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终极往事(H) > 第146章

第146章

跟着,只带着卢文提着卢栩刚做好的菜、馒头和酒,拿了香烛上山。 卢文手脚并用往上爬,边爬还和卢庆聊起天,“二伯,你在军中苦吗?” “还行。” “你这么多年都没找个伯母吗?” “我是去从军打仗。” “也是啊……”卢文关心起卢庆的人生大事,“二伯,你都回来了,不如趁着农闲赶紧成亲吧!” 卢庆看着满目山色,寻找回忆,没理他。 卢文喋喋不休,“你喜欢什么样的?我在县里认识可多人了,大哥也能帮你打听。” 卢庆:“不急,再说吧。” 卢文:“怎么能不急呢,你看大伯,我爹,四叔,都多少孩子了,你也得抓紧生个娃娃,这样我爹就不念叨要把我过继给你了,爷爷奶奶也不惦记了。” 卢庆笑笑,“听说你从前逢人就说是我儿子,怎么我回来你就不愿意了。” 卢文讪笑,“我那是……年纪小,不懂事……嘿嘿嘿……二伯你要是不想成亲,也没事,这事儿不着急,咱们家条件好了,先盖个大房子,慢慢找!不行还有卢锐,大哥说把卢锐过继给你!” 卢庆失笑,滑头小子,一点儿都不像他爹。 山上太冷,卢文冻得鼻子通红,卢庆没待多久便领着卢文下山了。 卢文往下出溜,还问卢庆,“二伯,你不和大伯多说会儿吗?你怎么一声不吭呀?” 卢庆单手提着他领子,省得他不小心窜下山去,“看路。” 卢文:“我知道了,你肯定想以后单独和大伯说悄悄话!” 卢庆:“我松手了。” 卢文:“别别别!” 他半蹲着往下滑,好容易下了山,拍拍身上,全是雪,再看他二伯,浑身干干净净,鞋上都没什么雪。 卢文又是一顿彩虹屁,俩人走着走着,遇到住在山脚的人家,卢文打招呼,“赵奶奶。” 老媪点点头,“上山去啦。” 卢文:“去看我大伯。” 老媪点头,“天冷,快回去吧!” 卢文应了往回走,卢庆一直没跟上,卢文回头,看见卢庆替赵奶奶拎着水桶把赵奶奶扶进家里,他依稀看到,赵奶奶似乎擦了擦眼泪,低声说:“你回来得太晚啦,太晚啦……” 作者有话要说: 卢文:万万没想到我还有这么丢人的一天…… 第94章 往事 卢文嗅到了八卦的味道,但上代人的事他们哪知道。 卢栩问了元蔓娘,还问了三婶,她们谁都不知道。 还是姑姑卢彩听说二叔回来了,特意回娘家看他,顺道来卢栩家给元蔓娘送绣帕,他们才从姑姑那儿听说的。 赵奶奶家一儿一女,儿子比四叔还小,女儿惠香和二叔同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村里长辈见了,都要调侃那是小夫妻俩。 二叔小时候活泼好动,常常跑去山上摘果子,套兔子,捉野鸡,哪次都要往赵家送些,惠香手巧,也总给他缝手绢,做香囊。 那时候家里忙,卢五柱两口子要养五个儿女,天天恨不得长在地里,只有冬天农闲才教女儿做绣活。卢彩刚学,也不敢做衣服,剪旧衣服给爹娘兄弟做几条汗巾,二哥总笑话她绣工差,做得丑,气得卢彩抢走汗巾,再不给他做,结果没两天,二哥就用上又白又香又好看的新手绢了。 卢彩气到了,纠集剩下的几个兄弟齐上手,四个揍一个才逼问出这手帕来自何处,他们家这才知道,他二哥不声不响和村里最漂亮可爱的赵惠香好上了。 卢彩逼问:“你是怎么哄骗了惠香姐的?” 卢庆顾左右而言他:“什么叫哄骗?不懂别瞎说!” 卢彩:“就是哄就是骗!惠香姐有那么多人喜欢才看不上你呢!” 卢庆:“我也有很多人喜欢!” 事实如此卢彩也不想承认。 他们家孩子普遍长得晚,就二哥自己才过了十岁就嗖嗖窜个子,十二三岁已经和村里十五六的大孩子混到一起上山下河,他又惯会哄孩子,一边把妹妹气跳脚,一边勾村里小姑娘们喜欢。 同龄的小女孩,总是嫌差不多大的男孩幼稚,觉得她二哥成熟,成熟个屁! 卢彩恼了二哥,好几天没给他好脸色,直到某天回家路上遇见赵惠香,赵惠香红着脸细声细语问她要不要到她家去一起做绣活。 自此,卢彩有了最好的朋友,有了照顾她的姐姐,到了有媒婆登门给大哥说亲的时候,她先吵着问二哥什么时候才娶惠香姐给她当嫂子。 二哥说:“不急不急,大哥先成婚。” 卢彩跑去和惠香告状,惠香也说,“哪有弟弟比哥哥先成婚的,你催也该先催大庆哥才是。” 卢彩问:“你不急吗?” 惠香红着脸摇头,“反正,反正我也只会嫁你二哥,早一天晚一天,又没什么要紧的区别。” 卢彩想来也是,便开始天天催大哥。大哥娶了大嫂,二哥才好娶二嫂嘛! 他们家哥哥弟弟长大了,家里日子总算好过了些,大哥、二哥和爹娘商量着把家里房子修补修补,又规划着再盖两间敞亮的土坯房,今年秋收先给大哥盖,明年秋收再给二哥盖,让两个哥哥都在新屋子娶妻。 大哥亲事定下来,卢彩便拉着惠香一起到镇上买布,约了未来的大嫂,一起到惠香家缝嫁衣。 三个女孩凑到一起,两个要嫁的谁也不好意思说话,只有卢彩天天叽叽喳喳,给两个嫂嫂出主意,这里绣个什么花,那里缝个什么扣子,傍晚回家,卢彩都要悄悄跟两个哥哥汇报嫂嫂的嫁衣缝到哪一步了,什么彩线用完了。 兄弟俩便一大早偷偷跑去镇上买线,吃早饭时交给她,由卢彩带去给嫂嫂。 大哥如期成婚,卢彩邀了惠香来吃喜酒观礼,和亲戚家几个小女孩凑在一起偷偷地瞧,“惠香姐,等明年,我就能叫你声二嫂啦!” 到了第二年,二哥和惠香定了婚期,总有些没正形的二哥忙碌起来,下田,耕种,盖房子,得空还要上山打兔子打野鸡找药材。 他们家兄弟多,父母总要考虑没出嫁的妹妹和也快要成亲的弟弟,卢庆便要靠自己多攒些钱,多攒些聘礼,让惠香风风光光嫁过来。 卢彩印象里,那一年,是二哥最意气风发的一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天不亮起床,干完一天农活,又上山砍木头,晚上回家打家具。 找木匠太贵,她二哥就自己做,衣柜,桌椅,床,首饰盒…… 连花纹都是他采了花按到木头上比着刻。 那年春天,桃花正艳,卢庆刻了两只桃木簪子,花骨朵的给妹妹,桃花的给惠香,他在河边捡到一小块儿粉色的石头,打磨了好些天,才卡进那柄桃花簪上。 没人觉得卢庆不会娶惠香,没人觉得惠香不会嫁给他,卢家找媒人去提亲,村里的媒人都不好意思赚为他们牵线的礼金。 定亲那日,卢彩记得天边满天红霞,二哥凑了好几箱礼物,提着酒,牵着他精心养的一对大白鹅,穿过半个村子到赵家下聘。 村里年龄相仿的男男女女都轰动了,没人不羡慕。 “等过了秋,房子晾好,咱们就成婚!” 偏偏,就在刚刚秋收完,还没来得及交粮卖粮时,朝廷开始征兵。 那时惠香已经缝好了嫁衣,卢庆收拾好了新屋,还恰逢大嫂有了身孕。 本是要添孙娶媳双喜临门的好事,一下让卢家措手不及。 卢庆左右为难,父亲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大嫂刚刚怀孕,胎像不稳,兄长天天不敢合眼守着,两个弟弟是还是刚成丁的毛头小子。 卢庆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替大哥去从军。 惠香早料到了,大夫说卢大嫂身体状况,兴许会早产,这节骨眼,卢庆哪会让大哥去从军。 晚上卢庆偷偷来她窗下找她,她便宽慰他,“你去吧,正好我嫁衣还想再改改。” 他们把婚期后延了一年。 那时,依旧没人觉得他们会散。 往常从军多是去朔州修城墙,长则一两年,短则几月,有时候秋天去,开春春耕前人就回来了。 别说几月、一两年,以他们俩多年的情谊,便是等上三年五年,谁都生不出一丁点儿的担心。 那时卢奶奶和赵家奶奶商量,要不要赶在卢庆出发前把婚事办了,二叔不欲惠香委屈,这般匆匆嫁他,惠香也想多在娘家留几年。 她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又年幼,家里许多地方需要她来帮衬,只是父母觉得她渐渐大了,又和卢庆情投意合,不愿意耽搁他们。 两个孩子坚持,长辈也没再劝。 那场分别,谁都没太当回事,连分别都是轻快的。 村里青壮结伴出发,临别还在哄孩子回来时给他们买北边好吃好玩的,兄弟间相互调侃,有人嘱咐弟弟妹妹喂好他们新买的猪,继续盖他们才盖一半的房…… 那天惠香特意戴上了那支桃花簪,牵着弟弟站在卢家亲属里一起送卢庆出发。 “最多两年,等我回来娶你。” 惠香把她连夜赶制的平安符塞给卢庆,“嗯,我等你回来。” 只是,一年,一年,又一年…… 从军的未归,新丁又要出发。 整整三年,走的人再无音讯,北境战乱的消息不停往他们的小小乡野村庄袭来。 年年征兵,粮税增长,牲口涨价,日用涨价…… 没盖完的新房成了旧房。 惠香等啊等,等到她嫁衣都不再簇新,她爹因一场风寒落了肺病,到了冬天开始咳血。 弟弟小,娘没主意,惠香做主把家里田卖了给她爹看病,家里积蓄吃空了,病依旧不见好转。 卢彩蹚着雪提着粮食往惠香家送,才进赵家门,便听几个外村的媒婆在给惠香说亲。 “孩子,你也要替自己想想呀。” “你就是不为自己想,你也为你爹你娘你弟弟,替家里想想啊。” “我和你娘是同村,必不会骗你,那吴家孩子懂事能干,比你还小一岁,模样也不比卢家那孩子差,家里就他一个儿子,上头三个姐姐都出嫁了,下面两个妹妹年纪不大,就是个商籍,可商籍农籍对咱们说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过日子吃饭?你过去也不用受婆婆妯娌刁难挤兑,多好啊。” “是呀,那孩子母亲和你娘

相关推荐: ABO之爱你就要标记你   蓬莱之妖蛇(H)   [红楼同人] 红楼之上进贾赦   盛开   咬春梨   盗墓:我是解家大少爷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   HP十夜七杀   没得救   启明星(H)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