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奈何女主是傻喵 > 第194章

第194章

反省、畏惧,因为这个不听话可以找人贩换下一个听话的。唯有让他们打心眼认定的‘自己人’站出来才有震慑力……” “可、可是……” 小吏可是了半天也没说出可以反驳的话,倒不是无法反驳而是无法说。 “可是有这种勇气的人太少了。”沈棠神色颇为遗憾,浅笑道,“因为往往连那些子嗣也认为这是家事,家丑岂可外扬?跟一个被人用银钱买来的‘阿娘’相比,花钱去买的‘阿父’、‘阿翁阿婆’更值得亲近。失去一个亲人跟失去三个亲人,怎么选择也不用犹豫。即便有几分良心过不去,也会用世俗为自己开脱……所以,我倒是觉得那位夫人极其勇敢。” 家道中落没颓废,被拐卖进深山给父兄三人、不认命,被人动辄打骂羞辱,仍要抓住机会打掉父不祥的孩子,作为弱者尽了最大努力去抵抗现实厄运。 若非神智混沌又被盯着,估计也不会有那个儿子和眼前的乞儿。在获悉父母已故后,那位夫人应该已经认命,觉得安心抚养一双儿女也好,偏偏又出了刁某之事。 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 继续认命,保全儿子,任由“公婆”卖掉自己和女儿为妓,反正她已经这么烂了,继续烂下去也无妨。但她偏偏不肯遂了他人意。 走了另一条世俗无法理解的路。 作为这个世道最渺小的蝼蚁,用最无力的方式证明清白,或者说最后的反抗。 小吏咕哝:“可是为母杀子……” 沈棠:“这母亲是她自愿当的?” 小吏噎了下:“虽非自愿,可――” 沈棠唇角勾起笑意却毫无感情:“可木已成舟,便该接纳?这倒是遂了买卖者的心,买过来的女人生了孩子便乖了,所以想留住一个女人,只需让她生孩子就行。” 小吏道:“可她既是人母,那也是她的血脉至亲啊,怎么下得了这个手……” 沈棠叹道:“人母,哎,那世俗何尝将她当作是一个人呢?人都不是,何来人母之说?至于怎么下得了这个手,原因估计很复杂――因为记忆恢复,发现孩子阿翁阿婆就是仇人,恨意滔天,无法接受;因为局势逼人,不证明清白就只能母女为妓;也因为,这儿子若活着长大,会有下个女人步上她的后尘……我想那个村子应该还有不少类似际遇的女人,也有相同身世的子嗣,她已经从代代相传的子嗣身上,看到了既定的未来……” 小吏闻之神色微动。 态度已不似先前那般。 沈棠神色怜悯:“她或许也有另一重顾虑――由她带到世上的孩子,再由她亲自送走。母子在黄泉团聚,由其亲自照料抚养,比留在世上更让她放心吧。谁也不知死后的世界如何……如今这世道,活着就是历劫。” 啪嗒! 啪嗒! 一颗颗泪水从乞儿眼眶滚落。 泅湿了粗布麻衣,晕开道道深痕,乞儿狼狈哭道:“所以阿娘是抛下我了吗?” 一句话,仍不能疏解。 歇斯底里再道:“她真抛下我了!” 所以最后一面才会是那般眼神! 沈棠看着她止不住的泪水,脑阔也止不住地疼,无奈道:“那只是我的猜测。” 乞儿却觉得沈君这番话中了、成,阿娘她本是知书达理的富家女,自小学的是温良恭俭让,生活再清苦,她每天也会早早起来,一丝不苟地打扮自己。 她与那个麻木肮脏的村子格格不入。 那些粗俗庸妇唾骂她“狐媚”。 “阿翁阿婆”心情不快便指桑骂槐。 她与弟弟初时年幼不知,只觉得阿娘的确丢人,一举一动带着旁人说的“妖气”。 甚至跟阿娘闹脾气,阿娘也不气,只道: 流浪多年,她仍旧不懂,最懂阿娘的人,却是与阿娘从未谋面的沈君。 乞儿哭得厉害,几乎要厥过去。 沈棠看着她这样,也不准备再逼。 直接派人抓了那对老夫妇宰了就是。 谁知,乞儿却拦住了她。 抽抽噎噎:“小、小民从未不愿,为阿娘、洗清冤屈,本就是小、小民苟活至今的根由。只是、只是小民斗胆请求,先前欺辱阿娘的父兄三人,小民也要他们的命!” 乞儿深呼吸压抑奔涌的情绪,一字一句:“小民要亲眼看着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沈棠倒是对这个乞儿刮目相看。 上告阿翁阿婆,不只要过心里那道坎,还要有勇气面对世俗无穷无尽的辱骂误解。 无人会理解她的选择。 或许污名会伴随她终生。 沈棠道:“你与你阿娘一样勇敢。” 不认命的人,才可能逆天改命。 实在是非常难得。 她道:“现在认字的人也不多,你既然识得几个字,不如留在治所打打下手吧。” 乞儿目光陡然一亮。 语气恍惚:“可、可以吗?” 沈棠道:“自然可以。”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这个乞儿的勇气,她很欣赏。再者,沈棠骨子里也不是什么纯白之人,只要是她认为正确的、合乎她行为准则逻辑的事情,她就会去做。 至于世俗认可不认可? Who cares! 说干就干! 沈棠找了人准备捉人归案。 治所人手吃紧,几乎每个人都忙得脚打后脑勺,连不屑职场内卷的康时,再三犹豫之后也学着沈棠开启内卷加班模式。不过,他还是卷不过沈棠这个终极卷王之王。 他只招出一道文气化身,持续一个时辰便要强行收回,工作效率是比之前快多了。 工作效率快了,看着自然也“闲”了。 于是被抓了壮丁。 骤然得知乞儿遭遇,康时颇为同情。 对于此番恶行与陋习,他也有心理准备――其实都不用刻意出门打听,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绝对不少。穷山恶水出刁民,只有你想不到的,没刁民干不出来的。 此事,迟早会摆在沈棠案前。 时间早晚罢了。 只是有些人会管,有些人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那些刁民有了媳妇儿才会安分,不给他们媳妇儿传宗接代,他们就闹事。反正木已成舟,何不粉饰太平? 至于还未发生的? 哎,自然要努力防范。 老官吏如此委婉劝说沈棠。 “沈君,自古以来便有对略卖人施以重刑的前例,但屡禁不止,绝非一两日之功便能杜绝。您根基未稳,不若徐徐图之。若为玉碎不为瓦全……哎,何苦来哉?” 这些事情他们其实都知道的。 此类事情在河尹各处村落少不了。 但不能管啊。 一来,治所落魄,他们这些小官吏没这本事去管;二来,河尹地方小,随便抓两个人往上查查,七拐八拐也能查出一点儿祖上交情,他们不好去管;三来…… 沈棠抬手示意他打住。 只说了一句―― “我沈幼梨――自四宝起至浮姑,于城内高台,以七家尸体筑京观,何惧宵小?” 莫说只是一伙刁民,便是这些刁民有公西仇之流的武力,她也不会手软分毫。 再者说―― 她是来治理河尹郡的,不是给这些虫豸输送养料,为他们铸造舒适温床的。 至于以理服人什么的…… 道理从来是说给人听的。 因为畜牲听不懂。 路上。 康时见乞儿眉宇间带着几分难掩的激动和雀跃,心下暗道“奇人”,主动挑起话题。 “朱小娘子……” 乞儿漠然道:“小民不姓朱。” 康时疑惑:“可那不是朱家村?” 朱家村基本都是“朱”姓族人聚集的村落,外姓基本都是“嫁”进来的外姓女。 乞儿道:“小民决意随阿娘姓氏。” 既然“阿翁阿婆”是以血脉姓氏划分“自己人”和“外姓人”,迫害阿娘也是为了延续这个姓氏和血脉,甚至将当年年幼的她卖给老鳏夫为妻,也是为了将收来的钱用在延续“香火”上,那她自然不再适合冠以“朱”姓活着。一如阿娘,绝不能遂了他们的愿! 康时问:“那小娘子如何称呼?” 乞儿闻言却恍惚了一瞬。 半晌才声音干涩道:“虞。” 康先生一问,她才倏忽想起来――阿娘在旁人口中的代称永远都是“朱家的”、“朱家寡妇”,无人喊她本来姓氏、闺中姓名,甚至连作为女儿的自己也是偶然得知。 她阿娘极喜一首《虞美人》。 乞儿幼时也曾被她抱着一笔一划撰写。 乞儿惊诧: 寡妇故作捧心蹙眉状,哄骗单纯懵懂的女儿,道: 乞儿沉思,似乎有些羞耻: 寡妇被逗笑: 乞儿被自己的回忆逗笑。 “小民姓虞,名紫。” 她似说给康时听,又似说给自己听,也或许是说给已经不在的人听。 又道:“恶紫夺朱的紫!” 听了这个取名寓意,康时蹙眉。 这位小娘子…… 性大! ------题外话------ �d(?■_■) 再次重申,跟热搜没有关系,也没有任何影射。 追过老书的老读者可能都知道,类似的元素香菇写了不止一次,或多或少、或正面或侧面提及。不是为了借这些话题引起讨论什么的,或者骗几个订阅,我还不缺这点钱,一切为剧情、为人设、为人物服务。 在女帝连载期间,就有读者疑惑为什么出众的女性角色不多,参与军队、战场拼杀的,除了女主,也只有姜弄琴一个女性角色(女营也有提过但多是侧面描写,没有具体描写)。至于政务,上官婉、魏静娴也是偶尔提及,小说中后期又多了芈�O、柏月霞,但主场不多,这也导致连载结束的今天,有人给香菇贴上媚男厌女的标签(真TM是离谱踏马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问这个问题之前,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背景呢? �M�M穿越到一路拼杀登顶用了十八年,在一个普通古代乱世背景,女性被约束闺阁的情况下,有多少女性角色能走出来,站到�M�M身后? 也只能等天下安定,慢慢提拔培养了。 这本书有文心武胆的设定,女性角色可以获得走出闺阁内宅的力量,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一开始就预警了,会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女性角色接连登场,但她们也需要觉醒和成长(毕竟棠妹出现前女性没有武胆文心)。 我希望每个角色都能丰满,无论男女。 306:力量与野心 退下,让朕来 以“紫”为名,这本是个好字,但虞紫的取名寓意却不怎么好――恶紫夺朱取自言灵《论语》一篇――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紫”,疵也。。。 非正色,乃五色瑕疵。 “朱”为正色,“紫”为杂色。 因此,这个“紫”也被赋予世俗眼中的“异端”、“邪恶”之意。虞紫明知这点却仍以“紫”为名,偏偏那个村落、那对“阿翁阿婆”又姓“朱”,由此可见其倔强和决心。 若说河尹属于穷山恶水,那么这朱家村则是穷山恶水中的“佼佼者”,村落附近开垦的梯田多为肥力中下的劣田,少有良田。 一村几十户居于深山。 村落位置极其偏僻。 因为进出不便利,所以除了出门“做生意”的,普通村人都要等初一、十五赶集才会离村一趟,用自家种的农作物换取米粮银钱或者其他所需,乍一看跟寻常村落无异。 康时带人过来,却见茅屋零散分布的村落正升着袅袅炊烟。放眼一看,有三两衣衫单薄的妇人弯着腰,在田地间拾掇野草。十来个男人正坐在村头聚在一起笑谈什么。 他们远远便看到康时一行人。 众人目光都汇聚在康时身上。 脸上更多的是好奇和打量。 并无畏惧惊恐。 朱家村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生面孔,除非是哪家儿子到了年纪要娶新妇。 何时一次性见这么多生面孔? 往日打交道的,都是身穿粗布麻衣的庶民,诸如青年这般身着锦缎华服、环佩玎��的儒雅文士却是头一遭见。身后还跟着几十号人,是他们平生所见最大排场了。 很快便有人转身去请村正,村正年纪大,有威望,是村子里见识最多的人。 村正家住村头附近,很快赶来。 康时暗中打量村中布局。 见到村正也不废话,直接亮出盖着河尹郡守印绶的文书给村正看:“郡守欲兴建浮姑城,城中急缺人手,命吾到各处村落招人。劳烦村正将全村老小全部喊出来。” 村正闻言有些惊讶。 心里则愁得皱眉打鼓。 这又要征收徭役? 村正恭恭敬敬将文书接下,但并未立刻下去照办,而是问出心中疑惑:“非是小民质疑使者,只是朱家村消息闭塞,不与外通,不知何时河尹又来了一位新郡守?” 康时答道:“吾主上任不久,手中俗事繁忙,还未来得及下发文书通知辖内各处。” 村正闻言不再多言。 听意思,这位新郡守是真的很新。 不过,他当了二十多年的朱家村村正,见识的市面比村子里那些泥腿子多得多――郡守二字听起来是

相关推荐: [综]穿到武侠世界做皇帝   宅女的游戏情缘   猫爱   三国之超级霸主   龙族入学,我在卡塞尔怒爆黑日   不知将军是女郎[重生]   傀儡的自我养成   超级拍卖行   一叶天涯   如果这都不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