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放开那个女巫 > 第235章

第235章

李逸很奇怪,问他们不是要留在这里传教吗?跟着他们去干什么? 三人有些不好生意,会的安南话又不多,只能求助大头,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 大头听明白了。 “姐夫,他们是想跟着去我们国家的其他地方看一看,然后和我们这边的传教士们互相交流……哦,就是咱们的和尚和道士,还想去我们的道观和寺庙看看。” 李逸:“……” 就很烦,老老实实的信你们的主不行吗?别去给咱们的佛祖和祖师爷给气着。 不过人家很友好的提出这事儿,他也不好拒绝,而且,万一他们被佛祖或者祖师爷给点化了,丢了他们那个什么上帝来信封佛祖和祖师爷,不也挺好。 这么一想,李逸就答应了。 三个传教士高兴不已,决定回去商量谁跟着去,谁留下主持这边的教堂,毕竟他们都走了,谁来传教? 只是到最后,三人谁都不肯让,就在其他的藩国人里找了两个教徒,让他们照看教堂一二,三人都跟着李逸他们走了。 回京那天,嘉州城来了很多人相送,有普通百姓,也有当官的,还有商会里也有人来送,毕竟这几个月邱蓉蓉也没闲着,跟他们也谈了好几笔生意。 就这样,在众人的相送中,一行人踏上了回京的归途。 皇帝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知道他们要回来,就派人专门在临京县的码头等着。 陈县令更是每天派人来查看一下,他们回来没有。 所以当他们的船还没靠岸,就已经看到岸上来迎接他们的陈县令了。 如今的临京县,人声鼎沸,那叫一个热闹非凡,还没下船就将那些藩国人使臣给震惊到了。 到处都是人,哪哪都是人,而且他们看起来好开心啊。 除了文修易和文瑶文俊三人,其他人都与有荣焉,特别是看到那些藩国人脸上的羡慕和惊讶时,嘴角都要压不住了。 作为一群人当中身份最高的人,福王十分客气的邀请几国使臣可以在他们的临京县吃吃喝喝玩玩,再上京也不迟。 一群没见过世面的藩国人自然乐意,还十分感激的给福王行了个他们蹩脚的礼。 陈县令高高兴兴的来接他们,结果就看到几个金发碧眼大高个的藩国人,那眼珠子好奇的都快凑到人家跟前去了。 “啥情况啊这是?这些就是那些藩国人?”文修易一下船就被陈县令给拽到一遍去了。 李逸则是安排人跟着这些藩国人,每个团队身边还安排了两个翻译,都是从海贸衙门里带回来的,就连那三个传教士都带了一个学生跟着帮他们翻译。 自家老爹夸下的海口,他得帮着善后啊。 文修易点点头,让他小声点:“这些人虽然现在会的咱们的话不多,但是也能听懂几句了,这几天他们在这玩,你自己小心点啊,我给你说,这些人有钱的很,你懂的。”文修易还给他挤了挤眼睛。 陈县令秒懂:“行,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保证让他们宾至如归。” 反正他们有钱,不宰白不宰。 至于那些倭国人,他们说是使臣,但真正意义上其实就是俘虏,来求和的就得有求和的态度,想玩?先去拜见他们陛下,得到允许了再来吧。 就这样,留下几个藩国人和传教士,其他人继续赶路进京。 “你们先回家,我去把这些人安排好再来。”城门口,李逸没让其他人从马车上下来,只是到了文瑶的马车前跟她说了一声。 文瑶趴在窗户上点点头:“好,等你回来吃饭啊。” 不知为何,李逸在听见这句等你回来吃饭时,心底莫名的涌起一抹甜意,虽然两家经常在一起吃饭,这话从前也是听过的,但是都不如现在听的这般暖心。 “我知道了,可要我回来的时候带点什么?”李逸问。 文瑶想了想:“去烤鸭店带几只烤鸭回来吧,别的就不用了,二哥在家应该家里有准备。” “好。”李逸点头:“那我去了。” “嗯,早去早回。”文瑶趴在窗户上和他挥手。 李逸这才重新回到自己的马车上,带着他后面那些倭国人的马车去使臣居住的驿站,文瑶他们则是直接从另外一条路回了侯府。 第664章 儿子的命比他好 倭国使臣在驿站被晾了好几天,就在他们忐忑不安的时候,皇帝终于派人来传旨,宣他们觐见了。 此番来求和的使臣,除了被送来当质子的小次郎,就是两个跟着送他过来的臣子,见过皇帝,拿了这边给的国书,他们就要被送回去了,之后就只有小次郎自己留在京城。 不过在进京的路上,大头已经跟小次郎说过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安安分分的留在安南,他们几个自会保他无恙。 原本小次郎是担心的,但到了京城,从驿站那些人的口中了解了一下安南的朝廷,小次郎也就放心了,那几个少年当中有一个好像和他一样,也是他们安南的陛下的嫡子。 只不过不一样的是,人家受宠,虽然不是皇后生的,但是养在皇后跟前,十分受安南陛下的器重。 对比之下,同样是嫡子,他就只是个弃子。 心情忐忑的跟着人进了宫,见了安南的陛下,也见识到了安南的强大,他们的皇宫气势恢宏,是他们倭国所不能比的,大殿上的朝臣个个精神抖擞,武将更是孔武有力,这样强大的一个国家,他那些叔叔伯伯是怎么想的,敢来招惹? 想到那个少年给自己的承诺,小次郎的手心不自觉的收紧,此时他心中很清楚,他只有做一个听话的质子,将来回去之后做一个听话的国主,安南便会一直保他安然无恙。 若他生出异心,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倭国恐怕就将不复存在了。 皇帝见到这些倭国来的人,看见他们奇奇怪怪的打扮眉头都拧成了一团,朝堂上的朝臣更是对他们议论纷纷。 只可惜几个倭国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几人给皇帝行着他们倭国的礼,叽里咕噜的说着倭国话,皇帝一脸懵。 还是一旁的七皇子站了出来,主动当起了翻译:“父皇,小次郎君在向您问好。” 皇帝一脸惊讶:“小七,你听得懂?” 别说皇帝了,就是其他朝臣都惊呆了,二皇子等人的脸色则变成了猪肝色。 七皇子行礼,答:“回父皇,此番前往倭国,儿臣也跟着去了。” 皇帝是知道七皇子亲自跟着出征的,包括文家的那几个小子,但他还是当着朝臣的面点点头,赞赏道:“不错,那你可会说?” 七皇子拱手:“略懂。” 皇帝这才看向小次郎几人,说了一番安抚的话,又让小次郎安心的待在京城,将来自会送他回去继承王位。 皇帝一边说,一边看七皇子,说一句停下,七皇子翻译一句。 直到最后一句落下,小次郎才学着安南人的行礼方式,跪下给皇帝磕了个头。 “父皇,他说谢安南的皇帝陛下。”七皇子抱拳。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果然和文家的人混久了,这小七也越来越聪明了。 也难怪皇后当初会看上这个孩子。 皇帝又安抚了一番他们,这才让人将他们带下去,至于后面的事,自有礼部和户部的人会和他们接洽,每年上贡的时候,上贡多少,都是要清清楚楚写在条约里的。 这些户部擅长啊,虽然羊小,但是管他小不小的,有羊毛薅就行。 至于礼部的人,则是招待他们的。 但是众人也犯了难,他们听不懂这些倭国人说话啊。 所有人求助的看向了七皇子。 皇帝看了七皇子一眼,开口道:“小七啊,那你就协助户部和礼部的人将这件事办好吧。” 在其他几个皇子羡慕嫉妒的目光里,七皇子恭敬的行礼:“儿臣遵旨。” 早朝过后,皇帝将文修易和福王留了下来,询问了他们此番南下的事。 他们这一走就快一年,皇帝虽然能收到他们送来的信件,但是长这么大了,他还真的从来没去过南边呢。 福王兴致勃勃的和皇帝说着嘉州城的事,还有那些金发碧眼的藩国人,说的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皇帝又羡慕了。 他想去! 要不,早点退位?然后带着皇后出去多玩玩。 这个念头一旦起来,皇帝便压不下去了。 “你说,让小七当这个太子如何?”皇后寝宫里,皇帝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皇后伺候在身边,装作若无其事的说了这么一句。 皇后正准备给他倒茶呢,差点就将茶盏给打翻了,赶紧跪下:“陛下,臣妾从未有过让小七争储的意思。” 亲娘诶,就算她有这个心思这个时候都不能说。 皇帝叹了口气,将她拉了起来,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这才缓缓开口:“我们少年夫妻互相陪伴扶持这么多年,你的为人朕还不知道吗?当初你也是看小七可怜,才将他养在身边,只是没想到,这孩子确实是有几分本事的。” 皇后不语,这个时候说啥都有问题,索性不说了。 皇帝又道:“我们年纪大了,这万里河山朕治理好了,却从未出去看过呢,而且朝阳自从嫁到江南,我们也许久没见过她了。” 想到自己的女儿,皇后的眼眶也红了,到底是他们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安南的长公主,曾经也是捧在手心疼爱过的,而且他们也没让她联姻,而是让她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嫁了,如今定居江南,日子过得也算舒适。 只是路途遥远,他们甚少再能相见。 “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朕考虑过了,如今小七养在你名下,也就是朕的嫡子,立他为太子名正言顺,而且,邱志那人虽然和朕怄气不肯再当官,但他的治国之能却是实实在在的,有他教导小七,朕放心。” 最关键的,小七和文家那几个孩子关系好,那几个孩子无论是哪一个,将来都是不容小觑的存在,不说别的,谢家不要的那个孩子,背后靠着邱家,只要他和小七的情谊还在,将来小七再善待邱家,这就是小七的钱袋子啊。 再看金家那小子,他爹金彦于医术上没什么成就,却是个做文官的料,金太医如今又得了文俊这个神医徒弟,他自己呢,广办学堂,培养人才,他将来哪怕不是什么大儒,只怕也能做到学子满天下。 文家那个小子就不说了,那孩子是个聪明的,有他和小七的情谊,文修易和文瑶也不会不管小七。 哦对,还有夏家…… 这么一看,文武医财,这小子都已经有人脉了啊。 皇帝突然有些心酸,他当初可没这么多人帮他。 儿子的命,比他好啊。 第665章 越来越好 陈县令狠狠地带着那些藩国人在临京县玩了个遍,也狠狠地宰了一遍,才客客气气的把人送到了京城。 临别时几个藩国人还对他十分感激,感激他这段时间的照顾,感叹临京县的发展。 陈县令笑的那叫一个开心,让翻译告诉他们,以后想来,随时来玩,他随时恭候。 都是财神爷,当然恭候了。 几个藩国人进京又见了皇帝,那叫一个被安南的朝廷给震惊到了,京城的繁华比临京县更甚,让这些藩国人无不觉得他们此番来和安南联合邦交是多么的正确。 同年六月,邱家和朝廷的商船再次远航,除了他们之外,朝廷鼓励海贸,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生意人加入了进来,只不过那些实力不太行的,就会几家一起凑一艘船。 这船也有现成的,水师衙门可以租给他们,只要付足够的租金就可以租水师衙门的战船。 至于他们给的租金,水师衙门又可以造新的船。 文瑶当初留下的图纸还有很多的改造空间,水师衙门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般,除了巡海,就是研究战船,还真的让他们越改造越来越强,后来就连那些藩国人都特意来找他们购买船只,这是后话了。 户部也收到了朝廷的船带回来的收益,整个国库突然一夜之间就变得富有了,他们也不再盯着皇帝的那一亩三分地。 同年年底的国宴上,册封太子的旨意下来了。 震惊了所有人,却又觉得好像理所应当。 自从七皇子从嘉州城回来之后便正式开始参与政事,他在政事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不管是户部,吏部,甚至在兵法的运用上都展现出了过人的一面。 所以这册封的旨意一下来,大家虽然惊讶,却不意外。 年后文修易又带着媳妇和小闺女跑回了古桐村,一待就是半年多,当年的水稻产量,云雾镇又比其他地方多了三成。 和产量奏折一起送来的,还有文修易的辞官信,三公主又有了身孕,他不想来回折腾了,这文昌侯给他儿子当吧。 皇帝虽然觉得可惜,但是心里也清楚文修易的战场并不在京城,而是在田间,当即允了文修易的辞官,年仅十二岁的文昌侯世子文昭,成了史上最年轻的侯爷。 就在大家都以为文昭是捡了个大漏当了个文昌侯时,同年的科举,文昭竟然悄无声息的一举夺魁,成了当年的新科状元。 十二岁的状元郎,在这之前,甚至没有人知道文家这位小文昌侯身上有功名。 文俊在太医院呆了一年,与太医院的众位太医交流心得,切磋医术,和太医们一起编撰出了一本医学名典。 不仅如此,他还建学授课,成立了历史上第一座安南医学院,里面的学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皆为为医术痴迷,愿意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之人。 这些人从医学院学成离开之后,会前往安南的每一个地方,发挥他们的作用。 册封太子的第三年,福王世子李逸和南康郡主大婚,向来大手笔的福王妃更是要在京城最热闹的街上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李逸和文瑶成亲,文家所有人包括古桐村的村民能来的都来了,文修易直接让孟承光安排了一艘船,把人都给带上来了京城参加文瑶的婚礼。 大婚那日京城烟花不断,整整放了一夜。 文昌侯府和福王府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前来贺喜的人,太子陪着李逸去文昌侯府接亲,两家虽然住在隔壁,但是接亲的队伍愣是绕了大半个京城,然后进宫拜见了皇太后和皇帝皇后,最后再回到福王府举行典礼。 文武百官来贺,就连百姓们都自发的来到福王府门口给文瑶和李逸送上祝福。 每一个百姓都记着文昌侯对安南百姓的贡献,是他种出了新粮,是他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是他种出了两季稻,让大家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哪怕遇到天灾,朝廷也能在第一时间从其他地方或者是国库拨来粮草,再也没有那种路有饿死骨的情况出现。 大家对文昌侯,对朝廷的感激是诚心实意的,此番文昌侯嫁女,百姓们自然激动。 福王府外远远地停着一辆马车,上面坐着一个打扮素净的妇人。 “夫人,不过去吗?”丫鬟问她。 经过这几年和孟德还有潘家人的周旋,柳氏此时整个人透着一股疲态。 半年前潘老夫人死了,孟德做足了孝顺女婿的模样,跟着披麻戴孝,就连带她,也要跟着尽孝。 是啊,尽‘孝’。 想到潘老夫人对自己做的事,柳氏突然觉得就让她这么轻而易举的死了,倒是便宜她了。 如今绝育之仇已报,至于孟德,她如今对他也只剩下利用了。 眼前热闹的景象让柳氏忽然红了眼眶,那大门口招呼宾客的男人身边已经站了别的人,还有那英气的少年郎,史上最年幼的新科状元,如今见到她也只会淡淡的叫一声孟夫人。 多么可笑的称呼。 孟夫人。 自己当初为了孟德,离开这个家,离开这几个孩子,离开文修易,难道真的是自己选错了吗? 她后悔过吗?悔过,可在接二连三的碰壁之后,她也知道自己如今已经回不去了。 她想要余生过得好,就必须抓着孟德这棵大树,至于他对自己还有几分感情她已经不在乎了,既然他喜欢,那她就给他安排几个妾室,只要她始终在这个孟夫人的位置上,便不会过得太惨。 将车帘放下,柳氏擦干眼角的泪。 “回吧。” 丫鬟又深深地看了一眼远处福王府门口的热闹,让车夫调转车头离开了这里。 大头身边跟着金修宜和谢安翊几人,在马车动的时候心有所感的朝那边看了过去,只能看见一辆马车离开的背影。 “儿子,看什么呢?”文修易好奇的跟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啥也没有啊。 大头微微一笑:“没什么,爹,你和娘进去看看姐姐吧,这边有我们就行了。” 正好福王也想拉着文修易进去喝酒去,便半拉着他走了,三公主怀里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小儿子,交代关晟斌照顾好几个弟弟,也跟着进去了,她得去喜房看看文瑶。 第666章 第一天就被嫌弃了 喜房里,文瑶正坐在桌子旁边吃东西,明月拿着盖头站在一旁满脸宠溺的看着她。 三公主进来的时候就看见她正往嘴里塞点心。 “咳咳……娘。”文瑶赶紧把嘴里的点心咽下去,尴尬的站起来喊了一声。 三公主无奈的嘴角抽了抽,抱着怀里的小儿子走了进来。 “这会没其他人,吃吧。”三公主宠溺的说道。 她怀里抱着的小娃娃看见文瑶就咿咿呀呀的朝她伸手,文瑶赶紧拍干净手上前将弟弟抱了过来。 小家伙一到她怀里就好奇的四处乱看,还伸手拽她头上插着的步摇和珠花。 “宸儿,别弄姐姐的头发。”三公主上前拿住文宸的小手,将他从文瑶怀里抱了回来,小家伙还不高兴,咿咿呀呀的控诉像是不高兴。 文瑶宠溺的捏了捏他的小鼻子,往三公主身后看了一眼:“妹妹呢?” “跟着老太太呢,她如今谁也管不住,唯有在老太太身边才能乖巧几分。”三公主想到小女儿也是一脸的无奈。 这丫头,要被惯坏了,小小年纪

相关推荐: 乡村慾孽   神话复苏:开局唤醒孙悟空   淫魔绅士和美人儿   情欲两极   深情不止九万里   梦中花_新御书屋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黑执事乙女】恶魔日记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金庸群侠之风流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