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春潮夜涌[先孕后爱] > 第41章

第41章

,还有毒蚊子,咬得我头都昏了,现在一想起明天还要去,我宁愿被你打死算了。” 秦瑶不屑一笑:“呵!” “那你打死我吧,死了就不用活受罪了!” 刘季突然往地上一躺,诠释了什么叫做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洗完澡的大郎兄妹四人刚从浴室出来,就看见他们亲爹在堂屋地上打滚,左三圈右三圈,简直把无赖的样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叫人目瞪口呆。 秦瑶也是惊呆了,愣是五秒后才反应过来,给了一脚,才把地上这条蛆踹起来。 “你发什么疯!不就是割麦子,至于吗?”秦瑶挑眉喝道。 刘季缩在门框上,脑袋垂着,肩膀耷拉着,桃花眼泛着红,菱唇咬着衣袖,弱弱应,“至于......” 秦瑶:“......” 她算是服了,见大郎四个已经出来,指了指浴室,嫌弃的催促: “去洗澡,臭死!” 刘季只小幅度挪了一丢丢,双手扒着门框,一副全身骨头都散了架的样子,桃花眼噙着泪花。 秦瑶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丝可怜。 但面上还是冷冷的喝道:“快去!” “明天你负责割,我负责挑,争取一天把剩下的麦子都弄回来。” 她又补充了这一句。 刘季黯淡的双眸霎时间亮了起来。 他激动伸手想来抓她的手,被她侧身躲开,他讪讪的收回手,咧着一口白牙欣喜道:“娘子,我就知道你比菩萨还心善!” 马上就来劲,自己去厨房把锅里的热水都倒到木桶里,提着去淋浴房洗澡。 秦瑶帮着三郎和四娘擦干头发,眼看月亮已经升起来,拍拍他们的小屁股,“回屋睡去吧。” 又对大郎叮嘱,“明天早上我多煮一锅粥放灶上,早午饭你们就自己吃,在家把字练好。” 大郎知道大人明天要下地,懂事的应道:“阿姨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二郎他们的,不会让他们乱跑。” 秦瑶欣慰的拍拍小少年的肩膀,大郎不好意思的看她一眼,领着弟弟妹妹回屋睡觉。 看着儿童房的屋子灭了灯,秦瑶转过身,一抬眼,就见刘季一身薄薄白色里衣,墨发如瀑,迈着长腿从淋浴房走了出来。 他把剩余污水倒入排水沟,将桶放在浴室门口,抬头时,月光正好落在那张俊美多情的脸上。 秦瑶瞳孔一震,一股气愤浮上心头。 老天爷怎么就给了这无赖一副绝世容颜? “刘季,你上辈是救了哪位神仙?”秦瑶咬牙疑惑问道。 刘季觉得这话有点耳熟,好像曾经也有人发出过这样的质问。 是谁呢?想不起来了。 他茫然的看过来,一双桃花眼看狗都显深情,要不是秦瑶见过他满地打滚的样子,只怕也要晃一晃神。 留下一句“明天早点起”,秦瑶扭头回屋,睡觉。 刘季想到明天终于不是自己一个人受罪,心里舒坦多了,睡着后嘴角都是翘起来的。 058 全家齐上阵(三更) 莫约凌晨四点半的样子,秦瑶和刘季就起来了。 睡了一觉,刘季昨天还没什么感觉的臂膀酸胀不已,双腿也沉甸甸,下台阶的时候酸爽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长久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劳动是这样子的,秦瑶点点头表示理解,随后把镰刀递到他手上,“走吧。” 两人简单吃了点东西垫肚子,又把午饭和水带上,便出门了。 秦瑶提着扁担和绳索,头上戴了一个从何氏那借的帏帽,既可以遮阳,帽檐下连接到胸前的布片还能抵挡蚊虫,整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 脚上也穿了轻便的鞋袜,裤腿全部扎进袜子里,用绑带系紧,有了经验,这次武装得很到位。 出了村,走了快一个时辰,才抵达目的地。 这地界已和邻村山林重合,旁边还有不少开垦出来的荒地,都是邻村的。 两人到时,其他村的人已经在地里忙了有一会儿。 大家也不熟,不需要打招呼,下了田,各干个的。 看到这地里的情况,秦瑶也就理解为什么刘季昨天担回去的麦子和杂草一样多了。 因为这地里,一眼望去全是草! 没人管的地,居然还能长出麦粒,也是令人意外。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这两亩麦打出来,应该也能有个一百来斤。 刘季昨天已经割完一亩,今天有秦瑶负责扎捆和运输,他直接过去割另外一亩地的麦子。 秦瑶每捆出一挑,便用扁担先担回。 她一个人走,脚程反而快许多,两个半小时一个来回,两个来回后,刘季那边的麦子也割完,正坐在阴凉的树下啃早上带来的食物。 秦瑶也放下扁担,坐下吃东西歇一会儿。 东西吃完,在秦瑶的威逼下,本想直接躺下的刘季被迫爬起来帮忙扎麦子。 秦瑶说:“动作快点,早弄完早回家休息,对谁都好,不然别怪我在这扇你!” 刘季累得话都不想说,点了点头,手上慢吞吞的动作明显加快。 傍晚时分,最后两担全部捆好,一人一担挑回家,可算是收拾完这两亩麦了。 这一整天,待在家里的大郎兄妹四个练完了字,也没出去玩。 吃完了午饭,把爹娘弄回来的麦子,捡走杂草,用木锤搓落麦粒,摊开在院子里晒。 这些活,四个孩子甚至做得比秦瑶刘季这两个大人都熟练。 三郎和四娘好不容易养了一个冬天的嫩脸,被麦芒和杂草刺得红彤彤的。 但两人一点没有抱怨,跟在大哥二哥屁股后面,一点点把杂草挑出来,小手抓不下了,就拿出去扔在柴棚边,这些草还能拿来引火呢。 黄昏,太阳还有半张脸挂在山巅时,秦瑶和刘季担着余下麦子回到了家。 刚把担子放下,就看见三郎和四娘扶着箩筐,正帮哥哥把晒过的麦子收起来,免得早晨的露水打湿了麦子,那这一个白天就白晒了。 挑拣了杂草的麦穗没剩下多少,两只箩筐都没装满。 秦瑶舀了一盆凉水洗脸洗手,看见这四个小孩红扑扑的脸蛋,不由得一阵心疼。 “过来,都擦把脸。”秦瑶喊他们把箩筐放下,一会儿自己来提进屋去。 四个孩子笑着跑过来,秦瑶舀水先给他们洗手,又盛一盆干净的水给他们擦脸。 三郎和四娘开心得咯咯笑,大眼望着秦瑶,低低唤她:“阿娘~” 秦瑶惊喜的看了三郎一眼,小家伙居然也跟着妹妹叫阿娘了。 心头一软,在这两张可爱的小脸上,“啵唧”各亲一口。 三郎小脸更红了,害羞的躲到妹妹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四娘呆呆摸了下被亲过的脸,咧开嘴,“嘻嘻”傻笑。 本就粘人,这下揪着秦瑶的衣摆,她走哪儿都要跟着,牛皮糖一样要当她腿部挂件。 大郎和二郎对视一眼,偷偷的笑。 再看刘季,进了门就往灶房里钻,拿了白糖出来,自己兑一碗酸甜的糖醋水,一口气喝掉大半碗,打着饱嗝,四仰八叉的坐在灶台前,眯眼就要睡去。 秦瑶没忍住,给了他一记老拳! 跟在秦瑶身边这么久,刘季已经把闪避练出来,拳风扫来时,偏头躲开了脸。 但肩膀结实挨了一拳,一个仰倒,摔倒在地,痛呼出声。 “还不做饭?”秦瑶不耐的催促。 可能是干农活太折磨人,她一见刘季躲懒就更来气。 刘季却顺势躺在地上,哎呦呦叫唤,就是起不来。 最后还是大郎和二郎怕亲爹被后娘揍死,主动承担下来。 刘季感动不已,“大郎二郎,有你们是爹的福气!” 这一个冬天吃得不错,九岁的大郎个子长了不少,站在灶台前不用架板凳了。 大郎让二郎帮忙烧火,两个小少年像模像样的做起饭来。 “阿娘,你累不累呀?”四娘关心的问。 秦瑶和煦的冲她笑笑说不累,走上前把刘季提了起来,扔进堂屋,懒得再管他。 因为她今天也累够呛,没那个精力跟无赖斗智斗勇。 有人做饭,秦瑶心安理得的坐在椅子上休息,三郎和四娘一左一右蹲在她身边,主动给阿娘捶腿。 小手没什么劲,但敲得人心里那叫一个暖啊,秦瑶闭目感叹: “又是美好的一天呢!” 躺在地上没人管的刘季:羡慕二字,吾已说得倦了! 大郎和二郎煮了野菜粥,咸淡适中,秦瑶喝了五大碗。 吃饱了饭,精神又回来了。 碗筷留给四个小孩收拾,秦瑶抓起刘季来到院子里,把剩下的麦子和杂草做分离处理,明天好摊开晒。 刘季刚刚挨了一记老拳,老实了不少,忍着痛,两人点着灯笼在院子里埋头苦干,直到月上中天,这才清理完所有杂草,把麦粒敲落,回房睡觉。 一天农活干下来,沾枕即睡,睡眠质量都提高了。 接下来两天太阳很好,麦子全部摊在旧席子上晒,秦瑶和刘季一人半天,轮流给麦子翻面,好晒均匀。 比起之前割麦子,现在这个活完全可以用轻松来形容。 麦子晒好,现在就剩下最后一道程序——脱壳。 好消息是,麦子不到两百斤,刚好装满两个箩筐。 坏消息是,脱壳的石磨是人力的。 059 人力石磨 刘家村有磨坊,村里人一块儿修建的,在村祠堂旁边那片平坝上。 一到收获时节,这地方总是最热闹。 空地上全是晾晒的粮食,磨坊那间不大的小房子,里里外外都是人。 各家用磨,需要排队,原则上是谁家先要用就先用,来晚的自然排后面。 磨坊里面三个石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磨坊一天都没停下来过,每天都有人用磨。 因为磨磨实在是件苦差事,如果不是急着要卖粮食,大家都选择分几次慢慢磨,或者吃完了缸里的,等没了再来磨够一两个月的量。 秦瑶急着磨,是因为家里的粮食快吃完了。 上一次买粮食,还是去年十月底的时候,一个冬天过去,现在米缸差不多见底。 麦子用石磨磨,其实只是把外面的皮磨碎,到时候还需要用特殊的风斗,把皮和麦粒彻底分开,才能得到可以食用的干净小麦粒。 磨麦这个活儿,秦瑶就不指望刘季这废物了,留他在家里做饭,自己挑着新收的麦来到磨坊。 农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收成,各家在磨坊里,总会问上一句:“你家今年麦子收了多少?” 大家伙都说还行,气候没有异常,平均一亩能收上来差不多两百斤。 这亩产量,和后世上千斤的亩产是万万不能相比的,但在开阳县这一片来讲,粗耕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么多产量,很不错了。 这个时候,秦瑶低头看着自家的一百六十斤麦子,她这散养下来,平均亩产八十斤,也挺不错呢。 “秦娘子!我好了,你进来吧。” 磨坊里,有人磨完,喊了在排队的秦瑶一声,秦瑶忙把麦子挑进去。 终于轮到她了。 上一家离开前已经把石磨上的麦皮打扫得干干净净,秦瑶刚刚站在门口看都已经看会了,直接上手试了一下,感觉也还行。 不过这个效率就算力大如她,也觉糟心。 秦瑶把一百六十斤麦子全部磨完,花了一个小时。 就她这速度,旁人都看呆了,可想而知,普通人的话,这活有多磨人。 想起现代的打米机突突几分钟就完事,秦瑶挑着磨好的麦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石磨的效率呢? 就算不能提高效率,能节省点力气的话,也行啊。 用牲畜拉磨就别想了,村里有牛和骡的都当祖宗一样供着,可舍不得让它们拉磨。 而且牛马动起来就要吃粮草,这花费又增加了。 从桥上走过,秦瑶突然顿住,看着哗啦啦奔涌的河水,脑中灵光一闪。 村里这条河,一年四季有三季水量都很大,这就是现成的动力啊! 秦瑶曾参加过基地的水利工程,设计一款适合刘家村河流的水车没难度。 而且,她之前不是一直在想怎么赚点钱吗,这水力石磨做出来,在乡下肯定有市场。 想到这秦瑶就有点激动。 村民手里没什么现钱,她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粮食,这样长期下来,光是刘家村这一个村子,都能赚不少粮食呢。 家里人口又不多,她自己再打点猎,是不是就不用辛苦种地了? 想到不用种地,秦瑶一秒钟都不想再耽搁,担着一百六十斤的麦子,一路小跑回家。 风斗刘季已经从老宅借过来,就等秦瑶把磨好的麦子拿回来就开始筛。 “回来啦!” 刘季端着热水迎上来,娘子今天都没让他去磨磨呢,她真好。 秦瑶把担子放下,喝了一大口热水,把碗还给刘季。 “麦子已经磨好了,你筛出来,我先去刘木匠家一趟,中午给我留饭,我可能晚点才回来。” 交代完,扭头就出了门,往刘木匠家赶去。 刘木匠家在村子中心位置,和刘大福家隔得很近,之前马匪烧了刘大福家的后院,差点连带着把刘木匠的木料也烧了。 幸亏大家伙救火及时,他的木料才得以保存下来。 现在秦瑶要做水车,这可都是现成的材料。 秦瑶到的时候,刘木匠一家刚吃完早饭不久,一家子除了他本人还在刨木头

相关推荐: 满堂春   认输(ABO)   带着儿子嫁豪门   萌物(高干)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南安太妃传   妄想人妻   我以神明为食   小寡妇的第二春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