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什么?你染上霸总了 > 第292章

第292章

想了,将肉倒进洗好的捣肉工具里,捣成了糊糊,重新倒进碟子里。一刻钟后,许烟杪准时到达:“谢谢婆婆!” 婆婆脸上都笑开了花:“不用谢,不用谢。” 许烟杪带着“火鸡肉”回家,眼一闭心一横,吃了一勺。 他真机智! 许烟杪高高兴兴吃完一碗“火鸡肉糊糊”,不过剩下的肉他不打算再吃了。 “乖崽,快来吃!” 许烟杪把火鸡肉放进锅里加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地煮熟,撕进猫碗里。 “这肉爸爸不吃,都给你吃啊。” 小猫发出没见过世面的呜呜声,一脑袋扎食盘里。 然后。 迅速抬起头,蹿到一边,离那盘火鸡肉远远的。 * 第二天上朝时,许烟杪第一句心声就是这个。 太子正在走神,突然听到自己的称谓,回过神来,回忆了一下刚才许烟杪在说什么后,顿时精神大震。 薯条……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许烟杪的思维很跳跃: 许烟杪又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走神得特别明显,上到皇帝下到御史,全当没看见。 然后,默契地趁此机会谈一下正事。 老皇帝:“高华春,你出来说一下你昨天上的奏章。为何要把税收以实物为主换成税收以白银为主?” 朝堂上,一些官员还愣了一下,回忆高华春是谁。 直到万寿公主走出来,他们才想起来这是万寿公主的闺名。 万寿公主拱手行礼:“陛下,如今太仓银库有三千余万两白银……” 老皇帝:“多少?!” 万寿公主:“三千余万两白银。” 老皇帝:“哪来这么多白银?” 万寿公主:“陛下,以往我们银库,银子贮量除了来源于国内银矿的开采,便是来源于他国上供,倭国、交趾、缅甸、高丽……岁贡银不过三十万两。现如今,倭岛银矿尽在我大夏手中,每岁开采之矿至少五百万两白银。又因着海上贸易……” 万寿公主委婉委婉又委婉。 说是海上贸易,实际上,就是把舍利子制品销往国外。 但这事虽然做了,但不能放在明面上说。毕竟出去的人直接把舍利子制品伪装成了珍惜物品,大赚特赚。这事不太符合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形象。 ——括弧,鸡骨头做的舍利子制品,括弧完毕。 “哦哦。”老皇帝恍然大悟:“你继续。” 万寿公主:“银库中白银堆积如山,可若不能换成粮食布匹,终究是废铁。” 万寿公主:“臣认为,倘若将税收变成以银为主,使朝野皆用银,租、役、贡皆征银,国库中的三千万两白银就能动起来。” 便有官员出来,责问:“白银存放在银库中又不会跑,如何需要动起来?反倒是税收以银为主,百姓需要先将米麦兑换成白银,再把白银缴纳给官府,这其中门道便能增多,以往多少百姓是因此倾家荡产,不知公主是何居心!” 万寿公主平静地说:“以银为税物,比实物为税物更便于百姓运送。何况,我并未说田赋全部以银缴纳,百姓依旧可以按照需求与需要,缴纳粮食、生丝、原棉以及织物。” 万寿公主对着老皇帝再次拱拱手,决定用一个很直观的数字来表达为什么粮税变成银税,能够方便运输,减少徭役——因为运送税收,那也是要征百姓来运送的。 “此次江南漕粮四百万石,若折成白银,只需运送百万两白银即可。” 作者有话说: 结尾参考明朝正统年间“金花银”事件。 * 顺便,只要去看明清的税收单子,就会发现,明清以银纳税,但是同样也有粮食、生丝、原棉、织物这些税收记录,这就证明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所以我文里,公主对此的用词是“以银为主”,而不是“只以银纳税”。 * 本章所有和白银税收有关内容,全是参考了明清税收的情况。 并且由于大夏有足够的银矿(主要是打下了倭国),反而比历史上更容易发展银本位。历史上由于大量白银是来自国外,华夏本土银矿不足,导致脖子被卡,一旦跟国外的白银贸易有问题,华夏就会银荒,然后就经济萧条。 (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白银来源是海上贸易,明清政府失去了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在对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再直白一点,那段时间里,明清经济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全来源于西方卡不卡我们的白银) * 第175章 陛下,你也不想偷偷削武官底薪的事情,被发现吧? 数字是最直观的东西,四百万石粮食和百万两白银这个差别一出来,大部分官员面上表情都变得若有所思。就连出来反驳万寿公主的那个官员,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万寿公主更进一步拿出自己的数据:“过往税收,是由官府指定粮仓,百姓将粮食运送到此仓,而中途的粮食损耗由百姓自己承担。” 其中就包括了,路途颠簸粮食散落的数量,还有百姓中途吃饭吃掉的数量。 “曾经就出现过一次解运距离过远,三车漕粮,运输之人吃掉一车半的情形。也就是,实际上,百姓看似只需要交税交足三车粮,实际上却是要交四车半。” 万寿公主给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但倘若征收白银,百姓运送白银,只需在运输路途中,于当地直接买粮食食用,损耗便会少很多。” 她这么思索很有道理。 但一项政策出来,必然是要经历质疑。 又有官员走出来,语气很好的询问:“郎中此举确是欲为百姓牟利,可倘若有官员恶意在夏税秋税期间,抬高银价,这又要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个从县令升上来的官员,对基层的情况很是了解。 万寿公主沉吟两息,道:“万变不离其宗,此事可以按灾时,商人恶意抬高粮价的对策来处理。” 也就是,税收期间由朝廷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定好各个地区的银价,不允许私自涨价。 然后由御史及锦衣卫监视天下,严惩恶意抬价的官员和商人,一旦发现有人藉机抬高银价,不仅要追回其非法所得,还要给予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这些在万寿公主呈上的奏章里都有写。 那个官员流露出赞同的目光,点了点头,又对着老皇帝拱手:“如此,臣无异议了。” 户部右侍郎魏仁出列:

相关推荐: 重生年代俏田妻   洪荒:从截教开始的神话之路   禁爱(真骨科)   见夏(校园 H)   草包美人和她的嘴硬疯犬   [综漫]我们的黑王哪有那么傲娇!   半岛演员   婶婶,你要乖(三日月X女审神者,H)   余雨黏絮(H)   一日为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