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很快就又惊醒过来。 再次睡过去后,被一点轻轻的读书声吓醒,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心里直道完了完了,居然起在主家后头。 此时的李氏还不知道自家大老爷要夺得家中第一个起床名号的决心,不明白这个‘人情世故’,只以为自己迟了,匆忙穿好衣裳朝厨房走去。 打开门,人就懵了一下,天黑沉沉的,万籁俱寂。 后院传来鸡鸣,竟然才寅时初(接近凌晨三点半)。 回眸再看后院亮起灯的书房,李氏肃然起敬——老爷读书竟如此刻苦! 不过起都起了,那就准备起来吧。 要再过一个多时辰,少爷小姐们才起床去学堂,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很充足。 李氏点了灯,轻手轻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昨晚她已经跟着阿旺管家将厨房简单熟悉了一遍,知道家里有鸡蛋、面、小米和各类果脯,决定做自己最拿手的糕点。 想到还有少爷小姐们的午饭,又准备了韭菜盒子。 厨房里的声音几乎听不见,秦瑶感觉得到有人起来了,但很快又睡去。 她特意和孩子们一起起了个大早,刚穿好衣裳,就听见院子里传来龙凤胎的惊喜哇哇声。 早点的香气已经透过窗缝飘入鼻尖,是一股清甜的面食气味儿,带着一点焦香,让人食欲大动。 秦瑶推门出去,明明只多了宋瑜一家三口,但感觉院里全是人。 小来福在厨房和堂屋之间来回跑,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瑜也没闲着,已将院里院外打扫干净,并备好上工需要的纸笔,就等秦瑶一块儿去文具厂。 阿旺喂完了牲畜,正帮着龙凤胎拆掉昨晚睡觉都不舍得拆,这会儿搅在一起的发髻。 这一刻,阿旺突然想起殷乐那双在发间灵活翻动的手,在束发一事上,她那双手不比他这双杀人的手弱多少。 刘季早上功课已完成,手里拿着两个秦瑶给大郎用小石磨盘做的手臂力量训练器,一边走动一边举握,嘴里发出用劲的“嘿哈”声响。 秦瑶推门而出时,刘季正高高举起训练器材,夫妇俩打了个照面。 刘季眨巴眨巴桃花眼:她会不会觉得我像只大猩猩? 俊脸一红,急忙转身,扛起两个沉沉的训练石磨盘,飞逃到后院! 秦瑶:??? 刚刚什么鬼东西从身前跑过去了? 444 花卷和枣糕 “夫人,可以用早膳了。” 李氏摆完碗筷,站在堂屋门口轻唤道。 孩子们反应比秦瑶更快,一窝蜂冲进堂屋里,在各自座位上坐好。 不怪他们今日失礼,实在是每一个要去学堂的早晨,都避免不了忙乱。 秦瑶有时候想,要不直接请一个先生回家来算了。 但转念一想,孩子们挺喜欢去学堂,那边同龄人多,大家一起学习氛围更好,就没再想过。 而且丁家的先生们,也是整个开阳县里最好的,多少人家想进丁家族学都进不去呢。 秦瑶冲后院书房喊了一声:“刘季!” 书房大门打开,重新换了一身干净衣裳的刘季小跑过来,夫妻二人在桌前坐下,开始试吃。 今天李氏准备的早膳有两道。 一个是米枣糕,由小米和红枣制成。 摆盘精致,看起来像是一盘重重叠叠的鹅黄太阳花。 一个是双色花卷,由荞面和白面制成。 家里何时出现过这样精致的早点? 秦瑶一颔首,孩子们便迫不及待伸出筷子,将这闻起来香甜,看起来也漂亮的米枣糕放入口中。 三郎最爱吃甜,眼睛当即一亮,惊喜仰头对秦瑶说:“阿娘,好吃!” 大郎和二郎也相继点头表示肯定。 四娘已经再夹第二片了,不过这米枣糕看起来薄薄一片,吃起来却很实,两片下去,四娘的小小胃已经半饱,还有一点点腻。 乌溜溜的大眼望向盛放在竹篮中的双色馒头。 往日常见,要么是黑荞面做的灰馒头,要么就是白面做的白馒头,又或者是用高粱做的黄馒头。 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还做出了一层白一层灰的馒头,真让秦瑶小小意外了一下。 她穿越过来之后,今天是第一次再见到这种双色花卷。 伸手拿起一个,分成两半,其中一半递给巴巴等着半个的四娘。 她知道自己已经吃不下一整个花卷,就等着有人提出要共分一个呢。 欢喜地从阿娘手中接下半个有自己拳头大的花卷,四娘张开大口,嗷呜一口咬下去。 这花卷做得喧软,一下就咬到了底,入口微咸,还有一股葱香味儿,中和了先前吃米枣糕的腻味儿,香喷喷,十分解腻。 “阿娘,是咸的馒头!”四娘惊喜发现,“原来馒头还能是咸的。” “咸的?”刘季好奇的一挑眉,他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咸馒头呢。 当即放下碗里多夹的小米红枣糕,转向葱香花卷。 一口下去,刘季惊到了,“没看见葱花,怎么还有股葱香?” 李氏在旁微笑解释:“禀老爷,我用热油浇在葱花上,而后滤出焦掉的葱花,只留香油,在和面时,稍稍掺了些进去,这样蒸出来的花卷就会有葱香的味道。” 葱的香气本来就十分浓郁,所有面蒸了过后,留下的淡淡葱香反而刚刚合适,不会太过浓郁。 当然,做这个双色花卷之前,李氏也同阿旺提前做了准备功课,知道家里人都吃葱,才特意做的。 “对了。”看出孩子们又喜欢米枣糕又觉得吃多了很腻,李氏道: “这米枣糕还可以放在炭火上烤,将四边烤得焦香酥脆,再入口便不觉得腻,倘若喜甜,再沾上蜂蜜一起入口,会更好吃。” 正说着呢,四娘耸耸鼻尖,“我闻到啦,炭火的味道!” 李氏福了福身,冲四娘笑,“四小姐鼻子灵,我刚已经备好了烤过的米枣糕。” 刘季忙咽下口中香喷喷的双色馒头,“快快呈上来!” 李氏颔首,返回厨房,将阿旺帮忙烤好的米枣糕端上。 去年秋日,阿旺带着孩子们进山捅了两个野蜂窝,挤出来十小罐鲜美蜂蜜。 秦瑶给老宅那边分了两罐,又给了莲院两罐,余下六罐家里自己吃。 现在还剩下一瓶,正好用上了。 刘季肯定要沾蜂蜜的,他好甜,秦瑶觉得发腻的甜他只觉得刚刚好。 秦瑶吃的是焦香原味儿,李氏的米枣糕原本就没有做太甜,烤焦了边缘之后,口感变得更加丰富,浓淡刚好,吃了还想吃,完全不像是糕点,倒像是饼。 “我觉得很好吃。”秦瑶点点头,满意道。 刘季也说:“冬天坐在火炉边,边烤边吃,恐怕味道更美。” 吃干了嘴,佐一口香茶就更妙咯。 孩子们更不用说了,桌上剩下的兄妹四人平分打包,装进书箱里,快快乐乐上学堂。 李氏知道考验通过,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刘季带着打包好的米枣糕和葱香花卷出门前往莲院献宝,秦瑶擦干净嘴,看向忐忑等候吩咐的李氏。 秦瑶给李氏安排道:“以后你来负责家中的早午晚三顿饭食,还有家里的针线活,衣物浆洗,每月月银二百文。” “你每天早上来,做完晚饭后便可以回家,早午饭可以和我们一起吃。晚上的碗筷我们会自己收起来放在洗碗盆里,你第二天早上过来洗了就行。” “至于菜,家里后院有菜园子,你看着摘,菜不够或者有欠缺就告诉阿旺,他会进城去采买回来。” “还有,家里三天得开一次荤,早午饭可以随便一点,但晚饭一定要认真准备一顿,至于家中每月饮食上的预算,你去找阿旺了解。” 李氏福身应下:“知道了。” “暂时就是这些。”秦瑶站起身来,嘱咐阿旺帮忙带一下李氏,准备领宋瑜去文具厂。 至于小来福,学堂今年上半年是安排不了了,只能看看下半年的情况。 一家三口的住处还未确定,暂时先跟着李氏在家里,帮忙放牛喂鸡之类。 不过这会儿这些活已经让阿旺做完,秦瑶便让他跟着自己和宋瑜出门去村里转转,把路认一认。 小来福和二郎一般大的年纪,活泼乖巧,也不认生,夫人长夫人短的。 特别是在感觉到自己一家不像是来做奴隶,倒像是被人请来家中帮忙做工之后,胆子也大了起来,路上瞧见了什么,都好奇问: “夫人,那是什么?夫人,那家人在树上干嘛?” 445 识字不易 怕儿子太逾越,宋瑜呵斥了一次。 秦瑶摆摆手表示无碍,小来福挺乖巧,不像是家里那四个,问了还要问为什么呀、为什么是这样呢,简直聒噪。 于是,宋瑜也默默竖耳听秦瑶的解答。 毕竟宋章祖地在最富饶的江都府,一家三口在此之前,去过最偏僻的地方,就是这开阳县县城。 什么上树打茶果、下田插秧苗,都是第一次见! 父子两一路新奇着,来到文具厂。 “师父!”殷乐蹲在水缸边,努力挥挥手中正准备清洗的菜叶子。 秦瑶瞥了过来,“叫秦总管。” 殷乐瞬间蔫巴,“哦,秦总管......” 还想再多跟师父多说两句话,人已经不见了。 殷乐吹了一口气,她今早已经问了教扫盲班的刘琪管事,他告诉她,一日学五个字,等她学满一千字,最快也要两百天。 这对殷乐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 不过解决办法肯定不止这一个,殷乐心想着,那我就一日学十个字,二十个字! 这样时间就能缩短两倍、四倍。 然而,很快她又遇到新的问题,她问了刘琪总管,能不能每日多教自己几个字。 紧接着便见刘琪总管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他说:“我总共识得的字,也没有一千个,恐怕是教不了你。” 不过倒是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去县城找教书的先生学。 殷乐脸都垮了,县城书院可不收女学生,她上哪儿去学一千个字? 她也不笨,很快反应过来,师父就是故意卡她呢,料定她学不了一千个字,拜不成师。 这不,一早便在食堂门口蹲守秦瑶,想着能不能把这个一千字的门槛降低一点。 万万没想到,才开了个口,人就不见了。 “唉~”识字不易,殷乐叹气。 那厢,秦瑶领着宋瑜父子二人,把厂里的情况都熟悉了一遍,又叫来厂中所有管事、总管,让他们过来认认人。 先前秦瑶便已经露出要找个掌柜来替代她的意思,这会儿突然召集众人开短会,宣布宋瑜的到来,厂中众人吃了一惊之后,就接受了。 如今文具厂已经成为秦瑶自己的私产,她拍板说了算,加上宋瑜小露一手,展现出他在经营管理上的本事,众人不服也服了。 他们这些人,除了钱旺,余下都是硬着头皮上岗,字学了几个,书读了几句,但距离能写会算还远着呢。 短会结束,宋瑜便留在了工厂里。 他点了钱旺,打算先从厂中账目开始入手,利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把厂中几个分部的开支情况掌握,以便明日工作开展。 按照宋瑜的想法,他充当的是主家赚钱的工具,仅仅只是维持现有的收益,主家肯定不会满意。 况且还有为其一个月的试用期考验压在头顶,宋瑜丝毫不敢放松。 这一看,宋瑜发现,旧有的模式中,除了流水线生产这一概念,其他并非完美,工人的利用率还不到七成。 而且文具厂产出单一,诺达一个木料加工厂,竟然只有文具礼盒和神力书箱这两款产品。 并且,这还都是最初版的款式,这一年多时间,一点创新都没有! 这都能赚钱,还有订单一直维持到今年年中,宋瑜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这只是如今他来之后看见的。 晌午在食堂与工人管事们一起用饭,宋瑜从大家口中的言谈发现,原来文具厂一开始的条件并没有如今这般好。 进村的大路是去年年底才完工的,采购网也是在今年年初,才逐步成熟完善,将进货成本稳定下来。 再有便是,属于秦瑶个人的盈利,她自己严格控制了一条红线,不得超过三成。 更多的利益,被她让出给到工人们手上——就是那些时不时的米面油粮福利和冬日炭火、夏日凉汤。 不但如此,每年还要上交族中一部分土地租金,山石树木采伐费用。 村里修的路,全是从工厂盈利中支出。 仅仅一顿午饭过后,宋瑜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家夫人到底想要什么。 更多的盈利好像不再是他通过考核的必要条件。 或许,夫人想要的是能让眼前这样的经营模式,长久维持下去。 宋瑜扶额,后面这个可比前面那个目标要更难完成。 只是增加盈利,他很快就能让到达夫人手中的银子涨三成。 办法也简单,无非是将工人们的劳动力压榨到极限,再减少各项不必要开支,就能省下一大笔银子。 可惜,午饭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要是真这么干,不用一个月,半个月不到夫人就会把他们一家打包送回去。 宋瑜犯难的时候,秦瑶已经领着李氏和小来福在村中找到暂住的房子。 就在刘老汉家里。 年前新修了几间屋子,家里刘柏、刘仲、刘肥三兄弟
相关推荐:
世界版本更新
惊悚游戏里,老公奇形怪状恋爱脑
弄青梅(校园)
痴汉养成攻略
孤城_高h
医院的那些事
死人财
章华终宴所(骨科,np)
温柔童话
快穿大魔女她又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