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放开那个女巫 > 第88章

第88章

算起来,这俩干的都不是挣钱的活,但也是他们家缺不了的。 很快李氏和蔡氏就回来了,一人拿了十五两银子,恭恭敬敬的交给了罗氏。 “娘,够不够?不够我们再出点。”李氏道,她脸上的喜色都盖不住,新房啊,他们家也要盖新房了。 饶是不爱说话的蔡氏脸色都红红的,可以看的出来很开心。 罗氏将银子收下:“不用,就这些就够了。” 将银子放好,罗氏又看向李氏,开口:“瑶瑶说的没错,文农也十六了,你这个当娘的也不知道操心操心他的亲事。” 李氏摆摆手:“娘,我哪有空啊,鸭棚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的,要我说,这挑儿媳妇的眼光还得是您,这事我和孩子他爹听您的,您说怎么就怎么,您说哪个好就哪个好。” 罗氏一时之间不知道这儿媳妇是夸自己呢还是夸她呢,还她说了算,这人就是想躲懒,不想操心。 “我看你就是想躲懒,行了,不管就不管吧,我找个时间找媒婆问问。”罗氏说道,至于文俊,罗氏虽然也着急,但是文修易之前说的话还在耳边,文俊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得先学好医术,这男人,不怕等。 倒是文农,早点成亲也好,小两口还能互相帮衬一下,在码头开个小饭馆,挺好的。 将这事记下,罗氏就把几人撵走了,屋里就只剩下老两口,罗氏就把她的小金库从床底下搬出来,放到桌上。 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还上了锁。 一打开,里面有银票,有碎银,足有几百两,还有文瑶送给他们的玉如意,也在里头好好的放着。 之前文老汉拿着他那个出去炫耀,差点让人给扒拉到地上摔坏了,自那以后罗氏就直接锁起来,碰都不让文老汉碰了。 她在里头数半天,拿了五十两出来,加上李氏和蔡氏送来的三十两,就有八十两了。 “够了吧?”罗氏问文老汉。 文老汉抖了抖自己的烟斗,瞥了一眼箱子里的钱,再多他也碰不着,便说道:“够了,老大他们那宅子也才花了五十两,就算要盖的稍微大一些,也用不上这么多。” 罗氏想也没想直接道:“那就连家具什么的都打新的,剩下的钱,把老宅这翻新一下,往后这边就做作坊了。” 既然赚了这么些钱,就没有不花的道理,该花的时候就花。 老两口商量完了这些,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罗氏看着房顶却怎么也睡不着。 手摸了摸枕头下面放着的玉如意,觉得自己这一年过得就跟做梦似的。 玉如意冰凉的触感传来,让罗氏多了些安全感,就这么慢慢的睡着了。 第二天,文老汉一早就去找了村长,说了自家要选块地盖房子的事。 没过多久,文家又要盖新房的事就在村里传遍了,这次都不用村长通知,村民们自发的就跑到文家报名了。 第241章 回家了 文家老宅门口排满了人,文老汉拿着烟杆站在门口,挨个挨个的点名。 文瑶来的时候就看见她爷爷就像个司令员一样,指挥这个指挥那个,旁边的罗氏一脸嫌弃的站在那。 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却没有一个人敢插队敢多说一句的。 文瑶走过去挽上老太太的胳膊。 “奶,瞧啥呢?”文瑶问。 罗氏朝文老汉的方向努了努嘴:“不看着点你爷一会又让人给忽悠了。” 文瑶扑哧一声没忍住笑出了声。 罗氏嗔怪的瞪了她一眼,拉着她从文老汉旁边进了老宅。 “你咋来了,这人来人往的可别挤着你。”罗氏说道。 文瑶嘿嘿一笑,往老太太手里塞了张银票:“奶,这个你拿着。” “啥啊?”罗氏拿起来一看就要给她塞回去:“你这丫头,都说了不要你们的钱,我们自己有。” 文瑶躲的老远,叫道:“奶,你要是不收我爹回来能打死我。” “他敢!我先打死他。”罗氏脸色立马变得严肃。 “奶,你就收着吧,我们的一点心意。”文瑶靠在罗氏身上撒娇。 罗氏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了看银票的面额,一百两。 “这也太多了,那也用不着这么些。”这哪是一点心意啊,这是全给他们出了。 “你拿回去,奶不能再要你们的钱了。”罗氏把银票塞回给了文瑶,见她张嘴要说话便先开口堵了回去:“你也别说是你爹欠我们的啥的,那些年给你爹填进去的窟窿你们早就已经补完了,真要这么算,现在也是我们欠你们的。 瑶瑶,你帮了奶,帮了你二叔二婶,这些奶都知道,奶又不傻,你脑子里的这些主意,看起来东一个西一个的,可哪个不是按照家里人能干的来做? 奶知道你是为了补偿这个家里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全靠你们,别的奶就不说了,这房子,必须得我们自己盖,这钱你拿回去,你爹回来要说你,你让他来找我。” 说完,罗氏不管文瑶怎么躲,愣是把银票给她塞了回去。 文瑶只好收回银票,瘪瘪嘴:“奶……” 罗氏瞪了她一眼:“别跟我搁这演啊,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好吧。”文瑶见争不过老太太,也只能作罢。 “奶,地选好了吗?”文瑶把银票收起来问道。 罗氏点点头:“就挨着你们家的那块地,旁边旧屋是村里人的,你爷早上去村长家的时候一道去买下来了。” 文瑶一喜:“那可太好了,到时候就挨着我们盖,直接在院墙上开个门,咱们就还是住一起了。” 罗氏嗔怪的瞪了她一眼,倒是没说什么。 文老汉定好了干活的人,反正老宅也不拆,干活的人就直接回家带了工具上定好的地皮上收拾去了,先把上面的杂物还有那家的旧屋给拆干净了。 半个月后,文修易回来时,就看见自己家旁边竟然在起房子了。 “瑶瑶,瑶瑶,我回来了。”文修易推了门回家站在门口就开始喊。 石嬷嬷听见动静跑了出来:“老爷,您回来了?”说着赶紧上前把文修易的包袱接了过来。 “石嬷嬷,隔壁谁家盖房子啊?这么大动静。”文修易问道,那房子看着还挺大。 “我家。”罗氏从厨房出来,腰上还系着围裙。 “娘?”文修易一愣。 石嬷嬷赶紧道:“隔壁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院子,都盖了有大半个月了,老宅那边老太太做了大酱作坊,这段日子老太太他们都住这边呢。” 文修易赶紧跑到自家老娘跟前,笑呵呵的开口:“娘,您和爹终于想明白了啊。” 罗氏嫌弃的翻了个白眼:“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府城那边事都做完了?州府大人没有为难你吧?” 这都将近一个月了,罗氏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如今看到儿子安安稳稳的回来,罗氏心底的大石头才彻底的放下。 文修易:“没有,没为难,该教的我都教了,曲辕犁和水车的图纸我也给州府大人了,州府大人还给了五十两银子的奖励。” 说着,文修易从怀里摸出来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子,递给罗氏。 罗氏没接:“给我干嘛,给你闺女去,行了,回来就行了,累不累,累就歇歇,不累就上山找你爹去,成天的盯着那些果树,能盯出果子来不成。” 文修易听着熟悉的吐槽声,嘿嘿的傻笑,爹娘都好好的,他就好好的。 这么久没在村里,文修易还真的挺惦记村里的情况的。 “那我上地里和山上转转去。” 见他要走,罗氏又补了一句:“再去酒厂把你闺女叫回来,这一天天的,不见个人影,她要是太闲就让她回来跟文娣一块绣花。” 文修易直接哈哈大笑:“那她指定让您把她手剁了算了。” 一句话惹得罗氏追着他跑了几步,嘴里骂骂咧咧:“哪有你这么当爹的说闺女的,滚,赶紧滚蛋,看见你就来气。” 文修易一麻溜直接跑了。 石嬷嬷上前扶了罗氏:“老太太又何必跟老爷计较,瞧见老爷好好的回来,这下您心里踏实了。” 心思被戳穿罗氏也不恼,但嘴上依然不饶人:“要不是亲生的,你看我揍不揍他。” “是是是,您老最心善了。” 两人说着话回到厨房继续准备饭菜了,如今干活的都管饭,这一天天的,几个灶台的火就没断过。 文修易一回来出现在地里,那就一下被人给围住了,不是让他去这家地里看看,就是让他去那家地里看看,大家都是第一次种土豆和红薯,生怕自己给种错了,将来长不出来那么高的产量。 这一忙活,别说去找爹和闺女了,就是连文家其他人的人影都没见着,全上村里其他地方转悠去了。 还是晚上天黑了实在是没办法继续看了,这才放他回来,文老汉见着人还挺惊讶。 “呀,老大回来了。” 罗氏一听这话,就知道文修易压根就没去找老头子。 第242章 福报来了 也不能怪他,他这一回来,村里人就跟找到了主心骨似的。 要说最高兴的,就属放学回来的大头了,快一个月没见到文修易,大头恨不得整个人都粘在他身上,走哪跟哪。 文修易也想念这小幺儿。 家里伙食好了,又养了乳牛,如今每天文瑶都让家里的几个孩子包括她和文娣文英,还有罗氏跟文老汉每天早上一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再吃点别的早饭。 加上大头他们三个小不点天天跟着巡风练武强身健体,这体格长得那叫一个飞快,文修易要不是劲大,都快抱不动了。 大头不光粘着他,还缠着他说府城的事。 文修易说着,不光是小的,就连文家其他人也听得起劲。 这小院,一下就恢复了从前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文瑶爬起来就看见自己屋子外面的鸽子笼里多了一只鸽子。 她抬脚就往外跑。 “巡风大哥,是不是李逸来信了。” 自从李逸回去以后,文瑶每天都好好伺候他留下的两只信鸽。 第一次收到李逸的来信,是他到京城给他们送的平安信,又问了家里的情况。 文瑶原本想不回了,但是巡风又说,说不定他家世子还等着文瑶给他回信呢,文瑶就回了一封。 说的都是家里发生的各种琐事,幸好鸽子带不了太大的纸,不然文瑶就得连家里鸭子下了几个蛋都写上了。 谁知信鸽飞走没多久,又带回了信,李逸也在信里给她写了不少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好玩的事。 这一来二去的,俩人就靠着这信鸽都通了几次信了。 巡风正蹲在厨房门口喝粥,今天的粥是加了肉丝的,可香。 见她过来,直接从怀里摸了一个小竹筒递了过去。 文瑶接过打开,这次的信没有什么风土人情,只有一段话: 父王带回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皇伯伯很高兴,文叔的福气到了,不日恐有圣旨,早做准备。 简单的一句话,却囊括了所有。 文瑶差点跳起来,朝着文修易跑去:“爹,你要发达了。” 文修易闷头吃饭,因为外面已经有人在喊他了。 “啥啊?”文修易问。 文瑶将信递给他:“李逸来的信,你自己看吧。” 字太小,文修易还得眯着眼睛看,待看清上面写的什么,文修易都惊了一下:“哎哟,我去。”一下就站了起来,赶紧把手里的碗给放下了,拿着那张纸来回的看。 罗氏凑到文瑶旁边问:“你爹疯了?” 文瑶凑到老太太耳边低语了几句,老太太先是一愣,不敢置信地问:“你说真的?” 文瑶点头:“李逸亲自说的,错不了。” 罗氏呆愣了半天,随即放下碗筷就往外走。 “奶,你干嘛去。”文瑶追了上去。 没多久文家出双倍工钱,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隔壁新房盖好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 谁也不知道文家咋就突然这么着急,只是有双倍的工钱,谁还能嫌多啊。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快的把房子盖好,文家还多招了好些工人干活。 罗氏说了,只要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家这房子给盖好,那这段时间就不光双倍的工钱,还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 就这样,罗氏还担心怕来不及,不停地跟文瑶确定,这是鸽子飞得快,还是来宣旨的人走得快。 文瑶安慰老太太,这宫里宣旨的规矩多了去了,李逸肯定是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就给他们送来了,等到那边准备好出发的时候,她这都已经收到消息了。 老太太想风风光光的迎接圣旨,那宅子就必须得赶紧盖好。 至于文老汉,他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文家其他人的意见就更不重要了,所以罗氏压根就没让文瑶和文修易把这件事告诉他们。 虽然如此,但对于这种事一家人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只能求助有经验的人。 文修易带着文瑶找到邱掌柜,邱掌柜对此事并不意外。 “文兄,我早就说过,你所做的,将是能改变安南国的大事,你所有的福报都在后面,这不就来了。”邱志很高兴,他虽不在官场,但依然替好友高兴,文修易这样的人才,本就不该被埋没。 只是,如此一来,多多少少肯定会触及某些人的一些利益,毕竟粮食一旦增产,就表示粮食将不会成为某些人手里的筹码,一旦安南国的百姓再不愁吃穿,必然会威胁到一些人的利益,如此一来,文修易必然会被针对。 只是邱志根本就不担心这点,毕竟此时此刻,站在文修易背后的人,是那与天同齐的那位。 文修易只是想让百姓们吃饱饭,不再饿肚子,他从未想过自己做这些能从中得到什么,只是能得到认可,他心里还是开心的。 “福报不福报的,也不求那些了,我就是想问问,这万一真的来了圣旨,我该做些啥?”关键是他也不懂啊。 邱志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陛下圣明,安南发展至此,也跟陛下一向推崇仁政有关,我们的陛下,是个心系百姓的人,对你这样有才之人,陛下只会珍惜,你只管将心态放平,安心等着圣旨来就是了。 至于要做什么,什么也不用做,你虽有秀才功名,却也只是个普通百姓,若是你准备的太过齐全,反倒不好。” 既然邱掌柜都这么说了,文修易也回过神来,也确实是自己太紧张了,不就是张圣旨嘛,来了接了就是。 之后的日子,文修易虽然每天看起来很正常,但只有文瑶和文俊知道,他们爹心里紧张着呢。 十天后,文老汉他们的新房盖好了,只不过里面的细节还没弄,门窗什么的也只能勉强将靠近路边的先装上,大门做了个新的,反正门一关,谁也看不出来里面啥样,但是一打眼看过来,这也是个新宅子,不像之前那样东一块西一块的乱七八糟了。 也就是房子才刚盖好收拾干净,县太爷就派人来了,只通知文家准备好,京城来的使团已经到了县城安顿,第二天就会来古桐村了。 一直被瞒着的文家其他人这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大哥/大伯,竟然种地真的种出名堂来了。 第243章 帮忙来了 这皇帝和太后传旨的人还不一样,太后就来了几个人,东西送到就走了,但是皇帝的宣旨那就是一个团。 既然得到了通知,那就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平常对待了,文家上下几乎都动了起来,除了几个上学的,谁也没出门,家里里里外外的全部都冲扫了一遍,就连大门都擦的蹭亮。 香案等物品一应俱全,全家老小将自己最好的衣服都拿了出来。 不光是他们,整个古桐村上上下下,没有一家闲着的,村里的路上,就连一粒石子都找不到。 眼瞧着天都黑了,村里突然来了几辆马车,直奔文家。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鲁伯赶紧跑去开门。 门一开,腿边就有一个人窜了进去,直奔屋里,一边跑还一边喊:“大头,我娘来了。” 鲁伯这才看到跟在外面的邱蓉蓉和一堆的人。 “谢夫人?”鲁伯人都傻了,这位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瑶瑶呢?”邱蓉蓉一边往里走一边问。 鲁伯指了指院子里:“小姐在院子呢。” 邱蓉蓉直接带着巧燕大摇大摆的进去了。 有谢安翊提前报信,文家人都知道邱蓉蓉来了,文瑶迎了上去:“邱姐姐怎么这个时候来了。”瞧着外面,好家伙,陈师傅也来了。 “姐姐这是干嘛?”文瑶问。 邱蓉蓉嗔怪的瞪了她一眼:“来给你帮忙啊,今天傍晚叔父送的翊儿回家,跟我说了这件事,担心你明日自己忙不过来,便让我带人过来,明天我醉仙楼歇业一天,师傅伙计我都领来了,就连做饭的家伙我都让他们带来了,你们明天就好好的等着迎接圣旨,旁的什么都不用你操心。” 说完不等文瑶说什么,就问罗氏:“奶奶,你找个地方给他们待着,另外,明天的席面准备在哪?我好让他们把东西搬过去。” 罗氏这会也算是反应过来了,赶紧吩咐石嬷嬷拿着他们新房的钥匙,带着人把东西送到那边去,另外,又让其他人都动起来,把柴火等需要的东西全都搬过去,连夜烧灶。 幸好她催着大家赶工,将厨房什么的都弄好了,灶台也都是早早就砌好的。 他们只想着迎圣旨,竟将这么大的事给忘记了,也幸好邱蓉蓉来了给了他们提醒,不然的话明日岂不是要失了礼数。 “蓉蓉,多亏有你,不然差点就出了错。”罗氏道。 邱蓉蓉笑了笑:“奶奶,您就别跟我客气了,翊儿这小子在您这多亏您照顾教导,您可比她那亲奶奶要好多了,咱们一家人,就别说这么外道的话了。” 这话邱蓉蓉是真心的,谢家那位老夫人对谢安翊或许疼爱是有,却不如她那长孙,而且对她们母子,更多的是算计,唯有文家的人,将她们母子视作自家人,文奶奶更是,从不区别对待,就算翊儿是客人,也是做错了就罚,做对了就奖。

相关推荐: [红楼同人] 红楼之满园春色   妓(完)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摘星(伪骨科)   穿书成反派师姐,女主咋先黑化了   面具(NP 追妻火葬场)   七零寡妇再嫁[穿书]   年轻的秘书妻子   熟母-你的心在堕落!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