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听邻居说,两人行动不便,地震发生的时候,两人大概知道逃不出去,于是便选择了用最后一个拥抱来直面死亡。 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当房梁砸下来的时候,用身体护住了她的孩子,孩子最终得救了,而那位年轻的母亲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 像这样的事,经历得多了,情绪被不断地牵动,人已经快要崩溃了。 连着半个月,李天明等人一直处在救灾的第一线,直到越来越多的救援队抵达永河县,他们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 “学庆同志,天明同志,还有……大家,都辛苦了!” 王作先除了期间回了一趟海城,向市革委汇报工作以外,也始终在永河县指挥救灾,连着半个月,每天最多也就能睡一两个小时,他这个年纪的人,身体早已经透支严重。 “王主任,您……多保重!” 招呼着疲惫不堪的乡亲们上了车,李天明朝王作先挥挥手,驾车离开。 家里…… 应该一切平安吧! 第三百七十六章 看见你的脸我手都痒痒 唐市大地震直接导致了20余万人遇难,超过16万人受伤,有七千多户人家在这场地震当中全家震亡,整个唐市的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基础设施几乎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大地震波及京城、海城等地,有感范围达14个省。 “谁能想到这么厉害!” 李学庆放下报纸,也是唏嘘不已。 他在前往永河县城的第三天就回了村,家里毕竟还是要有人坐镇才行,李家台子这次虽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可乡亲们也都被吓得够呛。 家是不敢回了,按照上级指示,全村都住进了防震棚。 “家里最近没事吧?” “能有啥事,倒了的那几间土坯房也都清理干净了,过些日子,等镇上的砖厂恢复生产,那几户人家就准备盖新房了!” 家里没事就好! “小吴咋样了?” “伤筋动骨还得一百天呢,大夫说再住些日子,等过些天,我去县城接她回来!” “是得多养养。” 李学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天吴玉娟被扒出来的时候,骨头茬子都露出来了,人事不省地,他是真怕人就这么没了。 “行了,有啥事回头再说,你也赶紧回家看看吧!” 李天明回到家才知道,就在他们前往海城的第二天,张秀芝也生了,和上辈子一样,第二胎是个姑娘,取名李英,这下天生也是儿女双全了。 几家的防震棚都搭在一块儿,李天明去看了没见过面的小侄女,这才回了自己家。 “快看看你儿子,生下来,你都没好好看一眼呢!” 宋晓雨说着,把振兴递了过来。 李天明连忙接住,振兴这会儿刚吃了奶,睡得正香,小嘴微微张着,大概是察觉到换了人抱他,眉头还皱了起来。 “你也不在家,都没去给妈烧纸报个信!” “我等会儿就去,你咋样?” “我能有啥事,好着呢!” 现在的女人不像后来那么娇贵,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过不了几天就下地干活了。 也就是李天明疼媳妇儿,宋晓雨之前生振华和甜甜的时候,被他逼着坐了满月子,等出了月子,除了农忙的时候,也不让她上工,只在家带孩子。 “听学庆叔说,县城里震得挺厉害的,到底咋样啊?” 李天明沉默了片刻,他现在是真的不想回忆那些事,想起来就觉得心抽抽着疼。 这场大地震,让永河县城和上一世一样,死了好几百口子,受伤的就更多了,整个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这还只是县城,距离唐市更近的丰北镇、岳兴镇据说更惨,差不多家家戴孝。 幸亏王作先来得及时,联系了上级领导,在地震的转天就派来了大批的救援队伍,不然的话…… 宋晓雨听着,也不禁沉默了。 “大鱼淀和前邦村也砸死了人!” 这个消息李天明已经知道了,刚刚李学庆和他说过。 “好了,不提了,都过去了!” 李天明昨天听王作先说起,唐市那边已经开始了灾后重建,只是倒塌的房屋能建起来,人们心里垮下去的那部分,只能等着时间来慢慢修补了。 在家待了一会儿,李天明又去找了李学工和李学农,询问大莲和天会的情况,得知所有的亲人都平安无事,这些日子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吃过午饭,李天明带着烧纸去了老祖坟,把又得了一个小孙子的消息告诉了张翠娟。 转天,李天明特意去了趟宁固镇,李翠一家如今也住进了防震棚,只是他们这边不像李家台子地方那么大,都是好几家人挤在一起。 本想着把李翠一家接回去,可盐厂已经恢复了生产,李翠和刘明海都要上班,李天明便把雯雯和东东给带走了。 有李天明这个舅舅在,还能少得了两个小家伙一口吃的。 回村的这些日子,市里来了好几拨人,统计李家台子的受灾情况。 王作先在返回海城的路上,也特意拐进了李家台子。 “王主任,您这次回去,他们不会……让您顶包吧?” 这个问题,之前在永河县城的时候,李天明就想问来着,只是当时人多,一直没机会开口。 这种事是明摆着的,那个楚明玉费尽心思的斗倒了王作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把他给放了,还让他来永河县坐镇,指挥救灾工作。 无非就是想让王作先冲在前面,以掩盖他救灾不利的责任。 毕竟王作先如今还是海城市革委的主任。 “这种事不该你管,别跟着瞎操心。” 王作先岂能不明白楚明玉的心思,可面对大灾,他根本顾不上考虑个人荣辱,只要能尽可能多的挽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就算是注定要被扔出去顶包,他也甘之如饴。 至于事后如何,已经无所谓了。 王作先只在村里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下次见面,还指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刚把王作先送走,当天下午,又有几辆大卡车停在了李家台子村口。 李天明得着消息,赶到电风扇厂车间的时候,离得老远便看到了那个被他抽过一个嘴巴的刘志河。 “刘副局长,又见面了?” 看到那几辆大卡车,李天明便猜到了刘志河是来干什么的。 如果不是突然发生了大地震,最后一批用于出口的电风扇和电饭煲早在大半个月前就应该提走了。 刘志河瞥了李天明一眼,嘴角带着冷笑。 “东西呢?” 呵! 这是觉得订单完成了,李家台子便没了倚仗,准备要秋后算账的节奏啊! “钱呢?” 李天明也没给刘志河好脸色。 当初楚明玉过来的时候,说好了的,款到发货,一分钱也别想赖着。 听李天明提钱,刘志河阴沉着脸。 “李天明,你还看不清形式吗?” “形式?啥形式?形式一片大好,刘副局长,您倒是说说,我应该看啥形式?” “你……” 刘志河闻言气急,他大概没遇上过李天明这样的刺头,整个就是一滚刀肉。 “好,不就是要钱嘛,给他!” 跟着一起来的工作人员从车上拎下来了两个大提包。 “过数!” 天生答应一声,上前接过了提包,打开拉链,里面都是钱。 “李天明,我劝你还是收敛些。” “滚蛋!” 李天明看都没看刘志河,冷死甩过来一句。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也就没必要做那些面子上的功夫了。 “好,好,好,李天明,你真以为我收拾不了你!” 自从楚明玉上台,跟着他的这些虾兵蟹将也都得势了。 如今在物资局,就连周振国都被刘志河压制得死死的,却在一个平头老百姓跟前吃了亏。 “有辙想去,没辙死去!” 噗嗤…… 得知物资局过来提货,闻讯赶过来的张丽梅听到这话,没忍住笑出了声。 “你咋来了?” “我是厂长,咋不能来!” 张丽梅说着,走过去和天生一起数钱。 她现在也有了几个月的身孕,看上去胖了不少。 “谢建设呢?” “和郄老师一起收拾大棚呢!” 之前因为搭防震棚,菜园子的蔬菜大棚被拆了大半。 前些日子,通过丁满意,又弄来了不少塑料布,郄国良准备把拆掉的大棚再恢复上。 “哥,数没问题。” 李天明听了,朝刘志河摊开手。 “提货单!” “李天明,这最后一批了,往后你可就没有倚仗了。” 刘志河此刻的表情,恨不能把李天明给嚼碎了。 “那你就好好猜猜,看我还有没有!” 说完,一把抢过提货单。 “趁早滚蛋,看见你那张脸,我手都痒痒。” 刘志河闻言一愣,很快回过神来,想到上次到李家台子,被李天明抽的那个大嘴巴。 “李天明,你……好样的!” 面对刘志河的无能狂怒,李天明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安排好人跟着清点,随后便带着天生和张丽梅一起离开了。 关于这笔钱,还得和李学庆好好商量商量。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李家台子村支部在这次地震当中也没能幸免,临街的山墙裂开了一道口子,还有一间屋子的房顶塌了一半。 如今只能在大院门口搭上了防震棚,那块牌子也被挪了过来,戳在了防震棚边上。 此刻,大柳镇六个村的主任正聚在了一起,没一会儿,防震棚里便烟雾缭绕。 李天明和李学庆对视了一眼,该说的已经说了,现在等着面前这五位村主任先开口。 “这钱……” 何老四用力将烟头扔在了地上,用力踩灭。 “该捐!” 今天把几个村的当家人请过来,要说的正是钱的事。 这场大灾过后,唐市,以及周边地区都面临着重建的问题,最缺的就是钱,全都指望本就不富裕的国家救济,哪辈子才能重建家园。 最近这些日子,报纸上一直在号召全国人民捐款捐物,向灾区献爱心。 “你们咋说?” 李学庆看向了牛金水等人。 “这有啥说的,报纸上都说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咱大柳镇也不能落下了!” “捐是应该捐,可是……捐多少?总不能都捐了吧?” “这事得和乡亲们打个招呼,钱不是我一个人的,村里人要是不愿意,我也不能逼着他们拿钱出来!” “说的是这个理,咱也不是冷心肠,遭这么大的灾,咱现在日子好过了,捐些钱出来,确实应该,可这事得乡亲们都同意才行!” 几人又看向了李学庆,虽然都是村主任,可如今在大柳镇,只要遇到大事,何老四等人都会下意识的以李学庆为首。 “李家台子的乡亲们,我都打过招呼了,大家伙都没啥说的,一个字,捐!我也知道,你们几位做不了全村社员们的主,这样吧,都回去知会一声,这事不勉强,全凭自愿!” 说完,李学庆给李天明使个了眼色。 该你出场了! 李天明又散了一轮烟:“不瞒几位主任,这事……是我的主意,为啥要这么干,我给大家说道说道。” 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咱们几个村,现在的日子都富裕了,可这钱拿着,不管咋说,心里……都不踏实吧?” 听李天明这么说,何老四等人的表情立刻变得耐人寻味。 当初眼红李家台子人能赚大钱,现如今轮到他们了,最开始拿着分红,心里都乐开了花,可随着分到手的钱越来越多,他们的心里也在犯嘀咕。 这事…… 到底算不算ZB主义? 以前家里多养几只鸡,都要被下乡的工作组割资本主义尾巴。 现在赚了这么多钱,上面的风向要是突然变了,这钱还能攥在手里吗? 尤其是去年年底,又将之前没分的钱都给分下来了。 别说普通的社员了,就是他们这几位村主任,也时常提心吊胆的。 就怕工作组不知道啥时候再下来,把他们当地主老财给抓了。 “当初李家台子靠着养殖场,电风扇厂赚了钱的时候,我们也一样,这才给村里修路,盖公共厕所,还重新建了小学校,还有那长甸河上的桥,说到底,就是钱太多了,拿着怕烫了手,把钱花出去……其实就是在堵有些人的嘴。” 何老四等人闻言,立刻明白了李天明是啥意思。 把钱捐出去一部分,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都说财不露白,可他们手里的钱,上面怕是早就有人在惦记了。 “天明,你的意思是……花钱买平安?” 牛金水刚说完,就被身旁的何老四推了一把。 “说啥呢,咱们这是帮助灾区的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是……是那个……大义,对吧,天明!” 李天明笑了:“何主任说得没错,就是大义!” “那就甭商量了,捐,这钱必须捐!”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表态。 “对,咱们捐!” “刚才不是说了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该咱们出力的时候,必须得出!” “我也同意,就按天明说的,这次的钱,咱们都捐了!” 钱再好,那也得落在手里才行。 不光要捐,还得学学李家台子,回去以后,也组织乡亲们集资修路,修厕所,修小学校,反正是花在村里,总比被某些人惦记上,最后落得一场空要强得多。 众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这批货的尾款,全都捐给灾区。 “天明,我这里还有个事!” 何老四突然话锋一转。 “何主任,有啥想问的,您只管问!” “就是……厂子啥时候能复工啊?” 地震过去也有些日子了,可电饭煲厂迟迟没有复工的迹象,一直在厂里上班的工人们,难免等得心焦。 “这几天,村里在厂子上班的乡亲,时不时的就来问我,我也没法给他们个准话,你……能不能透个底啊?” 李天明听了,心里自然明白何老四问这话的真正目的。 复工倒是其次,关键是…… 厂子还能不能接着干下去。 年初刘志河给工厂贴封条的事,其他几个村子早就传开了。 那个时候就闹得人心惶惶。 好不容易才有了赚钱的营生,日子眼瞅着也渐渐好过了,如果工厂真的干不下去了,那可咋整? 不过好在封条贴了没多长时间,市里的楚副主任便下来,亲手给揭了去。 正月十五以后,工厂也正式复工,大家伙的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可地震前,随着最后一笔订单完成,厂里又没活了,往后到底咋样,不光何老四,所有人都想要一个准话。 李天明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和大家交代清楚了,不然的话,以后肯定要出乱子。 “几位主任,既然问到这个了,不瞒大家伙,厂里确实遇到困难了,之前学庆叔也和大家伙说过了。” 刘志河贴封条那次,李学庆私下里曾挨个找过何老四等人。 “厂子……真干不下去了?” “天明,就没别的办法了?” “市里的那位王主任……” “王主任现在靠边站了,说不上话!” 李天明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具体因为什么,学庆叔和大家说过了,但是,我今天撂下一句话,工厂,咱们肯定要接着往下办,不光要办,往后咱们还有继续扩大规模,赚更多的钱,让咱们大柳镇的乡亲过上更好的日子。” 接着,不等何老四等人发问,李天明又接着说道。 “信得过我李天明,大家伙就沉住气,要是信不过我也没啥,每个村当时投了多少钱,一分不少的退回去!” 李天明没法和他们解释,干脆把话给挑明了。 一时间又陷入了沉默。 信不信得过,暂且放在一边,当初集资办厂,他们几个村拿出来的钱,可都是乡亲们一点儿一点儿凑的。 虽说当初投进去的钱,这几年也早就赚回来了,可是让他们带着全村人跟着一起赌…… 还不光是钱的事,李天明和那位王作先主任走得近,得罪了楚明玉,谁知道将来还会出啥事。 但让他们退股…… “天明,我信得过你!” 何老四说完,站起身走到防震棚门口。 “钱的事,你做主就行。” 眼见何老四走了,其他几人面面相觑,牛金水倒是有心拿钱撤出来,可别人都不说话,他也不好意思提。 都是老爷们儿,遇见难处就跑,也忒不仗义了。 “天明,我也信你!” “我也信!” “天明,我们沉得住气!”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牛金水的身上。 “都瞅我干啥?你们信得过天明,难道我就信不过了?天明,牛家店要是再有人说闲话,我收拾他们,你是办大事的,我们牛家店……肯定死心塌地的跟你走!” 李天明起身,对着几分拱了拱手。 “几位叔,谢了!” 本来只是想说捐款的事,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经此一遭,大柳镇几个村子的心算是彻底齐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站直了,别趴下 在各种渠道的大力宣传下,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迅速被调动了起来,都在以最大的热情来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 就在最后一批用于出口的商品被运走的第五天,李天明和大柳镇的六位村主任便带着一笔数额不菲的善款,到了海城的一个捐助点。 至于大柳镇的公社革委主任…… 是李学国靠边站以后,白江涛从县里派来的。 李天明压根儿就不鸟对方,像这种躺着都能捞政绩的机会,自然也没有这位公社主任的份。 当三大提包现金亮出来的那一刻,捐助点现场所有人都被惊着了。 这年头,谁家日子过得都不富裕。 能捐给灾区老百姓的钱物,差不多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甭管多少,都是大家伙的一份心意。 像李天明他们这么捐的…… 未免太豪横了! 三大提包现款,其中两包是这次的尾款,另外那包是…… 李天明个人捐的。 作为上一世唐市大地震的亲历者,他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也没办法提前预警。 能做的也只有在开始灾后重建的时候,稍稍尽一份心。 只当是图个心安。 “同志,你们这是……” 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被眼前这一幕给吓着了。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来捐款捐物,可也没有这么捐的啊! 直接用大提包装钱。 这得是多少啊? 工作人员看着那三大提包现金,下意识的都想去报警了。 “同志,这是我们大柳镇全体社员的捐款,用来支持灾区人民群众重建家园。” 大柳镇? 围观的人群之中,有人立刻反应过来。 这几年,报纸上关于大柳镇,尤其是李家台子的报道可不少。 如今市面上非常就行的睡莲牌电风扇,还有为国家出口创汇做贡献的电饭煲,全都出自大柳镇的李家台子。 如果是大柳镇的人来捐款…… 那就不新鲜了! 在海城,谁不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李家台子。 开社员集资,创办集体企业,发展独立集体经济的先河。 就连伟大领袖都曾在前些年的国庆招待会上点名表扬过。 “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啊?” “你知道什么,听说大柳镇的人,现在全都富得流油。” “我有个表舅是大柳镇后帮村的,他们那边,日子怕是比城里过得都富裕!” 也有人不免泛酸。 “富又怎么了,越穷越光荣!” “就是,他们那都是ZB主义,迟早要被打倒!” “显摆什么啊!” 周围人的议论声,李天明他们都听得一清二楚。 生气? 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同志,这里一共是28万,麻烦您清点一下。” 咝…… 人群中响起了一阵惊呼。 虽然钱就摆在眼前,但是听到具体数字的时候,还是不免惊叹。 28万啊! 这就…… 捐了! 这下没有人再说怪话了。 甭管是啥主义,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用来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心里再怎么不服气,也得说上一句佩服。 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都集中过来,现场顿时响起了一阵数钱发出的沙沙声。 整整用了十几分钟,才核准了数目。 “几位同志,我代表唐市100余万人民群众,感谢你们的帮助。” 市革委负责为唐市重建筹集物资的领导也被惊动了。 尽管知道,顶头上司楚明玉对李家台子的态度,可是,今天这样的场合,这样的善举,必须要有所表示。 李天明等人客气了几句,就准备离开了。 他并不担心,乡亲们的善心会被挪作他用。 比如…… 买几万块钱一套的西装,或者去捧女网红。 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呢,谁敢朝这些善款伸手?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 “同志,能向您提几个问题吗?” 《海城日报》的记者今天恰好到了这个捐助点。 眼见这么好的宣传题材,哪能让李天明等人就这么走了。 记者? 不是姜红英。 上次的那篇报道之后,小姜同志已经被彻底停职了,还连累了她的师傅刘思明。 “这位是我们李家台子的村主任,你们要问就问主任吧!” 李天明立刻将李学庆推了出去。 “啥?我?” 看着面前的记者,李老浑子还有点儿紧张了。 下意识的看向了李天明,眼神之中还带着几分求助,生怕自己说错话。 不过好在,这位记者同志不是姜红英,还不会挖坑这手绝活,提的问题也是中规中矩。 “报纸上不都说了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咱的同胞遇到难处了,咱哪能不伸把手,帮衬帮衬,这也没啥,就是咱大柳镇父老乡亲们的一份心意。” “我是个大老粗,也不会说啥暖心的话,就一句,甭管遇到啥事,咱中国人都得站直了,不能趴下,地震能把房子给震塌了,心气不能塌了,呃……就说这么多。” 说完,李学庆感觉汗都下来了。 人群中突然响起了一片掌声。 李天明都不禁对李学庆刮目相看。 叔,可以啊!有水平! 捐完款,李天明等人打道回府,很快,大柳镇的农民为灾区捐款28万的消息,便迅速流传开来。 “多少?28万?” 白江涛接到电话的时候,先是一惊,紧接着便大发雷霆。 救灾工作告一段落,王作先返回市里,李学国也功成身退,永河县的大权又重新落在了白江涛的手里。 大柳镇向灾区捐款,居然不提前知会他这个当家人。 简直…… 是可忍,孰不可忍。 随即一个电话打到了大柳镇,结果那位镇公社主任也不知道这码事。 “你也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提前掌握情况,我……” 夹枪带棒的一顿臭骂,白江涛紧接着又把电话打到了李家台子。 李学庆刚到家,就被人喊到了村支部。 “我是李学庆。” “李学庆,是谁让你不经过镇上,县里的同意,就擅自给灾区捐款的。” 眼瞅着到手的政绩,居然飞了,白江涛也是气糊涂了。 这话刚一出口,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姓白的,你她妈的放啥闲屁呢?” 李学庆逮着理了,开口就是一通臭骂。 “中枢都在号召向灾区捐款捐物,帮助唐市的老百姓重建家园你敢反对?姓白的,你到底是什么立
相关推荐:
田园小农民
幻想世界大穿越
绿茶男配只想咸鱼[穿书]
金凤
叶玄澹台明月
快穿:渣男自救之旅_高h
杀死蟒蛇的方法【兄妹骨科】
那个npc他如此迷人
最后一个冬天
蛊惑夜精灵(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