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女攻】非典型潜·规则 > 第104章

第104章

白过来。 那张原本就因尴尬泛红的脸颊瞬间熟透了。 她嗔怪的瞪了江辞一眼。 “你……登徒子!” 江辞赖皮的贴上来缠住她的腰,整颗脑袋窝在晏殊的颈肩,声音悦耳的低低笑了起来。 “嗯,我非君子。” “江辞,你可是读书人,怎的脸皮如此之厚?” “脸皮不厚怎能娶到心仪之人?” 晏殊竟被江辞怼的无话可说,这厮是真的没有一点读书人的节操啊。 “算了,你忙吧,我出去转转。” 今后要少和这家伙单独相处,他总是故意撩她,问题是她不经撩啊。 江辞不肯放手:“晏二叔他们到了,我们一起去城外迎接他们,队伍里那么多人也要帮他们提前安排住处。” 晏殊想到眼下还在下大雪,队伍里还有很多老人和孩子,是该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住处才行。 “有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地方吗?” 江辞沉思片刻:“许家、刘家、蔡家手里不缺银子,或许他们在固城还有产业,自是不用我们操心,咱们四个村庄的人加起来有两千多人,固城驿站那边应该能住下,我让无明前去安排。” 晏殊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去。” —— 傍晚时分 固城外,一队人马看到前方不远处高耸的城墙,脸上皆是露出了喜悦之色。 “咱们终于到达固城了。” 有人感叹的红了眼眶。 “一路走来可真不容易啊。” 七叔公看向映入眼帘的固城牌匾,脸上也不免露出了激动之色。 幻樱调转马头走向队伍最前方。 “前面就到固城了,大家排好队有序进去。” 众人齐齐应了一声,大队人马排列整齐后便开始进城。 幻樱带着几名玄宗门弟子走在最前面,他的身后跟着晏二生一家。 晏二生、柳文娘和晏家三兄弟想到一会儿就能见到晏殊和江辞,脚下的步伐也跟着加快了起来。 当他们进城后,就看到路边停放着一辆马车,无明和几名玄宗门的弟子正站在马车前。 幻樱带着兄弟们立刻赶了过来。 “公子,我们回来了。”。 车帘被一只修长的手缓缓挑开,一抹风光霁月的身影率先下了马车,他转身朝马车内伸出手,晏殊紧跟着握着他的手跳了下来。 冷风扑面而来,晏殊瑟缩了一下身子,目光迫切的朝前方看去。 一眼就看到了队伍前面的亲人们,晏殊开心的迈开腿踩着厚厚的积雪就迎了上去。 “闺女!” “小妹!” 晏二生、柳文娘、晏文、晏武、晏淮一家人看到晏殊,也激动的小跑了过来。 江辞紧跟在晏殊身后,担心她不小心滑倒。 “慢一些。” 晏殊应了一声,脚下却没有放慢的意思,江辞轻叹一声,伸手扶住了她。 柳文娘走近后,目光朝江辞扶着自家女儿的那只手看了一眼,心想这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之前二郎虽然也关心自家闺女,但毕竟叔嫂的身份摆在那里,他身为读书人该守的礼仪还是会守的。 可这次明显感觉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一时也说不上来。 “爹,娘、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可算是来了。” 柳文娘一把握住了晏殊的手,感觉到闺女的手很冰凉,她赶忙用自己也冻红了的双手帮闺女揉搓了起来。 江辞道:“外面冷,二叔、二婶,咱们先回去吧。” 晏二生道:“二郎,城里不比在野外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凑合一晚,咱们的人这么多,今晚要住在哪里?” “驿站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大家挤一挤应该能住得下。” 晏二生听后放心的笑了笑:“总算有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了,我这就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七叔公他们。” 江辞道:“我陪您一起去,刚好我还有事要找七叔公商量。” “好,咱们走。” 晏二生、江辞一起去找七叔公他们,柳文娘凑近晏殊耳边小声道:“闺女,你和二郎最近的关系是不是……” 晏殊心口猛地一跳,有这么明显吗? 见晏殊不像往常那样立刻出声解释,柳文娘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她笑着拍了拍晏殊的手:“娘到是对二郎没意见,这个孩子是真心喜欢你的,人又聪明可靠,最主要是对你好。若你们两个彼此有意的话,等咱们安顿下来后就帮你们选个好日子。” 听柳文娘越说越离谱,晏殊急忙出声阻止。 “娘,八字没一撇的事儿,您可别操心了。” 柳文娘拿手指在晏殊脑门上戳了一下:“你娘我可是过来人,你们那点小心思别以为娘没看到。” 晏殊:…… 第324章 商议婚事 得知大部队今晚要在驿站留宿,众人都开心坏了。 算下来他们这一个多月都是在外风餐露宿,尤其是最近连日大雪,住在野外就算一晚上生着篝火也依旧很冷,半夜时常被冻醒。 年轻人还能咬牙坚持,可年迈的老人和常年身体羸弱的病人在这个寒冬里实在难熬。 许家、刘家、蔡家如江辞猜测的一般,他们在固城要么有自家宅院,要么就是有亲戚门路,自是不愁住的地方。 刘昀昭、蔡文杰一起邀请江辞和晏二生一家和他们一起走,江辞礼貌的拒绝了。 “我们会在固城逗留两日,你们有何打算?” 刘昀昭笑道:“大家既然路线一致自然是能结伴而行最好,这两日我们在固城添置一些物资,等两日后一起离开。” 蔡文杰也是这个心思:“暮白兄,驿站那边的条件简陋,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 “不了。” “那好吧。” 刘夫人、刘家姐妹和许霜雪先后过来邀请晏殊一家,也被晏殊婉拒了好意。 固城驿站面积不小,但容纳两千人的队伍还是有些困难,七叔公和几位村长商议了一下。 最终决定先将老人、妇人和孩子们安顿好,男人们在余下的空房间里挤一挤,勉强算是住了下来。 江辞对七叔公交代道:“我们还要等固城知县回城领取那批粮食,故而要等上两日才能离开,这两日大家可以在城内添置一些急需的物品。” 七叔公点头应下,感激道:“二郎,老夫知道我们这些人能住进驿站里,是多亏了你上下打点的,这份恩情大家伙都会记在心里。” 江辞淡淡笑了一声,心道:这恩情可是要还的。 “七叔公不必客气,你们都是阿姝的族人,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七叔公立刻听出这话不太对劲儿。 之前二郎这小子一直尊称四丫头嫂嫂,如今却突然改了口,这其中的意味他若再听不出来就真是老糊涂了。 二郎这小子当着他的面故意袒露自己的心思是为何? 等江辞离开后,七叔公捋着花白胡须沉思了一会儿,很快想明白江辞说那句话的用意,随即将自家小孙子叫到跟前。 “去请你晏二叔过来一趟。” “好的爷爷。” 小孙子转身跑了出去。 晏家二房分到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大通铺,一家人睡在上面绝对足够了。 原本江辞想带晏二生一家回那处宅院居住,晏二生心想既然大家一起外出逃难,他们一家还是不要搞特殊的好。 晏殊明白晏二生的顾虑,毕竟人多嘴巴,队伍里免不了有那些得眼红病的人。 江辞也不再劝说,自是跟着一起留了下来。 “七叔公,您找我何事?” 晏二生刚去喂了驴哥回来,就在半路上遇到了七叔公的小孙儿,得知七叔公要见自个儿就直接跟了过来。 七叔公坐在火盆前,里面的木柴正劈啪作响的燃烧着。 “二生啊,你快过来暖暖身子。” “哎!” 晏二生坐下后,七叔公看着他突然轻叹了一声。 “说起来咱们几个村子里的人能平安来到信阳府的地界,还要多亏了你们家的四丫头和二郎那小子,若没有他们二人一路帮衬着大家伙儿,咱们只怕连南渭府的地界都出不了,这一路上到处是流民被活活饿死、冻死的,甚至还有人买卖幼儿、易子而食的,咱们队伍里虽说也去了不少人,和他们比起来实在好太多了,这其中有一大半的功劳都是这两个孩子的。” 晏二生心里琢磨,七叔公开口就对殊儿和二郎一顿猛夸,虽然他说的都是事实,但七叔公突然喊他过来肯定不是只为夸赞这两个孩子的。 “大家一起出来逃难,咱们又都是同宗同族的亲人,七叔公不必如此客气。” “四丫头是个好孩子,当初王大花趁着你们不在家将四丫头冲喜到了江家,这江家大郎当日便去了,说起来四丫头至今还是个黄花大闺女,这么好的姑娘若就此蹉跎了实在可惜,你对四丫头的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晏二生这时终于知道七叔公的用意,这是想给殊儿说媒? “殊儿年纪还小,眼下全村人又都在逃荒,至于她的终身大事还是等安顿下来后在说吧。” 七叔公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我看二郎那孩子就很不错,这转房之事素来就有,若这两个孩子情投意合的话老夫倒是乐见其成。” 晏二生心道:原来是替二郎那小子说好话的。 七叔公亲自开口提起此事意义非凡,也算是表明了族人对他二人的态度。 这倒是让晏二生心里松了一口气,二郎喜欢自家闺女,这事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二人之间毕竟隔着一层叔嫂的关系,若今后他们真要走到一起恐会被人非议,若七叔公肯出面当这个证婚人,最起码在杏花村就无人敢背后多说闲话。 “多谢七叔公记挂那两个孩子,我还没问过两个孩子的意愿,若他们彼此有这个心思,二郎这孩子知根知底的,我自是希望成就这段姻缘。” 七叔公看出晏二生并不反对此事,满意的笑了笑。 “我看二郎这边是没什么意见,就是不知四丫头那边是如何想的,他们也该到了成婚的年纪,二郎那边的长辈已经离世,你这做长辈的多上些心思。” “我明白。” 第325章 谈心 晏二生回到自家房内,见闺女和媳妇儿正在做饭,没见着那三个小子的人影,江辞也没回来。 “怎么就你们母女,其他人呢?” 晏殊道:“他们被村长喊去安排晚上轮班守夜的事情了。爹,您站门口别动,我帮您拍拍雪。” 晏殊拿起一块帕子走到门口,将晏二生身上的积雪拍打了下来。 晏二生吸了吸鼻子:“好香啊,晚饭做啥好吃的?” “二哥刚刚说想吃番茄炒蛋,我就想着做一锅番茄鸡蛋面好了。” 晏二生喜上眉梢:“很好,这鬼天气就要吃点热乎的才行。” 话落, 晏二生看了一眼乖巧懂事的闺女,脑海中回想七叔公刚刚说过的话。 其实殊儿年纪还不大,他是真不着急让闺女这么早出嫁。 许是他和别的男人不一样,人家都是生了儿子高兴的三天睡不着觉,可他家三个儿子,只有闺女出生那年他傻乐呵了好几天。 “闺女,咱父女聊聊天。” 晏殊见晏二生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跟着他走到小炉子前坐了下来。 “刚刚七叔公找爹谈话,说起了你的婚事。” 她的婚事? 晏殊神情微怔:“好端端的为何谈论我的婚事?” 晏二生笑道:“七叔公身为长辈也是担心你,觉得你应该找一个好归宿才对。殊儿,你若对二郎有意的话,爹想去探听一下二郎那边的想法,如果他也有心娶你,等安顿下来之后爹娘就帮你们把婚事儿办了。” 晏殊颇为头疼的捏了捏眉心,今日怎么一个个都在提起她和江辞的事情。 “爹,江辞比我还小半岁呢,我们这个年纪谈论婚嫁为时过早了,更何况江辞才华斐然、腹有乾坤,龙出浅滩是迟早之事,比起成为他的妻子,我更想成为他微末时的功臣。” 即便二人有了三年之约,可 感情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人生太长,而人性诡谲多变,她要做弈棋人,而非被人裹挟不得自由的棋子。 晏二生拢紧了眉头,心里暗暗思考着闺女说的这番话。 二郎这孩子的确是太过出色了,从那些一路保护他的护卫就能看出,他的身份只怕也大有来头。 闺女应该是知道些什么,才会对二人的关系如此慎重。 “爹,我觉得小妹说的很对!”晏淮从门外走了进来。 他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父女二人的谈话,这段时日他和玄宗门的弟子们逐渐熟络,从他们偶尔的谈话中隐约猜到江辞很可能是京城人士。 来自京城,身边还有一群顶级高手暗中保护,结交的都是武陵王世子萧焱、南渭都督李尚谦这样搅弄风云的人物,并且这些人都对他恭敬有加。 身份能在萧焱之上的也只有皇子了吧?想到这种可能性,晏淮对江辞和晏殊的关系更不看好。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那种权利争斗的漩涡中心,家族势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小妹虽然聪慧过人又有一身绝技的医术傍身,可她身后没有强大的家族作为靠山,若进入了皇家争斗中,只怕会被啃食的连渣都不剩。 晏淮顺手将房门关上,走到父女二人身边坐了下来。 “爹,咱们只是来自乡下的普通农户,若二郎永远在池阳县待下去或许他会是小妹的良配,可他的身份注定他不会甘心当一个普通人。” 晏二生听了儿女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很欣赏江辞那孩子,可女儿和他之间的确悬殊太大了。 “闺女,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爹都支持你。” 晏殊挽着晏二生的手臂:“爹,您不必担心女儿,我与江辞之间的事情我们会自行解决,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早些到达信阳府,找一处能安稳度日的地方好好生活。” “傻丫头,爹不求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能幸福安康的生活就好,若今后能找一个疼你的良人相伴一生,爹也就放心了。” 说着说着,晏二生伤感了起来,上次闺女被大房一家卖去冲喜的事儿始终是他的心结。 柳文娘笑着劝道:“好了,未来的事情咱们谁说了都不算数,还是过好眼下才是正经事儿,老三,去外面找找你大哥、二哥和二郎他们,怎么半晌没见着人影。” “好,我这就去。” —— 晚饭时,江辞是最后一个回来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半旧的木桌前吃饭,他察觉到晏二生时不时朝自己瞥一眼,眼神里似乎含着探究之色,江辞心里猜到七叔公想必是找过他了。 饭后,晏文、晏武、晏淮三兄弟被晏二生安排去洗碗,晏殊两晚没怎么睡,吃完饭就钻进被窝睡觉了。 江辞和晏二生很有默契的一起走出房间,外面依旧大雪飞扬,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径直走到了不远处的凉亭内。 “二叔可是有话要对我说?” 晏二生背手站在亭子里,目光朝江辞深深看了一眼。 “二郎,今日七叔公找我谈论起你的终身大事,他有意撮合你和殊儿。” “此事二叔可向阿姝提过了?” 晏二生目光直直盯着江辞的眼睛:“说了,那丫头有所顾虑,不仅是她有顾虑,我们一家人也有同样的顾虑。” 江辞沉吟片刻,明白晏二生的顾虑指的是什么。 “我明白您的意思,关于我的身份并非是有意隐瞒,只是这其中牵扯甚广,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此事你们最好不知情为好。二叔,请给我三年时间,我向您保证在这三年内我会扫清阿姝的所有顾虑。” 晏二生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后抬手拍了拍江辞的肩膀。 “二叔信你,但此事要看殊儿的意愿。” “我知晓。” 第326章 领取奖赏 翌日一早 雪势小了一些,驿站里的村民都在商量着去城内买一些必须品,其实这一路下来大家伙身上都没多少银子了,眼下只能勒紧裤腰带挑拣着重要的物品填补。 固城衙门的官差一早送消息过来,说是对晏殊的赏赐已经下来了,让晏殊亲自前往衙门一趟。 李守靖这厮还算聪明,没有让官差亲自将粮食和赏金送来,不然她那千两黄金岂不是就露馅了。 财不外露一直是她秉持的生存之道,越是身边的人越嫉妒你比他有钱,别看这些村民表面上对她感恩戴德,若亲眼看到她领取到上千两黄金,队伍里不知多少人会把歪主意打到她身上。 晏二生、柳文娘听说官府奖励了三千多斤粮食,着实吃惊不小。 古代一亩地产量二三百斤,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尤其像今年这种灾荒年,谁家若能拿出三千斤粮食,在当地妥妥是富人了。 晏二生道:“闺女,这么多粮食可要用车拉回来,爹和你哥哥们跟着你一起去吧。” 晏殊想着粮食需要往车上搬运的确需要人手,还要领取那一千两黄金,带外人不方便,还是带自家亲人比较放心。 “好,咱们这就过去。” 衙门距离驿站不算远,一行人很快赶到了衙门。 门口值守的衙役听说是晏殊来了,立刻进衙门内通禀。 很快,一名熟悉的面孔走了出来。 来人正是固城主薄裴度,是个三十来岁长相周正的男人,比李守靖那厮看着面善一些。 “侯爷和知县大人还在岭泉镇抗疫,便命下官提前赶来将晏姑娘的赏赐送上,您清点一下。” 话落,裴度吩咐两名衙役抬着一口箱子走来,他亲自将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箱子金条。 晏殊笑眯眯道:“劳烦主薄大人替我谢过侯爷和李大人。” “本官定会将晏姑娘的话带到,粮食在后院,府衙的衙役多半都被调去了岭泉镇,剩下的人一早点卯后出门办差事去了,如今就只有我们几人,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自己来就行。” 如今固城内也有不少逗留的流民, 衙役们都忙的很,眼下整个府衙的确没见着几个人影。 裴度带着众人来到府衙后院,虽说晏二生、晏文、晏武、晏淮、江辞几人足够了,裴度还是安排了三名衙役上前帮忙。 七八个人一起,三千斤粮食很快就装上了车,晏殊让晏二生和哥哥们将那一箱黄金放在了马车上。 江辞、晏殊向裴度辞行后便上了马车。 晏武赶着马车走在前面,晏二生赶着驴车,晏文、晏淮二人一起赶着村长家的牛车,道路积雪很深,路面很不好走,拉着粮食要比空车慢上许多。 晏殊上车后将一箱金条直接收入空间内,她抬头笑眯眯看向江辞。 “私兵招募的如何了?” 江辞道:“人数已经凑齐,今日就要进深山了。” “养两万精兵不是小数目,等咱们在信阳府安顿下来后,我便将空间库房里的银子拿出一些给你用来准备粮草。” 见她认真盘算着,江辞笑道:“你真舍得?” “有何不舍?这些银子本就有你一半的功劳。” 她虽然爱财但绝非抠门的人,这一路能收这么多金银珠宝,江辞可是帮了大忙。 尤其是郭承司府中四处设有机关,没有江辞提前画的那张地形图,这笔钱财她很难捞到手,所以属于江辞的那一份她是不会贪的。 何况如今大佬要创业了,她在这时候出钱出力就等于是原始股东,等大佬创业成功的时候自是少不了她的好处。 她只是一条一心想躺平的咸鱼,不必担心会像凤家和刘家那样帮助老板创业后被老板忌惮,现在正是好好表现的时候,她可不能错过好机会啊。 江辞唇角微勾,小狐狸虽然爱财却不贪心,会一直记得别人对她的帮助。 而且,他发现小狐狸很想养着他,从她刚出现时就有这个苗头。 前几日她原本想把空间里的粮食拿出来供他养兵,他之所以拒绝是想今后若深山里开采出荒地时,可将这些粮食拿来作为种子。 空间里灵气充沛,想必里面生长出的粮食与凡世的大有不同。 这次若再不让小狐狸出点力,她怕是会失望了。 江辞心里一阵暖意,情不自禁的伸手将晏殊揽入怀里。 “阿姝,谢谢你!” 晏殊脑袋被江辞按在怀里,小身板动弹不得。 心里哀叹一声,自从有了恋爱关系后,她发现江辞对她不是亲就是抱的。 这厮还真是撩拨高手,不得不防啊。 “那个,我去问问爹要不要买些东西。” 晏殊寻了个借口,红着脸从江辞怀里挣脱,掀开车帘朝身后的驴车上看去。 “爹,咱们要不要买些东西?” “咱们家什么也不缺,闺女,你若有啥想吃的可以买一些。” 晏殊朝旁的铺子看去,见前面有一家卖糕点的,之前买的那些糕点在这一路上吃的差不多了,她需要再备一些。 “前面停一下,我想去买些糕点。” “好嘞!” 马车停在铺子门外,晏殊让他们在门口等着,自己就要下去。 江辞伸手拦住了她:“外面太冷,你在车上等着,我去买。” 晏殊本想说她自己进去还能挑喜欢吃的,江辞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 “栗子糕、茯苓糕、桂花酥、驴打滚,可还有补充的?” 晏殊眼睛弯了弯,全都是她喜欢吃的啊。 “这些足够了,你再买些自己喜欢吃的吧。” 江辞点了点头:“让几个哥哥一起进去选一些,你脸色不太好,这两日要好好休息。” 晏殊摸了摸脸颊,她今早发现大姨妈光顾了,许是流血过多导致脸色有些苍白,早上起床的时候还肚子疼了好一阵儿,没想到江辞观察如此细微。 江辞下了马车,叫上晏文、晏武、晏淮,几人一起去了糕点铺子。 铺子里的客人不少,几个人等了好一阵儿终于将糕点买了回来。 江辞上了马车,将一个纸包交给晏殊。 “这个是刚出炉的,还热乎着,你尝尝看。” 晏殊打开纸包,里面竟然是红糖桂花糕。 红糖…… 看来江辞是真的知道她来月事了,有点尴尬。 第327章 分粮 粮食送回驿站后,七叔公带着几名村长和一帮村民就围了上来。 看到驴车、牛车上装满了粮食,许多村民眼里冒出绿光。 眼下不少人家里每日只能吃一顿饭充饥,尤其是那些被流民抢走粮食的人家,更是能不吃就不吃,只要吊着一口气不饿死就行。 突然看到两大车粮食拉了回来,想到晏殊承诺将这批粮食分给大家伙儿,他们的心情不激动才怪。 晏殊下了马车,径直走到七叔公面前:“七叔公,这些粮食给大家分一下吧。” 七叔公满眼感激的看向晏殊:“四丫头,老夫替大家伙谢谢你了。” 话落,七叔公赶忙对身旁的晏富贵道:“今日四丫头捐粮一事可是大功一件,要详详细细的写在晏氏族谱上。” 晏富贵点头道:“好的,我一会儿就请两位族老记录此事。” 晏殊有些意外,古代重男轻女,族谱上大多数人都只是记一下名字及辈分,而且这还都要是男丁才行,能在名字后面详细描述此人平生事迹,多半都是对族人立了大功或是家族中出的名人。 晏氏族谱百年内没出过什么出类拔萃的人,像七叔公这种考取秀才功名的五十年内也就出了这么一个,这件事在晏家族谱上自是大书特书一番。 族内的女子在族谱内只是附庸式的记入,未出嫁时女性只有姓没有名,出嫁之后便是作为丈夫的配偶记入族谱。 像晏殊这种能写上姓名并且在族谱内书写一段功绩的女子,晏氏族谱从第一代延续至今已经二十七代子孙,恐怕也只有晏殊一人,这在杏花村的村民眼里绝对是一份殊荣。 晏殊也没想到,自己决定捐出这三千斤粮食竟然能上族谱。 交代完此事,七叔公便和晏殊商量如何分粮一事。 晏殊思考片刻:“还是按照人头分吧,这样最公平。” 若按家为单位分粮食,有的村民家里有十几口人,有的只有三四口人,甚至有一些家里人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所以按人头分是最合适的。 七叔公赞许的点了点头:“就按照四丫头说的分吧。” 商量好之后,七叔公吩咐晏文、晏武、晏淮、晏长明这些小伙子开始统计各村人数。 跟着晏殊上山的那批流民们一直站角落不敢上前,他们是后来加入这个队伍的,人家能收留他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分粮这种好事怎么也轮不到他们。 江辞、 晏文、晏武、晏淮带着几十个小伙子仔细将四个村庄的人数统计完,晏殊注意到站在远处的温玉堂、二柱他们一行人眼巴巴的瞅着,眼里是藏匿不住的羡慕。 晏殊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晏文身边“大哥,跟着我上山的那批流民可算在内了?” 晏文朝那群人看了一眼,摇了摇头:“目前只统计了四个村庄的村民,没把他们算在内。” 晏殊道:“既然选择让他们跟着大部队,分粮食自该有他们一份。” “好,我这就喊老三去把他们的人数登记上去。” 当那批流民得知他们也能分到粮食,激动的走到晏殊面前就要磕头。 晏殊神情严肃的看向他们。 “既然选择让你们留在队伍里,你们就是这个队伍的一份子,今后有类似的好处你们也都会有份。反之,若有人敢在我眼皮子底下整出什么幺蛾子,你们所有人都将被赶出队伍,所以大家最好互相监督。” 她不能确保这些人的人品好坏,就必须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 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过犹不及,过分善良就是助长别人滋生贪婪的机会,施舍需要适度,善良需要戒尺是不变的道理。 “我们谨记晏姑娘这番话,多谢晏姑娘。” “去排队吧。” 众人离开时,人群里两个身穿蓑衣的身影引起了晏殊的注意。 其他村民大多都是穿纸裘或是破旧的棉衣过冬,他们一大一小穿着蓑衣,脚上穿着一双单薄的草鞋,走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晏殊目送二人去排队领粮食后,转身回了自家房内。 晏二生带着晏家三兄弟和江辞在外分粮食,屋里只有柳文娘守在炉子旁正在缝制棉鞋。 见晏殊回来,柳文娘笑着看向她:“闺女,快来试试娘给你做的氅衣。” 晏殊高兴的走到柳文娘身旁:“娘,快给我瞧瞧。” 柳文娘将包袱里崭新的氅衣拿了出来, 这件氅衣她选用的是樱草色细棉布,里面加了一层蓬松的棉花,

相关推荐: 圈养(H)   幼稚园的男老师   没得救   斗罗:投靠唐三,我收了小舞!   这个小孩很好养(H)   仿生人他只想做爱   在他们身下承欢(np)   淫罪(H)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四合院:超神警察的老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