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满城落灯辉『NPH,主师徒,年下』 > 第31章

第31章

不过,还是等冬日她们自己发现吧,想来会更高兴。 自从知道有竹笕能引水以后,许是新奇的缘故,元娘接水洒扫都十分起劲,恨不能快快把木桶里的水弄脏,然后倒了,再去尖口竹管那头接水。 就连一惯沉稳不似七八岁小儿的陈括苍也是。 他自觉是现代人,见过科技,知道人的生活可以多么便捷,但从闭塞荒瘠的村子乍一到汴京,也不由得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惊。原来在千年前,繁华的汴京,人们就已经过得如此便利。 所谓竹笕,其实已近似现代自来水了。 有了竹笕流出的水后,几人洒扫庭除快了许多。但这里毕竟许久未住人,收拾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不是简单擦洗地板和门窗就能行的,屋顶横梁上结了许多蛛网,不扫不像样子。 元娘把芦苇杆子编的扫帚倒着绑在长木棍上,主动请缨扫屋顶。 阿奶虽然能干,但是毕竟上了年纪,一直仰头不好,阿娘在收拾灶上的黑污一时半会闲不得。 至于犀郎…… 矮冬瓜! 还得是她。 元娘继续方才被阿奶打断的自我夸奖,果然,家里就是得指望她。 年轻、灵活、好筋骨,正是扫横梁蛛网的一把好手! 元娘,元娘,加把劲! 你是顶顶厉害的!! 斗志有了,就是灰和网掉得多,元娘总是得扫头发扫得恼火,一气之下把木桶往头顶一戴,继续干活。 堂屋的顶才扫了半截呢,小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 这回倒是没有让人害怕多想,因为对方一边敲门,一边自报家门。 “可有人在家,我是一旁徐家医铺的。”门外的声音听着是女子,却并不孱弱,约莫应是三十许左右,声音中气足,但不像王婆婆那么嚷嚷。 陈元娘看了眼在擦窗框的阿奶,见她点头了,当即丢了扫帚,欢快跑去开门。 映入眼帘的是个方脸的三十许的娘子,浅赭红襟上衫,湖蓝短褙子,头梳包髻,插了好几个珍珠簪子,连晃着的耳坠也镶着珍珠。 她额间也点着一颗珍珠,这倒是不稀奇,因为汴京女子都爱珍珠妆容。 但只看她的首饰都嵌珍珠,想来喜好便是如此。 喜爱珍珠的这位方脸娘子,见着元娘当即露出一个爽利的笑,“好俊俏的小娘子,你家长辈呢?” 没人不爱被夸,尤其对方夸得真心实意,元娘笑得更甜了,俏生生指着屋里踩着矮凳擦窗框的王婆婆,“在那!” 王婆婆把擦完的布过水拧干,粗红的手甩开水珠,往腰上的围裙布抹了抹,然后才笑盈盈的边上前边搭话,“您是徐家医铺的?说来惭愧,近些时日忙着搬家,前头您家仗义相助,喊孩子带话,我们不知省了多少贯钱,却还没上您家拜访过。” 方脸娘子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都是邻里,客气什么,往后少不得来往。” 方脸娘子头朝后点了点,一个穿灰色粗布,手上拿着扫帚水桶的丫鬟站了上来,屈膝一拜,接着就主动开始闷声打扫。 这估摸应是徐家的丫鬟,徐家在汴京几代行医,手底下有多余的银钱,去养两三个丫鬟婆子也不稀奇。 虽说就住在旁边,可徐家医铺连铺子带宅子可比陈元娘家大了两三倍。 而方脸娘子的腰后也窜出一张圆脸,歪头朝着陈元娘的方向看。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娘子隐秘地对视上,不自觉一道偷笑起来,心情皆好得很。 方脸娘子还在继续说话,“我娘家姓惠,邻里都喊我惠娘,不知您该如何称谓?” 王婆婆是个豪爽的,直来直往道:“我娘家姓王,从前的住处,人人都唤我王婆婆。 “不怕您看轻,我夫家姓陈,但夫婿和独子都早亡,留下一家子孤儿寡母……” 她提前把话说清了,也免得先头亲热,往后知晓了觉得晦气,又避如蛇蝎。 但惠娘子并未生出异色,更不曾致歉生硬的转移话题,而是上前几步搀住王婆婆,话和连珠子似的蹦出来,“天爷,那您可真真是受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7 汴京惯例 (第3/3页) ,管着一家老小,既做了邻居,往后有什么事只管说一声,咱们互相帮衬。” 这位惠娘子,实在是位妙人。 爽利大方,又热心肠,是陈元娘在乡野之地从未见到过的为人。 其实好的坏的,善良的,热心肠的都有,但许是乡下地方闭塞,少有女子抛头露面,即便偶尔县里有迫于生计抛头露面的,在八面玲珑的巧舌下总是藏着自弃。 惠娘子的热切巧言下,则是底色不同的活络,给人一种红红火火,日子有盼头的感觉。 她也没有当家娘子的矜贵自持,见陈家当真只有几个妇孺,索性自己也挽了袖子,拿了个扫帚开始帮忙。王婆婆想拦,硬是没拗过。 就连本来是想找元娘玩的徐承儿也凑了进来。 但顶着木桶或是落得一头蛛网实在不像样子,徐承儿回家拿了两副斗笠,给元娘和自己戴上,如此一来就轻便多了,两个小娘子格外有干劲。 旁边的惠娘子见了,气得耳坠上的珍珠直晃,使劲念叨,“你这孩子,回都回去了,便不晓得多拿几个斗笠?” 徐承儿瞅瞅恼火的阿娘,吐了吐舌头,转头和元娘对视,两个人相视一笑,手拉着手跑开。 什么时候最能建立情谊呢?自然是当众挨骂和好友一道躲开的时候。 陈元娘和徐承儿很快就有说有笑,徐承儿没少说惠娘子管她有多严,元娘则提的是王婆婆。真别说,惠娘子和王婆婆虽然年纪差了许多,性子还挺有相像之处。 在打扫的间隙,小门又被敲响了许多次,都是左邻右舍。 大多是来送茶的,也有搭点干果,或是自家晒的做的吃食,搭把手搬东西的也有,就是留下帮了这么久的只有惠娘子一个。 不同于长辈们的客套,小孩子说起话来要随意许多。 陈元娘觉得好奇,便直接问徐承儿,“汴京人怎么都这么好?今日已经是第七位来送热茶的人了。” 因着屋顶已经扫好了,两个女孩子蹲在洗净的大水缸前互相清扫身上的灰土与蛛网。 徐承儿边聚精会神把元娘发丝上的蛛网扫开,边随意说道:“这也是惯例了,凡是有新邻居搬来,都要送去热茶。 “但住在我们巷子里的,几乎都经营铺子,再不济也有旁的营生,开门做生意都讲和气生财,对邻里自然热切些。而且家中有余钱,行事自然和善些,不至于锱铢必较。 “你家没个主事的成年男子,搬到这来还真搬对了,若是图便宜去新曹门附近,少不得遭人觊觎,怕是没有这边清净。” 陈元娘在乡下也是顶聪明的小娘子,和人吵架不落下风,做农活干净利落,但她见徐承儿面色自然、娓娓而谈的样子,陡然感觉到了差距。 这些,她从来都没想过,也没听人说过。 她只在市井听人说书,故事的最后好人会有好报,坏人会有坏报,从不知原来做生意与手里有余钱的人更容易和气的说法。 元娘听得失神,好半晌反应过来,眼睛亮晶晶的,恍如在看天下第一聪明人,由衷道:“承儿,你好聪明,什么都知道!” 徐承儿被她热切的眼神盯得有些羞赧,但徐承儿性子像惠娘子,天生的豪爽,这时候也不急着否认。

相关推荐: 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   清冷教授她蓄谋已久   影视人生模拟从小欢喜开始   假戏真作(GL)   微尘(兄妹文)   观里有真修   王爷攻侍卫受之宠你一世   痞帅大佬的小媳妇   悸动的青春   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