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亲? 那可不行! 康家本来就看不起她是个乡下姑娘,婆婆妯娌都没少挤兑她。 也亏得娘家每年都能补贴一些,才让她能在婆家挺直腰杆做人。 要是断了亲,连娘家人都不帮衬她,她以后的日子咋过? 脑子里百转千回,苏满香立刻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地闹了起来。 “苏满香,你要是不想让人丢出去,就自己滚!” 苏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再没有往日的慈爱,满满都是厉色。 苏满香看出老爹是真的生气了,想起端午节被自家老爹让侄子丢出去的情形,到底不敢闹了。 但她也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 “爹,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就为了苏小甜这死丫头,你就能对自己的亲闺女这样狠心?” 听到苏满香再次攀扯闺女,梁秀恼火了,她红了眼睛冲到苏满香面前。 “苏满香,挨打没挨够?我告诉你,以后只要我梁秀在,你最好别上门,要不见一次打一次!” 苏奶奶虽然听着儿媳妇这样说也不太开心,但想着闺女做的事,到底也没开口给闺女帮腔说话。 苏满香看着梁秀这副护犊子的样子,怂了! 她站在苏爷爷的面前抽抽噎噎,一副受尽委屈的模样,希望爹娘能心疼自己一点。 但她哭得再怎么委屈,苏爷爷和苏奶奶都没有心软。 梁秀又是步步紧逼,那模样,妥妥的一言不合就要打人。 闻讯而来的苏家九个兄弟一个不落,他们将堂屋门都堵起来了,一个个都死死盯着苏满香。 苏满香之前被侄子们丢出去过一次,这会子看着这一群小子狼崽子一样的眼神,只能一步步地顺着墙根退出去。 康美华咬紧嘴唇一副不甘的模样,但到底只是孩子,并不敢对大人动手。 可康美华被苏满香教导的总觉得自己是镇上人,高高在上,根本看不起外祖父家里的任何一个人。 “怎么,你还不走?”苏次良看到康美华还站在堂屋里,忍不住问。 康美华扯起还在哭闹的康中华,愤恨地说:“以后就是求我们,都不来了!你们有事也别求我们家。” “放心吧,就是乞讨也不上你们家的门!”苏次良冷笑着说。 这个小姑姑是个没心没肺的,不值当善待! 表弟表妹也都不学好,最好不要打交道! 苏满香娘三个在老苏家众人的拥簇下,一步步的走到了大门口。 事无可挽回,苏满香带着满腔不满,哭哭啼啼地跑,那哭得像是爹娘死了一样。 马上就到上工的时候了,路上有许多人,苏满香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哭着让人都知道,梁秀容不下她,还打了她。 红心大队的人都是一心向善的,比起其他大队的人是非少许多。 他们并不相信梁秀是无缘无故打人的人,但苏满香脸上的巴掌印又是实实在在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康美华一双眼眸像是淬了毒一样,只恨不得将苏小甜生吞活剥。 埋怨完了苏小甜,她又觉得,都是她娘没出息,才连累的她也受尽委屈。 这娘儿两个,将所有的不满都记在了苏小甜的身上。 “以后,老三不要再去镇上买东西了,没得惹来这些麻烦!”看着人走远了,苏爷爷皱眉说。 这个女儿,真是越来越不省心了,女婿一个男人,还是个有工作的,咋就这么没出息?眼皮子浅! “我知道了,老头子。以后就让老三抽空去县城。”苏奶奶应下。 出了这样的事,是不能再去镇上的供销社了,也不知道康仁德那东西,还能搞出什么事情来。 苏家几口人出门上工的时候,就有不少大队里的人问起家里出啥事儿了。 到底是家丑,苏奶奶随口应付了几句,又扯出别的话题,也就糊弄过去了。 “听说了吗?咱们大队里,好像又要来人了。” “啥人啊?” “听说也是犯了错的人,大队长已经去接人了。唉!多一口人,就要多一份口粮,咱们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吃饱。” 听了这话的人都忧心忡忡的。 大队里的地就这么多,产量也只有这么多,多一口人,就是多一份负担! 活着不容易啊! 大人们的想法,苏小甜不知道,她只想着,要好好督促哥哥们读书学习,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本着这样的想法,等家里的大人们都走了,苏小甜开始指导几个哥哥读书。 几个哥哥本想着,小妹才受了委屈,想当小老师,他们就顺着她的意思扮演学生。 他们可不觉得,就这么个小丫头,还能真的当老师。 第22章 当苏小甜真的将每一个人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时候,他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妹妹和他们真的不一样。 对于几个哥哥情况,苏小甜有个大概的了解。 从昨天晚上开始,她就计划着要怎么督促哥哥们学习了。 还因此给每个人都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 苏家的孩子,脑瓜子都是聪明的,不过是没有将功夫用在读书上。 苏小甜还怕哥哥们不能全力以赴,因此委委屈屈地表示不想被人欺负,需要哥哥们努力,将来去城里当工人,护着她。 几兄弟想着康家就因为有个在供销社工作的人,才会觉得处处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们这些人乡下泥腿子。 从这天开始,几兄弟学习比平日里用功了许多。 苏小甜给他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学习,自己抱着小板凳坐在树荫下纳凉顺便看书。 苏小甜的手里还抱着一本书,在外人看来,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翻书页。 实际上,苏小甜用心看的是她从系统图书馆里摸出来的一本关于种植学方面的书。 她在试探过后发现,系统自带的书,除她之外,别人都看不见。 这极大的方便了她看书。 只要手边随便放一本书,或者有个什么掩人耳目的东西,她就可以安全地看书。 几兄弟偶尔回头看看小妹正在看书,就觉得,他们白活了这么多年,简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还不如小妹这个小姑娘。 他们不认真学习都是对不起人。 转眼时间,一个早上过去。 苏小甜看完了一本书,站起身的时候,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身体都僵硬了。 再看看还在用功的哥哥们,十分满意。 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但劳逸结合也很重要。 “二哥,我想去挖蚯蚓。”苏小甜将手里的书放在小板凳上,理所当然地提要求。 “甜甜,蚯蚓不好玩,要不,二哥带着你摸鱼去?” 苏次良想着蚯蚓有啥好玩的,还不如直接去摸鱼。 要是运气好,摸到一条鱼,还能改善改善伙食。 苏小甜却执意要去挖蚯蚓。 她决定要用蚯蚓养鸡,书上说,这样能增加鸡的产蛋量。 苏次良只能将目光投向苏首温,乞求苏首温帮忙劝劝小妹。 苏首温一脸宠溺地看着小妹说:“小妹要挖蚯蚓,那就挖蚯蚓吧,反正你也没少挖。” 小孩子钓鱼,大都是选择用蚯蚓当做鱼饵,这方面,苏次良的手艺十分到位。 可没想到,苏小甜接着便要求,让所有的哥哥们都去挖蚯蚓,因为她需要很多蚯蚓。 几兄弟想继续用功读书,但又不忍心拒绝小妹的要求,因此决定,抽出时间去挖蚯蚓。 苏奶奶等人下工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半箩筐的蚯蚓。 那么多的蚯蚓密密麻麻地蠕动,看得苏奶奶整个人都不好了, “你们这几个混小子,又去外面祸祸,挖这么多的蚯蚓干啥?不够恶心人的!” 苏奶奶顺手拿起手边的笤帚,就朝着苏次良冲过去。 这几个小子,就属苏次良最不安生,这事儿苏奶奶直觉是他搞出来的。 “奶奶,这可不是我们去祸祸,是小甜说要的。”苏次良一边跑,一边冲着苏奶奶喊。 苏奶奶听到是苏小甜要的,却不是十分相信。 小甜一个女娃儿,干干净净的,要蚯蚓干啥? “奶,真是我要的,我要养蚯蚓喂鸡,这样鸡就能多多下蛋了。” 苏小甜本来正在墙根底下倒腾什么,这时候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冲出来保护哥哥们。 苏奶奶可没听说过用蚯蚓喂鸡的,但想起来以前有人用小鱼喂鸡,鸡长得十分好,便也相信了。 “小甜,你打算怎么做,给二哥说,二哥帮你!” 为了保全自身,苏次良决定卖身为奴。 “差不多好了,每天有菜叶子,树叶子什么的,加一点进去,闲的时候,洒点水就行了。哦,二哥,你将蚯蚓倒进去一多半,剩下的剁吧剁吧喂鸡。” 苏次良愿意帮忙,苏小甜再开心不过了, 这么多的蚯蚓,她看着也觉得不舒服,正好交给苏次良去做。 苏奶奶洗手做饭去了,苏小甜乖巧地帮忙,祖孙两个在厨房里聊天,气氛愉悦。 “奶,过两天让我爹想法子去一趟县里,多给咱弄点儿吃的回来。”苏小甜建议。 “行,听你的。”苏奶奶慈眉善目地应下来。 想着家里那些票,苏奶奶决定,中午吃纯纯的玉米面糊糊,每个人再准备一个杂粮面饼子。 等苏奶奶的饭差不多做好的时候,其他去田里劳动的人也回来了。 苏爷爷进门的时候,表情有些奇怪。 苏奶奶忍不住问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谁,给我们家寄了东西,大队长去镇上的时候,将包裹单捎回来了。” 才说要假借别人送东西掩人耳目,就收到了包裹单,这还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苏奶奶一拍大腿说:“那就让老三明天和队长请假,去县里将东西取回来。” 意思老两口都明白,其他的人却不明所以,只在猜测,到底是谁给自家寄了东西来,又都寄了些什么。 “娘,你说,寄包裹的人是谁啊?我们家也没啥亲戚在外面。”梁秀忍不住好奇问。 “说不定,是你爹以前救的人想起报恩了。”苏奶奶立刻将这事儿放在明面上。 梁秀也是附近大队里的人,当然知道自家老公公早年是个热心人,听说,救了不少人! 有人想起当年的恩情,寄点儿东西来,也不是不可能。 “那下午就让甜儿她爹找李会计开个证明。”梁秀又道。 苏奶奶应了。 一家人看到桌上的饼子和黄灿灿的玉米面糊糊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个儿媳妇更是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到苏奶奶身上。 这两天家里的伙食怎么这么好? “看啥看?有了吃的,还不赶紧动筷子?”苏奶奶给苏爷爷盛出一碗玉米面糊糊,又给他接了一个饼子,这才说。 “娘,咱家粮食不多了吧?”苏老大试探地问。 “是不多了,可是夏粮也快下来了,够吃了。”苏奶奶理所当然地说。 王香花低声道:“要是不贴补小姑子,咱们一家子怎么也够吃了。” 第23章 这些年,王香花对小姑子总来家里拿粮食并不满意,但因家里是婆婆当家,她也只能将不满咽下去。 现在不一样了,闹了一场,她觉得,这话也能说说了。 苏奶奶怎么可能不知道儿媳妇们的不满意,但手心手背都是肉,苏满香每次来了都是哭哭啼啼的,她也只能照顾一些。 现在想想,就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才让苏满香越来越不知足。 “以后,家里的粮食和肉都留着自己吃!”苏爷爷一句话,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这一次,苏爷爷也算被苏满香给伤透了。 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苏满香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不就是真糊涂,要不就是装糊涂。 不管是哪种,苏爷爷都不想继续纵容。 家里的人没想到苏爷爷会忽然说出这样的话,都愣了。 “爷,我们以后都能吃这样的饭?” 直到苏九廉稚嫩的声音传来,让苏爷爷心里越发不好受了。 因为苏满香,他确实苛待了孙子们。 这样的饭菜,也就是乡下最寻常的饭,都能让小九这样享受和期待,是他的不是! 他这些年,从儿孙们口中省下的粮食,养了一个白眼狼! “嗯,以后我家小九都能吃到这样的饭。”苏爷爷郑重地保证。 “九哥,以后我们还能吃到更多的好吃的,说不定还能隔两天吃一个鸡蛋呢。”苏小甜笑容灿烂地说。 鸡蛋啊? 几兄弟们都咽口水了,就连最大的苏首温也没能幸免。 家里的鸡蛋紧缺,除了最小的苏小甜一个月能吃上一个鸡蛋外,其他的孩子都是没有这样待遇的。 “我不求隔两天吃一个鸡蛋,就是一个月能吃一个鸡蛋都知足了!”苏次良咂吧着嘴巴说。 “快吃你的饭吧,吃饭也堵不上你的嘴!”齐良英听儿子这么嘴馋,啐了一口嗔怪道。 吃鸡蛋,这样的事儿,他们家里太少了,就是大队里大部分的人家,都鲜少有鸡蛋吃。 她也就是坐月子的时候,能隔一天吃一个鸡蛋,那滋味,别提多美了,至今想起来都还能流口水。 虽然大家都觉得,吃鸡蛋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多了一点对生活的希望。 吃罢了午饭,大人们各自回房歇一会儿,就该去上工了。 天气越来越热,苏小甜早就催着梁秀给家里人都准备了绿豆汤。 绿豆汤出锅的时候,她还很奢侈地放了一点糖,甜丝丝的。 煮绿豆汤梁秀倒是没什么舍不得的,绿豆家里有,田埂上种的,不值钱。 但糖金贵啊,一下子放了大半勺,梁秀心疼得滋啦啦的。 小甜这孩子,真是太舍得了。 想到女儿这样,她又忍不住想着,婆婆最近怎么也改了性子,糖罐子都能交给小甜一个孩子管着。 一盆绿豆汤,大人们带了一罐子去上工,剩下的留给家里的孩子们。 几兄弟喝了绿豆汤,清爽不少,继续埋头学习。 哥哥们这样用功,苏小甜安心了许多,也忙着看书赚钱去了。 早上看的是一本种植方面的书,下午苏小甜摸出了一本大部头的书,依然是种植学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对苏小甜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但她还是十分用功地看。 通过这些日子每天勤奋努力地读书,苏小甜看书的速度快了许多,两厘米厚的书,苏小甜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 只是,看完之后,却又觉得,有些地方似乎不能理解,甚至连记忆都有些模糊。 她便立刻返回重新去看。 就在这时候,苏小甜听到了久违的anna的声音。 “恭喜宿主,激活第一个技能——温故知新!” 苏小甜一愣。 技能? 温故知新? 她也顾不得看书了,看看哥哥们再埋头苦读并没有注意她之后,立刻和系统沟通,研究新技能。 “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知识点,同时增加宿主三成领悟力。” 苏小甜仔细地看了两遍,心有所悟,这意思就是读书不能走马观花,而是应该多读几遍,才能领悟得更多。 之前是她急躁了,为了读书而读书,虽然很认真,但多少带着功利心,想着读完一本书可以赚到多少钱。 现在想来,之前草草读的那些书里,应该都有没领悟的知识。 至于领悟力提升,苏小甜觉得,自己好像比之前通透了一些,至于其他倒是不明显。 就在苏小甜打算继续温习今天读的书的时候,听到苏次良的声音。 “原来是这样啊,也不是很难嘛!” 他声音不小,将几兄弟都干扰了,大家一起抬眼,愤怒地看着打扰他们学习的人。 “小妹,你的法子太好了,我以后就这样学了。”苏次良才不理会其他人,只开心地对苏小甜说。 “二哥,你底子最差,可要多用功才行,要是明年考不上高中,我可要哭的!” “乖甜甜,二哥不怕别的,就怕你哭,你可千万别!” 苏次良吓了一跳,忙就承诺。 可是承诺之后,又觉得怪怪的。 小甜这丫头,最近这几天怎么怪怪的?以前也没见她总催着他们学习啊! 他后悔来得及不? 苏首温等人看着苏次良这副被惊吓到的模样,忍俊不禁的笑了。 “你们还不赶紧的表态,小甜哭了,你们就等着挨揍吧!” 苏次良说话的时候,将眼神朝院子角落里的笤帚上瞥了一眼。 其他几兄弟当然明白苏次良的意思,也都表示会好好读书。 苏小甜满意了。 为了哥哥们能好好读书,她的牺牲真是太大了! 看到苏小甜甜甜的笑容,苏次良又忍不住嘚瑟起来。 “小甜,你二哥可聪明了,只要认真读书,没有学不会的,你就等着二哥以后有了大出息,吃香喝辣吧!” 苏次良说这话的时候,可没有一点谦虚,不知道的,还当他是个学霸了。 他这样的话,引来其他兄弟的白眼。 家里兄弟几个,就老二读书最差,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对最聪明的小妹说出这话的。 兄妹们并不知道,他们互动的时候,有人在他们家门外驻足,又很快离开! 第24章 迟意远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偷偷摸摸到苏家门口。 当他看到苏家兄妹们在院子里的树荫下认真读书、亲密互动的样子,他不得不承认,他是嫉妒的。 他想进去和他们一起,但最终怕了,选择原路返回。 不过,到底是个小孩子,回去之后,他忍不住对迟格说了羡慕的心思。 “小远,苏家这些孩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难能可贵!”迟格感慨。 他以为,苏小甜是个不同的,现在看起来,却也未必。 或许是苏家的家风好。 村子里这么多的人家,最和睦的就数老苏家了,一大家子人,还能亲亲热热一起生活,难能可贵! “爷爷,您真的相信,黑暗之后一定会是黎明,而不是更加黑暗?”迟意远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低声问。 这样的环境他都已经快要适应了,甚至,他开始逐渐地忘却以前的生活。 这一刻,少年是茫然的,爷爷是知识分子,却只能生活在小乡村里,被迫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他们真的还有回去的希望? “爷爷相信,黑暗过后,必然是黎明到来!”迟格看向孙子,坚定地说。 “爷爷,我懂了!”少年的眼中多了几分隐忍! 想到杜爷爷和杜奶奶那样好的两个老人,少年决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 这两个老人,其实也是可怜人。 他们从来相信与人为善终有善报。 怜贫惜弱的两个人,战争年代不知道救济了多少人。 抗战时期,杜爷爷和杜奶奶也曾经捐助了大部分家产。 可就这样的积善之家,并没有得到福报,他们唯一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老两口孤零零的,还要流落到此间。 迟格看着沉默的少年,最终,他伸手摸了一下孙子的头。 “小远,你还太小了,不能理解,一个时代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些阵痛。过去了,就好了。” 他也不知道,这是要说服自己,还是要说服孙子,或许都有吧! “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多与苏家的孩子们接触。” 苏家的孩子,是积极向上,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瘠,就对生活失去信心的。 小远看到了太多不美好的事情,需要有人带着他走出来。 “爷爷,我知道了!” “等一下,你杜爷爷他们就来了,你要高兴一些,别惹他们伤心。”迟格叮嘱。 祖孙两个正说话,就听到门外传来声音。 “迟大伯,迟大伯!” “大队长您过来了?”迟格忙就从牛棚里出来。 牛棚外站着的是大队长苏长久。苏长久的身后,跟着两个六十来岁,头发花白的夫妻,二人互相搀扶,显而易见的衰弱和憔悴。 苏长久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长相憨厚老实,平日里也真的是憨厚老实。 就是对迟家祖孙也多有照顾,比起周边的大队长对待那些住在牛棚里的人,可是好太多。 “迟大伯,这是新来的杜同和。以后,就住在你们隔壁。”大队长也不说废话,直接开口说出过来的目的。 迟格看过去的时候,眼底闪过一抹不忍心和心疼,但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只微微点点头。 对方两个人,也只冲着迟格点头。 “这样你们也算认
相关推荐:
壮汉夫郎太宠我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一梦三四年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林峰林云瑶
[综影视]寒江雪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他是斯文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