万岁这多年,必定是个心底奸恶,城府极深的人。 三月初,宫里就说万岁要带着贵妃去圆明园。她们底下的人还议论,说不定就是皇后病重,万岁心疼皇后要带她去园子里住呢。结果等这消息落了地,她们才知道东西六宫里数得着的主子去了一大半,唯独没有皇后。 早就听说万岁一步也离不得贵妃,去哪儿都带着。去避暑山庄带着,去园子里也带着。 皇后好的时候不带她也不奇怪,那是皇后识大体,万岁也只有把宫里交给皇后才能放心。可等到皇后病了,万岁还是不带她,说要去园子里住就去了,一点也不顾忌。这时再说万岁看重皇后哪里还有人信呢? 年氏想起在家时嬷嬷提起贵妃,那也是止不住的艳羡,常说女人做到贵妃这样真是该知足了。但也说贵妃再好,人人都说她像孝献皇后,但还是差董鄂氏一筹的。毕竟当今可比顺治爷把得住。 没吵吵着要废了皇后立贵妃啊。 可让年氏来说,她倒不羡慕孝献皇后,若是她有贵妃的造化,那就只安安分分做个贵妃。皇后要祭天告地,她自认没这份福气。 贵妃,贵妃…… 这宫里见过贵妃的人不多,没听过她的却一个都没有。就算她不在这里,人们嘴里也都是她的事。年氏有时都觉得这样念久了,贵妃说不定都能听到她们背地里说的话了。 就连她也免不了日日把贵妃挂在心上。 贵妃都成了这宫里人的心魔了。 圆明园里春光正好。 四时花开,各有盛景。但春景是一年之始,不管何时都被赋于了不同的意义。 四爷就认为春天很重要,所以他又带着宫里的阿哥们种地了。 宫里开出来田亩可真不少,皇上到哪里就把田开到哪里。先帝有丰泽园,四爷有织耕园、菜圃园。等他现在当了皇帝,更是把这些园子的田地扩大了数倍有余。 只是苦了被他拉过来的阿哥们。 宫里的阿哥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不是四爷生多了,四爷出孝后还一个好消息没有呢。而是先帝给他留下的兄弟们多,兄弟们生的他看着顺眼的都给拉到宫里来了。男的女的都要。女的封公主,男的他先养着,这也是施恩嘛。 只是他的兄弟们心里会不会骂他就不知道了。 宫里的孩子都早熟,这话放在哪里都是对的。李薇就从来没见过进宫的这些皇侄儿们闹出什么事,个个都规矩得不得了。好像从生下来就是懂事的好孩子,没一个有熊孩子阶段。 反倒显得四爷亲生的这群里,除了大的几个懂事外,弘时和弘昤都有过熊孩子时期。她以前还以为弘昀有弘时磨着性子,也把小时候的调皮给丢了呢,不过现在她发现了,弘昀照样调皮,不过是学会扮好孩子了而已。 其实老师眼里的好学生都没那么乖。李薇上学时期间,小学时班里学习最好的班长打架是一把好手,初中时学习最好的班长天天书包里放个游戏机,所有的游戏打遍全校无敌人,高中时同样学习最好的学习委员谈恋爱,女朋友同年纪的三个,高年级的一个,低年级的一个,高年级的那个还打到他们班里来找小三,有幸围观的李薇囧囧有神的想其实你也是小三,班长最早谈的那个是本班的,那才是大老婆(节操)。 怎么说呢?反正李薇对这事的接受度挺高的,她觉得吧孩子怎么发展都行,能混得开,过得好,怎么着都行。人生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嘛。 之前她以为弘昀被弘时欺负太可怜,平时都会多偏着他一点,弘昀偶尔来求个事,她都是大开绿灯的。搞得弘时都说额娘更疼三哥呢。 直到这次两波孩子斗心眼,弘昀才显出他的本事来。李薇才从此放心了:这孩子日后吃不了亏了。 事情是这样的,四爷这人比较爱发散,抒发感情的时候有时点会特别不一样。 像这次大家到圆明园来,园子里的太监大概也是为了巴结,就说他们把田地照顾得很好啊,先帝都夸过的花生啊红薯啊玉米啊都收成相当不错,还送进宫了呢,万岁吃着了吗?他们今年还打算种康熙御麦呢,都准备好了,万岁来了正好他们准备播种。 李薇就是在此时想起曾在某个农业节目里看过,先把苗催出来后再播种能增加成活率,增加多少忘了,但比率好像也不低? 四爷对一切新鲜事物的接受性都是很高的。 ——但也不排斥只是想陪她玩。 反正他给了她一袋康熙御麦麦种,让她催。 李薇就说用不着这么多,她在现代种花时也催过苗,都是拿浅盘子装水泡种子,等苗发出来再移到土里种。她又不是专业的,就是试试。于是先拿了两把,一把用水泡,一把放到土里,上面浅浅的盖一层土,全都放到暗处等着看效果。 四爷每天回来都问,不知他是真的在意呢,还是在陪她玩。反正隔不几日,苗从种子里露了头,两人都挺激动的。 他拿筷子轻轻挟着冒出个小白芽的麦种看,李薇在一边没好意思说她一开始看到冒白头还以为是种子发霉了。天这么暖和再加上泡水,万一发霉也是可能的。 幸好这白白的一小点慢慢长出来,终于能看出来是芽了。 与此同时洒在土里的也有冒芽的,但冒出来的还真没在水里冒的整齐,冒得多。 四爷嘴里不说什么,但看她的眼睛里都是笑,笑得让她也心里暖洋洋的,跟中考考了个大状元,觉得能让父母欣慰高兴一样。 虽然这个心情有些不大对头,但她确实对能帮上一点点忙而满足了。 想想她穿过来后苏出来的东西也不少了,好像没什么特别有用的?传播最广的就是千里路的鞋底和牛羊油熬出来的速食咖喱块。 但这跟国计民生的关系都不大。 不是她人心不足,非要苏个大的。就是难得穿越一回,不说把蒸汽机发明带动产业革命出来,好歹做些与民有益的事。 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她不能白从现代社会穿过来一回,至少做些能做的,这样她的心里也能好受些。 有她提供的这个思路,剩下的更科学系统的验证都由四爷找人去做了,蒲松龄都能写农业书了,这个时代还是有不少农业人才的。 然后四爷就给来种地的阿哥们布置功课了,要他们种地,顺便试探下催苗法的适用范围。然后发给了他们一大堆的种子,谷种菜种花种应有尽有,新开出来的田也任他们去造,谁能催出来的多,万岁爷重重有赏。 阿哥们就热火朝天的去干了。 做为站在封建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第三代,弘字头的阿哥们都是见多识广,也勇于创新的。他们立刻结成了几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方向。而且为了团结,所有的小组里都是什么人都有。 就是四爷的阿哥和被拉进宫的皇侄们,再加上先帝留下的皇叔们的组合战队。 弘昀那队就有诚郡王,五爷,淳郡王的堂兄各一个,还有个二十二皇叔允祜。静太妃生的先帝遗腹子二十三皇叔允祁在弘时的队伍里。 大家基本上都是团结在四爷儿子的周围的。 弘昀鬼一点,大家的研究方向都差不多。就有人提出普通的水跟加了肥水的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会不会加了肥水的会更能催呢?等等。 这个研究方向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后就每个小组都要试验了。 弘昀勇敢的表示他不怕苗催不出来当垫底的,所以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小组中的其他人了,他带着人用土种就好。 他开口太早,姿态又太好,同组的其他人只好羡慕嫉妒恨。 李薇知道后,弘昀是这么跟她说的。 弘昀有些沮丧的说:“儿子太心急了,应该再缓着点来,肯定有人想出头的。儿子这一急就落了下乘了。” 李薇想了想,还是肯定了他的努力方向,不过警告他千万别让四爷知道。 其实四爷早就知道了,他特意把弘昀叫来问他是一天肥水不碰好,还是碰一天好,还是碰十天半个月好? 弘昀明白了,他不应该一天不碰,他要是先碰上几天,等别人想抢功劳时再让出去,就能名利双得了(?)。 四爷微笑点头:孺子可教也。 第378章 儿子是债 孩子们都搓到了圆明园,李薇跟长大的儿子们的接触陡然多了起来。做为一个自认为还青春年少的妈,她看到青年状态的儿子时一点都没觉得被他们衬老了。 我儿子真帅! 帅暴了! 比他阿玛帅! 她甚至感到了久违的热情,开始理解为什么说母亲恋子。那是因为爱儿子从一开始就是热恋,根本不用经过前面种种复杂试探,而且这份爱绝对是毫无保留而且不求回报的。 看到儿子们一排大帅哥站她跟前,她都有:这全都是姐的后宫哈哈哈哈! ……这样丧失的感受。 等四爷回来了她就盯着他使劲看洗眼睛,果然见着四爷就会重回人间了。 四爷夸她来着,说感觉素素年轻了(姐一直很年轻!)。‘真像回到了从前啊,那时你比弘昐还小呢。’他搂着她感叹道。 见儿子多了,自然跟儿子们的话就多了。以前常在电视剧上看到老母亲对着年轻的孩子们唠叨,她觉得她现在就有这个潜质了。 对着弘昐:儿子啊,你一个人住在园子里会不会不习惯啊?把你的小格格带过来吧? 弘昐在弟弟们饱含深意的‘哦~~~’声中非常难得的脸红了,红得特别可爱! 李薇当时笑着严肃道:“不许笑话你们哥哥。弘昀别笑,今年就轮到你了。” 弘时、弘昤:“哦~~~~”看弘昀。 弘昀一脸的纯洁憨厚,低头不说话。让她都不忍心嘲笑了。 不过事后想起弘昀其实也是个机灵鬼…… 她弘昐这事跟四爷说,说的时候笑个不停。四爷却很认真,放下筷子(弘昐其事用来佐餐)就让人把弘昐喊来,父子两人特别认真的恳谈了一番。 他们两个当时是在隔壁屋说话的,李薇避开了。想的还是父子两个说点男人的话,她避开点儿好。等这两个出来,四爷在后面拍着弘昐的背,弘昐的脸红得厉害,一看到她更害羞,飞快的告退了。 本来想再跟儿子亲近亲近的她只好问四爷,都跟儿子说了啥? 四爷很有慈父范儿的说他跟弘昐说,男人年轻时精血旺足,春天又是这么个季节,所以如果他想要这个那个,他这个当阿玛的是绝对能理解的。你额娘也说了,回宫去把你的格格接来。要是不想费这个事,阿玛在园子里给你找两个? 李薇:…… 她有种三观又裂了的感觉。 四爷却认为他这个阿玛真是十分称职,特别自豪。虽然最后弘昐斩钉截铁的跟他说:阿玛,我不需要…… 四爷最后还启发他:想要呢不好意思跟阿玛说,就跟你额娘说,不能自己私底下找人,也不能让你的太监帮你找人。园子里的宫女都是有数的,闹出来不好看。 李薇翻译下:园子里侍候的宫女名义上是你阿玛的。你阿玛不赐给你,你自己找是丑闻。 弘昐几乎要发誓了。 四爷道:跟阿玛不用客气。有什么事都可以跟阿玛说。 李薇猜弘昐还是无意间说了金句:我(有需要)一定跟阿玛说。 有这句话才被四爷放走了。 出来后四爷还夸她,说她想的周到。“弘昐还是面嫩,要不你先给他安排几个。” 李薇用绝佳的政治敏感性推拒了这一任务,因为跟弘昐同来的还有弘晖,弘晰等那一堆人呢。她都一人给几个宫女?! 这显然不是她的活计嘛。 她的理由太充分,四爷理解后也觉得只给弘昐一个人解决这个问题不合适,可要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们都拉来圆明园,种地不说再一人发两个宫女? 画风节奏都不对。 于是四爷跟她商量了一晚上后,决定告诉弘昐:儿啊,你就也忍忍吧。 然后四爷怕弘昐明天一早起来再改主意,特意让苏培盛又跑了一趟,专为告诉弘昐:宫女之事作废。 结果弘昐羞得两天没到她这里来。 弘昀过来时一边吃荔枝杏子李子无花果,一面把他哥给卖了。 “二哥求我来呢,许了把他才得的那套《康熙字典》给我。” 李薇见他吃得下巴上都是李子汁,就拿手帕给他,奇怪道:“你不是也有一套吗?” 《康熙字典》就是在康熙爷身体不太好,没精力南巡北巡,闲在京里没事做时下令让人做出来的。这位老爷子也真是闲不住,随手一做就是个大功德。四十九年开始制,今年才堪堪成书。 一印出来四爷就高兴的四处给人赏赐,跟康熙御麦一样,这书一出就定为《康熙字典》。 现在提起先帝爷,四爷的孺慕之情能满得溢出来。先帝好,先帝英明神武,先帝够他学一辈子的。 弘昐和弘昀他们自然是头一批得到这书的人,不但要看(字典),还要有读后感,见着四爷了还要抒发下,抒发得不好了四爷还要给他们上课——倒是不会不满意。 李薇总觉得这算补课了,上完每天八小时的课后,双休日还要继续由四爷补课。 弘昀道:“我跟他要他那里皇阿玛赏的一盒笔,他不肯就把这书输给我了。” 李薇还是没听懂,不过后来从赵全保那里听来的是,弘昐送给弘昀的书根本不是《康熙字典》,而是《j□j》。 听到这个后她有半晌都没回过神来,这个……算儿子们看小黄书吗? 她挥退赵全保,不管他是从哪里挖出这个消息来的,算他忠心可嘉。自从弘晖家格格出事后,李薇就不再放心把儿子们就这么放在阿哥所了。想起四爷提过他去阿哥所时,貌似太后当年也找人照顾过他,是谁就不知道了,四爷没提。 十四爷进阿哥所时,从太监总管到膳房总管都换成了永和宫的人。 可见宫妃伸手进阿哥所护儿子是传统。李薇就跟先贤们学习了。不过现在阿哥所归四爷了,以前他可能管得不深,现在管得就比较深刻了。 李薇想着太监总管这种职务就不跟四爷的人争了,她就让赵全保送了几个不起眼的人进阿哥所,做些平常贴身侍候的事。 不图万无一失,就是前有荷包案,后有弘晖格格的事,两件事偏偏都是:我知道是谁干的,但我没法把人抓起来。 那就只能专注事前预防了。 等四爷来了,她把儿子们看小黄书的事跟他报备了下。万一他对这个持反对态度,她也能先劝劝。要是他开明的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过程,那这就是父母聊聊儿子的小事了。 依她对四爷的了解,他是不会生气的。以前她就在他的书房里翻到过很多的闲书,都不算是正当读物。那时的四爷也就跟现在的弘昐和弘昀差不多大。 果然他一点都不生气,还笑呢,说起从前他也是跟兄弟们偷偷换书看,也是被先帝发现了。换书皮这事古来有之,李薇初中时就给言情小说包书皮带到学校看,四爷他们是把别的书的书皮取下来贴到这些书上,伪装后再光明正大的跟兄弟们换着看。 先帝一人赏了十板子,不许伴读替打,把一堆小阿哥剥了裤子按在殿中的长凳上啪啪啪打屁|股。 不过此时四爷回忆起来是这么说的:“当时皇阿玛一齐打我们,那是为了让我们兄弟感情都好。”所以全都打了。 “皇阿玛怕我们晒着,就让在殿里打。” 确定不是先帝爷也怕丢脸吗? “皇阿玛打我们是因为我们不爱惜书。”这个倒是有佐证的,因为打完一堆坐也敢坐的阿哥们被先帝爷领到书屋里,一人发了一摞小黄书。 李薇:== 先帝爷鄙视的说:这有什么不敢看的?还要偷偷的看,没出息。 不但给书,上面大点的阿哥还能顺便给了通人事的宫女,欢迎他们勇于实践。 四爷说其实是件好事,当时他们都认为皇阿玛肯定会生气,肯定不会让他们接触这种书。结果康熙爷如此坦然开明后,他们反倒对这些书没兴趣了。 就连有了宫女侍候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 四爷道:“当时朕还嫌那些宫女麻烦。” “怎么会麻烦呢?”李薇不明白了。 四爷叹气:“当时总管太监每隔十日就让宫女来侍候朕,每到那天都必须提前沐浴,不能读书,也不能写字,所以朕觉得十分费事。” 李薇:== 不是说年轻男孩都是精虫上脑吗,天天想这个的?是四爷太奇葩还是传言有误? 不过她多少也能理解一点点。对像四爷这样的人说,能带给他满足感的事太多了,很多很多都比抱女人往床上躺重要。所以这种欲|望也被一再的削弱了。 当然不是他完全不想,而是他从来不缺,所以就没有很迫切。 回忆完毕后的四爷给弘昀发了一摞小黄书。 李薇已经完全习惯了,呵呵,这就是四爷的教育方式嘛。 然后弘昀也不肯来了(……),他把弘时给推过来了。李薇庆幸自己儿子多,一个不理她了还有下一个。 弘时比起两个哥哥来好像一直是小孩子,然后突然从小孩子跳到了成年人。他来找她时挑的话题也特别正式。 可能小孩子都会想当大人,而真正长大的孩子反而会在父母面前做小孩。 弘时说的是尚书房和阿哥所目前的情势。 李薇听得认真,不时的还帮他分析一下。弘时也是怕她担心,他虽然人小,但看得多想得也多,更想对她这个额娘证明下,他已经长大了,所以额娘就可以放心了(能放心才怪)。 ——听说以前宫里的尚书房有派别? 弘时笑道以前有没有不知道,现在肯定没有了。 以
相关推荐:
极品姐弟在综艺互黑爆红
二度沉迷(短篇集)
欲骨冰肌
[快穿]漂亮反派的扮演游戏
父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月半月明时_御书屋
喜欢的上司是闺蜜小姨
虚拟世界寻虐记_H文
安抚玩具(ABO)
重生军少辣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