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各种癌症患者陆续来诊,我无不至诚地告知他(她)们:这是我的短项,胸无良策,充其量也就是现学现用,甚至连 “招架” 之功都没有!可是,每当我张口,患者及其家人要么潸然泪下,要么还对我安慰、鼓励,这叫我如坐针毡,简直就是不知所措。既不能推辞,又无良方可医,都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勉强予以“接招”。只要遇到疗效欠佳,或者病情似欲逆转时,我就越加内心煎熬,甚至战战兢兢,唯恐在吃我的药期间出现意外不测!可我又苦无良策,只有艰难地应对。所以我不愿写这类内容,因为很少有顺利治愈的病案。 59.胃痛腿痛,副乳便秘 陈某,女,50 岁。2011 年3 月15 日首诊。自诉:“我只要胃部开始胀痛,膝盖处也随之肿痛,严重时不能走路,伴腰部酸胀,同时胃里燥热烦渴,胀闷疼痛,大便虽不秘结,但解便艰难,胀闷难受。几年中去过不少家医院,西医检查有‘糜烂性胃炎’‘膝关节炎’等;中医说是‘胃脘痛’胃火旺、‘风湿痹痛’、‘腰腿痛’等,但是治疗有的有效,有的无效。即使有效,也不持久。如此已有四五年,病情不但没好转,而且还在加重。听您的徒弟介绍,特来求治。” 视其面色萎黄乏泽,情绪稍显不安,走路有些吃力,双膝盖微肿、微热、微红;舌质偏于暗红,舌苔偏厚微黄,津液不足;切其脉,沉滑兼弦微数之象。 病为胃脘痛偏于胃热,膝关节肿痛为痹证偏于湿热,以往中医诊断应属无误。至于用药细节,则不得而知。像患者这样胃痛膝盖痛、胃不痛时膝盖痛也轻的患者,临证并不多见。综合舌、脉、症分析,应与脾胃湿热有关,胃与宗筋相关,胃恶湿恶热,湿热所伤在胃则气滞胀满,故而胃痛胃胀,大便滞涩;在肢体则沉困强滞,湿热聚于关节,则痛则肿,故见胃痛则膝盖亦肿胀疼痛,患处偏热。治宜清热燥湿、活血通络。方用防己汤为主加减。处方:防己、木通、槟榔各15g,生地黄18g,白术、苍术各15g,黄柏12g,水牛角片、川牛膝各18g,赤芍15g,生薏苡仁、生石膏各30g,知母15g,甘草6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1 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药渣加陈醋、白酒各约半两拌匀,加热布包敷患处不计时。饮食尽量不偏热偏寒,总以温和容易消化为要。保持心情平和,劳逸适度,保暖防寒,注意勿感冒。 防己汤功能清热燥湿,原本用治脚气足胫肿痛、憎寒壮热等症,今去川芎,换以赤芍,另加入川牛膝、生薏苡仁、石膏、知母4 味,以增强清热渗湿、活血通络之功。试图上清其胃中湿热,下利其关节而消肿,以治湿热为患之胃热胀满、膝关节肿胀疼痛。寄希能够切中病机,服药后症状缓解。 3 月21 日二诊。自诉:“遵您所嘱,内服外敷,胃部燥热及双膝肿痛等症都已减轻。” 视其情绪微烦已除,复诊其舌质、舌苔及脉象,均与首诊时相近,看来她的湿热的确较重。遂将上方的黄柏加3g,川牛膝加12g,生薏苡仁30g,另加酒大黄(后下)9g,续服6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4 月25 日三诊。自诉:“上药服后,无论胃胀膝肿,都有显著减轻,感觉就像病好了一样。也不知道啥原因,这几天病情开始反复,虽无原来严重,但是害怕再反弹到原先程度,因而赶紧再来看看。” 视其精神比以往要好,舌质暗红已不明显,舌苔薄黄偏厚津润;复切其脉,沉滑微弦之象。问她大便是否已经顺畅?患者言道:“服药期间顺畅,之后偶尔还是滞涩难解,但比以往要好。” 嘱其将二诊方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患者就这样连续调治十天半月,症状基本消除后停药,感觉欲复发时,又服药5 剂、10 剂的。半年后胃胀胃痛、膝盖胀痛等症基本控制,未再明显反弹。到翌年秋天,陈某又来要求治疗 “副乳”。诊治过程如下。 2012 年9 月30 日四诊。自诉:“以往的毛病只要各方面注意,已经基本未再明显复发。其实原来右侧腋窝就有‘副乳’,但是影响不大,肿块小,最近几个月肿块在变大,感觉胀痛连及前胸近腋窝处、后背肩胛骨处,肿块已有鸡蛋大。医院说要切除,我有点害怕,听说您能用药治好,故再来麻烦您调治。” 复诊其舌脉,与三诊时相似。遂拟以活血消肿、软坚散结法,仿照夏枯草膏方加减。处方:夏枯草30g,当归18g,川芎、浙贝母、清半夏、陈皮各12g,海藻、昆布各15g,生黄芪30g,炙穿山甲3g,鹿角霜15g,蒲公英30g,生甘草9g,5 剂。煎服法及注意基本同首诊,药渣亦可热敷双膝,之后加热水适温泡足。心情一定要平和,切勿忧思恚怒。 夏枯草膏功能养血散瘀、软坚散结,原治瘰疬肿痛,无论已溃未溃。加入之味,乃是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以助原方益气养血、消肿止痛之功。此方已治愈多例所谓 “副乳”,得病时间较短者,一般都在10 剂以内肿块消散,胀痛随除,乃至完全治愈。本例患者得病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时日治愈。 10 月9 日五诊。自诉:“副乳肿硬略软,疼痛减轻,肿块似有萎缩感觉。” 问她服药期间对胃及双膝是否有影响?患者言道:“胃部稍感不适,但无大碍。双膝无影响,前病基本稳定。” 为加快消散肿块,上方穿山甲加3g,另加牡蛎24g,再加白术15g,以燥湿健脾。续服20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服药期间如感效果欠佳,肿块未见继续消散,或者前症稍有反复,须及时来诊;如20 剂药能将副乳消去大半,疼痛减轻,同时无不适反应,待1 个月后尽剂,再来复诊。 11 月15 日六诊。自诉:“副乳肿块由鸡蛋大已消至指头顶大,腋窝及前胸疼痛已不明显,胃痛、腿痛亦未明显反弹,自我感觉身体、精神也有好转。” 视其面色微红润泽,动作言谈正常。舌质微红津润,舌苔薄白;复切其脉,细缓而匀,略显无力,弦数之象已不明显。上方减去蒲公英、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之味,换以党参24g 益气扶正,白芥子(微炒)12g,以消痰散结,续服5 剂。 2015 年12 月5 日七诊。自诉:“这3 年中,虽然副乳未能彻底消除,但已无明显不适,比起初诊时鸡蛋大肿胀,衣服、被子挨着都疼,连及胸前、腋下等处的情况,现在就跟好了一样。以前的胃痛、腿痛、膝肿,也都未再明显反弹。虽说比别人吃药时间长,但我这毛病都好几年了,治过的地方也不少,我对您的治疗效果,从内心里说,还是很满意的。” 按语:本例患者初诊时对胃痛、腿痛毛病深感苦恼,按她说的 “胃痛就够难受了,同时腿痛膝肿,连走路都困难,还不说腋下有副乳胀痛,弄得吃不香、睡不好,无精打采。” 因为开始她并未言及 “副乳”,故以治疗胃痛、腿痛为主,如治湿热脚气法,方用防己汤加减,以清胃腑湿热,而治胃痛燥热便涩、腿痛膝肿微红,幸得切中病机,病情逐步好转。待其胃痛、腿痛症状基本消除之后,方言及副乳一患,故在权衡用药不影响前症的情况下,选用夏枯草膏方为主加减,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味治之。由于其患日久,且肿块较大,疼痛较甚,故服药时间较长。患者对用药治疗效果还是满意的。且不言胃痛、腿痛,就所谓副乳一患,这是我治疗时间最长的一例。一般40 岁以下,患病时间不超过半年的,都未超过10 剂药即可完全消除,治愈后顺访3 年以上,尚未见到过复发的。 此案并非疑难症候,只不过是同时在一人身上出现多种病症,这类一人同时身患多病的,临证可谓屡见不鲜。只要患者不心急求快,甚至希望一次性治愈所有疾病,不给医者施加过大压力,知道自己的毛病复杂,并配合医者有条不紊地调治,不少疾患看似疑难复杂,其实大多都能治愈。反之,不管自己毛病的新久、难易,或者在他处治疗过多长时间,一概要另一医者一次用药、并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所有疾病,不知道他医是如何想的?我一听到这样的要求,心里就连连摇头,除耐心地给他(她)们解释外,又能如何? 60.鼻渊鼻塞,胸痞打鼾 李某,男,35 岁。2013 年11 月3 日首诊。自诉:“慢性鼻炎,鼻甲肥厚,已近十年,经常鼻塞,有时头闷头痛,甚至胸前痞闷,痰涎较多。家人说我睡觉打鼾之状,犹如雷声吓人。中西医都治过,皆是轻松一时,不久症状如前。这个病以往对身体没啥影响,所以也没太在意。近来已感到容易疲倦,复查还是原来的老问题,其他方面都无异常。” 刻诊:视其形体偏胖,面色乏泽,舌质色暗淡腻,舌苔白滑微厚;听其说话声音失于清爽,似有痰滞之状,鼻音明显沉闷,近乎风寒感冒鼻塞;切其脉,濡滑之象。 由上可见,此人湿痰偏重,阻遏上窍,以致肺气失于宣畅,因而出现以上诸症。治宜燥湿祛痰,辛通鼻窍。方用二陈汤合辛夷散加减。处方:姜半夏12g,茯苓18g,橘红、辛夷、白芷、升麻、藁本、川芎、防风各15g,细辛5g,苍耳子、石菖蒲各15g,甘草6g,生姜5 片,6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 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和偏于清淡,节酒戒烟,勿食寒凉油腻之物,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二陈汤燥湿化痰,用治痰涎壅滞,胸膈痞闷、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等症;辛夷散辛散通窍,常用于肺经湿热上蒸于脑,而生鼻渊,时流浊涕,头痛鼻塞,或生息肉等症;加苍耳子发散风湿,上通脑顶,外达皮肤,而治头痛鼻渊等症;加石菖蒲芳香开窍,祛湿逐风,除痰宽中,乃是助其主方祛痰通窍之功。此方仅可用于湿痰壅盛偏于寒者。若属肺经湿热,口腔干燥、吐痰色黄等症者,可去生姜、姜半夏、白芷、细辛等辛温之味,换以黄芩15g、生石膏30 ~60g、浙贝母9 ~15g、薄荷15g、桔梗12g 等清肺化热痰之品,以对证施治,不可不分寒热,照搬使用。 11 月10 日二诊。自诉:“自己感觉胸脘痞闷已减轻,呼吸通畅多了,家人说我睡觉打呼噜的声音也小了,不像以往那样响声如雷,持续不断。可能是睡眠好了,头闷也有减轻,精神也舒畅了,就是稍感口渴,但不想饮水,总之效果满意。” 视其舌质略泽,舌苔已转为薄黄津润;闻其说话声音稍感顺畅,鼻音沉闷略轻;复切其脉,濡滑转为缓滑,湿痰上壅之势已缓之征。原方药味不变,服法改为1 日半服1 剂,中午1 次减去,余如首诊时所嘱,续服6 剂,尽剂再诊。 11 月22 日三诊。自诉:“按我自己的感觉,鼻炎的症状已经不明显了,可是家人还要我来看看,巩固下疗效。” 复诊其舌脉,首诊时寒痰偏盛之象都已基本消退,但是难免不再复发。如风寒感冒、过食荤腥油腻及寒凉之物等,都可诱发旧疾鼻渊。嘱其上方再服3 剂,服用法同二诊。另取5 剂,生姜换干姜6g,共为细末,每服9g,日服2 次,用辛夷、薄荷各6 ~15g 轻煎取汤送服。 按语:李某的寒痰壅盛所致的鼻渊、头闷、胸痞、鼻塞声重、夜寐打鼾等症,方用二陈汤合辛夷散加减,以辛温通窍、温化寒痰之法,共服汤药15 剂、丸药1 料之后,加以饮食等多方面自我注意防护,疗效基本得以巩固。近三年中,旧疾未再明显反弹。与刘某相似症状的鼻渊患者,用以上方药治疗后,即使不能彻底断根,也可以减轻大半不适症状,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但这仅是指湿痰壅盛者而言。若属肺经湿热偏盛,上蒸于脑,而生鼻渊、鼻息肉者,则见时流稠涕色黄,头痛鼻塞,或咽干口渴等症,则又当去半夏等味之辛温,换以浙贝母、黄芩、鱼腥草、薄荷等辛凉清肺化痰之味,可以明显减轻不适症状,加以饮食等方面注意,基本治愈者亦不少见。若属鼻腔生疮或息肉,则用中医外科相关方治之,除癌症外,一般都能基本治愈。 鼻渊症状较轻的,用辛夷、薄荷、黄芩各6 ~12g,白芷3g,为1 日量,开水冲泡当茶饮,亦可减轻鼻塞头痛等不适症状。或用辛夷、苍耳子、白芷各选1味,6 ~12g 为1 日量,开水泡饮,亦有减轻症状作用。夏季鲜薄荷叶、鲜荷叶各适量泡水饮,尚有清暑通窍之功。 二、外科常见病症近期治验案例选辑 61.足掌手掌,脓疱连生 吴某,男,19 岁。2016 年11 月30 日首诊。听其家人介绍:“孩子50 天前因为脚掌生脓疱疮,溃烂流黄水,旧疱未愈,新疱又生,痛痒交加,致使走路困难,到某三级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治疗1 个半月,可以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足掌传到双手手掌,大小脓疱重叠,整个手足掌侧溃烂,连走路、端碗、拿筷子都艰难。问何时能够治好?回答是:‘这病难治,半年后看看咋样。’不但影响孩子上学,还要大人专门伺候,我们也都上班,半年时间影响多大呀!何况还说‘看看咋样’,我们心里很着急啊!” 观患者双手、双足整个掌侧如上所述,肿胀溃烂,脓水浸淫,指趾屈伸艰难,走路拖腿皱眉。小伙子身体倒还健壮,一个手足掌侧脓疱疮竟把他弄成这样。观其舌质暗红,舌苔黄厚微腻;切其脉,滑数之象。问他是否尿黄、便秘、口干口苦欲饮?患者回言道:“尿色微黄,大便解时不够顺畅,口苦口渴,但饮水不多。” 由上可见,此患乃是湿毒偏盛,毒聚掌侧,故而溃破浸淫,痛痒交加。治宜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方用二妙散加味,内服外洗。处方:黄柏15g,苍术18g,苦参12g,土茯苓、生薏苡仁各30g,当归18g,金银花、生黄芪各30g,白鲜皮18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陈皮12g,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药渣合下方外用熏洗药,宽水煎煮半小时,取汁先熏后洗手足,1 日服药1 剂,熏洗2 次。饮食一定要清淡,忌饮酒,勿食一切发病之物,如鱼、鳖、虾、蟹等水产品及猪头肉、猪蹄肉,还有葱、姜、蒜、花椒、胡椒、八角茴香、桂皮等辛辣之物。渴了喝白开水,一切饮料都暂勿饮用。 外用方:土槿皮、露蜂房、苦参、黄柏各30g,雄黄、枯矾各9g,5 剂。此方1 剂合内服方已煎取过的药渣1 剂,宽水再煎半小时,头煎取汁熏洗,二煎连药渣熏洗,1 日熏洗2 次,温度适宜即可,不可太烫及冷浴。 二妙散主要作用为清热燥湿,用治湿热痿躄,倦怠身痛、口渴便秘等症。今用于手足掌侧脓疱疮,亦是取其清热燥湿之功。所加之药,乃是增强其清热燥湿、渗湿解毒之味,如苦参、土茯苓、生薏苡仁、白鲜皮等品;加金银花、黄芪、当归、陈皮、甘草,以助和营解毒、行滞疗疮之功;加煅龙骨、煅牡蛎,因其脓水浸淫、痛痒交加,而取其收敛水湿之功。此方已用数十年,治愈湿热为患之脓疱疮等无数,内服外洗,无论身体何处滋生湿毒疱疹,用之皆有显效。能够谨遵医嘱的,治愈后亦可减少复发。 外用药的土槿皮、露蜂房、苦参、黄柏、雄黄、枯矾乃清热燥湿、解毒收敛之品,亦是以毒攻毒之味。用于湿毒疱疹溃烂、脓水浸淫、痛痒交加等症,既可燥湿杀虫止痒,又能清热解毒止痛、收敛水湿。仅可外用,严禁内服! 12 月15 日二诊。家人介绍:“内服外洗至第2 剂药后即见显效,痛痒减轻,不再复生新疱,溃烂旧疱萎缩,脓水渐少。5 剂药尽剂,手足掌侧溃烂不堪之状若失,手足掌侧健康如初,仅剩下微痒感觉。因为办出院手续等事情耽误,所以至今才来复诊。” 观察患者手足掌侧即如上述,其患若失,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仔细观察,仅有宽不到1mm、长不过3mm 的皮肤色白,有微痒之感。其舌质暗红已退,黄腻舌苔已化;复切其脉,由滑数转为滑缓。问他二便现在如何?是否还口苦口渴?患者言道:“二便已经正常,口苦口渴这两天已无感觉,就是手足掌侧还有点微痒,其余都和生脓疱疮前一样。中药味道太苦难喝,病好了就算了,父母硬是让我再来吃点药巩固下疗效。” 我又再三叮嘱患者:有必要再服几剂续清余毒,但更重要的是尚须忌口1 个月以上,千万不能大意犯禁,以防旧疾复发。嘱其将上方内服、外洗药各再取3 剂,服用法和首诊时相同,争取彻底消除余患如微痒等。 2017 年2 月24 日,患者二姨妈(第一次来诊也随行)来治皮肤瘙痒,问她的外甥手足掌侧脓疱疮现在如何?春节期间吃了些与平常不同的食物,是否对脓疱疮有影响?患者二姨妈言道:“未见有何影响,手足掌侧一切正常。” 按语:本例先从足掌生脓疱疮,溃烂痒痛,住院治疗1 个半月后未见好转,反而又传到双手掌侧脓疱连生,溃烂不堪,甚至行走不便,端碗、拿筷都困难,还说 “治疗半年后看看如何”,个人尚属第一次遇到。手传足、足传手的脓疱疮患者固然有,但从足传到手,溃烂如此严重的,确属第一次接诊。而疗效如此神速的,也是第一次见到。非但患者及其家人满意,我自己也感到出乎意料,能够5 剂药治愈,后来的药只是续清余毒,巩固疗效而已。 顺访得知,春节期间虽未饮酒,但吃过鱼虾等发病之物,庆幸的是脓疱疮未见复发,这也使我感到意外。曾在3 年前治过1 例 “掌侧脓疱疮”,仅为双手掌侧以内及指缝近掌处有新旧较小暗红色疱疹,最大的像薏苡仁,比豌豆还小,溃烂也不明显。当我正要开药时,患者却言道:“我这病可是世界罕见,中国第一例啊!一线城市的大医院都说很难治呀,好几家大医院用时近两年都没治好。我咋看您毫不犹豫就开药,您见过这病吗?” 我闻言甚是好笑,这病咋会是 “世界罕见,中国第一例” 呢?我治愈的也不下百例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其用药近同于本例患者,亦是5 剂药见效,诊治3 次治愈。这个患者的说法是真是假?那是他个人的亲身经历,不好加以评论。 脓疱疮多数都与湿毒有关,脓水清稀,小便不黄,大便不秘,口不烦渴,舌苔白滑,脉象濡缓者,则偏于湿寒,非本例之湿热偏盛证型,上方不能轻用。或将本方中的黄柏、苦参适当减量,另加附子、肉桂各6 ~9g,用之亦效。脾虚纳差者可加党参15 ~30g,白术12 ~18g。总不离乎祛湿化毒、消肿止痛、收敛止痒等治法方药。脓疱疮虽属体外疾患,但也要辨证施治,不能总以清热燥湿解毒贯穿始终。湿热偏盛者可以,脾胃虚寒者,用之反伤脾胃阳和之气,而使湿毒留恋缠绵,反复无度。 62.热毒上攻,痤疮损容 孔某,男,21 岁。2013 年8 月3 日首诊。自诉:“从17 岁开始脸上长痘痘,至今依然不绝,治过好多次,总是不能治愈。现在人们老看我的脸,感觉很不好意思。满脸疙瘩,颜色紫暗,确实难看。有时候还痛痒,抓破流血水,偶尔自破流出黄色稠脓,金银花、野菊花泡水没少喝,效果都不明显。有时尿黄口渴,大便秘结,心烦不宁。母亲让我趁着放假,来请您看看。” 视其形体尚健,面部如其所述,新痘旧痕,色泽暗红,疙瘩累累,手摸微热微硬,的确影响容颜。舌质暗红乏津,舌苔偏于黄厚;切其脉,滑数有力之象。 辨证:热毒上攻,营血失和。治法:清热解毒,和营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为主加味。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紫背天葵、连翘、赤芍、牡丹皮各15g,生地黄、玄参、当归尾、紫草各18g,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取适量澄清液熏洗面部,其余适温泡足。饮食一定要清淡,忌食一切发病之物,如水产品、辛辣燥热、荤腥油腻等,勿饮酒,勿熬夜,多饮水,保持心情愉悦,亦要谨防伤暑受热。 五味消毒饮的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主治热毒为患,体生疔疮毒疖,红肿热痛等症;加连翘、牡丹皮、生地黄、玄参、当归尾、紫草、甘草,以助主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散结、和营润肤之功。常用于痤疮等患属于热毒者,加以严谨忌口,配合治疗的,疗效都较显著。 8 月10 日二诊。自诉:“这几天吃的清淡,除了五谷,就是蔬菜,您嘱咐忌口的,啥都没沾。5 剂药服后,原来的毒疖状硬包在变软,溃破的在萎缩,大面积红赤色在消退,痛痒症状略有减轻,但还有几个新的小硬包冒出来。” 视其面部暗红色略退,瘢痕赤红色稍微变浅,黄厚舌苔略化,脉象滑数依旧。问他二便有无变化?回言:“尿色比原来还黄,可能与服汤药有关,大便和原来差不多,口渴心烦稍好点。” 据其所述及面部、舌、脉变化,可见热毒之深,痤疮时日过久,故服药5 剂,效果不算显著。将上方再加酒大黄(后下)12g,水牛角片30g,以增强泻下排毒、凉血和营之功,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 8 月17 日三诊。观其面部赤红色已明显消退,原有的瘢痕面积缩小,但还有一两个新痘复出。舌质已见红润,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仍偏于滑数,但其热势已衰。二诊方不变,续服5 剂再诊。 8 月25 日四诊。自诉:“痛痒交加症状已经基本消除,脸色比服药前明显改观。二便也已正常,口苦心烦未再出现。再服5 剂药就要开学了,能想个办法维持治疗,以后不再反弹就好了。” 观其面部原来的痘疹瘢痕,与首诊时相比,已经消除掉八成,颜面状况大为改观。嘱其三诊方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另开小方3 个,轮换使用,泡水当茶饮,寄希巩固疗效。但饮食清淡一项切不可忽略。尤其是鱼虾等水产品及各种酒类,半年内最好不沾,以防痤疮复发。小方1:野菊花、金银花、连翘各6g;小方2:大青叶、玄参、赤芍各6g;小方3:玄参、麦冬、紫草各6g。三方可轮换使用,1 日1 剂,开水冲泡当茶饮。 春节前孔某来告知:“痤疮终于治好了,不知春节时能否饮酒吃海鲜?” 观其面部,除前额及颧骨下尚有数小片浅褐色瘢痕外,其余都与常人无异。虽不算最好效果,但也属临床治愈。对于患者的要求,凭经验说,还是再坚持一段时间饮食清淡为好。孔某明白我的意思,表示尽量不吃发病之物。 按语:无论男女青年,面部生青春痘,甚至痤疮满面的,临证不为少见。青春痘本属青春发育期正常现象,但若赤红色新旧重叠,痛痒交加,甚至成为痤疮,影响面容的,应当及早治疗,以减轻或消除此患。个人经验体会,凡能认真治疗并注意忌口的,大多都能治愈。即如本例已经影响面容,新旧瘢痕重叠,能够及时坚持治疗并认真忌口,也不过1 月余时间即基本治愈。续用小方维持治疗,继续饮食注意,治愈后未再明显复发。 究其病因,多为过食荤腥油腻及辛辣之物,日久积毒上攻,或者精神压力过大,气滞血凝,先为稀疏暗红小痘,继而连片成为痤疮。体质壮实、脾胃不虚、尿黄便秘者,用药不妨苦寒泻火,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再加活血散瘀之味,其效更速。但体质较弱、纳差食少、尿清便溏、正气不足者,切勿轻用此法!以防反伤脾胃中和之气,反致毒不化解,留恋日久,瘢痕难去。本来易愈之患,非但小患未除,反因为用药过于苦寒,而致身体受害。 63.头生毒疖,红赤肿痛 黄某,男,33 岁。2012 年5 月5 日首诊。自诉:“我母亲火气大,经常头生毒疖红赤肿痛,还口舌生疮溃破,不知道吃过多少下火药,到现在60 岁才稍微好些。我这两三年几乎也和我母亲差不多,再吃下火药,也遏制不住上火,尿经常色黄,大便秘结,喝大黄水量小了不起作用。头顶、前额常生大小不等毒疖,大的如樱桃,小的似豌豆,红赤热痛,心烦口渴,睡眠不安。大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就是这个毛病令人讨厌!难道也要到60 岁以后才能好些?” 视其形体健壮,面色红赤,前额近发际处有两三个比豌豆略大的红赤毒疹,头顶等处亦有多个樱桃大毒疖,有的正在溃破流出脓血水。未破的用手指轻轻按一下,较硬而热,患者呼痛。舌质暗红,舌苔黄
相关推荐:
[红楼同人] 红楼之上进贾赦
萌宝一对一:总裁爹地宠上天(一胎二宝:总裁爹地惹不得)
四合院:超神警察的老六生涯
我的26岁极品美女教师
梦入星河gl〔纯百〕
屬於我常識的世界
跌落人间,我的小弟竟是两界大佬
当普通人怀了陌生alpha的崽
在恋爱综艺直播先婚后爱
圈养(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