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巨星之名器炉鼎 > 第194章

第194章

生意的时间不长,但很努力,一人也有八百挂零的收入。 饶是苏五让早就做过心理建设,这时候,还是有些不太畅快。 差距就是从现在出现的吗? 他比不过哥哥们就算了,咋连弟弟们都比不过呢? 哦,还有小甜,也不知道小甜赚钱了没。 苏五让虽然这么想了一下,但他坚决相信,自家妹子本事才是最大的。 说不定,她赚钱比几个哥哥还多。 他开始苦恼,或许这一辈子,哥哥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都要比自己好。 但当兵是自己的选择,后悔吗? 结论当然是不后悔。 为了这一身绿军装,他愿意清贫一辈子! 至于老一辈的三兄弟,这会儿居然觉得,他们就这样被淘汰了! 还没来得及发光发热,就被淘汰了! 什么正当年,这就是哄人玩的,现在是孩子们的年代了。 没见他们连十几岁的小九都比不过? 陈子安却一直若有所思地盯着几个孩子看。 这些孩子的一番话,让陈子安感触很深。 或许,这才是青年一代应该有的精气神,敢于奋斗,敢于创新。 这几个孩子,都是不一般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将来能走到哪一步! 或许,他们的发展还可以更好一点。 “小甜,你今年赚钱了吗?”苏满秀不知道丈夫心中所想,听着侄儿们赚钱,她心里开心,笑盈盈地问。 苏小甜点点头:“赚了,比哥哥们好一点!” 嗯,这话和她二哥苏次良如出一辙。 这就是来刺激哥哥的是吧? 这几乎是所有哥哥们共同的心愿。 “那小甜给姑说说,赚了多少?”苏满秀好奇了。 果然,小侄女才是最能干的。 但苏满秀这时候还没想到,小侄女能干到了什么程度。 苏小甜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说道:“我今年收获不少,京城里买了两套四合院,现在手里还有一万八千多块钱。这些钱,一部分是翻译稿件赚的,还有给丝绸厂和克里斯蒂娜兄妹当翻译赚的。” “小甜你给我寄过去的丝绸就是你说的这个丝绸厂的?那质量还真不错,就是花样儿老式了一点。” 苏满秀想起苏小甜前后给自己寄过一次衣裳,两次料子,遂问一句。 “是嘞,那是厂子里的处理品,我给他们做翻译,给的福利。”苏小甜十分得意地说。 “小甜,你说的这个叫什么克里斯蒂娜的,是外国人?”陈子安的关注点却在这个一听就是外国人的名字上。 第375章 苏小甜点头。 然后伸手让陈子安看:“姑父您看,这是克里斯蒂娜送我的手表。” 陈子安之前就已经看到苏小甜手腕上带着一块手表,却没想到,这竟然是外国友人送的。 当他仔细地看了一下手表之后,心中大惊。 这可不是国内常见的梅花手表或者上海手表。 这块表,他见外商戴过。 听说叫做什么百达翡丽Golden Ellipse,具体记错了没有他也想不起来,不过却知道,这块手表价值不菲。 对方竟然就这么送给苏小甜一个小孩子了? 苏小甜和这个外国姑娘是什么关系?这个外国客商又是什么人? 作为市长的陈子安,正在为了招商引资而为难。 为了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外资,他绞尽脑汁。 如果能通过这层关系,接触到外商,再好不过。 不是陈子安想着利用晚辈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是实在举步维艰! 苏满秀不知道自家男人心里的想法,她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苏小甜赚钱这件事上。 “你靠当翻译赚了这么多钱?” 苏满秀还是不敢相信,虽然当翻译能赚的比寻常人多一点,但也不至于能赚到两套四合院吧? “不是,我无意间得了一些古玩!大部分都是几件古玩出售赚的。” 苏小甜说起古玩的时候,心虚不敢继续往下说了。 她的运气是真的好,每次去了古玩街,几乎都不走空。 李局长两兄弟也曾经去过好几次古玩街,据说都没有收获。 她觉得,现在出售古玩并不是好时候,因此,将好几件从古玩街上淘换来的宝贝都收了起来。 等以后价格高了,出售出去,就是妥妥的富婆了。 尤其是,在山上得的那些个宝贝们,价值连城啊! 可是这些话,现在实在不适合说出来。 容易吓到人。 大过年的,要是吓坏了人就不好了。 如果说,苏家小兄弟们的收入已经让人震惊的话,那苏小甜的收入,简直让所有人都觉得在做梦一样。 苏家老哥仨怀疑,怎么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还没有家里几个小兔崽子好? 可赚钱最多的是小甜,还是从古玩街倒腾了古董,大家又觉得很合理,没毛病。 毕竟,小甜那运气是真的好! 要是小甜说自己没有赚到钱,他们才真的要觉得惊讶了。 这一刻,苏家的人都开始觉得,苏奶奶说苏小甜是被龙王爷眷顾的人,不是没道理。 “怪到(难怪的意思)人家都说,京城是天子脚下,遍地黄金,只要低头就能捡着钱。” 王香花哈哈笑着,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她家的儿子也赚钱了,一个人一千多,以后娶媳妇的钱差不多够了。 就是姑娘家要求三转一响也没问题。 这几个娃,咋就这么体贴呢?真是给她这个当娘的省事儿了。 倒是齐良英忽然就有些后悔,自己当初为啥就舍不得一个工人的编制? 要是她当初去了京城里,肯定也能赚不少钱。 但她也就是这么一想,转念之间,想到自家几个儿子赚了也不老少,便也释然了。 孩子们能赚钱,不就跟她赚钱是一样? 再想想自己四个儿子,算下来,虽然比不了老三家,但比老大家好,心情也就越发好了。 至于苏家三兄弟,一点都没有觉得三兄弟加起来赚的都没有一个孩子赚的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反正他们已经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人了,等着看孩子们表演就行了。 因为这样的想法,老哥仨笑的欢畅。 人不就是这样,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哥仨比老一辈的人要好一点点。 年轻一辈比他们更好,没毛病。 等苏家三兄弟报完数目之后,陈子安这个不拿自己当外人的,竟然也对家里的收入做了盘点。 不要说苏家众人惊讶,就是苏满秀也震惊得不得了。 她轻轻咳嗽了一声,意思在提醒陈子安,这事儿,就别凑热闹了。 老苏家的人盘点,他凑什么热闹? 可人家陈子安就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积极地加入到了话题讨论之中。 并且真的在一五一十的算账,一笔笔算得清清楚楚。 听得苏家一帮小子们一愣一愣的。 堂堂一个大市长,是这样平易近人的吗? 而且,还这样的接地气。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陈子安的账目清算结束了。 “我们家的收入就这样,秀儿挣钱比我厉害,算下来,我是靠着秀儿过日子!” 他自己就是个拿死工资的人,虽然到了这个级别,工资水平还算不错,但和其他真正赚钱的人比起来不算什么。 倒是苏满秀,从写出了第一本书之后,后面又写了不少作品。 虽然只是在报纸上发表,但整体算下来的稿费收入,比他高一些。 说苏满秀负责赚钱养家,没毛病。 苏家人看着陈子安这样,都笑了起来。 他们是真的为苏满秀高兴。 如果不是遇到陈子安,也不知道满秀这辈子会是什么样。 陈子安说得眉飞色舞,不知道的人,还当他说了个多么值得骄傲的话。 “我,爸爸,还有我!”陈修远小朋友忽然伸出小胖手发言了。 众人都没想到,这里还有个不甘寂寞的小鬼。 一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果然是亲父子! 小鬼头一看,众人都在笑,似乎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里。 他不甘落后,真的从衣兜里拿出了很多张大大小小的钱。 里面有十块的大团结,也有五块的,最小的也是两块地,这么算下来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好,还有咱们小远的!”苏奶奶抱起小外孙心疼地亲了一口。 “压岁钱!”陈修远还专门给父母解释了一下这些钱的来历。 两口子面面相觑,小远什么时候收了这么多压岁钱的? 看这个数目,大家都给了?估计哥哥姐姐们也没落下。 事实就是,真的没落下,包括苏小甜这个姐姐,也给了小家伙十块钱的压岁钱。 苏老大和苏老二兄弟两个傻乐着说:“还好还好,咱小外甥比咱哥俩少!” 众人又被这话给逗笑了。 第376章 苏家的新一年第一天的气氛,如此热闹,预兆了新一年苏家的红红火火。 一家子人各自对一年的收入做了总结之后,就到了苏爷爷苏奶奶老两口压轴出场。 苏爷爷说:“老婆子,你说说?” “还是你说吧,你管着咱的账呢。” 苏奶奶手里捏着一颗瓜子剥开,瓜子仁放在一旁的小碗里。 苏爷爷清了一下嗓子,开始总结起来。 原本以为爹娘收入不高的苏家三兄弟,听到苏爷爷的话之后,傻眼了。 啥? 听错了,还是爹娘真的这么能挣钱? “爹,娘,你们二老真的挣了这么多钱?”苏老二哀嚎着问。 苏奶奶瞪了傻儿子一眼,说道:“咋,骗你你给我钱啊?” 苏老二:“……” 兄弟三个对视一眼,他们真就只比陈修远强一点! 苏家三兄弟面面相觑,小的厉害,老的更加厉害? 这老的小的一衬托,显得他们多无能似的。 苏奶奶和苏爷爷二人在回来前,已经对这几个月的收入进行盘点。 上半年在县城里,二老就赚了不少钱。 但那些钱在京城开壹鸣阁的时候,都投入进去了。 他们这一次就只从到了京城开餐厅之后开始算。 几个月时间,餐厅的净收入就有一万八千多。 这放在半年之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儿。 “爹,娘,你们就不能缓缓,你们这样,让我们当儿子的,没脸啊!”苏老二抱怨。 “咋,你们没出息,还不兴我和你爹努力一点?”苏奶奶瞪着眼睛怪儿子。 再次遭受暴击的苏老二,决定不开口说话了。 这天就不能聊! 行吧,爹娘努力,儿女有出息,他们就当咸鱼呗! 苏小甜看出几位父辈的情绪不太好,遂笑着安抚:“大爹,二爹,你们好好干,再过一段时间,总有你们发财的时候。” 城里已经开始经商做生意了,乡下地方稍微滞后一点。 但苏小甜记得,很快就要实行包产到户了。 他们这边就算慢一点,也不过这一两年的事。 到时候,让大爹他们将养猪场或者养鸡场承包下来,肯定能赚钱。 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竞争激烈不激烈,要是抢的人太多,就得重新计划了。 听了小侄女的话,两个大老爷们脸上乐开花了。 “看看咱小甜说的,我们就等着发财了!” 苏小甜却一本正经地摇头说道:“要发财,可不能等着,要努力!” 苏小甜又想着,还有些事,应该早早跟大队长伯伯打个招呼。 这几年,只要胆大肯干的人,日子都不会差。 大队里的人要抓住机会,不能错过,才能率先致富。 至于消息来源,苏小甜可没担心过。 苏家现在怎么说,也是在京城生活的人,听到个把消息,也不算啥! 吃了饺子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话,苏奶奶觉得也差不多了。 “睡吧,看看小远,都不愿意睁眼睛了。” 可不是么,陈修远小朋友嘚瑟完了自己的收入,终于支撑不住,捏着一摞钱,躺在自家娘亲怀里半梦半醒了。 一宿无话,翌日一大早,天才蒙蒙亮,苏家人都起床了。 按照当地的规矩,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长面。 取日子长长久久的好意头。 长面其实就是手擀面的一种,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 长面的制作因为需要精白面、鸡蛋、肉臊子等,在这个年代算是奢侈食品。 条件好点儿的人家,过年能吃上几顿。 条件差点儿的,也就只有大年初一早上能吃一顿。 既然是手擀面,就讲究一个筋道,对制作者的手艺要求十分高。 从和面开始制作者每一步都要拿捏得十分准确到位,才能制作出真正的优质面条。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面时候的冷热环境,都会影响到面条的口感。 苏奶奶无疑是十里八村最会制作长面的老手。 水需要加多少,碱需要放多少,从来不会出错。 就是揣面的力道,揉面的时间,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 且还能根据季节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 总之,苏奶奶每一次都能做到完美。 端出一大盆的白面,苏奶奶开始温水和面, 很快,一大团软硬适中,光滑不沾手的面团出现在了大瓷盆里。 苏奶奶将这一团面醒上,接着和第二盆的面。 “这要是放在以前,哪里敢拿出这么多的白面。” 苏家人口多,吃一顿要好多白面,条件不好的那几年,只敢少少做一点,家里一人一碗,就是那么个意思。 但这两年,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过了。 “可不是,娘,咱们家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梁秀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苏奶奶一连和了三盆面,这才停手。 捏了一下,最早和好的面团已经醒好了。 “娘,让三哥帮着揉面吧!”梁秀提议。 “行,他力气大,换他来。”苏奶奶也不觉得儿子帮忙揉面有啥不对的。 擀面条的面,要经过三醒三揉,才进入下一个擀面的环节。 醒面的时间,随着春夏季节不同,会及时做出调整,而揉面的人除了揉面的力度之外,还需要技巧。 这些年,苏家三兄弟被老娘调教的,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干惯力气活儿的人,揉面的时候,才能将面揉得足够劲道。 苏老三果然很会,在苏奶奶的调教之下,很快就将面团都揉好了。 到了最关键的擀面环节,这是个纯纯的技术活,苏家兄弟们不会。 有些人擀面条,总是薄厚不均匀; 有些人擀出来的面不圆也不方,看着不美观; 甚至,还有人会将面给擀破了。 苏奶奶却能擀出四四方方的面片。 苏家三妯娌跟着自家婆婆,现在也能擀出一手好面。 三妯娌并苏满秀四个擀面,苏奶奶则是专门负责切面。 苏奶奶切出来的面条,根根均匀线条分明,粗细比线香略微细一点。 “娘,您在京城这么长时间,手艺一点都没生疏。” 苏满秀看着苏奶奶提起一把把切好的面条,说道。 十里八村,擀面切面手艺最好的就是苏奶奶。 原以为,到了京城,苏奶奶不擀面了,手艺会退步,没想到,还是如此好。 “有些事,是刻在骨子里的!”苏奶奶喜笑颜开。 “娘,咱家今年和的面是不是多了点?”齐良英忽然觉得,面的数量好像有些不大对。 “哎呀,看看我,咋就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苏奶奶放下手中的刀,一拍大腿说。 “咋了,娘!?” 第377章 苏满秀几个人都将目光投向苏奶奶。 不明白苏奶奶一惊一乍的这是咋了。 “小九,你去请你桃花姑姑一家和柱子叔叔一家过来吃饭。你们看看我,和面的时候,还记得,这会子就忘了!” 昨晚上人家来了,就是当最亲的亲戚走动,第二天一早上请人过来吃长面,算是还礼,常来常往的意思。 齐良英有些小心思,觉得,请人吃这么好的饭,有些舍不得。 但再一想,自家人到了京城,那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也就没有不舍了。 有钱了,谁还能扣扣索索的不成? 也是这些年苦日子过的。 苏小九去的时候,还带了一包点心,一瓶罐头的年礼过去。 等两家人过来的时候,面条都已经切好了,一簸箩白生生的面条,真是不老少。 “婶儿,你咋不等等,我们过来一起帮忙。”苏桃花忙找盆洗手准备帮忙。 苏满秀笑道:“就这么点事儿,家里四个女人,还用得着等你们?” 苏满秀一面说话,一面细细地切小咸菜。 苏奶奶的厨艺好,苏满秀的自然也不差,尤其是一手刀工确实好。 苏奶奶则正在调制汤底。 面条本身没味道,吃的就是一口汤。 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细碎的小肉丁炒制成肉臊子调汤,还要放上鸡蛋碎、豆腐丁、黄花丁等熬制。 至于调味料,更是必不可少,讲究些的人家,要十几种调味料配置。 长面除了讲究面条的劲道,还讲究汤的味道鲜香,浓郁淳厚。 汤做得好,面的味道才能好。 最后将汤浇在整整齐齐的面条上,撒上碧绿的葱花,就成了。 黄的鸡蛋碎绿的葱花碎白的面条,格外漂亮。 喜欢吃辣的,自己加一勺辣椒油,那味道就更美了。 “婶子这手艺,我从小就想学,可是总也没学会。” 手艺虽然简单,但是每个人调制出来的汤料,都有不同的味道,苏桃花就是觉得,苏奶奶调制出来的味道最好。 “你就别忙了,哪有让做客的亲戚动手的道理?”苏奶奶忙阻止苏桃花帮忙。 李柱子媳妇则是将孩子放在李柱子手里,也来厨房帮忙。 几个女人说笑之中,面条一碗碗地从厨房端到了堂屋里。 沈自珍在这里生活了几年,是吃过长面的,但闻着这浓香醇厚的味道,还是感叹了几句。 “就您老这手艺,在京城里专门开这么一间面馆,也是能赚大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良英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去试试,万一能成呢? 但她现在这个有编制的工作要是真的丢了,也有些舍不得,这可怎么办? 齐良英正在思索间,苏小甜开口了。 “做面条虽然也能赚钱,但咱们这长面不行,太费功夫了,要是真的开面馆,拉面倒是可以。” 齐良英瞬间熄火了,拉面,她也不会啊! 可就像苏小甜说的,长面做起来太费功夫了,一碗面要价低了,不赚钱,要价高了,没人愿意吃! 除了这点小插曲之外,倒是没有别的。 三家人凑在一起吃饭,热闹得不得了。 大队里其他人家都知道,苏桃花和李柱子两家去老苏家了,心里头那个羡慕嫉妒啊! 虽然苏家这次回来没说太多关于京城的事,可看人家大手笔的一家一份礼物,虽然只是几块点心,但就知道日子过得好。 可这事儿,羡慕不来,人家两家子,原本就跟苏家的关系好。 别人想一想就罢了,刘秀英却觉得十分不舒服,碎碎念着。 “亏你还总念着你哥你嫂子,你自己看看,人家情愿请不相干的人去吃饭,也没你啥事!” 苏山听得不耐烦,给骂了回去。 两家子为啥关系处成这样?还不是因为这个啥啥计较的女人? 但苏山的心里到底不舒服。 他其实也觉得,大哥大嫂这事儿做得过分了一些。 分明他们两家才是最亲的,怎么到他们反而和苏桃花、李柱子这不相干的两家人走得更亲? 一面觉得,苏家人分不清楚里外,一面又觉得,苏桃花和李柱子两家是奉承老苏家的人。 刘秀英不愿意继续挨骂,就出门逛去了。 结果就听到苏满秀竟然在老苏家过年。 她私底下又道:“在娘家过年,娘家要穷一年,我倒是要看看,他们家今年还能不能走大运!”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激动得不得了,原因无它,她就是因为要过年了,被侄媳妇撵回家的。 凭啥一样是外嫁女,苏满秀就能在娘家过年? 对苏满秀竟然留在娘家过年这事儿,大队里的人议论两句也就罢了。 好不好的,都是人家老苏家的事儿,与他们没有关系。 人家乐意让闺女留在家里,那就留在家里,日子好不好的,好像也不在这个上。 过了中午,苏家本家的人就都陆陆续续过来给苏爷爷苏奶奶拜年了。 拜年的时间在当地也是有讲究的,本家在大年初一上门拜年,亲戚只能在初二之后。 苏爷爷和苏奶奶也打发家里的孩子们出去给苏家的长辈们拜年。 大年初一这一天,苏家的人就在给别人拜年和别人上门拜年

相关推荐: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小人物(胖受)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在爱里的人   花花游龙+番外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