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爷好厉害!”苏小甜立刻开始拍彩虹屁。 杜同和失笑:“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要是连这点儿常识都不知道,岂不是连你一个小娃娃都比不了?” 苏小甜也笑了,一老一小行走在夕阳下,那画面十分温馨。 而苏小甜忙着各个地头乱窜的时候,红心大队的社员们迎来一件喜事。 李柱子终于要娶媳妇了。 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终于要娶媳妇了,意味着,红心大队又少了一个光棍,将来少了一个五保户啊。 从大队长到社员们,都很激动。 老苏家将李柱子当成自己家娃一样,自然更是尽心尽力的。 从定了日子开始,苏奶奶就抽空带着自家的儿媳妇们帮着李柱子收拾那破败不堪的家。 要说李柱子能结婚,最大的功劳当是苏小甜的。 李柱子的癞子头被苏小甜的方子治好了。 要说李柱子,本来不是个孬人,只是被癞子头耽误了。 现在一头黑而浓密的头发让李柱子的档次瞬间上升了不止一点半点。 再加上老苏家的人老督促他勤洗衣服勤洗澡之后,李柱子改了过去埋汰的样子,就更吸引人了。 大姑娘小媳妇的总说,李柱子是个俏郎君。 李柱子有了底气,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许多。 李柱子的新媳妇是王香花娘家大队里的。 姑娘叫王翠翠,是个极好的姑娘,家里家外一把手,不拘是什么活儿,都能拿得下。 唯一不好的就是家里有个瞎了眼的老爹,王翠翠孝顺,坚持出嫁要带着老爹。 可这个年月,养活自己一家子人都难,谁家愿意多养一个瞎眼的老爹? 一来二去,耽误到了二十五岁,王翠翠还没找个人家嫁出去。 王香花抽空回去一趟,将李柱子的事说给王翠翠听,又将王翠翠的要求给李柱子说了。 李柱子一听,也不是让自己入赘,就是养个老人,也没啥。 再看看王翠翠,模样儿好,长得周正,干活爽利,也就答应了下来。 王翠翠看过李柱子之后,觉得小伙子长得不错,也就答应下来了。 两厢一合计,这不,就要办喜事了。 “柱子,你家虽然条件差,可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苏奶奶一边帮李柱子拆洗被褥,一边絮絮叨叨地念叨。 “我知道,婶儿,就是您也知道,我一穷二白的!我寻思着,给翠翠做上一套衣裳。” 再多,李柱子也实在拿不出来了。 “柱子,既然要做衣裳,就给你俩一人做上一套新的。”齐良英笑着说:“你这衣裳都破了,结婚的时候也不好看。” 李柱子垂下脑袋,半晌才嗡声说:“我也想,可存了这么多年,就只得了一身衣裳的布料,我这两天正寻思着借小军的衣裳穿一下。” 小军是大队长家的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部队里当兵好几年了,有军装,十分挺括。 “穿军装也好!”齐良英听李柱子这么说,也就不劝了。 苏奶奶看看李柱子,说:“柱子,我知道,你这些年手里也存了一些钱,我手里还有些布票,给你拿去用就行。” 李柱子家里就他一个人,工分不少,每年算下来,都能拿到一小笔的钱,虽然不多,经年累月下来,也攒了不少。 “婶,这可不行,布票多难得啊,您还是留着自己家里用。”李柱子忙推辞:“再说,您家几个娃过两年也要说媳妇了。” 相对于钱来说,布票虽不值钱,却更难得。 李柱子可没脸就这样让苏奶奶将自家攒起来的布票都给他。 “我也不多给你,就一套衣裳的。等我家几个娃说媳妇的时候,你要是还能存下,再给我周济也是一样的。”苏奶奶搓洗着粗布被面说。 齐良英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让婆婆升起了将布票给李柱子的心。 她有些后悔,为什么要多说这一句话。 家里虽然最近多了不少票,可是,这年月,谁还能嫌票多不成? 但家里是婆婆当家,她知道,就算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因此,齐良英并没有反对。 “婶,我以后会好好孝敬您的!”李柱子感动的说。 “都不容易,帮一把的事儿,你的日子过好了,婶子就能放心了!”苏奶奶笑的慈眉善目。 他们老两口一辈子行善积德,或许就是因为行善积德,家里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苏奶奶因为这样的想法,越发的慈和了。 李柱子娶媳妇这天,李长庆带着人送了一批鸡饲料过来,正是苏小甜一直想找的骨粉、豆渣等东西。 苏小甜可乐坏了,有了这些打底,不怕鸡长不好。 只是,总不能一直指望着李长庆帮忙,还是要想法子自己找路子弄到这些饲料才行。 苏小甜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城里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法子。 李长庆因撞见了喜事,又听人说李柱子结婚这事是老苏家的人帮着办的,就连陈子安两口子都来了。 他便喜滋滋的赶到李柱子家里随了五块钱的礼,美其名曰沾沾喜气。 五块钱随礼,在红心大队,算是一笔巨额的大礼了。 毕竟,能随一块钱礼的都是直系人家,一般的乡亲都是随五毛钱或者一碗粮食,几个鸡蛋的。 李柱子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诚挚的端着酒杯子向李长庆道谢。 李长庆拍拍李柱子的肩膀,十分客气的笑:“咱们都是李家人,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大兄弟别和哥哥客气。” 他来过红心大队很多次了,当然听说过,李柱子和老苏家关系匪浅,就像是老苏家的第四个儿子一样亲近,他也是因为这个,才愿意多给李柱子面子。 李柱子也笑了,客气说道:“您是城里人,和咱乡下人可不一样” 李长庆看看正在与苏长久说话的陈子安,笑道:“有啥不一样的,不都是两只眼睛两条腿?” 老苏家人热情的招呼李长庆坐席。 李长庆因陈子安在,便也从善如流的留下坐席。 乡下的席面,没有啥好的,最好的就是一道肉沫炒茄子和一道鸡蛋炒韭菜,其他都是些自家种的素菜。 陈子安、李长庆、苏长久、苏爷爷以及大队里几个老人坐在一桌。 李长庆默默看着,发现陈子安一点架子都没有,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友好的说话。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或许,眼前这位年轻的陈部长,将来前途不止如此! 这样的发现,让李长庆更加坚定了要与陈子安交好的心思。 虽然之前的想法被自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给破坏了,但现在补救,应该还来得及。 一顿简单的酒席,宾主尽欢。 晚上,陈子安两口子抱着陈元白小朋友与李长庆同一辆车回县城去的。 而老苏家的人,帮着李柱子两口子收拾了一片狼藉,才回家。 老苏家的人临走的时候,王翠翠红着脸将一份没有动过,提前预留下来的菜硬塞到了梁秀的手里。 “三嫂子,大嫂子今天忙,没过来,这份菜劳烦您帮我送过去。” 梁秀看这羞红了脸的王翠翠,笑了。 这倒真是个聪明会来事的姑娘,只盼着能好好与李柱子一起过日子。 聪明人的日子,过的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千五百只鸡在养鸡场里,乐坏了王香花,也忙坏了王香花,她带着大队长安排的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养鸡场里忙碌着,劲头十足。 这些鸡崽子在王香花全心全意的照顾下,小鸡崽子见风长,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都已经长到差不多成年鸡的模样了。 而这些时间,苏小甜也没闲着。 她在读书的时候,又摸到了一本养鸡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比之前她看到的书还要系统全面,补足了之前一本书上面欠缺的内容。 学习了这一本书之后,苏小甜算是对养鸡这门学问有个系统的掌握了,而且,她现在有系统加持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巨人了。 经过梳理之后,她将现阶段能用的一些技术教授给了王香花。 王香花自从开始负责养鸡场的工作之后,苏小甜说的一些理论知识她根本不能理解,如此几次之后,她终于体会到了不学习的坏处。 因此,她抽空就会学习,不管多忙,每天晚上大队里组织的扫盲班肯定参加。 且她去扫盲班,和其他人还不一样,她每次都十分认真的听上面的老师讲课,而不是像其他妇女一样,坐在下面聊天做针线活。 除此之外,在养鸡场的时候,她也会向苏小草、苏小梅这两个初中毕业生请教一些问题。 “小梅啊,你看看,这个字是咋读的?我记得你们给我教过,我怎么就忘了?” “小草啊,咱们这养鸡场一天的消耗的鸡饲料是怎么算的?我这脑子不好,咋又给忘了?” 苏小梅和苏小草两个人经常说,王香花这是走火入魔了一样,简直怕了她。 王香花听了,不光不恼火,还十分骄傲的说:“我其实也是个爱学习的,要是赶上好时候,说不定读书比你们还好嘞。只可惜,我们那时候,女娃子没有读书的,耽误了!” “大婶子,你该不会是打算让我爹推荐你当个工农兵大学生吧?”苏小草看着王香花这架势,忍不住促狭。 “还会打趣我了!”王香花道:“我家小甜说,不认识字,到了城里连茅厕都找不到嘞。” 苏小草和苏小梅两姐妹面面相觑。 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事儿。 “东风大队去年有个人去城里的时候,进错了厕所,大男人跑到女厕所,差点儿被人当成流氓给抓了。”苏小梅说。 “我当时听了,还觉得这怎么可能,这会儿一想,还真有可能!”苏小草也说。 “我说的对吧?你们这两个娃,还年轻,可不能白白耽误时间。到了我这把年纪,后悔就来不及了。”王香花以过来人的身份说。 “婶儿,我们都已经初中毕业了,高中……现在也没法上。” “小甜说了,不管在不在学校,都要读书。伟大领袖也说,活到老学到老,咱可不能浪费时间。” 督促学习的话苏小甜在家没少说,王香花都听的耳熟能详了,这会子说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大舅母,您说的是嘞,我和小草姐从明天开始认真学习。” “这样才对,你们学好了知识,说不定过上一两年有机会被招工也不一定。”王香花也喜欢这两个勤劳肯干的姑娘。 尤其是小草,大队长家里的姑娘,却没有因为有个当大队长的爹就躺着啥事不干,反而事事出挑。 苏小梅脸色黯然了一下,随即又笑了:“招工啥的,也不敢想了,我就盼着咱这养鸡场好好的,我能多赚点儿工分,补贴家里就行了。” “小梅,人这一辈子,不知道有多少变化呢,以后都会好的。”王香花心疼的搂住苏小梅的肩头说:“你也要劝着你娘一点儿,一切都会好的。” 以前小梅是个多么开朗活泼的姑娘,就因为她那个不成器的老子,才变成这样! 也亏得桃花是个有勇气的。 “我知道,谢谢大舅母,我们一起学,将来说不定还能去上个工农兵大学!”苏小梅笑着。 人就是如此,只要用心没有学不会的。 王香花经过几个月认真努力学习,拿着报纸大概也能看懂了。 虽然有些字还是不认识,但比起半年之前,已经全然不同了。 苏小甜说,这样的学习劲头,应该表扬,还号召全家人都向王香花学习。 “将来,咱们家是要出大学生的!”苏小甜还信誓旦旦的说。 大学生,家里一定要有,而且肯定不能只有一个,要有七八个,甚至十个大学生。 ********* 时光荏苒,寒风刮过红心大队山梁的时候,王香花大呼小叫的声音传遍了大队的每个角落。 能让王香花这样激动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辛辛苦苦几个月,红心大队的养鸡场,终于见到鸡蛋了。 大队里的社员们闻讯而来,很快都聚集到了养鸡场里。 大人小孩,无数人凑热闹,好像是过节一样热闹。 “大队长,大队长,您看看,昨天还没有一个,今天忽然就生了十几个鸡蛋。”王香花的手里,捧着好几个鸡蛋,都不大,但圆溜溜的,看着就漂亮。 王香花激动的几乎快要哭出来了,已经四个月时间了,没日没夜的,总算见到成绩了。 “大妈,您可不能哭,明天鸡蛋还多呢,要是这样您就哭了,明天咋办?”苏小甜笑嘻嘻的上前扯着王香花的衣襟说。 被小侄女这样一说,王香花也不是那样激动的不能自已了,可不是么,这才哪儿到哪儿,以后,鸡蛋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社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有几个女社员还专门上前摸了一下王香花手里的鸡蛋。 “养鸡场里的鸡蛋,和咱们自家的也没啥差别啊!”有个憨憨甚至冒出这样一句话,在场的人笑的更厉害了。 “我听人说,好几个大队养鸡都失败了,一直担心咱们大队的鸡,现在可好了,现在可好了!”也有老人们念念叨叨的。 “虽然见到鸡蛋了,但距离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王香花同志,你是个尽职尽责勤劳肯干的好同志,没有你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咱们养鸡场的今天!” 苏长久也激动的不得了,难得对王香花提出了表扬。 “爹,我们其他人也很努力!”苏小草笑嘻嘻的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是好同志!”苏长久也激动的就差手舞足蹈了。 众人又凑趣说了一会子话,这才各自散去。 “我得去公社里给钱主任说一下,他是最开始支持咱们大队建养鸡场的领导。” 就算是激动,苏长久也没有忘记,有好消息要与领导分享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大队长,你到了公社,给子安也说一声,让他给李厂长也捎个信。” 第104章 苏长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为啥要给李厂长捎信? 才几个鸡蛋,让人李厂长专门来取一趟? 这也不划算啊! 李厂长人好是没错,可也不会因为这个跑一趟。 再说,这几个鸡蛋,他已经想好要干啥了,不能给李厂长。 “人家给了咱那么多的鸡崽子嘞,总要让人知道鸡开始下蛋了,让心稳下来。”苏爷爷持重地说。 这段时间,其实苏爷爷的心里一直都很有压力。 养鸡场办起来了是没错,可是欠着别人的嘞。 鸡崽子、鸡饲料,都是人家李厂长提供的,还没收一分钱,都是欠款。 要是鸡养不好,不是连累别人跟着一起倒霉? 现在,鸡下蛋了,总要让人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不是? 没错,在苏爷爷的心里,就是觉得,李厂长的心一直是悬着的。 其实,李长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担心过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会养不成功。 苏长久这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子。 苏爷爷的考虑不无道理,他到底还是年轻,想得没有老人周全。 “叔,还是您想得周全,难怪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你也是几十岁的人了,赶紧去吧!”苏爷爷乐呵呵地捻着胡须,但显然是因为苏长久这句话而高兴的。 “我知道了,公社里有电话,我去公社就给县里打个电话!” 苏长久高兴,说话的时候,底气也足了。 电话费贵,钱主任把公社那个电话当成宝贝一样,成天锁在匣子里,谁都不给打。 但他相信,为这样的事情打电话,钱主任也能同意。 苏长久激动了! 苏长久急匆匆的去公社里了,老苏家一大家子人也兴冲冲地回到家里。 那养鸡场虽然是公社的,可是老苏家的人前前后后跟着出力不少,现在总算看到成绩了,苏奶奶格外开心。 回到家里看着差不多该做饭了,苏奶奶专门拿出了十来个鸡蛋。 梁秀看到婆婆这么舍得,竟一下子拿出十来个鸡蛋,微微诧异。 “娘,您这一下子拿出十来个鸡蛋,咋舍得?” “养鸡场的鸡今天开始下蛋了,为了庆贺,咱今晚炒鸡蛋吃!”苏奶奶可开心了。 “奶奶,我看柿子秧上还有几个西红柿,干脆都摘下来做柿子炒鸡蛋。”苏小甜立刻跑到苏奶奶面前,表示要点菜。 “行,你喊你哥哥们去,将柿子秧上剩下的那些柿子都摘下来,咱晚上炒着吃。” 苏奶奶看着小孙女的表情十分慈爱。 别人不知道,老苏家自己人都清楚,养鸡场这事,可是苏小甜提出来的,而且,大部分养鸡的方法也都是苏小甜提供的。 这娃说的很多养鸡要注意的事项,她们以前都是不知道的,要是依靠她们以前的法子养鸡,这么短的时间,鸡崽子肯定不能下蛋。 苏小九、苏小八几个孩子不用苏小甜招呼,在院子里就听到了苏奶奶的话,一个两个忙着拎篮子去菜园子里摘西红柿了。 “娘,柿子炒鸡蛋最适合吃大米饭了,要不,咱晚上做一顿大米饭吃?”梁秀想一想说。 家里现在吃喝上不缺,白米白面虽然不多,一个月吃上一两顿不成问题。 果然,苏奶奶立刻答应了。 “行,今天是个好日子,晚上咱们吃大米饭、柿子炒蛋!” “柿子炒蛋最好吃,酸酸甜甜的,舀一勺浇在大米饭上面,可香了,我喜欢!” 苏小甜就喜欢吃柿子炒蛋拌米饭的味道,想起来那味道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再过上几年,西红柿炒鸡蛋这道菜满大街都是,但那时候的西红柿,却没有现在自家院子里种的柿子的味道了。 “小馋猫!”苏奶奶一面从米袋子里舀大米,一面笑话苏小甜。 “可不是我馋,主要是奶奶做饭太香了。” 小姑娘会讨好人,一句话说出来,苏奶奶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 祖孙两个说话的时候,苏桃花进来了。 梁秀抱着一捆干草,还没进门,正好看到苏桃花,顺嘴问。 “桃花姐,你咋过来了?” “一个人在家闲着,过来找你聊会儿。” 苏桃花脸上带着笑容。看得出来心情很好。 “两个娃嘞?”梁秀与苏桃花一同进门,边走边问。 “去杏花家里了,小梅又在养鸡场里忙。” “那正好,今晚在我们家吃饭。”苏奶奶听到,立刻开口。 苏桃花看看天色,可不是,该做晚饭的时候了,她这个时候来串门,不合适。 当下,苏桃花就要转身离开,被梁秀扯住了。 “桃花姐,都来了,咋还要走?” “这不,我都忘了该做饭了。”苏桃花有些尴尬地问。 “你这娃,还客气上了?快进来,要是今晚不留下吃饭,以后别上我们家来!”苏奶奶佯
相关推荐:
打马御街前
诱你深入
明月来相照【伪叔侄】
采草风流录
热夏(师生)
兽玉难分
兽夫:强强抢!
真心假意(现代1V1,高h)
母亲节的礼物
跪伏吧,鱼唇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