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巨星之名器炉鼎 > 第65章

第65章

梅去养鸡场,只怕还要倒欠。 苏桃花听着儿子说的这一番话,越发心酸了。 这孩子,是体谅家里条件差,不敢多提要求啊。 “小梁,你别担心家里吃得不够,你去当兵了,大队里会照顾我们家。”苏桃花努力挤出笑容,给儿子宽心。 “我去当兵了,以后咱家就等于有个满工分的人了,妈,你就不要那样拼命了。” 这一年,母亲拼了命和男人一样干活,就是为了让家里多几个工分,让他们能过得稍微宽松一点。 母亲太难了! 他去当兵了,大队里会给工分。 这样家里就能宽松不少。 “你这娃,妈还能不知道,你快去挑水吧,妈给你做饭去。” 苏桃花说完,躲到厨房里去了。 这一天中午,苏桃花做了拉条子。 苏小梁将自家大小水缸都挑满水,又将家里自留地收拾一番之后,回到家中,才发现午饭是白面拉条子。 “娘,咋还做白面了?家里白面统共就这么多,留着你和小弟还有小梅吃呗。”苏小梁心疼地说。 “儿子,你要去当兵了,娘给你做长长的拉条子,是盼着长长久久的意思,这碗面,你一定要吃。”苏桃花慈爱地看着苏小梁。 儿子心疼她这个当妈的,她这个当妈的也心疼儿子啊! 这一天,苏桃花忙忙碌碌。 她细心地给儿子打包了明天要带的行李,又给儿子做了路上的吃食。 就算知道,儿子去当兵,能吃饱穿暖,但心里还是觉得不落忍。 晚上,她还带着儿子一同去了老苏家一趟表示感谢之情。 苏桃花是个懂礼数的人,去老苏家的时候,带了十颗鸡蛋,还有一包鸡蛋糕。 苏奶奶热情地留苏桃花娘儿两个吃饭,苏桃花不同意。 苏爷爷便说,他有些话要叮嘱苏小梁,还是小梁的爷爷去得早,他这个做堂爷爷的,要多叮咛几句。 苏桃花这才同意苏小梁留下,但她自己却还是坚决地回家去了。 苏爷爷等人对苏小梁说了不少勉励的话,不外就是让苏小梁到了部队里好好表现云云的。 苏小梁欲言又止,想要请求老苏家多多照顾家里人,但又不知该怎么开口。 苏老大看出了苏小梁的心思,便十分诚恳地开口表示:“小梁,你放心吧,你的担心我们都知道。你是去保家卫国的,家里有事儿,我们都会帮忙!” “大舅,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刚淘气,年龄又小,我真的不放心,但我从小就想去保家卫国,留在大队里一辈子,不甘心。现在要走,又觉得自己自私。谢谢爷爷和舅舅们!”苏小梁对苏家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行礼道谢。 “你这孩子,这是干啥,都是一家子人,咋还客气上了?”苏老三忙就将苏小梁扯住。 “三舅,没有你们家,我这一次就不能去当兵。没有你们家,我妈这一年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明里暗里,老苏家真的帮了他们家很多,人要有感恩之心! “爷,舅,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妈,尤其是,我爹过两年回来了,估计还有得闹。” 这才是苏小梁真正的担心的问题。 他爹劳改之后,他其实偷偷去看过一次的。 可也就是那一次,让他知道,他爹劳改了那么长的时间,一点都没有悔过,反而有很多怨恨。 他不得不担心,他爹到时候回到大队里,欺负他妈怎么办? 老苏家几个男人面面相觑,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片刻之后,苏老大问:“小梁,有句话大舅得和你问问,你妈还年轻,要是有合适的,你介意不介意她再找。” 小梁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一时愣住了! 良久之后,小梁艰难开口:“如果有合适的,我没意见。” 苏老大觉得,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苏桃花另外找个合适的人。 就算李长明出来了,也闹不起来。 第二日一大早,红心大队锣鼓喧天,十分热闹。 大队里两个青年,苏老三用大队里的拖拉机送到公社里去的,苏长久亲自跟着去了。 拖拉机突突突的越走越远,苏桃花到底坚强。 锣鼓喧天中,她笑着送走了儿子。 苏小梁一路奔忙,一直到上了火车,已经下午。 车上,他打开出发之前苏桃花塞给他的包裹的时候,却发现,包裹里不是玉米面饼子。 不大的布袋子里,是一饭盒的饺子,一大包油饼,以及八个鸡蛋。 抱着这些,苏小梁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而苏桃花,送走了儿子之后,也像是垮了一样,躺在炕上起不来了。 到了下午,梁秀来找她说话,苏桃花这才勉强起身。 “桃花姐,你看看你这样,小梁就算去当兵了,也肯定不放心。” 苏桃花挤出笑容说:“我就是觉得娃走了,心里空落落的,躺一天就没事了。” “躺一天咋能解决,桃花姐,我娘在家里准备给小甜做衣裳,让我过来请你去帮忙设计个样子。” 苏小甜这个神助攻也笑嘻嘻的开口:“桃花姑姑,你做的衣裳最好看了,咱们红心大队就数你做的衣裳好看。” 苏桃花被苏小甜这一说,也忍不住笑了:“怪道大家都喜欢小甜这娃,可真会说话!” “桃花姐,走吧,小刚这会儿也在我们家,和小四小五他们一起玩呢。” “梁秀,你们这样,让我说啥好!”苏桃花哪里能不懂梁秀的意思。 她也是真的觉得垮了,小梁这一走,一年半载肯定回不来,甚至,三五年时间,也未必能回来。 想到这里,苏桃花的泪水忍不住又掉下来了。 “既然不知道说啥好,那就别说了。桃花姐,你得站起来,才能让娃走的安心!” “他不知道我担心他!”苏桃花抹去脸上的泪水说:“我就是想着,娃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桃花姐,咱得向前看,娃出去当兵了,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奔个前程。留在咱这里,一辈子修地球,也没个啥意思不是?”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当娘的心啊,该担心的还是担心!”苏桃花挤出一抹笑容。 “桃花姐,再给你说个好事呗。”梁秀忽然压低声音说。 第107章 梁秀忽然神神秘秘的样子,倒是引起了苏桃花的兴趣,她脸上难得有一丝趣味。 “啥事儿啊?” “桃花姐,对你家来说,可能是大好事呢。” 梁秀还是神神秘秘的,却没有说到重点。 跟着梁秀一同过来的苏小甜还没有看到过自家亲娘这样子活泼的时候,忍不住掩着嘴笑了。 梁秀因为结婚得早,才让人觉得年龄已经很大。 其实也不过才三十一岁,说起来还很年轻呢。 正好看到闺女促狭的笑,梁秀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这孩子,连亲妈都敢笑了,真是被惯坏了。 可惯坏就惯坏了吧! 反正自家的娃自己家惯着,没毛病。 母女两个的眉眼官司苏桃花也看到了,她也笑了。 她的心情也好了不少,遂笑着对苏小甜招招手。 “小甜,你妈这个人,真是的,越活越回去了!还不如咱小甜懂事呢。甜儿啊,你给桃花姑姑说说呗。” 苏小甜没想到苏桃花会忽然开口问她,笑容就这样僵在脸上,一双大眼睛里都是疑惑。 她就是看着两个大人幼稚耍宝,看戏而已,怎么还有自己的事儿了? 该怎么回答呢? “姑姑,我不能告诉你哦,我妈说,她要自己说给你听。” “啥样的好消息,还要卖个关子才给我说。” 闹了几句,梁秀这才将自己听到的消息给说了出来。 “桃花姐,我听说,鸡蛋糕厂要从我们大队里招几个工人,去了之后,就是正式工人,待遇和城里的工人一样。” 梁秀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都是十分激动的。 城里的工人啊,要啥有啥,比他们这些在乡下种地的人好多了。 相对于梁秀的激动,苏桃花听了这个消息,反应却不是很大。 甚至她的脸上的表情都没什么变化。 梁秀一时之间也没闹明白,为什么苏桃花没有反应。 “桃花姐,听说,要考试,这事儿,咱小梅有机会。”她不得不提醒一下苏桃花。 能去城里当工人,那就意味着以后的人生大不一样了。 她猜测,大队里适合的社员们应该会挤破头的去争这几个名额! 小梅要是能去当个工人,以后就是城里人了,桃花姐天天想着给小梅找对象,等成了城里人,就能找到城里的对象了。 “我不想让小梅去!”苏桃花慢慢地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梁秀傻眼了,啥?不想让小梅去? 桃花姐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桃花姐,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她都很遗憾,这一次要求是十六岁到三十二岁,家里只有首温和次良两个年龄合适,其他几个娃都太小了。 但既然这两个娃年龄合适,得让试试。 尤其是首温,性格稳重,要是去当工人,肯定有出息。 虽然首温现在是大队里的会计,可大队里当会计,哪有到城里当工人好啊? 当然,这事儿,她还只是自己想一想,没有回家和家里其他的人商量。 但在梁秀想来,家里人肯定是同意的。 “我知道,可还是不想让小梅去。”苏桃花语气十分坚定。 苏桃花没想到的是,苏小梅正好走到门口,将她这句话听得完完整整。 一时,苏小梅的脸上原本灿烂的笑容在一瞬间全都退散,只剩下灰白和难以置信。 妈不想让她去,为啥? 对忽然出现在门口的苏小梅,炕上坐着的两个大人都没看到。 倒是站在地上的苏小甜看到了,她也看到了苏小梅脸上的颓丧。 瞬间,苏小甜就知道了,这事儿有些麻烦了。 她眼珠子转了转,便开口问:“桃花姑姑,这是好事,你为啥不让小梅姐姐去?” 苏小梅听到母亲语气坚决地说不打算让她去的时候,整个人觉得仓皇起来,只想落荒而逃。 就在她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就听到苏小甜问出这话。 她脚步一顿,往旁边闪了一下,却没有离开。 这个答案,她也想知道。 大队里的人都觉得这是天大的机会,为什么她妈不让她去? 大哥要去当兵,妈什么都没说,还主动去找人帮他,让他如愿以偿去当兵了。 为啥到了她就不行了? 苏小梅这么高兴地回家,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的。 她觉得,这一次机会挺大的。 毕竟,整个大队里的人上过学的人并不是很多,初中毕业的统共也就只有十几个人。 而她是其中之一! 苏小梅凝神屏气,甚至不敢大声喘气。 苏桃花叹了一口气。 “咋了?桃花姐,是不是因为小梁走了,你舍不得小梅也离开。”梁秀想了想,问。 这一句话,让苏小梅的眼睛酸涩了起来。 大哥才走了,妈心里肯定空落落的,要是她也走了,妈该多难受? 她怎么能只想着自己?忘了想想母亲心里会如何难受。 但因此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真的能甘心吗? 苏小梅的心里被撕扯着。 “不是,我是当妈的人,一心就是为了娃娃着想,哪里能这么自私。” “那是因为啥原因?” 梁秀也很疑惑,既然不是因为舍不得,还有啥原因? “小梅今年才十六,还是个娃娃,我担心啊!” 如果小梅是个男娃,她也没有这么多的担心,可小梅是个才十六岁的女娃,咋也不能让她放心。 “小梅性格柔弱,真的去了城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我听说,城里挺乱的。” 听到苏桃花这么说,梁秀笑了,说:“这有啥,鸡蛋糕厂也是正规单位,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要是小甜长大了,要一个人去县城里,你能放心?” 苏桃花瞥了一眼梁秀,似乎在指责她站着说话腰不疼。 梁秀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下来。 要是小甜一个人去城里当工人,她肯定不能放心。 当妈的心都差不多。 “可是,这机会难得!” 梁秀虽然想着要是换了自己,也不放心。 但要是就这么放弃机会,她也不甘心。 想来,小梅也不会甘心的。 “机会是难得,可……”苏桃花也迟疑了。 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苏桃花也知道。 “桃花姐,你总不会还打算让小梅找个对象结婚吧?”梁秀又道。 “我之前想着赶紧给小梅找个人家嫁出去,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 “那你就让小梅一直在咱们养鸡场?虽然养鸡场的活也好,但和城里还是比不了!” “我这些日子总寻思着,小梅喜欢读书,读得也好。就因为她爹反对,才不能上高中。” 苏小梅站在家门口,一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表情,妈这话里是什么意思? 读书?难道妈还想着让她去读书? 苏小甜将几个人都瞄了一眼,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却没有开口。 真是没想到,桃花姑姑还想着让小梅姐姐去读书呢,这份远见,确实不是大队里其他人有的。 难怪上辈子就算离婚了,桃花姑姑的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听苏桃花要让苏小梅读书,梁秀也笑了。 毕竟,他们家有个天天喊着让大家读书识字的闺女呢。 对于读书这件事,梁秀十分赞同。 “小甜总说,让哥哥们都认真读书,以前没觉得,这次才发现读书真的很重要。” 梁秀说完之后,想想自家几个孩子,现在都在家里自己读书,便又叹气说:“可是,现在这样的环境,也实在没办法让娃们好好读书。” “我知道,你们家的几个娃私底下都在学习,我就想着让小梅也能抽空看看书。要是以后能好点,让这娃再读两年书。” 苏小梅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掉下来了。 她初中毕业之后,原本还想继续读高中,可是,她爹说,女娃子读书没用,不同意她继续读书,她妈当时是反驳了的,但她爹不同意,最后才放下了的。 可妈现在竟然还想着让她读书。 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 家里没有劳动力,要是她读书,妈一个人怎么办? “桃花姐,这样你会很辛苦!”梁秀显然没想到,苏桃花还有这样的想法。 “小梁去当兵之前,我不敢想,家里供不起小梅这娃读书。” 梁秀能理解,离婚之后,桃花姐一个人带着三个娃,孤儿寡母能得的工分有限。 “小梁去当兵了,大队里每天能给他十个工分,一年有三千六百多个工分。我也能挣不少工分,这样我们家的工分就不缺了。” 苏桃花已经算计过好几次了,虽然这样家里会苦一点,但也不是不能过。 苏小梅在外面听着,已经泪流满面了。 就在刚才,她还在怀疑,妈为啥不让她去争一下当工人的名额,原来妈是真的为她考虑。 “妈,我不读书,我不能这么自私,将家里的担子都压在你身上。” 苏小梅再也忍不住的冲了进来,流着眼泪扑在苏桃花的怀里。 苏小甜看着这一幕,笑了。 母女两个不光不会因为这件事离心离德,反而会更好。 “小梅,妈知道,你从小就听话懂事,被忽略的最多,以后妈不会再委屈你了,你喜欢读书,就读。”苏桃花给苏小梅擦拭眼泪。 “妈,大哥去当兵了,我要是再读书,家里的担子就压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了,我舍不得。” 以前想读书,是觉得家里的条件能供她读书,但现在不一样了,她不再是以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了。 “小梅,妈希望你以后能有出息!” “妈,我就算认真读书,因为我爹,我也没办法去读工农兵大学,能有啥出息!”对此,苏小梅是颓丧的。 大哥能去当兵,已经是子安姑父帮忙了,难不成,她的事儿还要去求子安姑父帮忙? 她不想让妈为了她去求人。 要怨恨就怨恨她爹一个人,都是因为他做人有问题,才会连累了儿女们。 “小梅姐姐,工农兵大学不好。你好好读书,将来凭自己的本事当大学生。” 苏小甜走过去,拉着苏小梅的手说道。 “这娃,又开始说梦话了。”梁秀嗔怪,这话苏小甜总在家里说,可在家里说说就算了,咋还能在外面说呢? “你是说?”苏小梅的眼睛却开始闪光了。 苏小甜可是大队里和迟老和杜老走得最近的人,她还去过城里,说不定能听到什么消息。 在苏小梅看来,苏小甜可不是一个随意开口说话的人,她能这么说,肯定有原因。 苏小甜茫然地睁大眼睛,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这么觉得。我听人说,以前的大学都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考的,以后应该也一样吧?” 苏小梅有一瞬间颓然,但随后,想着苏小甜说得也不错,便又欢喜了起来。 “你说得对,说不定以后大学能靠自己努力考,不用靠推荐。” 即便这样的机会很渺茫,但苏小梅却信心满满。 县城里的鸡蛋糕厂要给红心大队几个工人名额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就像梁秀想的一样,大队里原本看起来和睦的气氛不在了,大家明里暗里都盯着这几个名额。 苏长久也因此而苦恼了。 鸡蛋糕厂在红心大队招工,这是好事,但要是破坏了大队里和睦团结安定就不好了。 他思前想后,为了避免造成不和睦,他决定这几个名额通过两轮考核决定。 第一轮进行文化课考试。 至于第二轮则是厨艺比赛。 虽然对于去当工人还要考核厨艺这件事,大队里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既然大队长说了,那就肯定有道理。 后来,就有人说,既然是去鸡蛋糕厂,要求会厨艺也不奇怪。 要是连油盐酱醋都分不清,到时候弄出咸口味的鸡蛋糕不就成为笑话了? 因为要进行两轮考试,让一大部分人望而却步了。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社员闹起来了,这些都是家里有适龄的娃娃,但是娃娃没有读过书的。 “大队长,这样可不对,去鸡蛋糕厂当工人,又不是去当老师,读书识字有啥用?”一个妇人在大路上拦住了苏长久,毫不客气的开口。 “不会是你家小草读过书,所以你才定了这个规矩吧?”那妇人眼睛上下打量了几次苏长久,不怀好意的说。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家里有三个孩子都是符合这一次招工年龄的,就想要这个机会。 可是,要识字的这一条,她家三个娃都没机会了。 失落可想而知,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就索性拦住苏长久。 早些年,他们家觉得娃娃读书耽误挣工分。 因此,一个个都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到公社里上工挣工分了。 这会子要考试,肯定吃亏啊! 苏长久冷冰冰的说:“这不是我的要求,是李厂长的要求。” “李厂长咋还有这样的要求?”妇女显然不相信。 “人家李厂长说了,当工人,不识字可不行!长贵媳妇,当了工人就是城里人了,你见过城里人不识字的?” 一句话,让妇女瞬间蔫了,可不是么,去当工人,就是城里人了。 城里人肯定都是读书识字的! 尤其是知道是李厂长的要求,她就知道,不能再说啥了。 苏长久可没打算就这么轻轻放过,他又开口说:“早说了让把娃都送去读书,你们就是不听,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一句话,大队里很多人都垮了脸,早些年这不是觉得读书没用吗? 不光是早些年,就是这几年,也觉得读书没用。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出现了。 大队里有六个知青,本来苏长久不打算让这几个知青参加这一次招工考试。 但几个知青集体找上门来了。 招工的机会有多难得,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当然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 加上这一次招工有文化课考试,他们都是读过书的,机会更大。 但知青们才提出这个要求,大队里的社员们就不同意了。 虽然大家都在红心大队生活,但不可否认,大队里的人普遍觉得,知青并不算大队里的人。 他们认为,知青是从城里来支援农村的,怎么能抢农村的名额去当工人? 要是将招工的名额给他们,那算啥支援农村建设? 一时

相关推荐: 江湖闯王   不正常关系   顶A装O,勾引老婆   再来一次的人生_高h   奸淫凉宫春日   高门玩物_御宅屋   上岸(NPH)   长生从双修开始   归乡者的荆棘王冠(abo、np)   直男被群A环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