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林舟 > 第462章

第462章

我们才是贵族。” “倘若高句丽的平民百姓全都逃入了西边大唐麾下,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光杆贵族,我们还是贵族吗?再大的封地有何用?再多的财富有何用?” “到时候别说什么财富和封地了,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高句丽,也如同一张纸片般脆弱不堪,能够被大唐随手撕碎。” “看看西边被占领地区的贵族们,他们是什么下场?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屠戮,无一例外无一活口!” “你们难道想落得跟他们一样下场吗?” 嘶…… 好像,好像是这个道理哈! 第七百五十六章 撒钉子 思量片刻,高句丽大对卢带头站了出来,“王上,老臣愿意拿出全部家资!” 嗯?全部家资? 所有人都诧异的看向了大对卢,心说你这老东西够狠的,你这么带头,我们怎么整? 但也有人看懂了大对卢的操作,他是宰相,带头做个表率是应该的,至于说全部家资?呵呵,谁信呢?你是宰相,谁敢去查你家里多少财产?肯定是拿出一部分来做做样子,对外说是全部家资。 这样既能带头捐钱卖王上个好,还能落下一个清廉的美名!啧啧……不愧是你,难怪你能做宰相。 紧接着,看明白一切的官员们纷纷效仿站出来,表示愿意捐出全部家产。 渊盖苏文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诸位爱卿忠心保国,本王自然也该做表率,开放王宫私库,但愿我高句丽能够顺利度过这一劫。” 此计是无奈之举,渊盖苏文心中十分清楚。高句丽现在全靠士绅贵族的支撑才能抗衡大唐,一番大战,所有的士绅都损失不小,现在应该安抚他们才是。却因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只能对士绅贵族下手。 倘若大家理解内情还好,若是不理解,此举甚至可能引发直接的动荡。连士绅贵族都不再支持高句丽,那这个国家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说白了这就是个饮鸩止渴的法子。 “大对卢,既然事情已经议定,那就由你牵头,主持赈灾护民事宜,一定要大力宣传,让所有人知道,上下一心才能渡过难关,不要让大家以为本王昏庸,在国难之时苛责百姓。” 大对卢站出来行礼,“我王放心,老臣一定肝脑涂地办好此事。国人知道王上的苦心,一定会理解并支持的。”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兵部负责封路和宣传,要让百姓们知道,高句丽不是贵族的高句丽,是我们所有人的高句丽。让若将土地和城池拱手让人,那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 就在这时,一位将军站了出来,“我王,末将以为,既然大唐放开了收容百姓。我们何不将计就计,派一批精干的下属过去,给他们来一个大乱后方呢?就算不能闹得他们收手,至少也能埋下一批钉子,将来大战之时,说不定能收到奇效。” 哦? 众人眼前一亮,渊盖苏文赞赏说道:“爱卿详细说说。” 那人认真的说道:“王上,他们不限量的收容逃难的百姓,几乎不做甄别。我们可以把士兵伪装成百姓送过去,先在对面各个城里散播谣言,甚至搅乱他们的安民政策,破坏他们的毒计。” “等到冬季过去,将来双方战场开打,我们撒的这批钉子还可以聚拢起来,从背后狠狠给他们来上一刀,或许能收到奇效。” 众人纷纷称赞,好计策! 甚至还有人给补充了一下,“不止如此,如果送去足够多的人,我们这边还能省下一大笔粮草开支呢。可谓是一箭三雕!” 渊盖苏文哈哈大笑道:“好!那此事就由爱卿亲自督办。至于派哪些人过去做钉子,你们兵部拿出个可行之策来。” “喏!末将万死不辞。”这人早就想好了,肯定是送那些没什么战斗力,光吃不干的老滑头去了。这帮人不但精明,不容易暴露,而且从饭量上看,更像是难民,送去之后能够大大的节省粮食。 …… 撒钉子的事暂且不提,只说高句丽搜刮贵族赈济灾民的事,饮鸩止渴终究是要见血的。 即便是高句丽朝堂上面,所有人都高呼此计高明,那也不是他们都支持的,让贵族从自己身上割肉下来,太难了。 就如同武德九年,突厥颉利十万兵马杀到长安城外,渭水之畔。刚刚篡位的皇帝李二江山不稳,为了求和图存,只能派人谈判。 可谈判你也得有筹码呀!城下之盟,你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证明自己,那人家直接杀入城中,屠城开抢多好?用得着跟你谈? 所以李二就搜刮了城中许多贵族大户,凑出了一笔巨款,同时让人在外面打了两场不大不小的胜仗,虚张声势,震慑颉利不敢乱来。然后奉上巨款签订了城下之盟。 强如大唐都少有人自愿奉献,更别说高句丽了。 流血争斗事件频出,无数贵族因为反抗而被铁血镇压,被逼无奈,许多人喊出了反叛的口号。 可你们以为叛逃就能落得好处吗?别做梦了,去西边看看吧,那些被大唐占领的城池,所有贵族,无论大小,全都被灭族啦,鸡犬不留那种!现在你们交出所有家财田产,好歹能当个百姓。将来战争结束,朝廷承诺还给你们贵族身份,否则的话,左右都是个死,何苦反抗呢? 即便是大对卢的宣传口号说的鞭辟入里,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是有许多人 如果不是高句丽一批大贵族看清了形势,这场饮鸩止渴还真的不好说。 没有大贵族带头造反,终究是不能成事。 而这么乱过两个月,杀了不少鼠目寸光的中下贵族,其实也有好处,那就是多出来不少田产,如此就可以效仿大唐那边,把部分田产分出去给百姓,可以多拉拢一批无知的百姓给这个苟延残喘的国家卖命。 …… 大唐皇帝这边,斥候密报终于传来,大雪封山,一次消息快则半个月,慢的话就不好说了,一个月,甚至要更久。 “陛下,高句丽出了个昏招,效仿我们这边,逼迫贵族捐出家财赈济灾民,呵呵,这一招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要不要把握机会?趁乱给他们来一重击?”李绩欣喜问道。 李二沉吟片刻,最终摇了摇头,虽然自己很动心,但此时情况跟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很是不同。 “不,茂公,大雪封山,还需要三个月才能解开,我们双方谁都无法调动重兵。渊盖苏文是个枭雄,他不会看不到此计的弊端,我想,他有万全的把握,否则不会行险的。” 李绩却不解道:“高句丽已经四面楚歌,穷得靠搜刮贵族才能续命,臣看不到他还有什么妙计能改命。” 李二却笑了,“朕也不知。但按照萧锐的说法,一力破万法,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原本计划是两年打下高句丽,没想到啊,这个冬天学到了一种新的战争方式。茂公,你没觉得,我们就这么安抚民生,比打仗更有趣吗?” 额…… “陛下,臣是个武将……” 李二白了一眼,“谁人不知你李绩足智多谋,是我大唐为数不多的儒将?” “上兵伐谋,能够不损一兵一卒占城灭国,那才是快意人生。曾经你我征战沙场,几乎无有败绩。打了一辈子,只知道打打杀杀,从没想过这种方式吧?” “所以,下一步,朕考虑是不是暂缓进攻,看看能否靠着仁政,吸引来更多的百姓偷笑。假如有一天,东边高句丽的百姓全都投入朕的怀抱,你说这场仗还用打吗?” 嘶……听起来,听起来很是有趣。但是,这可能吗?除非对面所有城池都爆发饥荒,要不然哪有那么多难民? 第七百五十七章 什么叫城管? 辽东城,昔日高句丽比邻大唐的第一要塞,被高句丽人建造的固若金汤,城池规模可排进高句丽前五。现在却成了大唐的战利品。 因为辽东城距离大唐幽州最近,所以这里成了幽州进入高句丽的枢纽,得了许多便利和好处,被分配过来安置的百姓也最多。 此时的辽东城一改往日那种肃杀之景,城头上不见任何一名守军,寒冬大雪天气,城中却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一副繁华的气象。 被分配来的高句丽斥候们有点傻眼了,这么大一座边城,连个守军都不安排?就不怕被人来攻? 攻???谁来攻? 原来辽东城是你们高句丽边城,现在呢?是人家大唐腹地的城池,对于被占领区来说,这是最深的腹地!你高句丽兵马有本事打到这里,那有没有守军似乎已经没必要了。可是,你们有兵马能走到这里吗?就连你们这帮隐藏的斥候,还是在大唐的帮扶下才走到这里的,否则早就饿死在路上了。 城南,几个分到这里的钉子聚在了一起。 “摸清楚了,整个辽东城里足足五千守军,分成……” “不是守军,是什么城、城管!”旁边一人纠正说。 “对,城管,这什么破名字?守军就守军嘛,为什么起个新名字?最不济也叫个武侯啥的。” “说正事!” “对对对,说正事。我查清楚了,五千城管,不负责守城,只负责巡城。分成三班倒,四个时辰一换人,每一轮换是一千七百人。其他人不当值的时候基本都是在睡觉。” “那就没错了,这一千七百人被分成了十个小队,几乎不休息的在巡逻。”又一人补充说。 其他人感慨道:“这帮人够尽责的。难怪不需要守军,有十个巡逻小队,每个小队将近二百人的战力,这比守军更严密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唐的士兵如此尽责?换了我们的巡逻队,一天就出班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这还得是在夏季,这种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大家都在衙门窝着烤火呢。 “情况摸清楚了,那我们如何行动?一千七百多人,我们打不过的。” “别说一千七百多人,就是他们的其中一个小队,一百七十人,咱们也打不过。” “打?就算能打过又如何?城里总共五千兵马呢。”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不……我们换一种方式?给他们添点乱子怎么样?”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大唐人这么严密的控制全城,百姓们肯定对他们多有不满,被欺压紧了,谁能不怨恨?咱们稍微挑拨一下,就能制造出混乱……” “好,那就分头行动!三人一组,把城里能发动起来的人都用上。” “不行啊,我们的人刚分了房屋田地,不能总是进城。次数多了会露出破绽的。” “那就把计策分发下去,分批行动。他们给了安家费,但大家都得进城置办些家具用度吧?进城的理由很合理,不会引人怀疑。” “甚好,此计甚好!” …… 可惜这帮人太着急了,刚被分配过来没几天就不安分,如果他们好好调查一下城管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 蝴蝶解碼-校園H   淫魔神(陨落神)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树深时见鹿   红豆   鉴宝狂婿   我的风骚情人   过激行为(H)   旺夫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