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林舟 > 第403章

第403章

一伙的?” “不错,我们是师兄弟几人。晚生黄药师,这位是我家师弟夏怀仁,这位也是……我们几个都来自萧家庄书院。” 什么??? 众人惊呼道:“喂,听见了吗?他们是来自萧家庄的,刚才那个瘸子是萧家庄的人。” “不会吧,这么说,他们都是冠军侯的学生?” …… 这位考官认真的打量起这群人,最终的目光落在了最年轻的黄药师身上,“小伙子,你是他们里面年龄最小的吧,怎么反而是师兄呢?” “嗨,机缘巧合,幼年时候就跟了恩师。这几位入门较晚,又不愿占我便宜,所以就认我作师兄。”说着,还不忘跟瘸腿的夏怀仁埋怨道:“夏师弟,我早说过帮你把瘸腿治好的,你看看,要不然哪有今日的麻烦?” 夏怀仁挠头道:“师兄,我早就习惯了。再说了,伤筋动骨一百天,我读书时间都不够呢,哪里有时间耽搁。” 此言一出,无数人羞愧的低下了头。听听,人家刻苦学习到腿疾都顾不上了,我们还在嘲讽人家? “这位兄台,刚才对不住了,在下不该以貌取人。”有人羞愧的走上来行礼道歉。 不少人纷纷跟着过来道歉,也许夏怀仁根本记不住他们,也不在意这些。但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个道歉却很有意义,是为自己刚才的无知忏悔。 考官赞赏道:“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尔等都是我大唐未来的栋梁,要多思为国效力,少沾染些沽名钓誉争名夺利的恶习。” “谨记大人教诲。” “好了,接着排队登记吧。” 考官说完,刚要转身,但却又忍不住朝黄药师笑着问了一句:“你叫黄药师?你当真不认得我了吗?” 你是…… “小狗儿?”考官亲切的叫出了黄药师的小名。 黄药师仔细辨认,脑海中为数不多的儿时记忆缓缓浮现,然后惊喜的跳起来喊道:“你是晋元哥哥?” 没错,眼前这个从鸿胪寺抽调过来的官员,不是旁人,正是当年因为灭佛而跟萧锐结缘的民间才子刘晋元,他和童年的黄药师同病相怜,也是在灭佛事件相识的。 看着眼前像个孩子一样的黄药师,仿佛又看到了当初那个几岁孩童,刘晋元下意识的想伸手将人抱起了,可手伸到一半才发现,对方已经长大,跟自己一样高了。 于是结结实实的给了一个拥抱。 “好小子,多年不见,如果不是知道你的大名,再见差点没认出你来。” 黄药师喜极而泣的抹了一把眼泪,“怪我,当初随了恩师学艺,这些年基本没走出过萧家庄,我应该出来找晋元哥哥的。” 刘晋元揉着黄药师的脑袋,“你能随着侯爷学艺,多大的机缘,当然要好好珍惜。这些年我可经常跟侯爷打听你的消息,你一年年的长进,侯爷都跟我提过呢。” “怎么样,刚才我的提议,考中了,来我鸿胪寺如何?哥哥我现在是鸿胪寺少卿,手下可缺人啊。” 啊? 黄药师害羞的小声提醒道:“晋元哥哥,这么多人呢,您这样给我许诺官职,不好吧?” 旁边有人起哄笑道:“是啊大人,就算这位兄台是冠军侯亲传弟子,您也不能这样公开的徇私舞弊啊。” 刘晋元哈哈大笑道:“公开徇私舞弊?那不行,不单公开不行,就是私下里徇私舞弊也不行,有违国法之事不能干。本官这叫为国举贤,亲疏不避!我这弟弟的口才刚才大家都见识过了,他若是考中了,够不够资格入鸿胪寺?” “当然了,当着诸位的面,我也给在场的一个承诺,诸位才子,谁如果觉得口才上佳,将来考中了愿意来我鸿胪寺为国效力的,本官一样欢迎。” 看着眼前的鸿胪寺少卿,四品大员,竟然如此开朗近人,不少考生好感顿生,还真有胆子大的喊道:“好,如果我考中了,就报名去鸿胪寺。大人这样的上官,肯定很有趣。” “我也去……” “带我一个……” 刘晋元拱手道:“那我就预祝各位金榜题名。” 这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笑着走了过来,“刘少卿,还没开考呢,你就开始抢人?这路子够歪的。但官员的分配任命,归属我们吏部管,你这样可不合规矩。” 刘晋元一看,连忙收起刚才随和的一面,恭敬的行礼,“见过相爷。下官哪敢僭越?这不是看到这一届考生才俊无数,我鸿胪寺实在缺人,就凑着机会宣传一下鸿胪寺嘛。对没错,宣传,纯粹的宣传。” 长孙无忌哈哈大笑道:“到底是侯爷带出来的人,年纪轻轻能执掌鸿胪寺,凭这份口才老夫可挑不出你的理。本相前来看看科举第一天的情况,有没有什么疏漏,走吧,陪我转转。” 刘晋元行礼称是,然后赶紧转身给黄药师说了一句:“狗儿,好好考!拿个状元回来。” 说完就追上长孙无忌,陪着巡视了。 “咳咳,黄师兄,原来你还有小名呢?”一众师兄弟围住了黄药师,不怀好意的嗤笑起来。 大型社死现场,黄药师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藏起来,心说等考完试一定跟晋元哥哥好好叮嘱一下,我都长大了,哪能还被叫小名? 第六百六十二章 迟到的天才 “娘亲,你放心去考试,等下我随大娘一起进宫,然后求皇上外公,让他把状元给你。”萧锐的长子萧澜拉着生母魏嫣然的手认真的说道。 众人忍俊不禁,旁边奶萌奶萌的次子萧平安也附和道:“没错,外公最疼我们了。” 魏嫣然伸手揉了揉两个儿子的脑瓜,虽然心中欣慰,但教育孩子却不含糊,认真的批评说道:“都不要胡说。能不能考状元要看自己的本事,科举考试岂能靠走关系、求赏赐?那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也是自己偷懒不上进的坏习惯。” “你们是冠军侯萧锐的儿子,你们的爹爹素来追求公平公正,你们要好好学爹爹,不可让他失望。” 两个萌娃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尴尬的低下了头。 反倒是一起来的女孩子萧汐脆生生的说道:“不怕,二娘如果考不中状元,将来我帮你考。” 魏嫣然忍不住将萧汐抱了起来,亲昵的捏了捏女儿的脸蛋,“好,还是我们汐儿有志气。” “嫣儿姐姐,你安心进去考试,我和襄城姐姐带孩子们在长安玩几天,等你考完就来接你。”李胜男鼓励道。 襄城等人笑着将魏嫣然送进考场,然后转身坐上萧家专属的四轮马车,缓缓朝着皇宫而去。 于此同时,考场外面,各种送考场面都在上演。当然,这些多半都是家住长安的考生,外地来的基本上都是孤身一人,比如江夏王李道宗的次子李景仁。 他跟随薛仁贵学艺至今已经三年,原本初试的时候薛礼就想让他回长安跟家人团圆,可李景仁重情义,一定要代表梁州士子参加科举。这不,哪怕是来了长安会试,他也没有回家探亲。颇有一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豪迈。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老爹江夏王任职礼部尚书,科举考试可是归他老爹负责,所以会试总名录就摆在李道宗的案头。 虽然李道宗没工夫一一翻看,但说来也巧,这天他坐镇考场,总督一切事物,无聊之下竟然翻看了两眼那厚厚的名录。 “呵呵……如果这些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全都能被录取,那我大唐哪里还会发愁人才不足?” 旁边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笑着说道:“是啊。可惜科举是有选拔之意的,不可能认几个字、会几篇诗文就能做官。还是要考一考他们的真才实学,若是空有抱负,却志大才疏,处理不好问题,那给他个官职也是害了一方百姓,于国无益。” 李道宗点头道:“是啊,虽然人人都应该识几个字,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官的。朝廷要的是可堪大任的能人,而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庸人。” 孔颖达感慨道:“可现在世人读书,全都是为了功名而来……他们只看到了那些中榜者的风光,却没看到落榜者的悲惨,有些人穷极一生都想考中当个官,从未考虑过自己适不适合读书和当官。” “都知道说因材施教,可面对世人全都在追逐功名利禄,因材施教简直就是个幻想。” 李道宗叹息一声,安慰说道:“是啊,冲远兄担任国子监祭酒,也是不易。” 孔颖达突然笑道:“不满王爷您说,外界一直在传说,侯爷要建一所独一无二的书院,超过国子监,超过世上所有书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老夫愿意去他的书院当个门房。” 李道宗哈哈大笑道:“让您当门房?侯爷怕是不敢的……嗯?这是……” 正说着呢,名册上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李景仁? 孔颖达不解道:“怎么了王爷?有什么不对吗?” 凑近一看,“哦?李景仁?莫非,是令郎?不是说当年令郎他……” 李道宗看了一眼籍贯,“梁州人士,寒门子弟。唉……应该是重名吧。当年犬子突遭罹难,至今三年了,生死未卜。强如陛下和侯爷,也不能找到丝毫踪迹,敌人手段之严密,令人惊叹。唉,人应该早就没了。” “可恨,时至今日,我却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孔颖达看出了李道宗的伤感,于是主动开口劝道:“吉人自有天相,不是说没有找到吗?那就是还有希望,没有消息未必不是好消息。王爷不必如此。这样吧,今日不过是第一场,不会有什么事,不如您先回去休息,下官在此帮您看一下。” 李道宗点了点头,合上书册,在随从的护送下,乘坐马车悄悄离开了考场。 许是缘分吧,刚进考场的李景仁认出了自家的马车,也想到了那是自己的父亲。虽然只是匆匆的擦肩而过,但也难掩心中激动。强忍住开口的冲动,李景仁目送马车离开,然后走到了自己的位置,咬牙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否则对不起父母这几年的思念之情。 大理寺内,一直沉迷于翻看卷宗的狄仁杰还在津津有味的埋头苦读,一边翻书,一边啃着喷香的胡麻饼,还不忘跟誊写卷宗的书吏打招呼,“四叔,这大理寺的胡麻饼可比御史台的好吃,嘿嘿,我现在不吃这个饼,都没心情看书了。” 书吏笑着说道:“你小子,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平日里一日三餐并未缺你的,你却偏爱胡麻饼当零食,这才来大理寺两个月,胖了不下十斤吧?” “嗨……唯有美食不可负!大不了将来习武减肥。”狄仁杰满不在乎的说道。 就在这时,正遇到前来大理寺调取卷宗的御史台六处主事赵慎行,“咦?小狄?你怎么还在这里?今日科举会试开考,你不去考试,还窝在大理寺作甚?” 什么?? 狄仁杰手里的胡麻饼掉在了地上,“赵大人?今日会试开考?不对呀,我明明记得还有两天的…

相关推荐: 东来莫忘(高干)   诱宠军婚,娇软知青拿捏高冷军官   赊账包养(gl百合)   【网王】酒心   我在斗破当老祖   长渊青灯行   内部游戏   深情不止九万里   钓鱼直播间   月与山(真骨科,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