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一样。” 常春芝听了这话,只看着苏长久,都不知道该说啥。 养鸡场的工作,大队里的人都想要,毕竟,女的一天正常上工也就能拿七分工,但养鸡场一天九分工,而且,听说要是将来有盈利了,一个月还能拿到五块钱的补贴。 这样的活儿,全大队就算所有人轮到了,也轮不到她啊! “你这丫头,高兴傻了?咋都不说话了?大队长说了,是因为你干活认真。” 常婆子高兴的脸上都堆出菊花了,就算不待见的孙女儿,都看着顺眼了不少。 “大队长,我会好好干的!”常春芝半晌只说出这一句话。 “那就赶紧收拾下去养鸡场,今晚可能需要一个晚上都在养鸡场。” 苏长久提醒了一下,转身走了。 常春芝看着苏长久走远的背影,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你这死丫头,咋还哭了。”常婆子蹙眉骂了一句:“还不赶紧收拾下,你放心,晚饭我们给你送过去。” 老苏家,苏奶奶带着两个儿媳妇忙着剁肉切菜和面,准备包饺子。 苏爷爷和杜同和、迟格两个同龄人坐在堂屋的炕上说话。 迟意远则坐在老苏家的院子里,看着苏小甜在院子里来来回回捉蝴蝶。 嫩黄色的蝴蝶来来回回地穿梭在院子里的花草之中,每次看着蝴蝶落下来,苏小甜便蹑手蹑脚的过去。 但蝴蝶好像有感应一样,只要苏小甜靠近到半尺之内,她肯定会果断起飞。 小姑娘来来回回地跑着,累得气喘吁吁,蝴蝶却越过墙头飞走了。 “真讨厌!”小姑娘娇憨地跺脚。 “累了吧,过来喝口水!”迟意远笑着说。 俊俏少年的面容之上,洋溢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就算苏小甜已经看惯了,还是有一瞬间的失神。 看苏小甜不动,迟意远忍不住笑意更深,他伸手揉一揉苏小甜的头发,态度十分宠溺! 无法无天的苏小甜忽然小脸儿就这么红了。 迟意远看到了,却并不觉得小丫头会害羞,只当她是跑热了。 “坐下来休息一下!”迟意远态度一如既往的温柔。 “谢谢意远哥哥!”苏小甜慌忙从迟意远手中接过竹子做的水杯。 这是迟意远自己做的竹杯子,虽然不精致,但边边角角却都细细地磨过了,十分光滑。 就在这时候,苏次良从外面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看到苏小甜的手中捧着一杯水,毫不客气的接过去一饮而尽。 苏小甜冷不防手里空了,再看看苏次良手中的杯子已经空了。 …… 迟意远也愕然地看着苏次良。 苏次良嘴角划过不易察觉的笑容。 转眼之间,半个多月过去。 李长庆按照约定的送来了一共一千三百只鸡崽子。 加上原来的二百只,红心大队的养鸡场就有了一千五百只鸡崽子。 因为王香花照顾得尽心尽力,一千五百只鸡崽子,只折损了三十几只。 可将苏长久这个大队长高兴坏了。 这是个好兆头啊,开门红,他们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一定能够办成功。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公社里。 吴主任将心思打在这些鸡崽子身上。 思前想后,吴主任决定去找钱主任商量商量。 “主任,这红心大队最近的思想真是越来越有问题了!”坐在钱主任对面的椅子上,吴主任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 “哦,怎么就有问题了?” 红心大队现在可是公社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怎么就有问题了? “办个养鸡场就算了,现在规模搞的这么大,不是搞资本主义吗?”吴主任将早就想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钱主任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没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那个养鸡场是集体财产!” 吴主任这才想起,那个养鸡场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而且在公社里报备过了。 “主任,是我口误了,我是担心养鸡场办起来之后,有人想着薅羊毛。” “这个你尽管放心,没发生的事,我们不能凭空揣测!” 钱主任是支持红心大队做点儿什么的,因此话里话外也都是回护。 这个吴主任,就是个搅屎棍子一样的,只要别人有个什么,他就要想方设法的给弄过去。 什么时候,这个人调走了去祸害别人才好。 “主任,我还是觉得,红心大队太冒失了,他们大队才多少人,哪里能养得起那么多的鸡崽子?” 钱主任斜睨一眼说:“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东风大队的吴队长找过我了,愿意为红心大队分忧解难,帮忙饲养一些鸡崽子!”。 钱主任都冷哼出声了,这个吴主任,果然是冲着红心大队的鸡崽子来的。 “那些鸡崽子不是我们公社给的,你想要,找红心大队去。” 钱主任深深的看了一眼吴主任,将这话给推回去了。 这些鸡崽子怎么来的他不知道,但肯定与陈子安陈部长有关系。 红心大队现在上面有人照应着,莫说是他,就是县里的领导们想折腾事儿,也要衡量一下。 他脑子坏掉了,才会惹这个事儿! 吴主任却没有想到这么多,他只知道,红心大队有一千五百只鸡崽子,等到明年,就能产出鸡蛋了。 要是能分一半鸡崽子回去,以后的好处多的不得了,别的不说,鸡蛋和钱源源不绝啊! 但让他自己找红心大队…… “主任,东风大队这也是为红心大队着想,红心大队一年才能产多少粮食,难道都喂鸡?”吴主任苦口婆心的说。 钱主任低头继续在笔记本上写什么,边写边说道:“只要红心大队交足公粮,剩下的粮食自己吃也好,喂鸡也好,我都不管。” 只要有本事,别说养一千五百只鸡,就是一万五千只鸡,他都不管。 他估计红心大队敢这么大手笔,肯定还有后招,不会将所有的粮食都用来喂鸡。 只是,吴主任这个蠢货,看不清楚,只想着自己那点儿小心思。 吴主任没有得到钱主任的准话,但还是没有放弃,又将心思打到了苏长久身上。 苏长久也是个老油条了,吴主任一开口,他就明白了。 这是算计他来了,辛辛苦苦才搞出这么一个厂子,可不是用来养肥别人的。 “吴主任啊,您想着我们红心大队,我代表大队里的社员们感谢您!”苏长久笑的像个弥勒佛一样。 吴主任有一瞬间都觉得,这事儿就要成了,可是随后,苏长久的话却让他的心瞬间冷了下来。 “只是,吴主任您有所不知,这些鸡崽子可都是县里的鸡蛋糕厂委托的,我做不了主。” “一千多只鸡崽子,你就一点主都做不了?”吴主任不死心的问。 “其实,也不是不行,要不,公社的两百只给东风大队?”苏长久笑眯眯的回答。 吴主任想要七八百只鸡崽子,只给两百只,有什么意思。 馋了想改善个伙食吃鸡肉都不经杀。 “苏队长,你是个党员,得有觉悟!可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向东风大队学习!” “吴主任,我觉得我挺有觉悟的,这不是都同意给东风大队两百只了?”苏长久软软的说:“至于其他的,我也没办法,毕竟也不是我们自家的东西!” 这话还真让吴主任无从反驳。 他想了想,觉得没有弄到一般,先弄回去两百只也行! “既然如此,我给东风大队说一声,让他们过来将鸡崽子运走。” “行,吴主任,我这会子就去公社,将这件事给钱主任汇报下。” “为啥还要给钱主任汇报?”吴主任吃惊的看着苏长久。 “哎呦,吴主任啊,当初我收这些鸡的时候,可是答应过钱主任,要给公社上交鸡蛋的。” “就这么点事儿啊,我当多大事儿呢,你们不是还有这么多的鸡崽子?交那点儿鸡蛋有啥困难的?” 吴主任对此并不以为意,他只打算干指头沾盐,没打算将来给公社交鸡蛋。 反正红心大队还有一千多只鸡崽子呢,给公社交的鸡蛋,就让红心大队出。 “吴主任,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鸡不知鸡蛋少啊!” 吴主任立刻板着脸说:“老苏啊,这我就不得不批评一下你了!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怎么能这样和兄弟大队斤斤计较呢?” “吴主任,话可不能这么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说实话,不能说谎!领导人都说了,实事求是!” 领导人都搬出来,吴主任还能说什么,他为之气结。 “这些鸡给了东风大队,以后鸡蛋也要从东风大队出,不给钱主任汇报怎么能行?钱主任找我,我找谁去?” 苏长久心中冷笑,脸上却是如沐春风一眼的笑容。 东风大队,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个个就想着占便宜呢,他苏长久的便宜是这么好占的吗? 再伸爪子,剁了! “说句不中听的话,鸡崽子折损高,东风大队又不会养鸡,要是折损光了不认账,我也不会生鸡蛋给钱主任交差?” 这话说的真是气人的很,但吴主任还没办法回。 鸡还没要过去,苏长久就咒鸡崽子折损,这也太损了。 偏偏,苏长久还又态度恭恭敬敬的问了一句:“吴主任,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吴主任:…… 对个屁! 吴主任气咻咻的走了。 苏长久哼着不成调子的歌去看那些可爱的鸡崽子了。 第103章 回到大队里的苏小甜又开始了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 一走这么长的时间,地里的庄稼苏小甜少不得要去看一圈儿。 就算夏粮已经收获,但红心大队的不少,光是秋粮也是很大一片。 前前后后花了十几天时间,苏小甜才算将所有的地都跑了一遍。 这一遍跑完之后,苏小甜放心了,除了个别地块稍微有些缺肥料之外,其他地块长势良好。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杜爷爷,我看着这一片地缺少氮肥了,得想办法补上一些,要不影响庄稼收成。” 苏小甜仔细观察过这一片玉米地,又与地里的庄稼简单沟通之后,得出结论。 但她并没有将话说得太满,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这些当年生的庄稼,虽然能沟通,但到底不如成年老树沟通起来畅快。 “我前两天正给大队长建议,这块地多追一些羊粪。羊粪含氮高,增产效果好,追肥最得用。”杜同和满意地笑着说。 小甜这孩子,孺子可教也。 小小年纪,便能有这样的本事,要是将来能上个农业大学,学以致用,就是真正的人才了。 “杜爷爷好厉害!”苏小甜立刻开始拍彩虹屁。 杜同和失笑:“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要是连这点儿常识都不知道,岂不是连你一个小娃娃都比不了?” 苏小甜也笑了,一老一小行走在夕阳下,那画面十分温馨。 而苏小甜忙着各个地头乱窜的时候,红心大队的社员们迎来一件喜事。 李柱子终于要娶媳妇了。 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终于要娶媳妇了,意味着,红心大队又少了一个光棍,将来少了一个五保户啊。 从大队长到社员们,都很激动。 老苏家将李柱子当成自己家娃一样,自然更是尽心尽力的。 从定了日子开始,苏奶奶就抽空带着自家的儿媳妇们帮着李柱子收拾那破败不堪的家。 要说李柱子能结婚,最大的功劳当是苏小甜的。 李柱子的癞子头被苏小甜的方子治好了。 要说李柱子,本来不是个孬人,只是被癞子头耽误了。 现在一头黑而浓密的头发让李柱子的档次瞬间上升了不止一点半点。 再加上老苏家的人老督促他勤洗衣服勤洗澡之后,李柱子改了过去埋汰的样子,就更吸引人了。 大姑娘小媳妇的总说,李柱子是个俏郎君。 李柱子有了底气,说话的声音都大了许多。 李柱子的新媳妇是王香花娘家大队里的。 姑娘叫王翠翠,是个极好的姑娘,家里家外一把手,不拘是什么活儿,都能拿得下。 唯一不好的就是家里有个瞎了眼的老爹,王翠翠孝顺,坚持出嫁要带着老爹。 可这个年月,养活自己一家子人都难,谁家愿意多养一个瞎眼的老爹? 一来二去,耽误到了二十五岁,王翠翠还没找个人家嫁出去。 王香花抽空回去一趟,将李柱子的事说给王翠翠听,又将王翠翠的要求给李柱子说了。 李柱子一听,也不是让自己入赘,就是养个老人,也没啥。 再看看王翠翠,模样儿好,长得周正,干活爽利,也就答应了下来。 王翠翠看过李柱子之后,觉得小伙子长得不错,也就答应下来了。 两厢一合计,这不,就要办喜事了。 “柱子,你家虽然条件差,可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苏奶奶一边帮李柱子拆洗被褥,一边絮絮叨叨地念叨。 “我知道,婶儿,就是您也知道,我一穷二白的!我寻思着,给翠翠做上一套衣裳。” 再多,李柱子也实在拿不出来了。 “柱子,既然要做衣裳,就给你俩一人做上一套新的。”齐良英笑着说:“你这衣裳都破了,结婚的时候也不好看。” 李柱子垂下脑袋,半晌才嗡声说:“我也想,可存了这么多年,就只得了一身衣裳的布料,我这两天正寻思着借小军的衣裳穿一下。” 小军是大队长家的儿子,今年二十四岁,在部队里当兵好几年了,有军装,十分挺括。 “穿军装也好!”齐良英听李柱子这么说,也就不劝了。 苏奶奶看看李柱子,说:“柱子,我知道,你这些年手里也存了一些钱,我手里还有些布票,给你拿去用就行。” 李柱子家里就他一个人,工分不少,每年算下来,都能拿到一小笔的钱,虽然不多,经年累月下来,也攒了不少。 “婶,这可不行,布票多难得啊,您还是留着自己家里用。”李柱子忙推辞:“再说,您家几个娃过两年也要说媳妇了。” 相对于钱来说,布票虽不值钱,却更难得。 李柱子可没脸就这样让苏奶奶将自家攒起来的布票都给他。 “我也不多给你,就一套衣裳的。等我家几个娃说媳妇的时候,你要是还能存下,再给我周济也是一样的。”苏奶奶搓洗着粗布被面说。 齐良英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然让婆婆升起了将布票给李柱子的心。 她有些后悔,为什么要多说这一句话。 家里虽然最近多了不少票,可是,这年月,谁还能嫌票多不成? 但家里是婆婆当家,她知道,就算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因此,齐良英并没有反对。 “婶,我以后会好好孝敬您的!”李柱子感动的说。 “都不容易,帮一把的事儿,你的日子过好了,婶子就能放心了!”苏奶奶笑的慈眉善目。 他们老两口一辈子行善积德,或许就是因为行善积德,家里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苏奶奶因为这样的想法,越发的慈和了。 李柱子娶媳妇这天,李长庆带着人送了一批鸡饲料过来,正是苏小甜一直想找的骨粉、豆渣等东西。 苏小甜可乐坏了,有了这些打底,不怕鸡长不好。 只是,总不能一直指望着李长庆帮忙,还是要想法子自己找路子弄到这些饲料才行。 苏小甜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城里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法子。 李长庆因撞见了喜事,又听人说李柱子结婚这事是老苏家的人帮着办的,就连陈子安两口子都来了。 他便喜滋滋的赶到李柱子家里随了五块钱的礼,美其名曰沾沾喜气。 五块钱随礼,在红心大队,算是一笔巨额的大礼了。 毕竟,能随一块钱礼的都是直系人家,一般的乡亲都是随五毛钱或者一碗粮食,几个鸡蛋的。 李柱子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诚挚的端着酒杯子向李长庆道谢。 李长庆拍拍李柱子的肩膀,十分客气的笑:“咱们都是李家人,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大兄弟别和哥哥客气。” 他来过红心大队很多次了,当然听说过,李柱子和老苏家关系匪浅,就像是老苏家的第四个儿子一样亲近,他也是因为这个,才愿意多给李柱子面子。 李柱子也笑了,客气说道:“您是城里人,和咱乡下人可不一样” 李长庆看看正在与苏长久说话的陈子安,笑道:“有啥不一样的,不都是两只眼睛两条腿?” 老苏家人热情的招呼李长庆坐席。 李长庆因陈子安在,便也从善如流的留下坐席。 乡下的席面,没有啥好的,最好的就是一道肉沫炒茄子和一道鸡蛋炒韭菜,其他都是些自家种的素菜。 陈子安、李长庆、苏长久、苏爷爷以及大队里几个老人坐在一桌。 李长庆默默看着,发现陈子安一点架子都没有,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友好的说话。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或许,眼前这位年轻的陈部长,将来前途不止如此! 这样的发现,让李长庆更加坚定了要与陈子安交好的心思。 虽然之前的想法被自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给破坏了,但现在补救,应该还来得及。 一顿简单的酒席,宾主尽欢。 晚上,陈子安两口子抱着陈元白小朋友与李长庆同一辆车回县城去的。 而老苏家的人,帮着李柱子两口子收拾了一片狼藉,才回家。 老苏家的人临走的时候,王翠翠红着脸将一份没有动过,提前预留下来的菜硬塞到了梁秀的手里。 “三嫂子,大嫂子今天忙,没过来,这份菜劳烦您帮我送过去。” 梁秀看这羞红了脸的王翠翠,笑了。 这倒真是个聪明会来事的姑娘,只盼着能好好与李柱子一起过日子。 聪明人的日子,过的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千五百只鸡在养鸡场里,乐坏了王香花,也忙坏了王香花,她带着大队长安排的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养鸡场里忙碌着,劲头十足。 这些鸡崽子在王香花全心全意的照顾下,小鸡崽子见风长,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都已经长到差不多成年鸡的模样了。 而这些时间,苏小甜也没闲着。 她在读书的时候,又摸到了一本养鸡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比之前她看到的书还要系统全面,补足了之前一本书上面欠缺的内容。 学习了这一本书之后,苏小甜算是对养鸡这门学问有个系统的掌握了,而且,她现在有系统加持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巨人了。 经过梳理之后,她将现阶段能用的一些技术教授给了王香花。 王香花自从开始负责养鸡场的工作之后,苏小甜说的一些理论知识她根本不能理解,如此几次之后,她终于体会到了不学习的坏处。 因此,她抽空就会学习,不管多忙,每天晚上大队里组织的扫盲班肯定参加。 且她去扫盲班,和其他人还不一样,她每次都十分认真的听上面的老师讲课,而不是像其他妇女一样,坐在下面聊天做针线活。 除此之外,在养鸡场的时候,她也会向苏小草、苏小梅这两个初中毕业生请教一些问题。 “小梅啊,你看看,这个字是咋读的?我记得你们给我教过,我怎么就忘了?” “小草啊,咱们这养鸡场一天的消耗的鸡饲料是怎么算的?我这脑子不好,咋又给忘了?” 苏小梅和苏小草两个人经常说,王香花这是走火入魔了一样,简直怕了她。 王香花听了,不光不恼火,还十分骄傲的说:“我其实也是个爱学习的,要是赶上好时候,说不定读书比你们还好嘞。只可惜,我们那时候,女娃子没有读书的,耽误了!” “大婶子,你该不会是打算让我爹推荐你当个工农兵大学生吧?”苏小草看着王香花这架势,忍不住促狭。 “还会打趣我了!”王香花道:“我家小甜说,不认识字,到了城里连茅厕都找不到嘞。” 苏小草和苏小梅两姐妹面面相觑。 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事儿。 “东风大队去年有个人去城里的时候,进错了厕所,大男人跑到女厕所,差点儿被人当成流氓给抓了。”苏小梅说。 “我当时听了,还觉得这怎么可能,这会儿一想,还真有可能!”苏小草也说。 “我说的对吧?你们这两个娃,还年轻,可不能白白耽误时间。到了我这把年纪,后悔就来不及了。”王香花以
相关推荐:
月华浓
艳照门_御书屋
养父
[咒回]被五条悟婉拒的妻子
[黑子的篮球]引狼入室
铁树不妨开开花
女儿国今月如霜(古言1v1)
主奴情结
情欲(略SM)
【咒回】嫖男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