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困逃(np) > 第55章

第55章

通过办案民警得知他母亲已中毒死亡,他马上就想到有可能是盐的问题。 他叙述道:两天前他到村子的街上购物,路过矿业公司时,看到旁边的垃圾堆里有个棕色的瓶子,上面写着某某盐,打开瓶子里面果然是白花花的细盐,用指头尝了一下,咸的。 他虽然也怀疑盐有问题,可存在侥幸心理,贪图小便宜。他将这瓶盐倒到自家盐罐,将瓶子丢弃到离家不远处的河边。 根据嫌疑人哥哥的叙述,果然在河边找到了那个棕色的瓶子,瓶上书: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啥东西?是剧毒啊。样子和食盐一样,白色颗粒,味道也是咸的。 常见的是亚硝酸钠,用于食物防腐剂,实验室试剂。 经调查,这瓶亚硝酸盐是矿业公司实验室的。 矿业公司随意丢弃剧毒药品,被一个贫穷的半文盲状态的人捡到,他只认识瓶子上那个“盐”字。拿回家当食盐用,毒死了亲妈,自己也差点丧命,害的妹妹身陷囹圄。 案子到这一步也调查清楚了。但是既然死者的女儿不是凶手,那么她的种种反常行为该怎样解释呢? 答案都很简单。 女儿做饭但没吃,是因为无论在夫家还是在娘家,她的家庭地位卑微,按照习俗只有等到母亲、哥哥吃完饭后她才能吃。 得知母亲、哥哥中毒而不愿去大医院,是因为在她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去大医院的选项,有病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母亲、哥哥都忽然病了,丈夫肯定靠不住,她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而大伯又坚持送医院,无奈之下她只能逃避。 ===第115章 千丝万缕(16)=== 为什么会清理剩饭喂鸡呢?常年贫困的人都极为节约,养成物尽其用的习惯,这种习惯深入骨髓,她虽然知道剩饭可能有毒,但认为人不能吃,不代表鸡也不能吃,总之不能浪费。没想到鸡也全部死了。 这和农妇最后将沾了农药的面粉用来喂牛,是一样的原因:她们都舍不得浪费。 说曹操曹操到,陆凯才说完禹德望碰到的这起案子,会议主持人说了一声会议继续,禹德望就出现在主席台上。 禹德望的汇报言简意赅。大意就是通过对闻忠所有的乡间别墅地下室里的人体毛发、皮肉采集,再进行DNA检测,发现至少属于11名不同的个体。 也就是说,如果地下室是闻忠设置的专业分尸场所,可确定的就有至少11名受害者。 这11名受害者是谁呢?不知道。 失踪人口DNA数据库里,没有可与之相匹配的结果。 这是根据已搜集到的生物信息进行鉴定得出的结果,除了这11名受害者,会不会还有其他人?只是这些人被分尸后,由于时间较长以及现场被刻意清洗,所以没有留下可采集的生物信息呢? 这种可能性存在,并且极可能就是事实。 然后,他又宣布了一件既好、又不好的消息。 地下室电锅里发现的人体头骨和手掌骨,经DNA检验、比对,能基本确定就是闻忠。 禹德望于别墅的卧室里,在一套衣领上绣着闻忠姓名的男士西服上找到一根头发;在主卧卫生间洗漱台上,找到一根放在牙缸里的牙刷。头发和牙刷应该都为闻忠所有。 经检验,头骨、手掌骨和西装上的头发、牙刷提取到的DNA完全一致。故此,头骨和手掌骨被确定为闻忠所有。也就是说,闻忠在自己设计、修建的如同一座炼狱般的地下室里被人分了尸。 如果说,造成那至少11名受害人的凶手就是闻忠,最终他又被人分尸。这种因果报应似乎是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一起案件只有唯一一个犯罪嫌疑人,并且能够确定该嫌疑人已经死亡,那么案件将终止调查。 地下室为闻忠所有,闻忠毫无疑问就是犯罪嫌疑人。 更重要的是,从别墅内部能搜集的生活痕迹来看,闻忠应该是属于长时间的“单身生活”。与宁可卿的婚姻关系结束后,他也一直没有三婚登记记录。 也就是说,在直接证据上,没有有力证据可证明除了闻忠外,还有其他嫌疑人。 但是,闻忠也可能存在帮凶。这个“帮凶”里面,包括屈露露和史际。但“疑罪从无”的人性化考量,又让这一可能性陷入尴尬境地。 至于他最后有可能死于帮凶之手,这样的假设和怀疑当然不能作为断定他有帮凶的理由。也许是他在对某一受害人实施犯罪时,却被受害人反杀呢? 故此,在对11名受害人是否继续进行调查上,清河警方内部或许会产生极大争论,甚至会因此而被迫终止调查。毕竟,任何一个地方的公安机关,主张以证据说话的人总是不在少数。 这就是确定闻忠已经死亡,所带来的“不好”了。 事实也证明这样“不好”的负面效果确实存在。 禹德望才宣布已确定闻忠死亡,台下就立即陷入哗然。 没有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嘀咕着“罪有应得”的有之;反应过来,说“不能执法犯法”“如果调查继续,立案程序恐怕会不合法”的有之;偷偷嘀咕着,说“可以打擦边球”的有之;唉声叹气,说“阮星竹、宁可卿、屈正罡这些人的‘失踪’,恐怕就要成为永久性的迷”“这至少11个人恐怕就要死得不明不白”的有之。 当然,也有人想到即便对闻忠的犯罪行为终止调查,但也可以“曲线救国”嘛。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在他们看来,调查不了闻忠,那就调查是谁杀了闻忠。我们可以以调查谁杀了闻忠的名义立案,实际却在两方面入手,既围绕他的死展开调查,也围绕他干了什么开展调查。况且,围绕一个人干了什么,进而调查清楚这人为什么会被杀,这在逻辑上是一生二、二生三的道理,完全没毛病。 根据已有线索来看,杀害闻忠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李海军…… 很快,就有人告诉持这一想法的人:李海军也死了…… “吵什么吵?像个什么样子。” 主席台上正中位置坐着的清河市刑警支队长何友志黑着一张脸,就着话筒继续连说带骂: “咸吃萝卜淡操心。调查要不要继续,支队领导班子自有决断,用不着你们瞎嘀咕。总之,我们不会让你们的辛苦白费,不会让这至少11个人死得不明不白,也不会让‘失踪者’成为永久的迷。一碰到问题就嚷嚷,当这是菜市场么?一帮瘪犊子玩意儿。” 然后,他又示意禹德望继续。 禹德望在人群中扫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李竹道身上: “根据堰城兄弟单位提供的‘白土文案’的嫌犯DNA样本,以及李海军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亲子鉴定时留下的DNA检测样本,我们将二者进行比对匹配,结果显示,数据完全一致。” “也就是说,堰城‘白土文案’的嫌犯并不是李海东,而是曾在我市创办‘创世纪’企业的李海军。” “李海军本人没死,而是在堰城仍处于昏迷当中。” 短短的几句话,信息量却极大,甚至让台下的办案人员在一时之间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当中,极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白土文案”,却大都听说过“李海军出车祸死了”。但这一信息,都被禹德望的短短几句话彻底颠覆。 在地下室里,李竹道曾发现被煮在电锅里的头骨和手掌骨,这一手法和“白土文案”中“李海东”的手法完全一致。这让他怀疑,这两个案件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为。当然,出现这一现象,也有可能是巧合。 同时,李竹道一直怀疑闻忠先前的“失踪”,以及现在的“被确定死亡”,其作案人极可能就是李海军。至于李海军为什么会在闻忠的地下室里,对闻忠进行分尸,目前而言这暂时是个谜。 无论如何,如果这两个怀疑和假设都成立,那么“白土文案”嫌疑人“李海东”的身份也就值得推敲。 据此,李竹道特意跑了一趟清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拿到李海军父子留在那里的DNA样本数据,同时也要向娟将“李海东”的DNA数据通过保密渠道发送过来。 将这二者之间的DNA数据做个比对匹配,就能验证他的怀疑到底成立与否。 结果证明,他的怀疑极可能就是事实。 但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许多新的谜团。 从屈露露的丈夫们悲惨的“人生经历”来看,屈露露本人极可能存在通过对前夫们制造“意外伤害事故”来骗取保金、甚至“杀夫骗保”的犯罪行为。至于屈露露是不是受闻忠“支配”暂且不论。 在这一假定前提下,李海军的“车祸”就非常值得怀疑。说白了,清河警方和李竹道都怀疑“车祸”就是屈露露的“人为制造”。 但现在李海军居然没死,那么“车祸”又是怎么一回事?到底会不会是屈露露的“人为制造”? 如果是,李海军又是怎么“逃出生天”的?生还后,却又为什么不声不响,继续扮演自己“出车祸死了”的假象? 如果不是屈露露的“人为制造”,那李海军的“死而复生”,或者说他的“假死”又是怎么一回事? 出现“假死”情况,至少证明一点:这不是一起单纯的车祸“事故”,而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和布置的“人为事件”,也只有这样才能骗过交警的勘察认定。 既然假设屈露露不是“制造者”,那么这一“人为事件”的制造者就极可能是李海军本人。 无论这一“人为事件”的制造者是谁,李海军扮演了“假死”的情况是事实,其动机和目的,只要联系一下闻忠的死,似乎就变得昭然若揭:以“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 这反过来似乎又进一步印证李海军的确就是杀害闻忠,并对其进行分尸的凶手。 当然,李海军“假死”的目的也有可能是伙同屈露露骗保。但这种可能性似乎相对较小。 总而言之,在没有更多线索信息的情况下,这些如同一团乱麻的可能性都存在。 更让人头疼的是,既然“车祸”当中死的不是李海军,那么死的人是谁?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交通事故调查、人身意外身故理赔,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即便当时的“车祸”伴随有大火,将人烧得面目全非,甚至将人烧成一堆炭,那也必须要有面目全非,或者被烧成炭的尸体。 ===第116章 千丝万缕(17)=== 不然,在没有见到尸体的前提下,即便是猪脑子也不会在事故中认定某人死亡。 死者会不会是李海东?车祸发生在永城,李海东之前在永城开养猪场…… 并且,李海军和李海东本就是孪生兄弟,李海军如果利用李海东实施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假死”办法,会具备天然优势——他们至少在相貌上一模一样。 同时,他们是孪生兄弟的这一信息,是堰城警方通过多方调查后才得以获取、确认。也就是说,处理这起“车祸”事故的交警,当时极可能不知道摆在他们眼前的“李海军”,居然还有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 交警在对“车祸”事故中已死亡的人进行身份确认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普遍不会采取DNA验证的方式,大都通过事故人留下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 这些,都为李海军利用李海东调包,为他自己制造“假死”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死的的确是李海东,那么李海军的这一“假死”办法,到底是有意谋划,还是临时起意?比如,李海东确实出了意外性车祸,而他又恰逢其会,然后想到了这一调包换身份的计划? 没有更多的线索信息,对于李海军的调包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 李竹道正在神游物外之际,会议却被宣布结束。 对于闻忠涉嫌杀害、分尸至少11名受害人的调查是否继续,何友志在会议结束前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只说了“支队领导班子会给死者、失踪者,以及所有付出辛勤工作的办案人员一个交代”这么一句官方式的话。 在大家起身往外走的时候,何友志又说,散会后请堰城的李竹道同志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我和你们老马是同学,他对你的办案能力持肯定态度。我和他认识很多年,很少听他这么大费唇舌地夸奖一个人。你能将‘白土文案’嫌疑人和李海军联系起来,并证明他们就是同一人,这说明老马没有吹牛。” 何友志对李竹道并未有过多寒暄,以直白而又委婉的方式对他表示肯定后,就直奔主题: “就目前掌握的线索,说说你对整个案子的看法,从闻忠到屈露露、李海军,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李竹道也不客套,低头沉思片刻后,便开始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根据线索来看,闻忠从小遭受严重家暴,并且被母亲抛弃,这很可能让他形成了‘反社会型人格’。” “但他仅是‘反社会型人格’,却不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因为他不但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当中的行为障碍,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更能适应社会,或者说,他比普通人更加洞悉人的心理和社会规则,并能加以利用。” “从他煽动同学联名写举报信,将班主任老师换下来,还有员工回忆说他曾和许多女性在电话里头聊得很投机,这些都能说明这一点。”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也就是李竹道所说的“行为障碍”等。当然,这些也都均属相对。 高度攻击性,决定了这类人对于社会、他人的危害性极大。 缺乏羞惭感,意思就是这类人没什么法纪、道德观念,简单说,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就是说这些人的行为动机比较模糊,或者说他们的犯罪动机往往都不明确,没有目的性,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是看谁不顺眼,也可能是想干就干,甚至就觉得是好玩。简单说,他们一旦杀人放火,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理由。这一点让他们看起来像精神病人,实际上却又不是。 社会适应不良,顾名思义,就是这类人的言行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或者说,他们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他们与他人难以相处,进而不能适应社会。 李竹道的意思,就是闻忠完全没有“与他人难以相处,不能适应社会”这方面的问题。故此,他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的“障碍”两字去掉,而特意为闻忠杜撰出“反社会型人格”这一专用名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大都和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微环境存在莫大关系。 “闻忠的‘反社会型人格’,在他十几岁、还未成年时,极可能就有过一次‘发作’。” “什么意思?”何友志蹙着眉头问道。 “黎玉真的死,相当蹊跷,我认为极可能就是闻忠和史际二人联合起来人为制造的结果。” 何友志看着李竹道,显然在认真细听。 “我在想,黎玉真当时回到‘地雷村’,不管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来找闻达还是史际,但她最终将史际带走在回去的路上,闻忠出门送他们二人,这是事实。” “黎玉真和史际这对母子多年没有相见,况且他们当时走的是羊肠小道,可谓崎岖险峻,所以在走路时,黎玉真会不会牵着史际的手?这一点虽然不能确定,但我认为这一可能性较大。” “即便这对母子没有牵着手走路,但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至少也应该是一前一后,彼此之间的距离不会相隔太远。” “当时的一颗普通反步兵地雷,其有效杀伤半径至少在十米以上,如果是反坦克地雷,其杀伤半径只会更大。” “根据很多村民所述,当时闻忠主动带他们走近路。这样一来,闻忠就应该走在前头,黎玉真跟在其后,史际有可能和闻忠走在一起,也有可能和黎玉真一起。” “但不管史际和谁走在一起,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都不应该会在十米以上。” “当然,或许两个孩子走在前头追逐打闹,这样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和黎玉真之间的距离。问题在于,地雷所处的位置,是一处悬崖上,谁会在悬崖边上追逐打闹呢?况且,当时闻忠和史际的年龄也不算小,一个14岁,一个12岁,完全有了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就算他们到了这个年龄,仍然缺乏这种意识,但跟在后头的黎玉真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悬崖边上作死,而不出言制止?” “所以,出现这一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可最后的结果呢?黎玉真被地雷炸飞,坠入悬崖,闻忠和史际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要出现这一局面,可以想象,他们三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就应该是闻忠在前,黎玉真跟在其后,史际和闻忠一起、或者跟在黎玉真之后,并且黎玉真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至少相隔十米以上。” “同时,走在前面的闻忠、或闻忠和史际‘十分幸运地’没有踩中地雷,居中或跟在闻忠、史际身后的黎玉真却‘十分不幸地’踩上地雷了。” “要完成这么多的巧合……太难了,并且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要相隔十米以上,这一巧合有点儿不大符合逻辑。” “相对于巧合,我认为闻忠和史际知道地雷的位置,或者说地雷就是他们埋下去的,这种可能性要更大。” “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闻忠和史际有意保持和黎玉真之间的距离,并且引导黎玉真往地雷的位置上走,他们自己却刻意避开地雷,最终出现黎玉真被炸飞,闻忠和史际却安然无恙的结局,也就理所应当。” “在‘地雷村’生活的村民,很多人都会自行排雷、拆解地雷,当年甚至还自发组建了‘拆弹部队’,闻忠的父亲闻达就曾是其中一员。” “闻忠和史际生活在‘地雷村’,不管是从村民的口里,还是从闻达身上,耳濡目染之下,完全存在学会排雷和拆解地雷,甚至安装地雷的条件。” “他们在村口盘龙山上放羊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发现了地雷,最终却没有告诉大人,甚至私自排雷,最后又将地雷埋回去,或者随机埋在一个他们想埋的位置上?比如,埋在盘龙山悬崖边上的羊肠小道上?” “在黎玉真踩响这颗地雷以前,盘龙山上同样被踩响过一颗地雷,不同的是,当时踩响这颗地雷的是闻忠和史际放养的羊群中的一只。” “这只羊踩中地雷,到底是误打误撞,还是受到了闻忠和史际的有意驱赶?他们是不是在这时就已经学会了排雷和安装地雷,然后将一只羊往他们发现,或者是被他们重新埋下的一颗地雷上赶,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他们发现的是不是地雷,或者测试他们埋下的地雷是不是还能被踩响?” 学会排雷之前,必然得学会发现地雷,或者说学会怎样通过蛛丝马迹去辨别地下埋有地雷。李竹

相关推荐: 史上第一色文系统   穿成娇软废物在末世封神   爸爸一家亲   和暗恋对象先婚后爱了   上门姐夫   [神雕gl] 伊人水中央   时间暂停以后我为所欲为(无限)   妖修传   芜命[骨科]   极品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