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一整理,检查是否有坏损之处,又将其一张张收起来,妥善地保管。 然后他开始忙活自己的。 他要为荣筝做一只蜈蚣风筝,她梦里的风筝。 陶眠当初对师傅说出想法的时候,师傅摇头,连摇三下。 “难、难,”甚至连难字都多说了一个,“你一生手,要糊这么长的风筝,要么上不去天,要么,上到一半,就成了断尾蜈蚣。” 师傅还有一句原话—— “你也不想放到一半,就剩个头在天上飘吧?” “……” 陶眠想象了一下那画面。 他还是别想象得好。 不过徒弟就喜欢这长蜈蚣样儿的风筝,陶眠也只得尝试。 他请师傅教他如何做,做得成功与否,都没关系,要紧的是这份心意。 师傅见他心诚,倒也没藏着掖着。 也是陶眠与他相处得好,这种看家本事,不轻易外传的。 到最后,处得太融洽了,师傅甚至想把他收作传人。 为了不让师傅折寿,陶眠没答应,老头还吹胡子瞪眼睛呢。 如今陶眠学来了手艺,就在山中自己琢磨着做。 他先做蜈蚣的脑袋,用竹条扎出一个圆,再做耳朵和眼睛的框。 然后裁纸片,又是两个圆,贴半面眼珠,穿成一串,这便是蜈蚣的眼睛了。 陶眠在用手拨弄蜈蚣的眼睛,看看它们是否能顺利地转起来。这时荣筝就来到窗前,看他认真琢磨的样子。 黄答应也从屋子里溜达着出来。天气暖了,它喜欢在院子里晒太阳。 它找了个合适的地方,趴下来,惬意地眯起眼睛。 一根竹条忽然戳进它厚厚的羽毛中,黄答应矜持地睁开眼睛。 “哎呀,”始作俑者叫唤一声,“抱歉黄答应,我把你当成我扎好的风筝了。” 黄答应咯咯两声,扭过身子,屁股冲着人,不满。 陶眠这手欠的,又戳它的厚毛毛两下,才心满意足地收手,继续忙手里的活。 第一日不怎么熟练,到第三日,坐在小马扎上糊风筝的陶眠,就已经是半个熟手了。 荣筝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削竹子、掰竹条的清脆响声,常常在这声音的安抚中,缓缓入睡。 或许是上天最后的仁慈。越是濒临寿限,她的一些磨人病症,咳嗽、虚汗之类的,反而消失了。 近来只是嗜睡,一天清醒的时候少。就算不躺在榻上,偶尔喝着茶,或者靠在椅子上歇息片刻,只要闭上眼睛,就容易睡着。 半梦半醒的时候,总想起元日。 她还停留在小孩十四天一回山的那段时光呢,如今元日远在皇城,她对距离没什么概念,只是总在想,元日怎么还不回来呢。 元日快要回来了。 黄榜一放,榜首赫然挂着元日的名字。 人们围在榜前,细说这十八岁的状元郎。 一身红衣,打马上街,元日骑在马上,周围尽是贺喜与称颂之声。 此时正值春日,人间一派暖色。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马蹄哒哒,在起伏的马背上,元日微微失神。一路走来寒窗十年,坐着马车从桃花山离去的日子犹如昨天。 那小小的、说话含糊的野孩子,竟也能走到今天,成为人人艳羡的状元官。 放榜时的狂喜散去,如今只剩下淡淡的愁思,和对前路的担忧。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当年荣筝教他骑马的那一天。 荣筝说元日,你要向前看。你所看的方向,就是马前进的方向。 你看得越远,马就能带你奔得越远。 不要害怕,翻过山岭即是春。 ……翻过山岭,即是春。 元日想,春日已到,他应该回桃花山看看了。 第282章 衣锦还乡 状元郎衣锦还乡,当地士绅都在城外等候。 桃花山远离人居,元日在城中拖延半日,才得以回山。 山脚下,忙了一天农活的村民们扛着锄头,牵着水牛回到家中。 他们远远望见田埂上有个俊俏的年轻人,衣着华贵,还以为是迷路的行客。 有热心的青年主动上前,问他要到哪里,给他指路。 元日也有多年未与山下的村民见面,只觉得这人的面相好生眼熟。盯着他细细瞧上一会儿,才发现,这黝黑的青年,是他小时候的玩伴。 “你是……李家的哥哥?” 元日这么一说,李连旺才依稀从记忆里扒拉出一个人。 “元日!你是元日吗?多少年、多少年没见了!” 两人是同龄,那时陶眠怕他在山里闷得慌,就带他到山下,找差不多年纪的小孩子玩。 元日说话结巴,又是脸生,起初村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带他玩,还是小孩子中的头头李连望主动把他拉进来,去哪儿都带着他。 童年时的记忆涌上心头,元日还记得,那时他跟着这帮孩子四处作乱,爬树、掏鸟窝、追着人家散养的鸡鸭鹅狗猫,把这些带毛的东西追得到处乱跑,惹得村子里的婆婆出来骂人。 一去经年,到如今,竟已有这么多的日子无声流过。 李连望与儿时的玩伴重逢,也是一喜。他那待人热情的劲儿,多少年都没有消退。看见元日长高了,下意识地要拍拍他的肩膀。 但他余光瞥见元日身上裁剪得当的新衣服,上面都是精致的刺绣,布料也柔软。 反观自己的手,沾着泥土。指甲长了,又劈了,缝隙里也都是黑泥,皮肤粗糙不堪。 他的手一顿,突兀地收了回去。 当年追在他后面跑的结巴小孩,如今成了高高站在云端的人。 他还是……别去碰那云了。 元日见李连望收回手,心中一滞。 明明他站在田埂间,也不再是村中人。 李连望的神情变得尴尬,干笑了两声。嘴拙,想说些什么,又像被糊了嘴似的,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元日一双明眸看得真切,他没有顾忌,主动帮李连望牵起了牛。 “好久没见李大哥了,家中可还好?父母身体康健么?我记得李大娘最会包包子。她包的包子馅儿大,一个顶别家的媳妇三个。” 元日慢慢地回忆着儿时的事。 “她见我爱吃,每回都要单独塞几个给我。天亮,我怕包子冷了,就捂在自己心口。结果反而被包子烫红了皮肤,陶师父每次见了都要斥责,斥责之后又心疼,给我敷药……” 元日谈起过去的事儿,李连望也被拉回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和他畅快地聊了起来。 两人之间的沟堑,在元日悄无声息的缝补下,又弥合了。 走得再远,也是桃花山人。 他和李连望在山下作别,后者还说,等元日有空,一定要再尝尝他娘的做饭手艺。 元日笑着点点头,催他快些回家,家里人还等着他吃晚饭呢。 目送着一人一牛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炊烟袅袅的村落之中,元日才转过身来。 陶眠不知何时站在那棵熟悉的大桃树之下,含笑望着归来的游子。 只是望着这一幕,元日的眼眶就要发热。 漂泊无依的心,终究要在这一隅天地,才得以安稳。 “元日,跟陶师父回家吧。” 陶眠从树下移步,朝他招招手。 元日用力点了头。 “陶师父,我们回家。” 他提起罗袍,大步地向陶眠走去。就像许多年前,他还是个稚嫩的孩童时,穿着略大的鞋子,啪嗒啪嗒,跑向仙人,跑向山。 他知道山中还有人在等候他。 元日进了院子就找荣筝的身影。被人夸赞稳重有礼的少年,此时却像个孩子似的,一叠声地喊荣筝的名字。 “荣姨——荣姨——” 陶眠迟了几步进来,元日就要找疯了。 “陶师父,荣姨呢?” 不等陶眠回答,他就要被自己的想象吓个半死。 “荣姨、怕不是已经,她……” “我在这呢。” 屋内传来虚弱的一声回应,是荣筝的声音。 元日循着声音的来源,一路跑过去。 荣筝坐在门后的一把木椅之上,在靠背处,陶眠塞了许多柔软的圆枕。椅子很大,衬得荣筝的身影更单薄。 她的膝盖上盖着厚厚的毯子,两只手也缩在毛毯下面。 荣筝坐在这里,本就是要等元日回来。这里避风。 却不想毯子和枕头搭建起来的小小空间太舒服了,让她一不小心,又睡了过去,没听见元日前几声叫喊。 等她幽幽地开
相关推荐:
极品姐弟在综艺互黑爆红
二度沉迷(短篇集)
欲骨冰肌
[快穿]漂亮反派的扮演游戏
父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月半月明时_御书屋
喜欢的上司是闺蜜小姨
虚拟世界寻虐记_H文
安抚玩具(ABO)
重生军少辣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