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也能理解。 现在的荔城,虽然比一两年之前好一点,但距离发展起来还有很远的距离。 估计姑父也是在那边遇到了一些问题,才会想到邀请自己去荔城。 自家姑父诚恳邀请工厂落地,她这也算支援荔城的建设了。 作为最早落地的工厂,别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说不出来! 毕竟,这个年月拿着大笔的钱投入在荔城这块土地上,还是很有风险的。 “姑父,我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开一家工厂需要的钱不是小数目,我这边现在钱不凑手。”苏小甜将自己的困境说了出来:“而且,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人的问题。” 苏小甜手里得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家里哥哥们虽然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但却都是要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的,不能为了成全自己放弃自己的梦想。 “小甜,人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没有人是先拥有无数得用的人才开始发展的,人可以慢慢培养,总能成长起来。” 陈子安很诚恳的说出这样一番话,他这两年总觉得手里没人可用,后来想明白了,没人可用就培养可用之人!、 不光他可以用逐步培养人才的放下,苏小甜的工厂也一样。 “可是资金匮乏!” 第502章 资金问题,才是真正制约了自己发展的原因。 陈子安说道:“如果可以贷款,你愿意去吗?” 听到能贷款,苏小甜一双漂亮的眸子里闪闪发光。 能贷款呢! 在京城贷款,还要求人帮忙,在荔城,可能会更方便。 “但是,姑父,我在荔城没有抵押物!”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就算陈子安手里掌握权利,能帮到自己,但也不能连抵押物都不给。 “你在荔城办分厂,可以用总厂做抵押,荔城的银行给你贷款!”陈子安自从到了京城,知道苏小甜正在建厂之后,就已经有了想法。 苏小甜沉默了一下。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果赔进去,那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姑父,如果这样可以,那我下半年找人过去先建厂。”苏小甜是个当机立断的性格。 “人你找好了?” 过去建厂,苏小甜自己肯定是没时间的。 就算前期建厂,也要有个可靠的人帮忙才行。 “我打算问问木木大哥,他如果愿意那就最好,如果不愿意,我再想想。” 也不知道现在从大学里招聘,能不能找到人。 应该不太可能,这时候的大学生,更多都是希望能端上铁饭碗,在私人工厂打工这种事,大学生们大概是看不上的。 苏小甜沉吟片刻。 “我去吧!”说话的是苏次良。 听到苏次良这么说,陈子安和苏小甜两个人都很惊讶。 “我已经毕业了,我的老师说,我可以换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对我创作有好处,而且给我说不能闭门造车。” 苏小甜听到苏次良这样说,一时之间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只是,二哥难道不打算找个稳定的工作吗? 真的打算从事自由创作? 这个年代,自由工作者可不吃香。 二哥要是真的放弃分配的工作,以后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陈子安说道:“次良,你可以申请去文化馆工作。” 按照苏次良的水平想办法到京城文化部门工作没有任何问题。 苏次良摇头:“我打算用一年时间走走看看沉淀一下,明年继续读研究生。” “研究生?艺术系也开研究生班了?”苏小甜惊讶地问道。 原来,艺术类的研究生班开得这样早吗? “是的,明年我的老师要当研究生班的导师,我可以继续跟着老师学习!”苏次良点头说道:“工作,等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再考虑也不迟。” 对于苏次良能对自己的将来有这样的考量,苏小甜很是开心。 二哥现在看起来是不错,但真的说起来,二哥的未来是最不可控的。 毕竟,书画这一行,能不能出头真的很难说,但现在二哥打算将来继续读研究生,将来不管是留校任教或者去文化部门工作,都是可行的。 在八十年代初,研究生还是稀缺人才,不怕没有稳定的好工作。 “既然如此,那兴建工厂的事情就要劳烦二哥了。”苏小甜笑嘻嘻地说。 有自己人盯着肯定再好不过,比直接招聘外人负责要好上很多。 但二哥是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也不能一直在工地上盯着,还是要另外找人具体负责才行。 苏小甜想起之前董元忠提起的有几个退伍兵的问题,便说道:“之前二爷爷说,有几个退伍兵没有找到工作,我回头问问,看看他们愿意不愿意跟着二哥你一起去荔城。” 在这一点上,苏小甜很是放心董元忠。 董元忠觉得值得的人,那一定是值得的。 苏次良没想到,苏小甜还要另外找人跟着自己一起去。 苏小甜看出苏次良的意思,便笑着解释:“二哥,你是要搞创作的人,不能成天在工地上。你只要不时的关注一下就可以,具体的工作安排其他人做。” 苏次良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便也点头。 陈子安看着兄妹两个人三言两句就定下这么大的事,便也笑了起来。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到了晚上,送了陈子安等人离开京城,苏奶奶才知道,苏小甜竟然打算去荔城开分厂。 而且,苏小甜还要贷款开厂。 想着苏小甜的身上已经压了好几万块钱的贷款,要是再贷款,这孩子怕不是要被债给压垮了。 苏奶奶思来想去,决定和苏爷爷商量一下。 “老头子,你说,咱家地窖里的那些东西,现在能不能拿出来了?”苏奶奶试探地问。 之前就算大家都说政策有所变化了,她也没敢动过那些宝贝的心思。 但现在,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了,苏奶奶又不想让苏小甜的身上承担太多的压力,这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你是担心小甜借钱太多有压力?”苏爷爷哪里不懂苏奶奶的心思。 其实,不光是苏奶奶,就是苏爷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老头子,你啥想法?行不行?”苏奶奶又催促。 “这事儿,我看着行,只是要将那些宝贝带到荔城出售也太难了。”苏爷爷担心地问。 也不是一块两块的,是一箱子金子啊! 苏奶奶也蹙眉,是啊,这个问题不太好解决。火车上可不安全。 “老头子,咱们想多了,我看也没太大的问题。”苏奶奶想起几个孩子能将大笔的货物来回运送,说不定有办法将金子带到荔城或者榕城去。 翌日,苏奶奶和苏爷爷二人召开了家庭会议。 正好现在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们都在家,正好商量一下这件事。 “我和你们爹有事儿想跟你们商量商量,你们都说说自己的意见!” 苏小甜看着爷爷和奶奶郑重其事的模样,总觉得和自己有关系,但到底是什么关系,苏小甜一时也没想到。 “爹,娘,你们有啥话只管说就行了,还商量个啥?”苏老二大大咧咧地说。 他们两口子打算今天就回去了,店可不能长期不开。 他还指望着靠着这个店赚钱过好日子嘞。 倒是苏老大,似乎猜测到了什么,一句话没说,只等着苏爷爷开口。 第503章 苏爷爷清了一下嗓子,然后开口 “咱们家的地窖里,还有一箱子宝贝,这个你们兄弟都知道,这两年我看着形势好起来了,打算将这个箱子挖出来,你们同意不?” 当初挖到一箱子宝贝这件事,苏爷爷和苏奶奶并没有瞒着家里的儿子和媳妇,只是叮嘱他们千万不能说出来。 然后,那个箱子就被藏在地窖里了。 一晃几年时间过去,苏老大兄弟几个日子越过越好,也就忘了家里还有一大笔财宝这件事。 “爹,咱们这日子越过越好了,要不,那个箱子还是放着吧!” 虽然将箱子拿出来,家里的日子会瞬间好过很多。 可也有风险,这两年看着是好起来了,但政策上的事说不来,说变就变了,可咋办? 至于苏家小辈们,虽然吃惊,但都没有开口。 这种事,家中长辈们商量就好。 “我和你们娘年龄越来越大了,咱们家以前也分过家,现在各家的收入也是各自单算,有些事还是提前说清楚才好。”苏爷爷说道。 苏爷爷心里清楚,老宅子,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回去住了,县城里的房子还空着,不过小甜说了,不卖。 京城里除了壹鸣阁之外,其他的产业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与他们两个老的也没关系,能分的就只有老宅里那些意外得来的宝贝了。 苏家兄弟妯娌几个都没开口,只安安静静地看着苏爷爷。 苏爷爷说:“老宅里那一箱子财宝,是小甜发现的,但小甜说,她自己不能独吞,我和你娘打算,拿出三分之一给小甜,剩下的,平均分成四份,你们兄弟三个还有满秀都有份。” 他说完之后,直接看向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们。 他们兄弟们都不是计较的性格,但要给闺女也分财产,说不得他们心里有怨气也未可知。 “爹,娘,你们自己也该留下一份。”苏老大说。 咋能他们都分了,啥都不给老人留? “我和你娘来京城的时候带上了两块,原想着到了京城日子难过就换钱过日子,谁知到了京城,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苏老大听自家老爹这么说,也就不劝了。 “老三啊,这个箱子说起来应该算你们三房的,但当时没分家,你就吃点亏吧!”苏爷爷又对苏老三两口子说。 苏老三忙道:“爹,这有啥,家里现在日子过得好,不愁吃不愁穿,又是开铺子,又是买房子的,我有啥觉得吃亏的?” 听到苏老三这样回答,苏爷爷安心了许多,又问苏小甜。 “乖宝啊,你咋想的?这事儿,你没意见吧?” “爷,奶,我没意见,那些钱,原本就是咱们一大家子人的,只是你们怎么想着现在就将箱子拿出来?” 这个年月,黄金还真不是很值钱,再放上几年,还能涨价。 可这话,苏小甜不能明说啊! “拿出来吧。分给你们各家,你们自己决定是继续存起来,还是换成钱。小甜,你的一份正好贴补办厂子,也别总是贷款,万一还不起,可咋办?”苏爷爷语重心长地劝苏小甜。 苏小甜这才明白,爷爷原来是因为自己要贷款开厂子这个事才有的这样的想法。 她一时觉得心酸,老人这一辈子,心里总想着孩子。 “爷,奶,贷款开厂子,也叫借鸡生蛋,其实挺方便也挺好的。” “啥借鸡生蛋啊,咱自己有多大碗吃多少饭就行了!”苏爷爷说:“你听爷的,将金子卖了,换成钱开厂子。” 苏小甜虽然已经打定主意要贷款赚钱,但苏爷爷这些话,也是真心为了她,她不能不识好歹,因此,便答应下来。 “小甜,你的一份够不够?我们的这一份也给你。”苏老三也赶紧开口。 老爹这是为了自家闺女,他咋能不为自家闺女着想? “爹,够了够了,你们这份,留给哥哥们去!”苏小甜忙就说。 她一个人独占了三分之一,真不用继续分家里的了。 “小甜,你可别犟,我和你二爹这份也给你用!”齐良英难得十分大气地开口。 苏老二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看了看自家媳妇。 自家这媳妇,最近变化挺大的,咋越来越懂事了? 苏小甜连忙摆手:“二爹二妈,你们也要给四个哥哥存着,再放上几年,那可是真的宝贝。” 苏老大两口子便说,小甜不要他们就先存着,要是小甜能用到,他们也拿出来。 对儿子和媳妇们这样关心苏小甜,二老十分满意。 梁秀这时候忽然想起来:“我记得那年我回娘家的时候,小甜路上看到了两块大石头,一定说是宝贝,坚决到要带回家,还在墙角上放着呢。” 说起这个,众人都笑了。 “何止是那两块大石头啊,小甜小时候,可没少往家里那奇奇怪怪的石头之类的,都还存着呢。” 苏小甜听着也笑了。 那些真的都是宝贝,可她现在也不能解释。 那些都是玉石,里头藏着宝贝呢。 那些年在家的时候,靠着草木之心这个技能,她几乎将周围的宝贝都搜罗来了。 玉石这种东西现在不值钱,但过上几年,就开始猛涨价了。 苏小甜忽然有种现在忙着赚钱都没意义的感觉,分明可以直接躺平等着赢啊! “那些都是我的宝贝,还是好好放着,咱们家现在没人,不会被人随便摸走吧?”苏小甜想到那些宝贝,又有些担忧。 “那不能,知道你稀罕哪些,我和你大妈临走的时候,把墙角里堆着的你的那些个宝贝都放在堂屋里了。” 虽然一直觉得,那些东西不值钱,但因为小甜喜欢,两口子也上心。 临出门的时候,还真操心帮着苏小甜都收拾起来了。 只是此时的两口子还不知道,他们无意间搬到家里堂屋里的一堆破烂石头,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多么值钱! 苏小甜忙笑着谢过苏老大两口子。 等苏首温和李林林两口子过来的时候,事情都已经商量好了。 苏爷爷没有再重复,分家是大人们的事儿,和孩子没关系。 至于大房要怎么分配,是大房的事,他这个老头子就不管喽! 第504章 事情既然定下来,就要有人回老家取宝贝。 但突兀的打发一个人回一趟,一则是不好将宝贝带出来,二则是容易引起别人注意。 大家一商量,索性决定,全家人都回去一趟。 到时候,每个人腰里揣上一两块,就很容易轻轻松松地将宝贝带到京城里了。 而且,他们现在回去的理由十分好找。 家里孙子结婚了,三个孩子成绩出来了,都考得不错,算是双喜临门。 回老家摆个酒席,招呼一下邻居亲戚,也能说过去。 既如此,苏奶奶立刻安排家里的人分头行动。 需要给老家那边的长辈和亲近的人家带的礼物要准备。 三个儿媳妇家里的礼物肯定是要准备,虽然对梁家的两口子他们都不喜欢,但不能厚此薄彼。 村子里还有些交好的老姐妹老兄弟什么的,好不容易回去一趟,总要送一点礼物上门。 回家办酒席的一些物品也要提前准备,最好是买一点京城里特有的,带回去体面。 还要有人去购买火车票之类的。 按照苏奶奶的安排,一大家子人立刻忙起来。 等李木木和李柱子等人从苏次良的房子里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大家子人各自忙碌的场景。 问过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双喜临门,打算回家办酒席。 李柱子很高兴,那模样儿妥妥像是自己家也有喜事一般。 “是应该回家摆酒席,让老家的人也跟着高兴高兴!” 李木木却不这样想,人都是有嫉妒心的。 苏家现在过得这样好,老家那边的人真的能高兴? 说不定都是嫉妒的挖心挖肺难受的人。 但李木木知道,这话他不能说,不能破坏现在欢快的气氛。 毕竟,家里长孙结婚,回家去办个酒席,也没毛病。 “那我就不跟着过去了,我打算回一趟榕城!”李木木说道。 李林林有些舍不得跟哥哥分开。 不见面的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见面了,分开的时候,反而觉得更加难受。 李木木看着妹妹的眼眶都有些红了,笑着摸摸她的头说:“都多大的人了,结婚了,还撒娇。” 李林林被哥哥这一促狭,那点儿伤感就消失了。 苏爷爷问:“木木啊,你真的不跟着我们一同去?” 李木木说道:“婚礼已经举行了,就是待客,我去榕城还有点别的事情。” “那也行!以后多到京城里来,看看你妹妹。最好在京城里落户才好。” 苏爷爷对木木还是挺喜欢的,懂得感恩还是个聪明的孩子。 看着一大家子人为了回老家兴师动众的,苏小甜无语。 她觉得,不用这样麻烦,她一个人回家,妥妥的就都带回到京城了。 可要是她真的这么说了,估计很多人要担心怀疑。 还是一家子人都去吧,这样过年就不用回去了。 这个暑假,没赚到钱,寒假的时候不能浪费了,一定要好好的赚钱才行。 当天晚上,一家子人在餐厅门口挂了东家有事,停业七天的牌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第二日一早,有人看到壹鸣阁又没有开门,都很是失望。 最近壹鸣阁关门的时候有点多啊。 可人家家里有喜事,能怎么办? 好在也就只有七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此时,苏家一家子人已经在火车上睡了一觉。 大大小小二十来口人,人多势众。 他们带的东西虽然都不是十分值钱,但大包小包很扎眼。 从进了火车站,就有不少的人盯着看他们。 这个年月,治安不是太好,很多人会在火车上对乘客的行李动手。 只是,看到一行人,就算有些不法分子也不敢盯着。 这么多精壮汉子,要是被抓住,一人一脚,命都没了! 钱虽然重要,但命更加重要,还是别在虎口拔牙了。 这么大的火车站,又不是没有别的肥羊。 因此,一路上他们走得十分顺利。 第三天的早晨一行人就到了县城里。 这时候的交通比起前几年的时候倒是好了不少,就是去南岭村方向的班车也加了一趟。 但他们人多,光是他们一家子人车都要满了,就不说他们这一趟回来,十分着急,还要赶时间。 苏老三便说,直接去车队里看看,能不能租一辆车回家。 车队里的队长这时候已经换了,苏老三并不认识,但车队里还有以前认识的同事,苏老三很快租到了车。 送他们的,正好就是以前的老同事。 从老同事的口中,苏老三知道这几年县里的变化不少,车队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勉强维持而已。 又说起来,以前的食品厂,现在已经彻底的破产了。 齐良英听到食品厂破产的时候,暗自庆幸。 当初,她果断拿着五百块钱的遣散费离开食品厂是正确的。 要是当初没有果断地离开,现在只怕是和那些没有工作也没有工资的人一样可怜了。 想着自己的当年走得憋屈,现在却比那些人要好得多,齐良英只觉得腰杆儿都挺直了不少。 她瞬间有了衣锦还乡的感觉,也越发肯定了,自己这个铺子要好好的开下去。 李柱子两口子匆匆忙忙回到自家铺子里看了一眼,便跟着苏家人一同回到村子里去了。 至于回村子的原因,不外是因为苏家要在
相关推荐:
迷途
龙组兵王
作为一个beta
母亲节的礼物
限制级幻想入侵中
[红楼]美人鱼宝玉
从吞噬星空开始觉醒
识魅(民俗怪谈)
世界意识的亲闺女[快穿]
妈妈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