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帮妈妈配种记 > 第233章

第233章

春宫也跟着一道添妆。 除宫里的主子们外,宫外的人也各有敬献。 幸好公主府盖得极大,送得多也能放得下。额尔赫这一次就比得上李薇一辈子的积攒。 最让她没想到的是,弘晰送来了理亲王添的两箱东西。 这两箱里只有两样,但都不一般。 当时理亲王匆匆出宫,四爷把毓庆宫里除了书纸笔墨外的其他东西全都让他带走了。毓庆宫多年积藏,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中不止有先帝赏赐,还有孝诚仁皇后留给理亲王的,再有孝庄太后所赐之物也有不少。 其中一个有小桌子那么大的白玉大盘,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但这么大块的玉石实在是少见,何况通体无暇。 所以李薇打开一看就有些担忧,问过四爷要不要干脆就别给额尔赫了。 实在是哪怕四爷的私库里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玉器。大概是前明宫里的。 四爷看了也有些皱眉,但摇头道:“给额尔赫的就收着就当是从朕的库里取出来的。” 但李薇还是怕太显眼给额尔赫招祸,就从四爷赏的那些东西里减了几件。这样从账册上看都是从四爷的库房里赏出来的,也没那么夸张了。 这些宝贝摆着不能吃不能喝,真的除了偶尔摆出来看看外也没别的用处了。就像四爷的私库就是先帝留下来的,那堆成山的宝贝,先帝离世时还不是一件都带不走? 她自己的库房里有多少东西自己都记不清。传说太监会偷皇上的东西出去卖,她当时还觉得这太监太大胆。可现在她真的懂了,东西太多自己都记不住,不是被偷了就是丢了,不都一样吗? 四爷最后还真把那个玉盘的用处找出来了:是夏天放冰山的。前明宫中典籍里有记载,上面还画出来了。不过不是皇上宫里用的,而是后妃宫里的。 四爷查完放心了,要真是皇上宫里御用的,他还真不敢让额尔赫带走了。 额尔赫出嫁自然是从紫禁城走,四爷带着李薇回了宫。不过行过礼后又回了圆明园,额尔赫嫁后回来请安磕头就是先去圆明园,再去皇宫见皇后。 女儿终于出嫁,李薇有种她的人生到此已经过了大半的错觉。 可是回头看正在学坐的弘昫,她就知道不到这小子长大,她的事就不算完。 玉瓶道福克京阿与额尔赫的夫妻感情很好,证据就是成亲后福克京阿一直留在了公主府没离开,二人天天在一起。四爷给福克京阿补了个一等侍卫,赐黄马褂。算是赏了他一个出身,日后是什么样再看。 李薇担心女高男低不好相处,四爷却道他见过福克京阿,“他跟额尔赫应该能处得来。” 四爷看人有一手,李薇多少放了一些心。结果七月时玉瓶就来报喜,说额尔赫有喜了。 李薇坐在那里都愣了,四爷倒是马上就高兴起来了,让人传福克京阿过来问话。苏培盛赶紧去了,屋里屋外都是一片贺喜的声音,他才看到她的反应不对,笑道:“怎么了?舍不得?”李薇只是一时没缓过来,在她心里额尔赫还是那个小孩子。就算她成亲嫁人了,她还是没有真实感。不过听到她有喜的消息后,她才明白她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两更,第二更九点 第410章 弘昤联字 四爷大喜过望,这表现为他一度想把额尔赫接回来养胎。 “公主府都是新修的房子,太久没人住了。没人气,额尔赫还是个小孩子,朕怕她住不惯啊。”他这么说。 李薇对他说的这个逻辑不太通的理由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找了另一个理由:“你也想额尔赫吧?” 于是李薇也投降了,她开始给额尔赫准备屋子,这一住至少要一年,生完还要坐月子呢,最好连满月酒也在圆明园里办了吧。 不过当了皇帝也意味着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很快,十三爷在得知皇上竟然打算把刚嫁出去的女儿领回来住在圆明园里怀孩子时,很快过来,跟四爷在勤政殿暖阁内说了一下午的话后,成功让四爷改变了主意。 四爷被说服了,送走十三爷后却开始发愁了。从天还没黑坐到天快黑了,一直不动。苏培盛在一边陪着,多少猜到了万岁爷这是不知道怎么跟贵主儿说。 等殿中都点上灯了,贵主儿那边使人来问了。 苏培盛轻轻提醒四爷:“万岁,贵主儿问您今晚在哪里用晚膳。” 四爷只好在心里念着素素一向懂事体贴,朕跟她讲明厉害,她必定不会使朕为难。不过等他到了万方安和看到素素一脸开心的迎上来时,还是有些开不了口。 李薇正有好消息要告诉他,就被他牵着坐下,温柔至极的道:“素素,朕有事要跟你说,你听了不要着急。” 李薇先是悚然一惊,听下去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虽然额尔赫不能回来有些失望,但也绝对没他想的这么夸张,她又不会因为这个就立刻洒泪给他看。 一面让他放心,一面让柳嬷嬷收拾东西去公主府。因为没想到额尔赫会这么早有孩子,所以送她出嫁时没把柳嬷嬷也给一起送过去。不过一开始她就准备了两套方案,接不回来就让柳嬷嬷过去。 四爷道不必急,明天让福克京阿再来一趟。李薇可以当面问女婿,到时再让他顺便把柳嬷嬷带走就行了。 接着他问:“刚才进来时看你仿佛有事要对朕说?” 李薇马上想起来:弘昐那边也有好消息了。而且是一次中了两个,博尔津氏和一个格格都有喜了。 再加上之前弘晖的格格也有了,这半年简直像是送子娘娘大批发。 四爷果然很高兴,第二天就把弘昐送回宫里让他去陪自己媳妇了。在这一堆的好消息中,宜尔哈那边就显得有些落后了,李薇想再让玉烟等下人去看不合适,把扎喇芬叫来让她去一趟大公主府。 夫妻感情如果好,两人又都没问题的,新婚是最容易有好消息的。 园子里至此就剩下了几个小的,弘时立刻就撒欢了! 上次去景山跑马的事他可还记忆犹新呢,这就去磨弘昀想借他的马用用。四爷对几个儿子是一视同仁的,但比些几个哥哥,小了几岁的弘时就稍稍欠那么一点点:他的马不多。 弘昐有十数匹,弘昀也有八、九匹。弘时此时才四匹马。 他拿这个跟李薇哭诉时,她道:“四匹还不够你骑的?” 弘时道:“不是那么回事……” 李薇很清楚这就像收集名车一样,对弘时来说那好马就如名车,不归自己的时候能骑一圈也是好的。不过她不打算惯他,道:“额娘不会去替你跟你哥说的,不管是你哥还是你阿玛,你想要就自己去求吧。” 弘时在额娘这里找不到支持,只好继续跑去求弘昀。之后几天都没听到他们的动静,还是四爷知道,笑道:“弘昐回宫去了,弘昀一个人忙不过来,好不容易弘时送上了门,他钓了他几天,现在把他拘到身边打杂了。” 现在可不是电脑时代,粮草的事多而繁杂,全都要人工手写手算,不管是抄错还是算错都会造成前方的大问题。弘昐和弘昀相当于总监,下面的人不管算什么写什么的,最后都要交给他们签字盖章。 而他们看过后,四爷甚至都不让人再看第二回的就直接下发了。 不由得弘昐他们不认真,据说弘昐和弘昀这几日算筹算得可好了,比以前在尚书房学的都好。 李薇也曾跟四爷提过,是不是这种国家大事让几个小孩子就这么管了太儿戏。 然后四爷就跟她说他让十四带兵去准噶尔那边没打算真的开战,只是威摄。因为准噶尔狼子野心,跟俄国打了一仗,四爷是怕准噶尔部的人打红眼了顺便也想来打大清,就让十四带着人守在边界上,摆出你要打,咱们也不怕的意思。 既然未必能打成,粮草也不是真照大战的准备拨过去的。 这次的事他的本意还是练兵,给十四、弘昐等人一个历练的机会。 “朕现在练练他们,也免得异日真有战事再措手不及。”四爷笑道。 他说得这么轻松,李薇却听得热血沸腾。四爷登基已经有几年了,她连紫禁城都住过了,可却到今天,她才真切感受到了四爷是个皇帝,他的每一个举措都是国家大事,能上cctv的那种。 到此时她也才看出来,四爷赶在去年南巡,就是想着今年要调兵,所以他早早的安抚了南北两边,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后才动手。 文治与武功,皇帝都要显示下自己的力量。 今年的颁金节前,四爷接到了十四发回来的请安折子,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让他的心情一直很好,批了后发下去让各部传阅。 私底下跟李薇说,等十四回来后要把他升一升。 “希望十四经过这次的事后会变得懂事点,朕也好接着用他。”四爷想起十四在请安折子上的话,虽然可能都是他的师爷拟的,他再抄一遍,但他真的盼着他这个兄弟多跟十三学学。 不然就算他是他亲哥也不可能一直容忍他的。 屋里弘昤在读书,弘昫在床上打滚。看着这两个孩子,四爷的心情就好了,他现在很喜欢留这两个孩子在屋里。 他对弘昤道:“弘昤,看完这章今晚就不能再看了。” 弘昤听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书放下。 李薇看到儿子的可怜样,就出主意:“不如阿玛陪你联句?” 这个联句就像大-大河-河道,这种练词汇量的小游戏。这种幼稚的游戏对四爷来说毫无困难,他们先玩两个字的,弘昤输了后又玩三个字的,一直慢慢往上加字,玩到了晚上睡觉,弘昤才意犹未尽的跟着太监和奶娘出去了。 四爷玩到最后也有了兴致,道:“弘昤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脑筋反应快。 之后弘昤爱上了这个游戏,闲时就爱找人一起玩。偏偏他上头的三个哥哥都没空,四爷又只有晚上才能回来陪他玩一会儿。李薇陪他玩也行,不过他还是更喜欢四爷。 四爷不得不提前给他安排了一个伴读。 作者有话要说:卡得真凶,从来没卡过这么凶。有大纲倒是知道下面要写什么,但没感觉就会写成流水账。今晚会接着写,但下面不知道能写到几点,所以三更不预告更新时间了,写到完才算,大家还是明天再来看吧 第411章 圣心独断 转眼又过了一年。 李薇早上醒来时听到了弘昫在一墙之隔的另一边学说话的声音。过了今年他虚二岁,实则只有一岁半。 一岁半的孩子正是充满活力的时候,所以小屋里的奶娘正在费劲口舌的劝小主子现在不能抱他出去。 她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弘昫的声音却很亮很高,李薇都能听到奶娘们焦急又紧张的嘘声。 所以她连床都还没起就先叫人把弘昫抱到这边来,那个在奶娘们面前像个小霸王的小家伙见到她就很乖的喊‘娘娘’。 再小的孩子也知道谁是他不能惹的人。 李薇看那几个奶娘额头都冒汗了,应该都是被这个暂时还不能跟他讲理的小阿哥给闹的。 她宽慰了她们几句,道:“我知道你们的忠心,好好侍候阿哥,日后我自有重赏。” 弘昫像观音座下的金童一样冲她们笑,有两个奶娘跟他对上眼神,不自觉的也露出了个笑来。 小家伙人见人爱,能被选进来当他的奶娘的,无一不是经过千挑百选进来的。她们侍候起弘昫来比照顾自家孩子还要尽心。 李薇问过外面的天气,见无风无雨,太阳很好,就准奶娘们带弘昫出去转一圈。 她让人做出了婴儿车,虽然这个年纪已经不能算婴儿了,但奶娘们是不可能让才一岁半的小阿哥自己走的,到时让人推着走,比奶娘们抱着要安全得多。 弘昫话虽然还说不清,但却已经能听懂别人的话了。几乎就是在李薇看向窗外观察天气,又对他的奶娘嘱咐时,他就拍手叫好了。 看他咯咯笑着还不停拍手,李薇实在拿他没办法。等奶娘拿上他的东西过来抱他时,他还拉着李薇的衣襟想拽她一起出去,嘴里不停的叫:“娘娘,娘娘,一道七!” ‘去’字不会说,还喷了李薇一脸唾沫星子。 李薇哄他撒了手,不过他倒没哭闹,一出门坐进他的小车里就立刻把她这个娘给忘了。 弘昫的车像个袖珍的马车,图纸是李薇先画了草图再交给工匠做出来的,当然她画的是586,工匠做出来是win8。她就画了个栅栏式的婴儿床,下面加轮子,上面加个拱型的盖子。 以前在府里时来去也只有那几个地方,比不上圆明园如今的规模。现在这婴儿车做出来才算正好,车里不止弘昫一个,还有两个奶娘的孩子跟他一起。另外两个孩子晚上睡在角房里,只有白天才跟弘昫在一起。 用过早膳后李薇就去找弘昫了,陪着他一直逛到了中午四爷让人来找,他还不想回去。 四爷见着他时看他嘟着小嘴就笑:“弘昫这是又不想回来?”说着抱起他颠了颠,叹道:“这是又重了吧?” 小孩子长得实在是快,他都有点抱不动了。 弘昤被他一起带过来了,把两个孩子放到一起,他才去屏风后换衣服。 用膳时四爷说了下回宫过节的事。今年这个节的重点是带兵在外的十四和众将士,不能让士兵们流血又流泪,所以今年前朝后宫的宴客名单都会添一些人。 出征在外的那些人里面,够格进宫的,男人在太和殿有个座位,还都比较靠前。像儿子在外面的,那就老父进宫,老父没有伯父也行。如果是当爹的在外头,那就是兄弟或儿子进来。如果家里没人有资格进宫,四爷要赏菜到府。 女眷里也是一样的安排。 只是今年不同的是宴会安排了在宁寿宫。 所以回宫后到宁寿宫请安时,方姑姑就把玉烟叫出去商量宴客名单的事。虽然今年把人都叫到宁寿宫了,但这座次安排还是有讲究的。 方姑姑就问贵主儿都跟谁比较说得来?到时就把座儿给设到这边,好让她们能陪李薇说话。 玉烟先替主子谢过方姑姑的好心,再道:“那等我回去就把单子理出来,再给您送过来?” 方姑姑让她不必急,道:“跟贵主儿商量着来。” 回到永寿宫后,李薇听玉烟说了方姑姑特意的提醒就想明白了,弘昐建府的事已经确定了。往年愿意往她身边靠的,今年未必还愿意。她这里就不能一厢情愿的人家列到名单上。 这也好解决,她道:“把今年给咱们宫里送的礼单和请见的单子拿过来。” 照着这个拟就行了。 礼单有厚薄,再有近两个月内从请见单子上消失的名字就不必管了。坐下来不一会儿就把名单拟出来了,玉烟问:“主子,那奴婢这就送过去?” 李薇还想给四爷看看,就说明天再送也来得及。 四爷刚回宫也是要忙上一阵的,晚上回来用过膳后,她把拟好的名单拿出来,他接过道:“是什么?” 看一眼就知道了。他端着茶细看,从头到尾看了几乎有一刻钟,不过二十几个名字而已。李薇觉得他这时脑子里肯定像电脑屏幕程序一样过资料。说不定连这些人的祖宗八代都能翻出来。 放下名单,四爷缓缓点头,边喝茶边想着什么。 李薇就在一边等着,他放下茶碗道:“来,朕给你说说。” 名单里的人都算是熟人,比如五爷的侧福晋瓜尔佳氏,七爷的侧福晋纳喇氏。可四爷这次说的就是他们的家族,以及家族里有用的人。李薇以前背的都是这些人生几个孩子,有几个兄弟姐妹等。至于在朝上都有谁就不知道了。 四爷给她科普完,重点是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在此时仍旧站在永寿宫这边。 弘昐出宫的事几乎已经被人赋予了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整个朝上都为此深信不疑。李薇也相信了,她觉得四爷已经不打算选弘昐的。如果不是弘昐也不是弘晖,那就可能是弘昀、弘时中的一个。 弘昤与弘昫毕竟年纪太小,还看不出贤愚。 不过这么想了一阵后,李薇发现自己也被带到沟里了。 四爷还早得很呢,他什么时候挑太子现在根本看不出来。其实说不定四爷自己也没决定呢。弘昤和弘昫未必就没机会了,因为这个年代的孩子都长得快,十四五就算成人了。十年后是什么情形就更难说了。 而在整个朝堂都被立太子这个风气给影响的时候,四爷所做的就是降温。 其实他不是想在弘晖和弘昐中挑一个。 他只是想让大家对立太子之事失去兴趣。 弘昐出宫有效的给这件事降了温。两个成亲的阿哥都住在宫里,很难不让人对圣心有所猜测。猜测之下就会站队,一站队就难免互分阵营开始对立。 这是四爷最不想看到的。 弘昐出宫,貌似是舍弘昐而就弘晖。 但其实是两人都被打回了原型。 之前他们真的可能只离太子之位一步之遥。哪怕只是众人心中的隐形太子,而为了推各自心中的太子上位,他们才会争斗不休。 当四爷把这二人分开时,就像隔开了火与油。认为弘昐失去圣心的就会离开他,他们要么转而支持弘晖,要么察觉到四爷的心意而决定暂时观望。 短短一息之间,李薇就想通了这件事。 后面四爷再说了什么她都听不进去了,她只想要赶紧跟弘昐说清楚。让他不要再多想了。 他出宫一事是情势所逼。但在此之前,她和弘昐都觉得日后还是有机会的,特别是在弘昐进户部后。 但可能四爷只是想历练他呢?他只是不想把儿子当猪圈着养,给吃给喝就行。 第二天,李薇把弘昐叫来,屏退所有人后,把她昨晚想通的关节全都告诉他了。 早在几年前,她对着弘昐时就不再把他当小孩子看,有一些外面的事更是会听取他的意见。但这次确实是他们都想岔了。应该说所有人都想岔了。 他们都以为四爷有心要立太子,或者说他们都被‘太子’之位给迷住了心窍,遮住了眼。 李薇心里也常常告诫自己,立不立太子都是四爷的事,她这辈子只跟着四爷过,儿子们有没有这个福气,哪个有福气,她都不掺和。 可是当后宫和前朝似乎都盯着弘晖和弘昐时,她也不自觉的认为太子之位,就是从他们两人中间挑一个。 “真是鬼迷心窍了……”当着弘昐的面,想着他可能会有的心情,李薇刻意把这事说得轻松点,没那么严重。 她把弘昐拉到身边坐下,握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其实,我倒觉得你皇阿玛现在根本没有考虑到立太子的事。他也不会急在此时立太子。这一切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她没说,她觉得草原民族跟汉族还是不一样的。明朝时太子几乎都是很早就确立了,而看一看满清不算太长的历史,却都是在前任皇帝挂了之后,新皇帝才出炉。 往前数皇太极就是在努尔哈赤死后一举成了大汗,但在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有传言说努尔哈赤属意的继位者是多尔衮。 皇太极没的时候宫里没有多少选择,顺治登基是几方势力运作的。康熙时也是一样,顺治去世前仿佛也没提过太子的事。康熙朝倒是有太子,但登基的是四爷。 可见‘太子’这个东西,对满清皇室的影响力没这么大。 这是她的理解,当然对着弘昐不能说得这么直白,她只是隐晦的提了下太祖,太宗,世宗,乃至圣祖康熙爷。历史决定未来,从这些先祖的身上应当可以看出他们对‘太子’是个什么意思。 但同时为什么进入中原后的满族越来越看重‘太子’?那当然是他们正在被这个中原大地的文化所影响。他们不能强令汉人全都变成满人,只能在某些地方做出相应的妥协。 比如弘昐出宫建府,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日后继承皇位的可能。 说到最后,连李薇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如果弘昐真的出局,上台的很可能是弘晖或他的弟弟。这对弘昐来说真的能平静的接受吗?她其实很不想让她的儿子们最后自相残杀。 她只能握着弘昐的手说:太子之位没那么重要。你皇阿玛并不放在眼里。你出宫后看着是好像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日后未必就没有机会了。 你看,四爷不是也是从宫外回到了紫禁城里吗? 皇权无父子,当然更无兄弟。 她只盼着弘昐兄弟四人之后能像四爷登基后一样,善待兄弟。不说都给高官厚禄,能得一世平安就行了。 既然四爷都能做到,他挑选的继承人应该也能做到吧。 从永寿宫回到阿哥所,弘昐先去看过怀孕的博尔津氏和格格张佳氏。之后就去了书房。 额娘的话他都明白。 虽然有些吃惊,不过也没有太吃惊。毕竟出宫建府的人是他,早在皇阿玛跟他提起的时候,他就隐约感觉到,皇阿玛其实对他和弘晖之间争风的事十分厌恶。 所以他从那时起就有意识的收敛了起来。 理亲王和直郡王的前车之鉴还在,他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权柄下倒下过多少至亲?皇阿玛现在就像康熙爷,而他却绝不要做直郡王。 当了皇帝的皇阿玛已经不是那个单纯的阿玛了。 就像额娘说的,现在的皇阿玛肯定还没有想过太子的事。甚至可能会很不喜欢提起这件事的人,还有让他感觉到威胁的人。 就像他和弘晖。 弘晖现在是很想巴着无冕太子这个虚衔不撒手的。长春宫之前针对永寿宫和他们兄弟的事也都是因此而起。 但既然现在不是时候,皇阿玛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他退一步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弘昐静静的捧着一卷书,却根本没有读。他始终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忠于皇上,忠于皇阿玛。 这才是他现在最应该做的。 ……如果今后他真的与大位无缘,那他只期望最后坐上去的人,是他的亲兄弟。 作者有话要说:找到感觉了,这章写得比较顺。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12章 众口夺食 新年到了,整个京城都被埋在了雪里。 今年的雪格外大,四爷早在冬至前后听钦天监报可能有大雪就已经调拨了足够的米粮进京,托十四爷带兵出征的福吧,京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米粮了。保守估计够全京城的宗亲和士兵们吃三年的。 这是弘昐算出来的。 除了调拨进京的米粮,京郊大营以及直隶附近的兵马也有了一番不小的调动。所以今年太和殿多了不少的新面孔,一问几乎全都是河南、河北两地的将军。 虽然四爷跟她说的是十四带兵出去只是意在威摄,没打算真的要打仗,但京里的准备还是防着万一打仗时要怎么办来做的。据说今年因大雪而遭灾,向京城涌来的流民在太原外就被拦住了,不许他们再往前一步。 而靠近京城的地方,则由四爷下旨,在各处搭棚子收留难民,设粥铺统计人口。京郊附近的土地兼并是最严重的,几乎都被权贵给占完了,所以附近的平民百姓如果不卖身入府,那就只有当佃户,几乎没有人能有自己的田。 所以一遇到像雪灾这种恶劣天气,家里无米下锅,全家饿死是很常见的。 这种情况下,做奸犯科的人自然就多了。因为肯定有人不愿意被饿死。四爷让人搭棚子,施粥,一面是为了安抚百姓,一面也是想把主动权攥在手里。京城附近是绝不能出事的,要是这些好事他不去做,自然有如白莲教之流愿意替他做。 外地流民在遭灾时想进京也是因为知道这里有粥吃,皇帝老爷比他们的父母官要好得多,至少肯给他们饭吃。 李薇也是在此时才知道真正的古代赈灾,是只给粥和药,不会把衣服算在里头。而四爷也特意告诉她,那些年她和孩子们给他的‘捐款’,现在终于用出去了。他还特意交待这笔钱专门放在一个粥铺施粥施药。 “替你和孩子们积福,菩萨有灵会保佑你们的。”他道。 趁着宫里没事,四爷带她去那粥铺尝了那里的粥。 虽然想的时候觉得很好,可真的坐车到粥铺前时,李薇只觉得好傻。比起那些在粥铺前排长队,衣衫褴褛的百姓来说,坐在车里还要裹着狐裘,怀抱暖炉,让下人去粥铺端粥回来的她实在是看起来太不搭调了。 粥尝起来还可以,虽然显得有些粗,但里面没砂子也没土。李薇尝了发现是好几种谷类放在一起熬出来的。 而负责这个粥铺的是李苍。四爷来了后就让他领着四处转,还去后面的库房看了买来的米粮和药材。 回来后李苍还对着车厢里的她行礼。她要下车,四爷不让,道:“这会儿雪大,你安心坐着,想见你弟弟日后宣到园子里见。” 他下车这一会儿,眉毛上都落了雪。可见今年这雪有多大。 李苍也道:“姐姐请放心,这粥铺有弟弟看着,一定让大家都喝上热呼呼的粥。” 百姓中也有猜出这车跟这粥铺的关系的,就有人远远的冲着车磕头,渐渐的还有人想往这边来。四爷一见不能久留,让侍卫拦住百姓,带着她赶紧回来了。 坐在车上时,她替他把脸上的雪都拭去,他握着她的手感叹:“朕总算没辜负了你的心意。”书房里的箱子最后竟然攒了四箱之多,金银共计银八千余两,金二千余两。每次他看到都会像块石头般压在心里。 这个年注定过得外紧内松。外头有雪灾,还有大军在外,新年当然不可能太铺张浪费了。但要犒劳军士,慰劳在外面辛苦领兵的将军们,四爷就要重赏他们的家眷。 所以今年的宴客名单是扩充了一截子的。 不但太和殿如此,宁寿宫也一样。后宫就像是前朝的缩影,四爷那边请什么人了,家里女眷够格的也是要进来的。但内外消息不通,或者下头没能好好领会上头的意思就突然发生问题。 比如乌拉那拉家就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打脸事。 李薇是知道四爷小小的分化了下后族的,不但将皇后的四个兄弟分成了两边,在下嫁公主后,还把乌拉那拉氏的族人给又分出来了一部分。 原本族人只需要考虑是跟着原族长星辉干,还是跟着皇后亲兄,一等承恩公五格。结果在宜尔哈下嫁后,四爷的头一个孩子还是有些号召力的,这就吸引了一些只打算背靠大树好乘凉,不打算搅和到族长兄弟争权这种事里的族人。 然后今年西六宫不开小宴了,全都汇集到宁寿宫开大宴。以往她也没地方打听长春宫都请了谁,都是什么座次,今年算是看到了。 接着就出事了。 第一天的时候还没有发现,李薇从宁寿宫回来跟四爷闲聊,他说太和殿如何如何,跟谁谁拼了酒,哪个人又御前失仪,或痛哭,或跪求,或打架(布库),当然也有吟诗作赋画画的,反正出尽百宝,只为在四爷跟前露脸。 四爷这人虽然也爱书画,但并不喜欢在这种环境里,旁边还摆着酒菜,一堆人闹哄哄的,不是赏画品书的环境。但这是臣子向他表忠心,他只能奉陪到底。 又因为今年他特意让一些在外领兵的将军家的人来,一个个就比着唱口号。说得千篇一律他还要叫好,可算是难为死他了。 李薇就听到他提到了皇后的两个哥哥。四爷对承恩公五格的观感一般,倒是对星辉的印象不错,说将他拔擢为蒙古都统后干得相当不错,日后或可一用云云。 她知道如果四爷用星辉,那五格就只能闲置了。四爷不可能把这两兄弟都委以重任。 不过跟着她就想起来了,今天在宁寿宫好像没见到星辉的福晋? 第二天到宁寿宫一看,果然如此。皇后家里只来了一个女眷,就是五格的福晋。 大宴开三天,之后各宫可请亲近人开小宴。但这三天里,宁寿宫的座次是不可能变了,更不可能临时再加一个座。所以除了头一天,剩下两天里大家说话时都会不由自主的避开五格的福晋。 而五格的福晋,本来

相关推荐: 他来过我的世界   逆战苍穹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妇产科男朋友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生化之我是丧尸   呐,老师(肉)   病娇黑匣子   进击的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