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你们还想遮着瞒着……” 她倏的冷笑:“那我不妨把话撂在这里,到最后你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因心魔而死。” 没有人想死。 所有人都想活。 三奶奶祝氏一个冲到晏三合面前,“晏姑娘,我没有什么好瞒的,你快来问我!” 素来沉稳的大奶奶凌氏也跟着站起来,“先问我吧,我在这个府里的时间长。” “晏姑娘,问我。” 朱未希:“我虽然嫁了人,但打小我就和爹爹亲。” 毛氏拭了下泪,不甘心落后道:“谁都没有我了解老爷,晏姑娘,我来!” “都别争,一个个总会轮到。” 晏三合目光一偏:“大奶奶、三奶奶的问话,小裴爷你来。” 干嘛让我一英俊小伙,和两个妇人打交道?当我什么? 小裴爷心里虽然嘀咕,却也知道晏三合这样排兵布阵的用意。 这两位都是外头嫁进来的,媳妇和公公又要避嫌,能问出的东西不会太多,所以派他。 “成,我来就我来。” 晏三合看了看院子里的阳光,“今日冬阳正好,你和两位奶奶去外头走走吧。” 干嘛去外头走走? 找个没人的屋子,门一关不就成了。 “补补阳气。” 这话像是救命稻草一样,三奶奶祝氏二话不说,拉着小裴爷就走了。 什么化念解魔,不就是一股阴邪之气吗? 没错,就应该多晒太阳,多补阳气。 小裴爷看着袖子上的手,都没来得及摆出个“你这妇人像什么样子,也忒主动了”的表情,就被拽出正堂。 其实补阳气是假,让小裴爷陪着府上两位奶奶,出去转一转才是真。 棺材裂后,首当其冲的二奶奶。 府上三位奶奶,死了一位,剩下的两位是最担惊受怕的。 能预料的是,这两位铁定问不出什么东西来,但这两位的膝下,都有儿有女。 孩子失了母亲最可怜,所以她们俩不能出事! 谢三爷不在,晏三合这才用到了小裴爷。 小裴爷这人有什么妙处呢? 第四百九十三章毛氏 小裴爷这人,比不上谢三爷英俊风流,更比不上谢三爷花言巧语。 但此人有一个特点——心软。 一个心软的男人,就算女人再絮絮叨叨,他也不好意思打断,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 不仅听,说不定他还要开口安慰几句。 大奶奶、三奶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听听她们的心里话,陪着她们走一段。 当然,如果谢三爷在…… 嗯! 效果能翻几好倍。 晏三合看着毛氏:“太太,我们俩去偏厅说话。” 朱未希小心翼翼地问一句:“晏姑娘,我能陪我娘……” “不能!” 晏三合目光依次扫过正堂里的人,“有事的,就去忙;没事的,就等着,不必跟进来。” 话音刚落,李不言进屋,附在晏三合耳边低语。 所有人的心,一下子被吊起来。 毛氏看看她们,犹犹豫豫道:“晏姑娘,是不是出了什么……” “太太不必要一惊一乍。” 晏三合转过身,口气十分的平淡。 “我只是让她侧面打听一些东西。如今这府里的定海神针是你,你的心不定,朱府这一关难过。” 毛氏看着面前这张苍白的脸,忽然觉得自己五十二岁的年纪,都活到了狗身上。 还不如一个小姑娘来得沉稳。 一旁,朱未希怕自家亲娘的面子抹不开,忙打岔道:“我先去沏壶茶来。” “朱未希。” 晏三合突然直呼其名。 “你是谢府大奶奶,是谢道之的长媳,不是这府里的下人,端茶递水这种事情,轮不到你做。” 朱未希不明白晏三合为什么会突然说这种话。 晏三合:“今天我问过你话后,你回谢府住,以后没什么要事,不要过来。” “晏姑娘?” “你和谢而立是夫妻,你枕边的男人,才是你要用心思、下功夫的地方。” 晏三合面色一冷,“凡事过犹不及。” 朱未希怔怔地看着偏厅的门,吱呀一声合上,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一只大手落下来,朱未希转身,眼神说不出的委屈。 “二哥?” “回去吧,听晏姑娘的。” 朱老二拍拍妹子的脑袋,欲言又止。 妹子心系娘家是好事,但就像晏三合说的那样,过犹不及。 大妹夫天天一个人回去,床是冷的,被子是冷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时间一长是要出事的。 …… 偏厅不大,坐北朝南摆着一张罗汉床。 晏三合和毛氏一人坐一边,小几摆在中间。 晏三合坐了片刻,感觉不舒服,索性就脱了鞋子盘腿坐下,“不言,拿纸笔来。” 李不言随身背着的包袱里,就带着一套笔墨纸砚。 铺开来,晏三合一边磨墨,一边再次打量面前的毛氏。 毛氏一看她磨墨,心里就有些打鼓;再看晏三合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心惊的同时,暗暗伸手掐了自己一把。 “姑娘为什么这么看我?” “看看你的心静了没有。” 毛氏一时无言以对。 “不用怕,我不吃人。” 晏三合用眼神示意李不言去沏茶。 “我是女子,你也是女子,你就当我们在聊家常,你对你家老爷有什么满意的,不满意的,都可以和我说说。” 毛氏本来就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在晏三合面前露怯,不过是这回的风浪太大了,把她打懵了。 “晏姑娘,我要从何说起呢?” “为什么嫁给他?” 晏三合这时才把声音放柔了。 “嫁女抬头,娶妻低头,你是嫡女,又是千金大小姐,按理不应该是他这个庶子。” “晏姑娘,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没关系,再长的话,我都听。” 毛氏摸了摸手上的白玉手镯,慢慢陷入了回忆。 她并非京城人,娘家在洛阳府,父亲出身在官宦人家,后来官至洛阳知府; 母亲姓庚,是洛阳城的名门望族。 庚氏的根在颖川,被称为颖川庚氏,东晋时与琅琊王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并称四大家族。 母亲这一支虽然不是嫡系,却也是名正言顺的庚氏后人,后因战乱迁居至洛阳。 母亲嫁到毛家,其实也是下嫁。 按着从前,庚家和毛家差着十万八千里,是父亲的聪明好学入了母亲的眼。 父亲也确实争气,中了进士后,花钱通路子寻了个外放,回到洛阳府,从小官做起来。 母亲嫁到毛家后的头三年,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娘家再有底气,也架不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一过,毛家人就张罗着给父亲纳妾。 母亲一气之下就回了娘家,路上避雨躲进一个小土庙,里面供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神。 母亲病急乱投医,当下就跪拜起来,求神明赐她一儿半女。 结果两个月后,母亲就怀上了,九个多月后生下了她。 此后,母亲又连生了三个儿子,腰板挺得直直的。而那个小妾,一顶小轿抬进门五年,肚子死活没有动静。 这事,成了母亲一辈子数落爹的话柄。 “晏姑娘,说来你也不信,我打小就是我娘、我爹宠大的,尤其是我娘,说我是她的福星,从小到大都舍不得骂我一句。” 说到母亲,毛氏眼睛透着幸福的光亮。 “家里但凡有好的,都先尽我挑,别说三个弟弟,就是我爹,那都得往后靠。 晏姑娘,说句不自谦的话,我毛家在洛阳城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我是毛家最受宠的大小姐。 我这人打小就是锦衣玉食娇养大的,住最好的院子,穿最好的衣裳,带最好的首饰, 从生下来到出嫁,毛家没有人敢跟我抢,也没有人敢给我半点闲气受。 就是现在,我从前做姑娘时住的院子,还替我留着。我娘临终前说了,只要大小姐在,这院子就是她的,谁也甭想占了去。” 难怪住不惯西北角那二进的小院子。 晏三合没有看走眼,这一位的气度是打小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真正的人间富贵花。 “太太是洛阳人,后来怎么就嫁到了京城。” 被问到这个,五十二岁的毛氏脸上,露出只有少女才有的一抹娇羞。 “是我和老爷的缘分,天注定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花灯 她十二岁那年,父亲进京述职,恰好母亲在京城的表姐要娶儿媳妇,托人送请帖过来。 夫妻二人一商议,索性就一家人一道进京。 进京后借住在表姨家,表姨见了她说不出的喜欢,还说她这样的模样人品,若是肯留在京城,一定能嫁个好人家。 母亲哪里舍得把她远嫁,笑笑就把话叉开了。 婚事办得很气派,新娘子也好看,但她却催着母亲早些回去。 她不喜欢京城。 这里的姑娘惯会看门缝里瞧人,一听说她是从洛阳城来的,话里话外都说洛阳是个小地方。 说她身上的牡丹花绣得太大,显得土气。 说她头上戴的金簪子样子不好看,清贵人家的姑娘都戴玉簪子。 她心说你们一个个的懂个屁。 牡丹不大,难不成菊花大? 洛阳牡丹天下有名,那可是女皇武则天都喜欢的花,象征富贵哩。 金簪子? 本大小姐就喜欢穿金的,戴银的,你们一个个的管得着吗? 临出发前,母亲带着她去庙里上香。 母亲自打生下她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菩萨,家里也设了小佛堂。 母亲走到哪里,这佛就拜到哪里,用她的话说,做人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是不会保佑的。 去的是附近的戒台寺,听表姨说这寺里消灾,祈福,避祸最灵光。 她十二岁的年纪,还不信神佛,母亲在那边拜,她坐不住,就在大殿里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转到佛堂的后面,却见一个穿着白衣的小公子,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那小公子长得好看极了,唇很红,肤很白,比自家那三个淘得不能再淘的臭小子,不知道好看多少倍。 她心里估摸那小公子的年纪,顶天了不会超过十岁。 一个十岁的锦衣公子,有什么愁事需要来拜菩萨吗? 她作势绕到他身后,竖起耳朵偷听他嘴里在念些什么。 这一听,她心头乐了,敢情这小公子还是个孝子,在祈祷菩萨保佑他生母平安呢。 这时,小公子祈福完,从蒲团
相关推荐:
残废弃子穿书后在娃综摆烂了
姐弟之间
荒岛上的兄妹
成瘾(骨科 NP 追妻)
误被当做魔尊女儿后(仙侠1v1)
爱原来一直在(H)
环姬_御书屋
禽兽日记
男配他可爱又迷人[快穿]
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