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流光(姐弟骨科) > 第103章

第103章

荷枪实弹的东洋人,这群人也不能有什么表示。 侯老板团团转,要是老哥哥出什么事,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何爷抽着烟,拍侯老板的肩:“你别走来走去,世范他知道自己去干什么,他是条汉子。” “侯叔,这事儿您才是受牵累的,他们的真实目标是海东。我爸是想清楚了再去的。”宋舒彦跟侯老板说。 门房的人快步走了进来:“大少爷,外头有人说带了老爷的东西过来。想见您!” “让他进来。” 一个穿着西装戴着帽子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盒子,走进来立得笔直,把盒子放在茶几上,打开来。 别说其他人了,秦瑜看见里面一只血淋淋的手,整个心脏都抽疼,她把朱明玉抱住,捂住她的眼,傅嘉树站在宋舒彦身边,生怕他受不住,没想到此刻宋舒彦却异常坚强:“所以呢?” 那人拿出一封信,用中文说:“田中先生说,只要小宋先生答应他的条件,他保证宋先生性命无忧,他只能等到傍晚五点,否则宋先生就只能在苏州河见了。” 宋舒彦镇定地打开信,快速阅读,信上说让海东和田中合作,成立新的公司,并且海东的总厂搬入公共租界北区,与田中株式会社毗邻,签订互相友好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的合作协议。 “请你转告田中先生,他所提条款非常有吸引力,但是我与他隔着国仇家恨,绝不与日本人合作,是我的底线。”宋舒彦看着桌上的那只手,眼睛里全是水汽,口气断然,“若是他还念当年曾经抱过我,也念着我父亲为他解决船布,也不要等傍晚五点了,我现在就派人去四川路桥,领回我父亲的遗体。” 看着这个人离开,宋舒彦跪在地上,抱着茶几上的锦盒,脸贴在上面:“爸……爸……” 朱明玉一起跪下抱住儿子痛哭,秦瑜也失声,明知道还有希望,宋舒彦却亲口断了希望。 在刀口舔血的何爷掐灭了烟,站起来:“你们等着,我去接世范回家。” 他带人出去,所有人想何爷早点回来,又盼着他不要回来,四川路桥离开这里不过短短的十几分钟,个把小时之后,车子到了宋公馆门口。 此刻宋公馆门口不仅有闻风而来的记者,还有申明厂被绑的和没被绑的职工,甚至连海东厂的很多职工都到了。 何爷让车子停下,宋公馆的门打开,他从车上抱起宋世范,说一声:“老弟,我们到家了,你儿子,你老婆在等你!” 一家人迎了出来,宋舒彦看着何爷抱着的父亲,双膝跪地,秦瑜和傅嘉树跟着跪下。 “爸,到家了。”他站起来从何爷手里抱过父亲,父亲一只手没了,但是一张脸很坦然,他贴着父亲冰冷的脸,仿佛父亲只是睡着了,“爸,我们进屋去。” 门口,获救的职工大叫:“宋老板……” 扑啦啦一群人往地上跪去,送他们的老板回家。 外头跪哭成了一片,里面无论是工部局的华董还是政府官员都一再强调:“小宋先生,现在只是停战,连协议都没签署,不能再起事端了。这件事只能是私人恩怨。就是金福祥跟宋先生的私人恩怨。” 第二天早上,上海很多人看到了报道,报纸虽然按照上头的意思,说是因为帮派绑架,为了营救自家职工海东纱厂和申明纱厂的宋世范先生遇难,但是所有人都没办法忽略一个地点“四川路桥”。 很多人都无法接受那个给他们提供笑料,赚着他们钞票的宋世范宋老板就这么没了,没得如此含糊,没得如此憋屈,他们涌到市政府,涌到工部局门口要求澄清真相,要求严惩凶手。 凶手被逮捕了,中国人金福祥,真相摆在眼前,却只能蒙上眼睛……:,,. ===第122章 番外六=== 第122章 番外六 老宋遇难, 打乱了原有计划,宋舒彦这些年下来早就成了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老宋在, 他还能走,现在他必须留,因为纺织行业是民生保障行业。 虽然所有人都理解他, 他也知道他爸去会田中就没想活着回来, 终究是他亲口决定放弃救他爸,这一关没有人能替他过。 宋舒彦人前十分坚强, 人后大约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大男人, 眼见日渐消瘦,朱明玉怎么可能放心得下离开。 见到老宋这样突然离开,傅太太更是意识到人世无常, 她也只想跟自家老头子在一起, 老头子在她就在, 老头子不在了,她还在干嘛? 秦瑜看着报纸上日本和国内工业水平的对比,上辈子自己总是恨国内汽车工业耽搁了那么多年,过来之后也是一直想去收购美国的这家奥卡,再带到八十年代率先合资, 现在她没有这样长久的目标。 日本自己有能力生产飞机, 汽车, 武器,而中国这些全靠进口, 在上辈子的记忆中,他们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中国重工业集中的所有区域打了下来, 封锁了中国沿海的港口,这些全都进不来了。 在自己没有血缘的父亲死了之后,秦瑜只想自己能为这个时代的中国做点什么,她把目光放在最后沦陷的香港。 1932年7月,秦瑜和傅嘉树再次去了美国底特律,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起源之城,福特的所在地,敲开了再没有资金注入完全无力回天的奥卡汽车的大门。 所有种下的善因有了善果,哪怕奥卡一年只生产了两千多辆汽车,哪怕它已经即将关上大门,傅家的钱也不够收购并且偿还它欠下的债务。这个时候铭泰的史密斯夫人和达美的考夫曼伸出手来,加上傅家的钱一起组建了一家投资公司,收购了奥卡的控股权,秦瑜作为总经理进入了这家公司。 新建一家公司的好处,所有的人是自己一手带出来,很好掌控。而收购一家公司,要知道一家公司,哪怕是遇到世界性地经济大萧条而倒闭,也总有重重问题,也会遇到层层阻碍,更何况自己是来自于那个落后贫穷的中国,对中国女性最好的描写,大约也是赛珍珠笔下《大地》这本小说里的阿兰,其他文学作品中,中国女性都是愚昧,懦弱和一双不便行动的小脚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一个中国女人来领导一家技术含量极高的汽车企业,这不是笑话? 只是这些人压根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中国女人的壳子里装的是一个八十多年之后的一个老司机的灵魂。 无论是销售、还是技术或者运营,全方位的碾压。 秦瑜率先着手改进奥卡之前的X型车,改了悬挂,并且引入了安全带,比研制新型发动机更加简单的是把空气动力学应用进来,流畅的线条,具有十足的未来感,坐上去平稳舒适,当然这根安全带,可能很多人不习惯扣,但是不影响它确实有这个作用,这辆车被命名为Q型车。 这几项改进相对发动机和变速箱来说要简单的多。与此同时,她重启了奥卡停掉的卡车生产线。当时大家对她很不看好,认为她投入这么大,改进了卡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生产这样的卡车未来市场在哪里? 秦瑜拿出1933年年初上任的新总统,给出的新政方向,简而言之,就是用大规模的基建来提高就业,刺激消费,拉动经济。 很多人对这个政策是将信将疑,毕竟经济萧条已经三年多了,这个政策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秦瑜信心满满,罗斯福新政和里根经济是美国历史上两个划时代的繁荣时期。 Q型车在原有基础上改进比较小,1933年年末推出之后,这位新上任的华人总经理,找了好莱坞正在拍摄的一部影片,将这个新车借给剧组。这个年代好莱坞开启了她辉煌的年代,大萧条时期在电影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电影里男主开着奥卡Q型汽车飞驰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4年初,罗斯福强有力的措施,让原本糟糕的经济已经有了复苏的迹象,而1934年1月10日,美国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这样快速贬值的美元,增加了美国的出口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卡起死回生了,销量快速攀升,又因为新车有亮眼的表现,带来了更多的美誉,Q型车带着奥卡走出了泥潭,而且在市场上成了强有力的一个竞争车型,这位东方女性,让这群人收起了傲慢之心。 这个时候在德国的乔希抱怨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因为小胡子上台了,秦瑜建议他来美国,起初他还犹豫,今年头上眼见不对了,他就跑来了。 这些年在秦瑜指点下,他避过了不少风浪,也有了不少资产,看了奥卡之后,他决定跟着秦瑜一起做汽车。 自己要跟傅嘉树一起回香港,乔希是经过自己指点,并且这几年印花机厂发展得非常快,秦瑜聘请他做了运营经理,对于这个刚刚来美国的德国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哪怕他确实手里有钱,此刻通过做这个位子,来适应行业非常重要。 新一代在这个时代具有优越性能的奥卡卡车在1935年的春天上市了,而此刻罗斯福新政已经全面展开,大规模基建已经开始,犹如上辈子的2000年初的中国,此刻的美国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建设,卡车是最好的运输工具,扩产和增产已经成了日常讨论的问题,不过短短三年不到,对股东们来说恍若隔世。 在这个时候,秦瑜提出了去香港设立组装厂应对亚洲市场。 “先生们,你们还有更好的建议吗?”秦瑜站在会议室里问眼前这些深目高鼻的老外。 “秦女士,为什么我们不把组装厂开到日本,而是开到香港,毕竟我们在日本的车辆销售很好。” 此刻,丰田刚刚买回了一辆德国车进行拆装,还在研制过程中,日本市场上充斥了着福特车,1927年福特在横滨设立了一家工厂组装汽车,一下子日本成了福特的第二大市场。 对于在强劲上升势头中的奥卡来说太眼红了。 秦瑜坐在首位:“先生们,知道我为什么会收购奥卡汽车吗?” 她进来就大刀阔斧改革,把之前奥卡的运营批评地一文不值,谁知道她为什么收购奥卡? “因为我是在我先生的奥卡车上学会了驾驶,我们夫妻俩不希望它倒闭,所以来收购了它。现在它活过来了,Jsh在这一年里,也喜欢上了汽车,他对机械很有天赋,我把这里交给他很放心。”秦瑜的目光扫了一下在座的各位,“而我和我先生要回香港,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我们回了,平时没什么事儿干,刚好可以管管工厂,所以就把工厂开在香港。这个理由足够吗?” 秦瑜给了一个有钱任性的理由。 这两年半,奥卡从即将破产清算,到现在订单源源不断,这是从低谷到高峰,而且大家认为巅峰还在前面。行吧!这位说什么就是什么。她就是想把工厂建在深山老林里,他们都没意见。 董事会一致通过了秦瑜在香港建组装工厂提议。 傅嘉树带着常平和常安已经先她三个月回去了,时间上必须分秒必争。 香港的工厂已经完工了,这个年代造汽车跟上辈子差异还是很大的,做纺织机的大部分设备都能用于组装汽车部件上,傅嘉树回去把兴华厂搬到香港来,把里面最熟练的工人连家带口带到香港。 秦瑜回家素芬婆媳俩正在整理衣物。 小强从房间出来:“姐,我不能跟您回去吗?” 看着从瘦瘦小小的男孩,长成了清俊少年的小强,虽然个子长大了,可心理上还有点孩子气,秦瑜看着他:“不能,你得给我申请进入密歇根大学,记得你答应我的,要学造汽车的。还是寒暑假都要进奥卡实习,知道吗?” “可您那么爱汽车,为什么要回去?我听姐夫和您说的话了,您说中国肯定要打仗,所以您要回去支援,难道我不是中国人吗?”小强急切地说。 “每一代人有他的使命,你的使命是战争之后回去建设国家。听姐的话,认真读书,争取申请进学校。我会以你为荣。你妈妈和奶奶会在这里陪着你。”秦瑜伸手揉了揉小家伙的脸,“你的名字叫吴国强。” 秦瑜那时候嫌弃妮儿的大名吴春花的名字不好听,就替小丫头改成了吴安妮,但是小强的名字,秦瑜没动,虽然不够好听,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是真心的期盼。 1935年10月,秦瑜登上了归国的轮船。 ===第123章 番外七=== 第123章 番外七 时间是平复伤痛最好的良药, 一双温柔小手的抚慰更添功效。 秦瑜回到香港,听说宋舒彦和妮儿在一起了,两人商定新年在上海结婚,她说:“哦呦, 我家小白菜被……” “你才猪猡呢!”宋舒彦手里抱着秦瑜家的老二, 用老二的手指着秦瑜, “宝儿,听舅舅的, 你妈是猪猡。” 傅常平捂住了弟弟的耳朵:“不听不听!” “为什么?”宋舒彦问外甥女。 “你说我妈是猪猡,我们就是小猪猡了。” 秦瑜抱起女儿:“我家囡囡聪明吧?这个逻辑能力随我。” “你家老猪猡回来了。” 宋舒彦看着门口, 见傅嘉树进门, 话刚说出口, 妮儿伸手在他胳膊内侧使劲儿拧了一下,疼得他龇牙咧嘴, 问他:“你有完没完,都一把年纪了, 还跟常安一样?” 秦瑜补:“一把年纪!?哦!哥,被嫌弃了。” “放屁,谁一把年纪了?”宋舒彦瞪着眼, 要给秦瑜一个爆栗。 秦瑜立马说:“我相信,男儿至死是少年。” 傅嘉树换了鞋,秦常安看见爸爸回来了, 张开双臂:“爸……爸!” 傅嘉树从宋舒彦怀里抱过儿子,跟宋舒彦说:“喜欢孩子, 自己生去!” 宋舒彦嗤笑一声:“你爸给你的任务是四个,你才完成了两个,还有两个。我的任务才两个, 所以起点相同。” 宋舒彦不要脸,妮儿生气地踢了他一脚。 “告诉妈妈和奶奶了吗?”秦瑜问。 “我给小强写信了。让他告诉妈妈和奶奶。就是我们结婚的话,妈妈和奶奶恐怕没办法回来。”妮儿说道。 “来往也不方便,你嫁给我哥,知根知底的,他们肯定放心的。”秦瑜问宋舒彦,“你们结婚之后,打算定居香港,还是回上海?” 在因为银价上涨影响整个工业之前,宋舒彦把青岛的海东给卖了,从上海海东抽调了精兵强将,来香港新建了纺织厂。 海东职工经过七八年的文化培训,里面走出来了很多有专业素养的职工,现在活跃于纺织行业,甚至自己开了厂。 有海东的这些人来香港,很快一家大型纺织厂建了起来,香港有个好处,1932年,英联邦成员签订《渥太华协议》,彼此享受税率优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契机,以海东的声望,纱厂一开张,订单纷至沓来。若说以后以香港为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香港这里我放心,里面的人都是跟了我七八年的,国民政府也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所以国营厂准备内迁,海东厂体量庞大,已经有人跟我接洽,希望我能一起内迁,一旦战时沦陷不会资敌,还有能满足民生之用,我打算明年年初先迁申明,把海东在极司菲尔的路上的海东一二三厂交给了侯叔管理,在重庆把厂房和位子给海东留好,但是重庆的地理位置摆在那里,成本比上海高多了。看着势头不对,立刻把海东厂拉了就走。所以明年一整年,我基本上海和重庆两头跑。”宋舒彦看向妮儿,“你要不跟妈在一起?” 妮儿跺脚:“成天这么说,你去哪儿,我跟哪儿!妈在这里,有芳姨和英姨陪着,还有小瑜姐姐在,我担心个什么?你在外头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我怎么放心?再说了,陈姐姐虽然把公司也开这里来了,主力还是在上海,我是海东的花样和姮娥的设计师,我还跟着潘先生学画画,我来这里做什么?” 秦瑜完全理解,婆婆就陪着公公一直在上海,反正还有一年半载:“那还是在上海好了。” “什么在上海?”穿着掐腰洋服的傅嘉宁从外头进来,抱起常平问。 “妮儿姨姨说,要跟舅舅回上海。”常平口齿清楚。 “妮儿,我跟你说,你这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旧思想趁早扔掉。还有啊!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先别结婚?你还小,这个思想不成熟。我跟你说哦!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喜欢舒彦哥哥,那是喜欢得一心一意,但是不喜欢也是转瞬之间的事……” 宋舒彦直接递上一颗糖打断傅嘉宁:“吃糖,算我当年年

相关推荐: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朝朝暮暮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蚊子血   皇嫂   掌中之物   蛇行天下(H)   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