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林舟 > 第433章

第433章

句丽早知道要开战,所以比大唐更早备战,且早就切断了跟大唐的往来,目的就是防止大唐斥候渗透进来。 所以这个贸易制裁令一下,影响最大的不是高句丽,而是契丹三族。因为没人跟他们做买卖了,而他们属于游牧民族,一切物资补给都依靠从大唐进口,包括粮食、丝绸、盐铁等等必需品。 于是契丹族长很快来到幽州,找到主事之人,可对方态度十分冷淡,表示大唐在积极备战,一切要以备战为要,此令是朝廷第一要务,任何人不敢违抗。这不,刚杀了两个走私贩子。 那就不能通融一二? 通融?可以啊!但我们没权利,您可以去长安找朝廷要一道旨意,也可以去找冠军侯帮忙。除此之外,没人敢给你们开口子。 你们…… 契丹族长就算再傻,此时也看明白了对方的故意刁难。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停了对你们的耕牛供应。 哟呵?拿耕牛要挟我们?说清楚了,我们从你们那里购买的是野牛,不是耕牛。野牛是拉回去宰了吃肉的,也不是非要不可,最多就是我们忍一忍不吃牛肉罢了,只要对高句丽一战能赢,将来高句丽就是我们圈定的养牛场。 来人,送客! 契丹族长碰了一鼻子灰,懊恼的回到了领地,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高句丽。 高句丽渊盖苏文猖狂大笑,“看到了吧,这就是大唐,反复小人!说是跟你我合作贸易,其实就是变相的拿捏你我,他们随时可以停了对我们的物资供应,到时候我们不得不屈服于他们。任人拿捏的滋味不好受吧?” 契丹族长懊恼的点了点头,“呸!当初是那该死的萧锐蒙骗我们,一时不察上当了。” 渊盖苏文心中冷笑,却没有点破。不是萧锐蒙骗,而是你们没有选择,你们除了用牛羊换物资,好像没有其他任何价值。这些年如果不是靠着跟大唐的贸易,你们契丹一族可发展不了这么快。 “所以啊,往后粮食我们自己种,布匹、工具我们自己生产,盐巴你们那里不产,但我们高句丽有产出,可以便宜供应你们。只要你我能够联手挡住此次大唐的侵略,未来我们才能真正的不再受制于人。” “如何?敢不敢赌一赌?” 渊盖苏文是天生的领导者,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带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契丹族长重重点头:“赌了!娘的,谁也不愿卑躬屈膝一辈子。有了那高产良种,虽然我们契丹的牧场改为耕田产量不行,但一亩地也有几百斤的收获,要不了三年,我们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大唐现在还不知道,但看他们对高句丽的态度,将来必定也不会放过我们。” “好!”渊盖苏文抚掌称赞,拉着契丹族长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这就让下面的人安排物资启运,我高句丽出产的盐巴,虽然没有大唐的雪盐质量好,但日常食用是无碍的,今后契丹一族用盐,跟我高句丽百姓一个价格,同等对待,以此作为我们结盟的诚意。” “可是、可是我们没有太多钱啊……” “不妨事,契丹盛产牛羊,也可以用牛羊作价。” …… 这特么哪里是结盟?分明就是坑啊! 契丹原本跟大唐做买卖,现在跟你高句丽结盟了,换成了跟高句丽做买卖,似乎除了学会一点种地,没有其他任何的实质性好处吧。 可惜,契丹族长还是太单纯了,或者太容易被忽悠了。对萧锐生出了不满,转而投了渊盖苏文,可你怎么知道渊盖苏文不是另一个萧锐呢? 当然了这货也是有小聪明的,他投注高句丽,一方面是害怕大唐灭了高句丽之后,对契丹出手。另一方面,也是想押宝,赌高句丽能扛住大唐的进攻,到时候契丹就可以左右逢源,从两头都获利。 大唐拉拢了,我贴近大唐发展自身,还能打压高句丽来获利。 高句丽拉拢了,我贴近高句丽,同时还可以用这个去跟大唐谈条件。 简直太明智了! …… 确实很明智,好像天底下就你一个聪明人一样?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 贸易制裁令的后半部分,是萧锐想出的主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来大战的关键并不一定是战场上的拼杀,更多的是拼后勤粮草。可运输粮草并不简单,往往损耗的比战场人吃马嚼更多,就以前隋三征高句丽来算,十斤粮食运到前线,路上要损耗一半,甚至还多。也是因此,前隋大业帝才下令修建了京杭大运河。 而萧锐此次建议用民商帮扶运粮之策,就是为了节省运粮消耗。反正让官兵押运也是运,让民间商户蚂蚁搬家似的押运也是运,只要最后粮草入了幽州大营即可。 至于价格?呵呵,稍微把运输收购价提一提,那就有商户闻风而来,积极性压都压不住。 虽然多花点钱,但省了更多的工夫,里外里一算,比军部运粮的成本还节省一到两成呢。 为何会如此? 大概是因为,军部运粮是直接从军备粮仓起运,千里押送到前线,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加上不慎损耗等等,所以要有一半的折损,效率很低。 但民间商会不同,他们是短途运输,目的地是幽州的,那临近的河北、山东,都会起运去幽州。然后临近的河南、江南等地就会起运粮草到山东,填补上山东的亏空即可,反正有得赚。甚至有些胆大的,不惜直接从河南道运到幽州,可惜这样的情况萧锐早就给算过了,利润率是最低的。 反而是短途运粮,分摊利润的方式最恰当,且效率最高。 长安城里,一天至少三趟加急快马入兵部,都是各地的备战急报。 兵部尚书侯君集的脸都笑出花了,看着户部给的钱粮报表,还有各地聚集起的兵马,侯君集猖狂大笑:“八辈子也没打过这种富裕仗啊!若是贞观元年我们有这实力该多好,当初直接就能把十万草原蛮子,全都沁死在渭水河里!” “报,侯尚书,陛下有请!”一名宫中护卫来报。 哦?作战计划不是已经拟定了吗?陛下是单独召见我吗? “那倒不是,据说侯爷已经到了。” “哦?侯爷都来了?那一定是大事,你们继续忙,我这就入宫面圣!” 第七百一十章 镇守四方 来到太极殿小书房,竟然只有皇帝和冠军侯萧锐两人,这让兵部尚书侯君集略感诧异。 “臣兵部尚书侯君集,拜见陛下!” “见过侯爷!” 李二笑着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君集来了,快坐。” “叫你和萧锐过来,是因为这份军部的作战部署。” 哦? “陛下,作战部署是兵部合议商定,然后呈报陛下审阅,若陛下觉得不妥,有任何旨意,末将等再依旨意修改就是。” 李二笑道:“不是朕觉得不妥,而是萧锐。你把梁国大都督薛礼调入前线做先锋,他觉得不合适。” 啊? 侯君集不解道:“侯爷,当年和颉利一战,大家饱览薛礼将军的风采,真乃绝世猛将!现而今远征高句丽,一辈老臣年事已高,虽然能统兵,但却无力再做先锋,所以……” 萧锐笑着摆手道:“侯将军不必紧张,你我合作多年,岂能不知你一片公心?” “之所以想修改计划,不让薛礼做先锋,也是为了大战。我建议陛下给一道旨意,留薛礼在梁州,并且募兵备战,镇守北地,防止草原有人起了异心,从北方趁虚而入进攻长安。” 什么??? 侯君集大为惊诧:“这……长安留有常备兵马两万,安全无虞。北方被大唐征服多年,最多就是小股流寇,连一支三千人的兵马都拉不起,何须一位绝世猛将镇守?” “而且,男儿功名马上取,让薛礼将军这位猛将留守后方,是不是有些不妥?” “陛下,您看这……” 李二呵呵笑道:“朕早就劝过了。理由跟你的一样,薛礼正是锐意进取之年,却把他按在梁国,不让他战场搏功名?传出去会说朕这个皇帝昏庸无能的。” 萧锐笑着解释道:“不是臣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臣了解这个弟弟,他不是个追逐名利之人。” 侯君集着急道:“侯爷……事关战场大局,多一员猛将就多一分胜算,薛礼将军可不是普通的猛将,他……” 萧锐摆手说道:“我当然也知道这个。但高句丽不同颉利,跟颉利是草原决战,我们可以一战功成。但高句丽是个硬茬子,前隋三次远征都失败了,诚然有高句丽反复无常的原因,也有国内掣肘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认对手很难缠,攻城拔寨不容易。” “侯将军,你可想过,万一我们在东北陷入了苦战,一年不能打下呢?若是打成了拉锯战、消耗战,耗日持久的对峙,国内空虚,外面就难免人心浮动。到那时,若是有人在后方掣肘,或者有一小股外敌趁虚而入……” 嘶…… 顺着萧锐的思路想下去,侯君集吸了口凉气。于是他抬头看向了皇帝。 皇帝点了点头,“按他的意思改一下吧,把薛礼留下。” “可是……” “他既然有把握,那就由他去说服薛礼。” 萧锐自信的笑了,“虽然武将功名马上取,但一将功成万骨枯,若能安静的看着太平盛世,谁又真的愿意看着无数袍泽战死沙场呢?薛礼贤弟是个淡泊名利的性子,让他做守成大将,比开疆大将更合适,他会更喜欢。” 侯君集长叹道:“侯爷,您可真是给兵部出了道难题。咦?对了,侯爷不是要随军一起吗?听说您身边的房二小将军也神勇无敌,要不……” 萧锐轻咳道:“房二也不行,他跟李君羡将军被我派去了西北,帮忙镇守玉门关。” 玉门关? 侯君集无语道:“侯爷,您是不是太谨慎了些?西突厥虽然强,但在您面前,那比耗子见了猫还温顺,有侯爷您的威名在,他们敢闹事?” 萧锐白了一眼,“可不能乱说,他们那是害怕陛下的威名……” 噗…… 李二笑骂道:“你小子这时候知道谦虚了?不用给朕拍马屁,朕没那么迂腐。朕能默许西突厥蚕食西域,也是同意了你养寇练兵的计划。但最重要的是相信你的能力,有你在,西突厥全在掌控。” 萧锐尴尬的笑了,“话虽如此,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保不齐明天会有什么意外。我派房二和李君羡去协助玉门关,一方面是威慑,另一方面也是有备无患。万一西突厥出什么事,比如可汗莫贺咄被干掉了,后继之人不服大唐,那就要生乱。” “有房二暗中埋伏在玉门关,若是西突厥敢犯境,他跟李君羡二人可以刺王杀驾,能抵十万雄兵。毕竟我大唐不能两面开战,若是玉门关出事,我们内部空虚,救援也来不及。” 侯君集叹服的点了点头,“还是侯爷您考虑的周密。陛下,末将失职,身为兵部尚书,却未能从全局考虑,请陛下治

相关推荐: 这个小孩很好养(H)   从武馆弟子开始百炼成神   圈养(H)   (快穿)今天反派黑化了吗_御宅屋   斗罗:武魂涂山苏苏,乱牵红线   婚后第二年   重生之高门子弟   爸!请正常点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风流艳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