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处境不太好,但到底也还勉强能过。 没有想到的是,再面临又一轮打击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没有选择与他站在一起面对,而是与他断绝了关系,将他的一些事情都告知了对手。 他受到打压,甚至受了重伤,还从京城到了西北边陲。 在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之后,他心死如灰,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手里还有一个研究马上就要出结果了。 但一下子被弄到西北,沈自珍觉得,或许这辈子,他再也回不到他的实验室里了,再也看不到他的试验田了。 他一脸木然地住在了杜同和隔壁的小房子里,这间房子什么都没有,而他什么都没带。 迟意远抱了一下干草过来给他铺在炕上。 沈自珍觉得,或许,连这点儿干草都没有必要铺,一个住在牛棚里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讲究的? 或许,未来的日子里,他面临的将是无休无止的摧残和折磨。 毕竟,连亲人都能因为种种原因将他推落悬崖,何况是素不相识的人。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的门口不知道是什么人悄悄地放了几个杂粮面的馒头,还有一床补着不少补丁的被褥。 虽然馒头是杂粮做的,虽然被褥上面都是补丁,但这也让沈自珍那颗心上的寒冰稍微融化了一点。 他看着被褥和馒头,百味杂陈。 没想到,红心大队的社员里还有这样的好心人,对他这个罪人都能善心对待。 这时候,将他送到小房子里就匆匆离开的大队长苏长久又回来了。 他不是空着手过来的,而是带着不少的东西。 “沈同志,这些粮食你先吃着,我们红心大队的条件不好,没有多少精细粮食,实在是委屈你了。” 老苏家的人说,这个沈自珍是个人才,他一定要善待。 沈自珍想象中的磋磨和折辱没有出现,他有一瞬间觉得,住在牛棚里的生活与自己猜测的可能会不一样。 大队长将自己拎过来的两个袋子打开给沈自珍看。 “这是一袋子杂面,咱们红心大队的社员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做个面糊糊,面疙瘩都行,不过吃不了面条。” 说出这话的时候,苏长久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也是大城市里来的,咋能吃惯这样的粗米粗面。 可大队里能拿出来的粮食也就是这个了。 “这是一袋小米,熬粥吃还算好。沈同志,我们这里的小米养人养胃。”苏长久很诚恳地说。 沈自珍看着眼前的两个小袋子,看着里面那些粗糙的米面,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就流了下来。 “沈同志,我知道你是从大城市里来的,可咱这里的条件就这样!” 沈自珍看着憨厚老实的苏长久,泪水终究没忍住。 “大队长,太谢谢您了!”良久之后,沈自珍发自内心的感谢。 自来,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 红心大队这位大队长,不光没有带着人折辱自己,还给自己送了米面过来。 “不用感谢我,你到了我们红心大队就是我们红心大队的社员。” 沈自珍苦笑,能一样吗?显然不会真的一样啊。 “大队长,我是个废人,是个罪人,能活命就知足了!” 沈自珍这话说得十分谦卑,根本不敢想与其他的人待遇都一样。 初来乍到,就算大队长的话说得再怎么客气,他都是要有防备之心。 子女妻子都可以背叛,相信一个陌生人,谁说不会陷入万劫不复? 看着沈自珍的表情,苏长久就知道,他根本不相信,但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 “我知道,你是有能耐的人,你这样的人,放在我们这里屈才了。” 沈自珍听到这话的时候,吓了一跳。 他连忙摆手:“不敢当,不敢当。我不是什么有能耐的人,红心大队能容我一席之地,已经是恩情了!” 能耐,还是没有的好,省得连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 他现在只求苟且。 苏长久叹息一声,眼前这个叫做沈自珍的人,心态可比隔壁两位老人还要不好。 罢了,有些事,且慢慢看着吧,总会好的。 “你放心,只要你安安生生地在我们红心大队干活,所有的待遇与其他社员都一样,吃不好,也不会饿着。” 苏长久说完这句话,直接离开了。 沈自珍看着苏长久离开,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候,天色将暮,下地去的人陆续回来了。 迟格、杜同和两口子都带着一身的土回到了小小的屋子里,就看到了金色夕阳下的沈自珍。 杜同和已经听说今天大队里又来了一个人,叫做沈自珍,因此,也不用等别人介绍,就主动开口了。 “你就是沈自珍同志,久仰大名!”杜同和语气带着激动,双眼甚至都在发光。 不知道的,只当是见到了亲人一般。 “您是?” 沈自珍看到杜同和,看起来是个精气神都不错的老人,却并不认识。 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热切的眼光看自己? “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我们都是住牛棚的人,我叫杜同和,这是迟格!” 沈自珍看着杜同和和迟格两个人的精神头都不错,还有一瞬间的难以置信。 这是住在牛棚里的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们的年龄比自己大上不少,可是精气神却显得极好,与他今天看到的社员们没有多少差别。 如果他们不说自己的身份,他绝对不相信。 “真的?”他不敢相信地问。 “是,真的,我带着小远来了好几年了,老杜两口子比你早一年。”迟格笑着说:“以后,咱们在一起生活,还要互相照顾才好。” 沈自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是很清楚,但小甜说了,这个人好,他就相信,这个人是好的。 毕竟,小甜那孩子,还从来没有说错过。 “您是京大的迟格教授?” 沈自珍到这时候,终于想起来,这个叫做迟格的老人的名字为什么这样熟悉了。 在京城的时候,就曾听说过,京大的教授迟格也被下放到西北了,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住在一起了。 早几年,他曾经听过迟格的课,不想两个京城的人,竟然在这样的情形下,在这个西北的小村子里相遇。 “当年事,不用再提。小沈同志,红心大队不错,你安心地在这里住着就好。”迟格四下看了看,才低声说:“这个大队的社员,没有坏心思!” 没有坏心思吗?这个地方的人,真的是心思纯净? 沈自珍并不是很相信。 当天晚上,沈自珍和其他两家人是一起吃的饭,用杜同和的话说,就是给他接风。 晚饭是杂粮面疙瘩汤,沈自珍发现,面疙瘩汤里竟然有蛋花,这可真是难能可贵。 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要说吃饱了,有时候一整天,连一口水都喝不到。 拖着受伤的身体,他几乎要支撑不住,没想到到了红心大队的第一天,他竟然吃上了鸡蛋面疙瘩汤。 饿极了的人,大口吞咽着难得的面疙瘩汤。 杜同和和迟格两个人默默地看着他。 “吃慢一点,老婆子做了一大锅,够你吃。”杜同和想起自己当日初来的时候,心酸地说。 “慢慢吃,不够了,咱们再做。”余瑞媛也小声安慰。 “够了,够了,能吃上一口热饭,我已经很知足了。” 沈自珍低声说,没有人发现,他的泪水掉在碗里,融为一体。 吃罢了晚饭,余瑞媛去洗锅了,迟意远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剩下的三个人坐在一起说话。 “我真没想到,在这里也能吃到这样的饭!”吃饱了的沈自珍精气神好了不少,说话的时候,声音都似乎浑厚了一些。 “以后你就知道了,我们就是住的地方差一些,至于吃的,和其他社员差不多。”杜同和笑着说:“以后,只怕还会更好些。” 杜同和话里的意思,沈自珍这时候还不明白,等他明白的时候,要到大半年之后了。 沈自珍坐着,不自觉地活动了一下腰。 在京城的时候就受伤了,没有用药也没有好好的养着,一路上舟车劳动,似乎有严重的趋势。 之前心如死灰的时候倒没觉得,现在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却发现腰疼得更厉害了! 这样一副破败的身体,真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做事,要是不能参加劳动,应该连饭都吃不到吧? “小沈同志,我看你这身体不是很好,似乎受伤了。” 迟格是个观察细致的人,很快就发现沈自珍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迟教授,您叫我小沈就行。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受了一点伤,磨着吧,总有一天,伤痛都会过去,一切会好的!” 沈自珍这话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说自己的身体,还是在说其他的。 “回头让小甜这娃给你弄点儿药膏抹一抹,好的快!”杜同和说起苏小甜的时候,眼底眉间都是笑意。 这孩子,真是太神了。 “小甜?” “是我的干孙女,也是迟教授的学生!” 沈自珍惊讶的下巴差点儿掉下来,这两个住在牛棚里的人竟然还在红心大队有了亲戚和学生? 而且,最让他惊讶的是,这样的事原本应该保密,可他们就这么说出来了。 不是信任自己,就是这件事大家都知道,瞒着自己一个人没什么意义。 沈自珍觉得,他初来乍到,信任什么的,显然说不上,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些关系了。 “红心大队该知道的人都知道。”迟格答疑解惑。 沈自珍不由好奇,自己到底来了一个什么神奇的地方?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沈自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果然就看到了红心大队与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甚至有种这是几年以来最轻松的感觉。 除了县里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隔几天来一趟之外,这里生活真的很舒服。 虽然每天吃的粗茶淡饭,但是都能吃饱,心情十分舒畅。 之前在京城里的那些往事,已经随风飘散一样。 就连那些曾经将他贬低到了尘埃里的人他都已经差不多要彻底忘记了。 他也是在这时候才真的认识到,能到红心大队生活,是他的造化。 如果不是侥幸到红心大队,换了其他地方,他这条命在不在都不一定。 但最让沈自珍激动的是,他见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孩子。 苏小甜这孩子,确实是个难得的,她才九岁,可是在农业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的人。 他之前的那些学生,与苏小甜这个九岁的小娃儿相比都要差很多。 他一身的伤,也是用了苏小甜提供的药膏之后,才好起来的。 他原本以为最少十四五岁的苏小甜,竟然是个才九岁的小姑娘。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一样的孩子,知识面远远比一个成年人还要丰富很多。 但是,她竟然没有在学校里读书。 也是,这样的年月,在学校里,也不过是虚度光阴罢了。 有迟格和杜同和这样的人教导,苏小甜自然不需要去学校。 但他很快发现,苏家不光苏小甜没有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的孩子们都没有去读书。 可这几个孩子,每天都在抓紧一切能读书的时间读书,他们的知识面远远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要宽。 这样的一群孩子,如果不是在这样偏僻的乡下地方,将来或许能有大作为也不一定。 而且,他十分震惊的是,在红心大队这样的地方,竟然有一小片的试验田,就说,这一片试验田是属于杜同和和苏小甜的。 因为他的到来,大队长又将试验田的面积扩大了两分地,还说,希望他们能用这些试验田培育出更高产的粮食种子。 这时候的沈自珍觉得,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可是,他活下去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了。 甚至,他觉得,他有了更加充足的干劲。 半年之后,如鱼得水的沈自珍觉得,一辈子留在这个地方生活,也不错。 与这些淳朴善良的社员们打交道,远比在京城里的时候要单纯得多。 而且,就像苏长久说的,只要干活,他和其他的社员们一样可以得到粮食和其他物资。 甚至,红心大队的人知道他会培育种子之后,不光没有预想中对他的各种折辱,反而对他很尊重。 可以说,在红心大队这个地方,除了住的房子小一些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房子小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平日里打扫得干净,异味不是很重,加上周围都是旷野,并不算难闻。 从到了红心大队,他也在想办法打听其他的同事朋友们,得到的消息却不是很乐观。 第121章 就在众人都觉得生活无比幸福快乐的时候,县里突然给红心大队安排了工作组。 “啥工作组啊?不都是多少年前才有的?”苏奶奶一面吃饭,一面好奇地问。 多少年没见过工作组来了,咋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了? 好好的大队里来了外人,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苏首温大口地往嘴巴里刨饭,一面说道:“这不是去年涝灾,上面气象部门预测,今天秋后还有大雨,县里就安排工作组来,让咱们重新修建河堤。县里下了指示,要求所有沿河的公社都要重视起来,咱大队后面这条河道公社里分给咱们大队了。” “这也没有必要让工作组来。”苏奶奶还是十分不理解。 “谁说不是呢,但人下午就来了,一共七个人,大队长让我看着安排住的地方。” 苏首温对此其实还是十分苦恼的。 安排住的地方,这可不容易,家家户户,谁家不缺住的地方? 再说了,不光要安排住,还得安排吃饭,谁家都不合适。 把这个任务分配到了公社里,公社又给分配到各生产大队。 苦恼了一下子,苏首温又说道:“好在人家也不是白吃白住,会给粮食和钱。” “你桃花姑姑家里房子多,小梅现在住在养鸡场,家里就只有两个人,条件倒是不错。”苏老三想了想说。 “人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工作组大概都是男人,住在桃花那里不好。”苏奶奶怕苏首温真这样安排,忙就说。 自从李长明被抓后,桃花的日子虽然还凑活,但绝对算不上好,要是能贴补贴补倒是极好。 只可惜了…… 苏桃花家里房子不少,可是谁让桃花是个没男人的。 虽然有个儿子,可也是个小娃儿,当不得事儿,要是真让工作组那些男人们住进去,说不定又要闹出许多事情。 苏首温听到自家奶奶这么说,深以为然。 要是传出些不好的流言蜚语,对桃花姑姑来说,真是致命打击了。 大队里的人虽然善良,但闲言碎语却从来没有少过,苏首温可不想桃花姑姑成为流言中心的人。 算了,还是再想办法,大队里这么多的人,总有法子安顿这些人住下来。 “要不,你回头去问下你柱子叔,他家里人少,房子也还凑合,安排几个人住进去,还能贴补贴补。”苏老大开口建议。 “柱子家里有三间房,现在也没个娃,倒是能住得下。”苏爷爷也十分赞成。 李柱子自从结婚之后,也会过日子了,两口子齐心协力,还真就将家里的日子过起来了。 “爹,你说的是,我吃完饭就去柱子叔家里看看!” 苏首温显然觉得,这是个十分好的建议,他飞快的吃饭,吃完之后,就出门去了。 原本就是一件小事,老苏家的人也就是吃饭的时候顺口说了一句。 苏小甜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上辈子曾经有过工作组来红心大队。 便猜测,这是与上辈子发生了变化,就是不知道,这变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辈子有一些事和上辈子一样,但也有一些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 现在,什么事都没发生,苏小甜也就懒得去继续想了。 在苏小甜的想法里,有这个时间,还是继续读书赚钱赚票据。 她每天辛苦读书也没白费功夫,除了掌握了不少知识之外,现在每天还能得两块多钱和不少的票据。 这可是一笔大收入,因此,苏小甜更加看重看书获得的收入。 要不是系统规定每天十个小时读书任务,她都恨不得二十四个小时读书赚钱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苏小甜正在牛棚里和迟意远玩,就听到一个消息,工作组的人还是住在了苏桃花的家里。 与此同时,苏奶奶也从孙子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苏奶奶还是很惊讶的,明显十分不赞成。 她其实觉得,就算大队里有这样的想法,苏桃花应该也不会同意。 “咋就住到桃花家里去了?你桃花姑姑同意?” “柱子叔家里,婶子有身子了,反应大,闹得厉害。柱子叔说,只是住也没啥,可工作队的人还要找个人帮忙做饭,他一个大男人,伺候不了。” 苏首温拿着本子写写画画的,一面顺口回答。 “后来,大队长就想起了桃花姑姑,便去问了一下,桃花姑姑就同意了。” 苏奶奶叹了一口气,算了,都定下来了,就这样吧! 桃花自己都同意,她还能说啥? 祖孙二人正说着话的时候,苏桃花进来了。 “小甜!”苏桃花进门之后,直接喊得苏小甜。 “小甜出去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着她几个哥哥上山了。” 苏奶奶话音才落,苏首温和苏桃花打了个招呼,就转身匆忙离开了。 “桃花啊,你咋同意让那些人住在你院子里了?”苏奶奶关切地问。 “婶,你担心的我也知道,这不是咱们大队也没别的地方能安排了。” 红心大队的人都不富裕,家家户户的房子更是紧张得很,别的不说,就是老苏家也还是七八个孙子挤在一个炕上。 “你咋就答应了?不怕别人背后讲究你?”苏奶奶不无担心地说。 “我想过了,这些日子我先住在养鸡场里去,家里让小刚住着就行。” 这个条件,大队长也答应了,要不然,她也不敢贸贸然答应让几个男人住在自家屋里。 苏桃花自己找了一张小凳子过来,放在院子里的树下坐下,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小刚一个娃住着,你不担心?” 苏奶奶还是蹙眉,她总觉得,自己家里让被人住着,并不是很舒服。 “没事,我问了小刚了,小刚说行。他现在也不淘气了,懂事了许多。”苏桃花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到底是有些黯然。 毕竟,以前的小刚是个随性的孩子,可现在,硬生生被逼得长大了。 “大队长给我说,他们就住一个月时间,能给五块钱,要是我帮着做饭,还能再给我五块钱,还有些粮票。” 苏桃花倒是想得十分通透,十块钱还有粮票,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了。 反正,也不要她做啥,就是将家里收拾干净,每天给他们做饭。 这点活儿,对乡下女人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但十块钱,对她这个家来说,就很重要。 她下了决心,要让家里两个娃都再念些书,那就要存钱。 “你说的也是。” “要不是别人家里住不下这么多人,这活我还抢不到嘞。”苏桃花浅笑着说。 这话里却带着几分自嘲的意思,苏奶奶听懂了,却也只能装作没听懂。 “你这娃……”苏奶奶嗔怪地说:“也不知道来的这几个人秉性如何。” 要不是好的,大队里又该不安生了。 苏小琴折腾的,大队里隔几天就要来上一批人,闹得整个大队不安生。 尤其是牛棚那边,多余连一口吃的都不能放。 “好不好的,也都没啥,能打交道就多说两句,不能打交道,就少说两句。” 苏桃花倒是看得很开,反正,在他们红心大队,那些人也不敢欺负她。 苏奶奶一想,也真是这么回事,只要桃花不住在一个院子里,想来也没啥事儿。 “桃花,你进门就喊小甜,是啥事儿啊!”苏奶奶想起苏桃花进门时候喊的苏小甜的名字,遂开口问。 “您老不问我都给忘了,这不是闲着,就给小甜做了一双鞋。” 苏桃花说着,还真就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双鞋子,红条绒的鞋面,黑边儿,做工十分精致,鞋样子也十分小巧可爱。 “哎呀,这红条绒的颜色可真是鲜亮得很,这两年几
相关推荐:
少妇的悲哀
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po-18.com你真可爱(H)
他是恶龙(H)
买了,放置后被反吃(h)
快餐车
女帝修罗(潇湘vip完结)_np文
海贼:没有正义
绯闻(1v2)
一些乱七八糟的脑洞(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