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叶玉晚来春 > 第14章

第14章

军功爵位制度: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从新兵到公乘,仅仅数个月,跨度之大,自从商君设立军功爵位制以来,白仲还是第一人。 桓齮不敢擅自拿主意。 嬴政也犹豫了,沉思着说道:“赵高,传李斯、王翦来见寡人。” 第14章 封爵公乘 不多时,李斯和王翦,同时来到章台宫大殿内。 “参见大王!” 他们二人齐声恭敬地说道。 “两位,先看看这份奏报!” 嬴政扬了扬手,赵高马上把竹简送到王翦和李斯面前。 看了一会后,王翦当场傻了眼。 奏报的内容还是和白仲相关,不仅查清楚战功没问题,甚至战功还更厉害了,再一次刷新他对白仲的认知。 竟然斩敌一百零九人! 王翦心里在想,就算让这么多人站在自己面前不动,任由自己去砍,都有可能砍得手酸了。 白仲还是人吗? “这不可能!” 李斯还是第一次得知白仲的事情,惊讶地问:“大王,这份奏报没问题吗?” “奏报的内容,确有其事!” 嬴政淡淡地说道。 “就算是杀敌十九人,军中也没有谁能做到,更何况是个新兵,一百零九……臣认为不可能。” 李斯还是不敢相信,续道:“上将军也做不到如此吧!” 王翦摇头道:“哪怕我再年轻二十年,在最身强力壮的年纪,也远不如他,但此人的战功,却是真的。” 蒙毅说道:“李廷尉认为,大秦军中谁敢虚报战功,还报得那么大?大王已命我派人前去查过一遍,桓将军及其部下将士皆可作证。” 李斯懵了好一会,确实没有谁敢把战功虚报得那么大,除非想自寻死路,也就是说那么惊人的战功,都是真的! 不仅王翦和蒙毅相信了,连大王也说是真的,李斯想不相信,也找不出其他理由。 “廷尉认为,如此战功,该如何封爵?” 嬴政问道。 李斯回过神来,躬身一拜,马上道:“按照军法,白仲杀敌之功,斩杀赵军主帅之功,最高可封爵公乘,但此人是入伍不过数个月,封爵太高,怕是不妥。” 他的想法,和桓齮的一样。 不敢给白仲封赏得太高。 “廷尉这样说就不对了,自商鞅变法以来,军功制就是我大秦军队之核心。” “如果不按功封赏,制度将形同虚设,还会寒了所有将士的心。” “臣认为大秦的勇士,没有老兵新兵之分,只要能杀敌立功,应当一视同仁。” “请大王论功行赏。” 王翦上前说道。 蒙毅附和道:“臣也认为,该论功行赏,给白仲封爵公乘。” “大秦勇士,只要能杀敌立功,应当一视同仁!” “上将军说得好!” “寡人就封白仲为第八等公乘。” “赵高,为寡人草拟王诏,尽快送去桓齮军中。” 嬴政充满了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赵高躬身道:“唯!” 他知道这个叫白仲的年轻人,已经进入大王的视线,如果再立几次功,一飞冲天不再是梦,心里羡慕得很。 —— 邯郸。 赵国宫殿内,气氛紧张压抑。 王贲和蒙武两路大军,已经攻打到番吾、邺城,再深入就是邯郸,消息已经传到赵王迁的手中。 宫殿上的所有大臣,全部沉默了,连呼吸都不敢用力。 赵王迁走来走去,心急如焚,指着那群大臣,怒问道:“到底要怎么办?你们说话啊!” 群臣继续沉默。 “再不说话,寡人把你们全部砍了!” “秦军快要打到邯郸,你们还在这里一声不吭。” “到底如何御敌?” “你来告诉寡人!” 赵王迁愤怒地指着一个大臣,喝道:“你要是说出办法来,寡人给你连升三级!” “大王,臣是管钱谷的,这些和臣无关,臣也没有任何方法!” 这个大臣连忙撇清和自己的关系。 “你没有方法,寡人要你何用?” 赵王迁暴怒道:“来人,把他拖下去砍了。” “大王饶命啊……” 那个大臣被吓得跪下来,苦苦哀求。 “大王,臣有主意!” 群臣当中,郭开苦思片刻,连忙上前道:“赵韩魏本是一家,如果赵没有了,韩魏也一定会被秦灭掉,臣提议一边让人固守番吾和邺城,一边请求韩魏支援。” “只有我们三国合纵,才能挡住秦军,任何一国被灭,对于其他两国而言,唇亡齿寒,臣认为韩魏一定会答应支援。” 赵王迁眼眸一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三晋同出一家,韩魏一定不会看着赵被灭了。 如果赵没有了,下一个就轮到他们。 “快让人出使韩魏!” 赵王迁连忙说道:“郭开,出使一事,你来负责,一定要快!” “臣领命!” 然而,郭开刚回应,大殿外面,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走进来。 “大王,紧急军情!” 那个士兵高呼着,举起一份竹简。 有侍从把竹简接过,送到赵王迁面前。 还未把上面的内容看完,赵王迁用力地摔在地上,恶狠狠道:“赤丽已经失守,秦军在攻打宜安,李牧在北边到底都做了什么!” 听到赤丽失守,群臣又一阵惶恐。 “寡人说过,赤丽宜安有失,必定砍了他!” 赵王迁咬牙切齿道:“传寡人诏令,让李牧回来领死!” “大王不可!” “李将军一定为匈奴牵制,无法抽身。” “如若李将军死了,赵国再无人能挡秦军!” 一群大臣连忙为李牧求饶。 他们哪能让大王砍了李牧,否则赵国就要亡国了。 赵王迁实在气不过来,但想到李牧的重要性,厉声道:“若是宜安再失守,让李牧提着脑袋回来见寡人!” —— 秦赵之战的消息,快速在诸国当中传播。 郭开派出的使臣,分别得到韩魏二王召见,最后韩魏二国都被说服了,答应出兵救赵。 这些消息,同样传到宜安城内。 “将军,韩王和魏王都同意出兵了。” 赵葱把最新的军情,交到李牧手中。 李牧简单地看了一会,欣慰道:“我们的大王,总算不再昏庸。” 请求韩魏出兵支援,只要能拖着秦军,等他收拾了北边的桓齮,就可以马上回援,把秦军全部驱逐出赵境。 “将军,慎言!” 赵葱提醒道。 私下非议君主,可是死罪。 李牧和赵王迁的矛盾不浅,这句话要是传回去,后果很严重。 “我知道!” 李牧随口回应,正要回去军营,却听到战鼓的声音,从城楼的方向传来。 “两位将军,秦军又来攻城了!” 一个士兵着急地走过来。 第15章 分析战略 李牧来到城楼上一看,秦军果然发起了第二次攻城。 随着战鼓的声音不断响起,秦军的楼车、冲车等往城墙靠近,一批抬着云梯的士兵,率先开始攀登城楼,然后还有秦军的弓箭手,拉弓往城楼上抛射,打压城楼的赵军,辅助大军攻城。 “迎战!” 李牧高声道。 城楼上的赵军守卫,快速行动起来,各种守城的东西,全部搬上来。 桓齮调整了攻城的策略,让第二梯队的,和第一梯队的陷队之士,一起发起进攻,白仲也在其中,但是这一次不像上次那样拼命。 不过这一次攻城,战略调整得比上一次好,部分士兵可以登上城楼。 “跟上!” 白仲看到不是只有自己一人上去,也带领部下登城作战。 可是登上城楼的作用也不大,很快又被赵军防住,白仲等三十六人,在城楼上杀了一轮,看着气势不对劲便退下去。 其他登上城楼的秦军士兵,陆陆续续被杀退了。 桓齮不得不下令道:“撤退吧!” 呜呜呜! 撤退的号角响起。 第二次攻城,又以失败告终。 桓齮的眉头更皱,对于宜安,已经没办法了,但又不能放弃,只有再召集诸将到自己的主帐内,商量如何破城。 再打不下来,处境对于秦军很不利。 白仲要兼顾部下,又有所顾忌,不能一腔热血地厮杀,杀敌数量不多,和上次一样只有八人,收割的耳朵和系统统计的一样,随手交给军法官,再把功勋点加在肉身上面。 “多谢白百将!” 章邯等十多个又斩获战功的人,此时无比兴奋,他们同样没有牺牲任何一人。 跟在百将身边杀敌,比什么时候都要安全。 第二次攻城之后,很快又过去了三天。 军功公示完毕,桓齮没有其他命令,估计还在商议接下来的决策。 全军就这样空闲下来,各个部将安排自己麾下的军官,带领士卒操练,避免再攻城的时候,兵力松懈了。 连续两战失败,时间拖得也久了,军中士气大不如之前,如果再打第三次,结果可能还没有第二次好。 白仲也在带领部下的士卒操练,正巧看到王离走过来。 “参见王将军!” 他们连忙行礼。 王离专门来找白仲的,说道:“你们继续训练,白百将有没有时间?我们聊聊。” “好啊!” 白仲点了点头。 两人在校场的边缘坐下,王离首先说道:“白百将,你说对了,宜安可能真的打不下来。” 想到第一次攻城时,白仲说过的话,他觉得白仲不只是个人勇武那么简单。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打不下来。” “王将军是否还记得,长平之战?” 白仲回忆着在后世看到过的历史事件。 提起这场仗,王离有点激动道:“当然记得,武安君白起在这一仗里,坑杀赵军四十余万,最后要不是魏、楚两国相助,赵国已经被灭了。” 白仲分析说道:“这场仗赵国会败得那么惨,目的在于赵军换帅,把廉颇换成了赵括,廉颇凭借山险,筑垒固守,坚决不出战,将军是否觉得,李牧的做法和当初的廉颇很像?” 王离听了猛地抬起头,视线越过校场,往远处高大的宜安城楼看去,惊讶道:“白百将是说,李牧效仿当年的廉颇,要把我军拖死在此?” 白仲点头道:“这是其一,我军远出,不利久战,李牧坚守不出,宜安无法攻破,如果将军是将帅,会怎么做?” 王离寻思了好一会,道:“如果我是军中主帅,一直无法破城,会下令撤退回去,或者从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 “没有大王的命令,撤退肯定不行,那么将帅最有可能的是寻找别的突破口,距离宜安最近的是什么地方?” 白仲又说道。 “肥城!” 王离马上想到这个城池,续道:“就在宜安东方,不过数十里。” 果然有这个肥城,继续发展下去,真的会变成了肥之战。 白仲想着要改变,唯有借助王离之口,去告诉桓齮该怎么做,进而改变这一战的结局,继续说下去道:“如果我是将帅,可能会率主力攻打肥城,诱使赵军出城救援,再将赵军歼灭于行军途中。” 王离惊喜道:“此计可行。” 他没想到白仲分析战局还能那么详细,不仅看穿了宜安不容易攻破,还想出了击败李牧的策略,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策略上报。 “将军不用急,策略是可行,但不一定能成功。” 白仲又说道:“敌攻我救,是致于人,兵家所忌,李牧作为赵军大将,不可能不懂,如果他不去救肥城,而是在我军主力离开后,袭击主营呢?” 王离浑身一震,若是主营没有了,粮草辎重都被赵军得到,秦军必败无疑。 “如果赵军袭击主营,桓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回援,李牧再安排人在回援的路上埋伏,诱敌出城的结果,将会被反过来。” 白仲再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王离皱着眉头,问道:“白百将认为,我军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白仲说道:“退回赤丽,保存实力,保障最后的退路,再伺机而动。” “你说得对,我这就去见将帅,无论将帅是否会攻打肥城,我都要把你这番话告诉他。” 王离连忙起来,往桓齮的主帐走去。 白仲拍了拍手,心里希望王离把这番话告诉桓齮,最后真的能改变结局。

相关推荐: 我给OL娇凄绑上了眼罩   我的霸总爱装小奶狗   不报(ABO)   声色(短篇)   温柔的sm我吧   炖肉记   光与影(真骨科)   月下低语时   如何折下高岭之花   君在暮云里(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