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上日程。至于县域周边的交通建设,我们也会积极跟市里,乃至省里争取条件,尽可能地带动家具厂物流成本的降低。” 旁边记录的林秘书接过桑语沏来的茶,心里头是暗暗心惊。 自家县长这回真敢画大饼。 跟市里、省里争取条件,从来就是各地主官的一大难题。 更别提争抢这种公共交通资源了。 吴远喝了一口新茶,开始往回找补道:“徐县长,其实话说回来,北岗对外交通建设,不光是为了我们家具厂服务,也是建立家居港计划的重要一环。” 一说起家居港计划,徐县长顿时来劲了。 连带着吴远刚提的条件,都不觉着过分了。 “你说得对!不愧是你呀,吴老板,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就是长远!” 如此又聊了半拉钟头,徐县长就坐车先回去了。 吴远看了看时间,距离中饭实在太早了,留县长吃午饭,实在是没那个由头。 只好亲自把人送到门口离开了。 回到办公室,吴远就把杨国柱和杨沉鱼叫过来了。 让他们理一下厂里的物流数据和物流成本,先准备着,防止县里哪天忽然来要数据。 同时这些数据,也是作为厂里建立分厂选址的重要参考项之一。 安排完这一切,北边缫丝厂来人了。 不过这一回来的不是卞孝生,而是厂长魏国发。 第646章 改制是成功的,卓有成效的 魏国发能过来,是出乎吴远预料的。 毕竟双方没什么实质性交集。 而且由于卞孝生较劲的因素在,双方其实是避讳着私底下见面这种事的。 但是来者都是客。 既然来都来了,吴远自然没有避而不见的道理。 况且因着迎送徐县长的缘故,他几次三番出现在厂门口,早暴露在缫丝厂的眼皮底下了。 真正避而不见的,反而不美。 吴远趁着魏国发烟掏出来之前,先散了根给对方,然后指着茶壶,让桑语再去重新沏茶,这才坐下来道:“魏厂长,难得过来,有什么事就直说。” 吴远一开口,就奠定了基调。 魏国发却先放低姿态,先开始自我检讨道:“按说吴老板是缫丝厂的股东之一,我身为厂子,应该经常过来汇报工作的。” 吴远笑着摆摆手。 你要真那样做,卞孝生不得天天给他穿小鞋? 不过魏国发既然这样说了,他就真把缫丝厂的现状,跟吴远做了个简单的汇报。 内容没什么新鲜的。 都摆在明面上呢。 这期间,桑语新的一壶茶又泡好了,端过来了。 连带着一脸心疼地看了看自家老板。 这一早上还没过去,就连喝了三壶茶了。 当老板的,也不容易哪。 吴远哪知道桑语的心里话,抬手给魏国发斟了一杯,随即浅浅地给自己倒了半杯。 魏国发全程拿手接着,等到倒完了,还不忘在桌上敲了两下。 然后才接着道:“吴老板,事实上,这次过来,还有个问题想要您给指点迷津。实在是这段时间,缫丝厂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 吴远瞧着对方为难的样子,想拿卞孝生打岔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魏厂长但说无妨。” “听说缫丝厂当初建厂时,你就提出过,加高地基。今年两次汛期,我们总算是体会到了,您当初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但事已至此,也不能推翻重建。” “所以就是想问问吴老板,现在缫丝厂能否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做些补救措施?” 这下轮到吴远犯难了。 “补救措施呢,也不是没有。但魏厂长,你也知道,事后补救,从来都是成本高收效低的,不是我藏拙不说。” “像是外围开挖引水沟,高筑防水墙,内部拓宽地下水路等等,都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这一切,还是依赖于地区性的水涝灾害情况。” 魏国发沉吟道:“就是说,运河安全,我们就安全。运河决堤了,我们怎么做都没用?” “没错,”吴远靠向椅背道:“其实极端情况下,盼盼家具厂也不能幸免。” 这话听着,就像是安慰人的。 毕竟今年以来的水涝情况,盼盼家具厂丝毫不受影响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 魏国发端起杯中茶水,一饮而尽,随即长身而起道:“多谢吴老板赐教,有机会还请吴老板多到我们缫丝厂指导工作。” 吴远面上握着对方的手道:“一定一定。” 实际上,心里想的却是‘我吃饱了撑的才去’呢。 打盼盼家具厂离开,徐县长又途径芙蓉衣巷服装厂,顺便进去考察了一趟。 这事是明面上的安排。 市台和市报社的人都到了。 徐县长亲自参观了各车间产线,并且在服装厂主持了座谈。 对县服装厂改制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同时传达了市里举手会上的定论。 也就是,本次北岗对于县服装厂改制的探索,是成功的,是卓有成效的。 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几顶高帽子甩下来,让人飘飘然的同时,接着又摊派了一些总结经验、巡回报告的工作。 这些工作,对于杨落雁来说,百分之百的额外负担,而不会有丝毫的裨益。 相当于纯政绩工程。 送走徐县长一行,蒋凡和苏珂还在沾沾自喜时,杨落雁却已经眉头紧锁起来。 苏珂没心没肺地道:“杨厂长,县长来视察,并且给予高度肯定,这对咱们来说是好事呀,你怎么愁眉苦脸的?” 杨落雁没有多说,只是慨叹道:“这个典型不好当啊!” 随机趁着苏珂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吩咐道:“苏助理,从收购县服装厂,到改制运行,你是全程参与的人之一。加之你文化程度高,抽空写份总结报告。” “嗯!”苏珂习惯性地应声道,随即才反应过来道:“啊?” 虽然她爱写些散文诗之类的东西,但并不代表她爱写报告。 但紧接着杨落雁又一块大饼画下来道:“写得好的话,以后去市里其他县市作报告,厂里就派你去。” 这种长脸的好事,的确令人蠢蠢欲动。 苏珂欣喜之余,不由分说地答应下来:“好吧,杨厂长,我先写一稿,给您们二位过过目。” 回答办公室,杨落雁随手给丈夫吴远挂了个电话,说了这事。 吴远也意外道:“大早上徐县长走我这边的时候,对这事,是只字未提呀。” 杨落雁也明白过来道:“他这就是想趁着我反应过来之前,把任务给摊派下来。” 吴远点点头:“有这个意思。” 随即又提议道:“这事应付应付就行,如果请的人多了,就让他们负担来回路费和差旅费。钱虽然不多,但一定不要故作大方,就让他们报销。” 杨落雁也心领神会道:“这样设置一道门槛,应该能过滤掉不少闲杂人等。” “就是这个道理。” 魏国发回到缫丝厂,卞孝生就迫不及待地迎上来问:“他怎么说?” 原来魏国发就是他派过去的。 看着卞孝生的急切表情,魏国发心里多少有些怨言。 当初你要是听人劝,何至于有今天呢? 但嘴上依旧恭恭敬敬地道:“吴老板也没什么好办法,他给我提了几条建议……” 听完魏国发的转述,卞孝生拍手叹息:“这些补救措施可行是可行,但都需要钱。如今厂里最缺的就是钱,只能暂时搁置,等厂里有了利润,再做打算!” 魏国发跟着叹气道:“也只能如此了。” 第647章 耐心是有的,但是并不多 对于县服装厂的改制工作报告,徐县长是充满期待的。 尤其是这次改制,是他顶着多方压力之下,所取得的成功案例。 那就更要大书特书了。 当然,在此之前,经由他呈交的北岗县家居港发展规划书,已经让他在一众县级干部中脱颖而出了。 如果再加上这份有着实例佐证的切实政绩,那么县长转书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所以见着林秘书敲门进来,还没等对方开口,徐县长就主动吩咐道:“小林,对于县服装厂,不,芙蓉衣巷服装厂那边,你积极一点,主动一点,看看报告这方面有没有需要协助的。” “必要的时候,你来执笔,由对方安排人口述和提供资料都行。” “总之,这份报告一定要论据清楚,数据详实,结论有力!” 林秘书一听就明白了,这份改制报告,必须拿出跟家居港远期规划一样的重视劲头来。 “知道了,县长。” 说完,才把手上的一叠文件递过去。 徐县长伸手接过来,随口问道:“这是什么?” 林秘书脱口而出道:“水利局呈交上来的工作报告,我看了一下,从吸取四月水灾教训的基础上,到后来的提水灌溉、疏浚河道,再到备战汛期,抗洪防汛各方面,都写的较为详实。” “大部分内容条理清晰,我只简单地润色了几处。县长你看看,有什么意见?” 徐县长随手一翻,心里一动。 这不是拱手送来的又一项重大业绩么? 当即快速翻动了几页,直到最后道:“小林,水利局提交这么一份工作报告,没毛病。但你作为政府办的秘书,没把该补的内容补上去,这就不应该了。” 一听这话,林秘书额头顿时冒汗道:“县长,我……” 徐县长根本不给对方辩解的机会道:“你看哪,咱们水利局的同志,从头到尾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人前人后、没日没夜地忙活,到头来是为了什么?”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地生命财产安全!这里头工作做了这么多,避免了多少损失!怎么避免的,跟兄弟县市比,还是跟本县往年相比,这都是可以深挖的内容嘛!” “而且据我所知,今年兄弟县市这方面损失可不小,咱们这时候不极力地体现下自身的优势,展示下所取得的成绩,上头怎么能看到我们的努力?” “是是是,县长,我这就去改。” 林秘书从徐县长手里接过报告原稿,就听徐县长意犹未尽地问起道:“对了,这份报告是谁写的,水利局对接的干部是哪位?” 对此,林秘书早就了然于胸了。 因为在进来汇报之前,他以为这些问题,会是徐县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所以提前做了功课。 “县长,这份报告是水利局防汛抗洪科科长熊刚,根据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亲自写的。据我所知,他提出疏浚河道时,是顶着极大的压力的……” 徐县长沉吟道:“熊刚……,这名字听着有些耳熟……” 林秘书顿时又懂了,连忙提示道:“熊科长是吴老板的姐夫。” 徐县长恍然大悟。 随即看似旧话重提地问起道:“我记着,水利局有个副局长的空缺?” 林秘书老老实实地点头道:“是的,县长。刘局也有意提拔熊科长,只是听说,局里一直在总结开会,暂且搁置了。” 徐县长理所当然地道:“那还等什么?当断不断,必有后患!这么好的时机,他不抓住,让人摘了桃子,他就不怕吴老板的反噬?” 这话,也就是徐县长敢跟心腹小林说得这么直白了。 实际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熊刚的平步青云,背后是少不了吴远的影子的。 这种情况下,顺水人情,不送白不送咯! 反倒是像刘局这样,搁置下去,迟则生变。 到头来,谁都得不到好处。 说完,徐县长扬扬手道:“你先去忙吧。” 等到林秘书出去带上了门,徐县长一个电话直接拨到水利局…… 挂了徐县长电话的刘局,也是一阵后怕。 他原本想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也算是磨磨熊刚这个下属的性子。 被徐县长这么一通吹风,吓得冷汗都躺下来了。 熊刚背后的吴远,自不必说。 万一自己打的如意算盘,被上头的人横插一杠子,到头来,水利局的工作,就面临全盘失控的可能。 这种先例,也不是没有过。 于是紧接着拿起话机,拨了防汛抗洪科室的电话,把熊刚叫了过来。 熊刚接到电话的时候,都准备下班回家了。 一听这时候要谈话,便留了个心眼,把抽屉肚里的那个手串盒子揣进兜里了。 进到局长办公室。 刘局不仅沏好了茶,而且还准备好了烟。 这体恤下属的态势,多少有点令熊刚受宠若惊。 随即就是一番推心置腹、促膝短谈。 再不提磨磨性子的话了,只说会力保熊刚做上副局。 而且不仅有他这个局长力荐,徐县长那边也会适当地从旁助力。 这安心丸是给熊刚吃得饱饱的。 生怕吴远那边急了,再做出什么应激的决定。 熊刚一听这话,果然火候差不多了。 当即把手串盒子掏出来,摆在桌面上,顺手打开来道:“刘局,这是我幺弟,上回答应陈老爷子的手串,纯手工,紫檀木的,非常珍贵。在首都的四合院里,淘换来的,绝对假不了。” 刘局看不懂这些木头玩意。 但是听这说话,顿时笑逐颜开。 虽说是答应替老爷子寻摸的宝贝,但是自己这边若是迟迟不办事的话,这手串应该没那么快出现。 估摸着还会再寻摸一段时间。 当然,这事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吴远的耐心。 耐心是有的,但是并不多。 刘局端起紫檀木手串,一通像模像样地把玩道:“上回老爷子上当受骗的事儿,也多亏吴老板提醒。这回有了这货真价实的真货,老爷子自然就消停下来咯。” “替我谢谢吴老板,等你的新任命下来,我请客。” 熊刚连忙起身道:“刘局,哪能让您请,必须我来请。” “也对也对!” 第648章 没点实力,怎么一碗水端平? 经过连续三天的三伏天炙烤模式,北岗的桑拿天总算过去。 下班的时候,吴远走出办公楼,迎面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干爽气息。 桑塔纳回城的路上。 一切都恢复到北岗夏天所应该有的模样。 稻浪滚滚,连绵起伏。 碧波荡漾,沙船不断。 夏天的白昼更久长了,以至于桑塔纳回到吴家小楼的时候,天还没有黑。 不过媳妇杨落雁倒是比他先一步到家。 小院子里飘满了饭菜的香气。 吴远推门下车,走进小院。 钟文强和熊飞燕这样的后学末进,还在葡萄架下,埋头苦写着作业。 孩子聪明是聪明。 但长久以来,理直气壮落下来的功课,总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代价去补。 吴远背着手走过去,一通死亡凝视。 看到作业本上涂抹的乱七八糟的错误,强忍着踹文强的冲动,不断地进行着心理建设和安慰。 先交给宋老师调教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实在不行,到时候再踹也不晚。 自打老舅到了身后,钟文强的屁股就绷得紧紧的,实在是已经形成了应激反应。 结果老舅转了一圈,人就走了。 钟文强这一松懈,顿时灵感如尿崩。 吴远进了屋,就听媳妇杨落雁在厨房张罗道:“今晚的大菜,黑鱼和鳝鱼,你看看要不要做一样?”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就做葱爆鳝段吧。明后天让孩子们择好豆芽之类的,再做水煮鱼片。” 说完,对低头看书的钟文勇道:“文勇,你明天负责督促此事。” 钟文勇哦了一声。 钟文雅却挺起了小胸膛道:“舅舅,为什么不让人家督促?” 吴远边去洗手边道:“我怕你的小脑瓜子忘记了。” “哼,人家才不会忘记呢!” 一进一出的功夫,钟文强就把作业完成了,飞也似上楼收好,然后又一阵风似的下了楼。 赶在老舅提溜着鳝鱼桶到门口,刚摆开阵势,就蹲了下来,抢占第一观摩位置。 紧接着熊武、熊文也过来了。 仨孩子一字排开。 有这帮好奇的孩子在一边看着,原本枯燥无趣的宰杀工作,也变得浑然有趣起来。 晚饭是在小楼里吃的。 既有空调吹着,又无蚊子袭扰。 饶是如此,孩子们依旧吃得满头是汗。 钟文强也渐渐放开。 因为他也看出来了,老舅家的饭菜丰盛,鱼肉管够。 有着一碗水端平的强大实力。 所以他眼瞅着杨落雁将要伸筷子给他夹菜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动夹一块肉到自己碗里。 如此,杨落雁几次没成功,便也看出来了。 这个外甥,心思细腻到令人心疼。 晚饭过后。 杨落雁收拾碗筷的时候,吴远本想凑过去帮把手。 结果却被熊飞燕和钟文雅这俩小公主,抢占了位置,根本插不了手。 于是只能把剩饭剩菜勾兑一下,用热水一拌,等待凉气散去,再分给大黄、糯米和饭团它们。 至于小花,是跟着糯米一起吃的。 糯米常常嫌弃这个送不出去的崽,但也没办法。 自己养的崽,含着口水少吃点,也得留点给它。 喂完狗饭。 吴远回过头来,就见一群孩子眼巴巴地盯着自己。 盯得吴远莫名其妙,“怎么了,这是?” 结果孩子们做鸟兽散。 只有钟文强大喊:“熊武想吃西瓜!” 熊武的声音迫切传来:“我没想吃,是你想吃。” 吴远闻言走进车库里一瞧,里头的西瓜确实没少,于是就挑了两个,叫文强和熊武过来,一人抱上一个,抱到水井边,浸在刚打上来的井水里边。 农村的夏夜,从来就不冷清。 远处的鸟叫,近处的蝉鸣,连带着耳边的飞蚊,从来就不会叫人觉着孤单。 几个孩子围在西瓜周围,腿上噼里啪啦地,挨蚊子咬了好几口,也在所不惜。 都是农村的孩子,谁还没被蚊子光顾过似的? 十多分钟后。 大黄它们都吃饱喝足,趴在地上吐着舌头,不停地哈气。 西瓜周围的孩子们口水咽了一肚子。 吴远才觉着浸得差不多了,伸手试了试温度,边宣布道:“杀西瓜咯!” 于是菜板,菜刀,盆子,转眼间准备齐整。 就等着老舅亲手切瓜。 瞅着一张张眼巴巴的小脸,吴远身为老舅,此刻内心也是难言的满足。 一刀下去,绿皮壳一分两半个,露出内里沙沙的红瓤子。 顿时引起蛙声一片。 吴远接着直接大刀分割,边切边道:“这可是外地进过来的沙地瓜,不像是本地瓜。本地瓜被雨水泡了这么久,就算侥幸没烂的,熟了,那也是闷熟的瓜,不好吃。” “可这是外地的沙地瓜,晒足了阳光,吸足了地下深层的水分,甜度和口感,都是一等一的棒。” 说话间,刷刷几刀。 一个十来斤的大西瓜,就被分成了十来片。 平均一片一斤左右的样子。 即不太大,又方便下嘴。 饶是如此,看着西瓜片片分开的诱人样子,没有一个人敢伸手先拿。 毕竟老舅面前,谁敢造次? 连钟文强都得乖乖地。 直到吴远放下菜刀,一声令下:“吃吧。” 几个孩子这才冲着自己早就物色好的一块下了手。 动作既快,又充满默契。 随即吴远拿起菜刀,分割第二个西瓜时,就信步闲庭多了。 就在这时,大黄突然站了起来,喉咙间传来低吼的声音。 吴远头也不回地道:“有人来了,文强去看看是谁来了?” 钟文强捧着西瓜,就冲到了大门前,往远处漆黑的夜色中瞭望。 结果下一秒,来人骑着二八大杠从夜幕中冲出,渐渐明晰。 钟文强顿时大惊失色:“熊武,你爸来了!” 熊武一听吓得,吃瓜的动作都快了几分。 相反,熊文就还在懵逼之中。 吴远麻溜地把第二个瓜切完,来到大门前,抬脚欲踹道:“你这孩子,熊武他爸,你不知道喊什么?” “哦,三姨父!” 说话间,熊刚骑车抵近。 在明亮的廊灯照射下,车后座,两边各坠着两个圆滚滚的西瓜。 “三姐夫,还真是你。” 第649章 顺势而为,就是最好的安排! 熊刚带了四个瓜来,原以为足够孩子们吃一阵子。 结果进门才发现,一会的功夫,俩个瓜干下去了,只剩下满满一盆的瓜皮。 每一片瓜皮都啃到绿了。 当下就不由得觉着心疼。 心疼几个孩子在幺弟家里,给幺弟家里带来多少花费。 接了吴远的一根烟之后,听吴远轻描淡写地说道:“只要不浪费,就由着他们吃,又能吃多少?” 熊刚凑头跟吴远搭了火后,不敢苟同道:“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旋即又话锋一转,“不过对于你跟弟妹来说,确实不算事儿,就是了。” 吴远得空吆喝了一句道:“文强,熊武,你来把瓜皮倒到猪圈里去。两位小公主,把地冲一下。”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忙活了。 小楼里收拾完锅碗瓢盆,站在廊檐底下道:“三姐夫,进屋来坐。外面那么热,还有蚊子。” 熊刚应了一句,却依旧没进去。 吴远就干脆把他带到车库顶的大露台上,这里稍微凉快一点,蚊子也少一些。 熊刚饶有兴致地道:“你这儿不错,跟我家那后院一样,幽静凉快。” 吴远弹了弹烟灰道:“三姐夫,你指定不是单纯送西瓜来的吧?” “嗯,”熊刚应了一声,这才道:“你给的手串,我送出去了。” 吴远心领神会道:“这么快,就有准信了?” 熊刚点点头,就把临下班前的事儿,简单说了一遍。 事儿很简单,但蕴含的信息流可不小。 吴远听完之后,也认可三姐夫的判断道:“三姐夫,先提前祝贺你了。” 熊刚被他祝贺得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事要没你的指点和支持,我想都不敢想。” 吴远也干脆,“三姐夫,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俩人说完事。 再看向楼下院子里,孩子们早就销声匿迹,回到小楼里吹空调了。 只剩下仨条大狗,带着一条小花,吭哧吭哧地喘热气。 熊刚见状,就转身下楼道:“我先走了,赶明儿我做东请客,你可一定要来。” 吴远跟着下楼道:“那我是指定不会错过的。” 熊刚把车后座上的四个大西瓜卸下来。 俩大老爷们,也没搞什么推来搡去的拉扯术。 为这么点东西,没那个必要。 倒是熊刚眼见自己要走,仨孩子一个出来要送的都没有,颇有些骂骂咧咧。 吴远笑着劝道:“行了,他们是怕被你带回去。” 与此同时,机关大院。 刘局把装有紫檀木手串的木盒子,往老丈人陈老爷子面前一放,也不说话。 陈老爷子好奇地打开来一看,俩眼顿时瞪得溜圆道:“紫檀木手串?” 刘局依旧不说话。 架不住陈姐开始大呼小叫起来道:“爹,你不是说这东西特罕见么?这得值不少钱吧?老刘你哪弄来的?” 结果不等刘局回应,就
相关推荐:
爸与(H)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南城(H)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珊璐短篇CP文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实习小护士
痛之花(H)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