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准备,有备无患!”吴远提醒道:“回去你就多准备点抗洪抢险的物资,缺钱的话跟我说,我以家具厂的名义给你赞助。” 涉及到钱,熊刚颇为谨慎道:“有这个必要么?” 他实在是不想跟大姐俩口子一样,总从幺弟身上薅羊毛。 吴远宽慰道:“反正你也不是为你自己,能保住咱乡不受灾,那是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熊刚这才意动道:“那我回去考察考察,真有需要再跟你说。” 俩人说完这话,就见三姐吴秀华扯着熊武熊文俩孩子,要带他俩回去。 熊武倒还好,一脸不情愿,但依旧很听话。 可熊文就不行了,哭得那叫一个委屈。 吴远一见就心疼地抱起来道:“三姐,你俩明天来带。四姐家仨孩子也在,让他们一起多玩一天呗。” 吴秀华脸色缓和下来,但依旧严辞令色地警告熊文道:“明天你要是还敢这样,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熊文躲在吴远怀里,连看都不敢看三姐一眼。 二十八,把面发。 一大早媳妇杨落雁就起床和面去了,留下小江和玥玥,睡到自然醒,然后把吴远吵醒了。 吴远刚把俩孩子抱在怀里,小脸上还挂着委屈的泪水。 蔺苗苗两袖子白面地闯进来了:“舅妈叫我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一步。” 吴远问道:“帮着你舅妈蒸馒头?” “嗯,舅妈发了三大盆的面,说是多蒸点,让我带点回去。可我不想带!” “你就权当带给你弟弟妹妹吃的,别辜负你舅妈一番好意。” 杨落雁带着蔺苗苗忙得热火朝天。 帮不上忙的几个孩子,却特别安静,全都靠在沙发上看电视。 见到吴远过来,文雅这孩子非要坐到老舅的腿上,一脸依依不舍地道:“老舅,等过了年,你早点去接我,好不好?” 对于这个戏精小外甥女,吴远能说什么? “好,等初二一大早,老舅就开车去接你们。” 钟文雅立刻喜笑颜开。 钟文强直接原地复活。 唯有钟文勇皱着眉头看着弟弟妹妹,觉着他们总给老舅添麻烦。 其实能把孩子们凑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玩上几天,本身就是年味的一种。 等到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玩不到一起了,年味自然就淡了许多。 下午三点多钟。 馒头蒸的差不多了,热腾腾的大白馒头,蒸了好几箩筐。 看着就令人心生欢喜。 四姐吴芳华和钟振涛来了,身后还跟着钟振远。 车骑到院子里,一下车,吴芳华就直夸杨落雁道:“弟妹,你这馒头蒸的真漂亮,比我家蒸的白多了。” 杨落雁喜滋滋地道:“给四姐带点回去,文勇他们挺爱吃的。” 吴芳华连忙推辞道:“那不用了,家里蒸的也吃不完呢。” 另一边,钟振远跟在钟振涛后面,迎上吴远,手里头还提了半尼龙袋子的东西,还在动。 “吴老板,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一点小意思,您别嫌弃。” “钟师傅,瞧你这客气的。咱们合作这么长时间了,还把自己当外人。” 钟振涛打岔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和几个哥们,自己逮的黄鳝,不值钱。” 说话间,钟振远把三指粗的黄鳝倒进大木盆里,打了一盆的水。 几个孩子围在盆边,没一个怕的。 熊文甚至还敢伸手去揪那滑不溜秋的东西,结果被吴远制止了。 吴远和钟家哥俩,凑头点了一根烟,就在院子里聊开了。 钟振涛道:“幺弟,最近看报纸了么?” 不等吴远回答,钟振远便抢先道:“看了,吴老板真是上相,现在是全县的名人了。” 钟振涛弹了弹烟灰,却道:“我不是说这个。” 吴远心里一动:“四姐夫,你担心的是,国家的大方向,大动作?” 钟振远有些不明就里。 钟振涛沉重地点了点头道:“这一年,国退民退。别看你厂里发展得如火如荼,其实大部分老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都不敢拿到台面上来说。” “再加上国外也不消停,我真担心再退下去,可能比十多年前还要难过。” 吴远却一脸轻松地给俩人续了根烟道:“不至于,四姐夫。我可以给你透露个消息。” 钟振涛不以为意地道:“你呀,总是太乐观。”随即才追问:“什么消息?” “据我上海的朋友透露,最近那位老人家刚到上海。” “哦?”钟振涛顿时来了劲,随即又狐疑道:“他到上海,能说明什么?” 吴远提醒道:“你别忘了,海南、深城那几个圈,可都是他老人家亲自画的。他这回趁着过年去上海,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钟振涛沉吟道:“往好了说,你想得可能是对的。但往坏了说,这事谁也拿不准。” 吴远懒得争了:“那就等几个月再看,一切自然见分晓。” 第268章 老父亲带娃,活着就行 对于钟振涛的担忧和悲观,连钟振远都无法感同身受。 毕竟他现在跟着吴远干了两年,每个月工资领着,比城里的正式工人,都分毫不差。 就这,还丝毫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这样的好日子,且有奔头着呢。 一夜之间,回到十几年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况且连吴老板都这么说了,钟振远更是深信不疑。 没过一会儿,两辆脚踏车,把文勇、文强和文雅仨孩子接走了。 临走时,文雅还不忘摆着小手,跟吴远和杨落雁告别:“舅舅,舅妈,等过了年,我就来看你们。” 这小嘴巴巴的,戏份十足。 送走了四姐家几口人,三姐夫熊刚直到快天黑了,才来接俩孩子。 还一副酒气熏天的样子。 吴远一看,就放心不下,吩咐蔺苗苗去把马明朝叫来。 “明朝,辛苦你跑一趟了。” “不辛苦,老板,一脚油的事。” 二八大杠往后备箱一塞,盖是盖不上了,但是无妨。 熊刚带着俩孩子挤进后排,蔺苗苗不情不愿地坐上副驾,一脸眼巴巴地看着吴远俩口子。 什么话都没说。 但似乎又说得比钟文雅还要多。 吴远挥挥手道:“行了,回去之后好好过年,别总没事,跟你妈对着干。” 蔺苗苗撇着嘴道:“明明是她跟我对着干!” “你要记住,你回家惹了事,丢的是我的脸。你那街坊邻居指定会说,这孩子本来好好的,都是她舅舅给带坏了。” 熊刚哈哈一笑,点头道:“是这个理,苗苗,你别不信。” 银色桑塔纳绝尘而去。 家里头瞬间安静下来,小江和玥玥指着离开的小轿车,咿呀唔呀的,偶尔蹦出个‘走了’俩字,就获得了杨落雁的积极回应和引导。 “对啊,哥哥姐姐都走了。” 晚饭,吴远烧了个龙虎斗,鳝段加上红烧肉,裹在一起。 那叫一个美味。 杨落雁是吃了不老少,吃完之后,还摸着小肚子埋怨说,这下又要胖了。 这话多少有些凡尔赛。 农村里,像她这样养了俩孩子的小妇女,哪个不比她胖多了? 夜深人静。 偌大的小楼就剩下一家四口,暖气也只开了一楼卧室和洗手间,夜里都不用起来另外添煤了。 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时,是被小江一屁股坐在了肚子上压醒的。 这胖小子,肥嘟嘟的,一屁股下去,猝不及防的。 得亏坐得是肚子。 睁眼一看,媳妇杨落雁正在给玥玥穿衣服,临时把这孩子放床上而已。 吴远起身把小江举高高。 小江猝不及防之余,咯咯直笑。 这就是小孩和大人的区别,胆气壮,适应能力极强。 “今天我得上趟县里,给店员和女工们发工资放假,不定得忙到什么时候呢。”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你一个人能行么?” “有什么不行的?”吴远理直气壮地道:“几百号人都带过,带不了俩小屁孩了?” 吃完早饭,吴远让马明朝把杨落雁送上县里了。 他给俩孩子套上棉袄,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到院子里,任他们玩。 家里条件再好,也不能一直做温室里的花朵。 况且今天外头也不冷,雪化的差不多了,太阳高照的,照在脸上,暖暖的,能明显感受到温度。 带娃能有何难? 让他们自己玩去,只要不磕不碰着,就行。 即便前世他没当过父亲,没带过一两岁的人类幼崽,在面对自己孩子,吴远依然有种迷之自信。 直到俩孩子在门外玩沙子,弄得一头灰头土脸,吴远不由想到媳妇那张几欲发飙的俏脸,强行结束了俩娃挖沙子的自由活动,弄回小楼,洗洗干净。 可娃是闲不住的。 尤其是俩个娃一起。 但沙子是绝对不能再玩了! 况且,没玩具的孩子,才玩沙子,玩泥巴。 木匠的娃,能少得了玩具么? 于是吴远从车库里找出工具,没多一会,就做了俩圆滚滚的陀螺。 打磨到光不溜湫,没了木刺之后,才把钢珠往陀螺尖上一嵌,布条一抽,陀螺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转的飞起。 俩孩子顿时被吸引过来了。 身为木匠的老父亲,顿时一脸荣光。 可惜好景不长,小江看着看着,就开始追着陀螺跑,然后一脚把转得好好的陀螺踢坏,接着咯咯直笑。 陀螺不转了,玥玥跟着大哭。 这下把吴远急坏了。 天气这么冷,小孩子的脸又嫩,很容易把脸哭皲了。 回头掩饰都掩饰不住,老父亲的脸往哪儿搁? 吴远连忙把俩孩子带回屋里,把小脸一洗,涂了香香。 这才重新琢磨,究竟该给俩孩子做个什么玩具好呢? 老子堂堂一木匠,手下上百号人,能被这种小事难住? 半个多钟头后,一辆单靠着木板和轴承做出来的滑板车,新鲜出炉了。 吴远特地在上面包裹了一层毡布,俩孩子包着褯子的屁股蛋坐在上面,也不会凉。 这下俩孩子又乐了。 接着问题就来了,俩孩子,只有一辆滑板车。 谁玩谁不玩,这是个问题。 吴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哄好这个,哄那个。 让玥玥去玩,就得哄着小江。等到小江开始玩了,又得回头哄玥玥。 生怕俩孩子掉了一滴眼泪,留下老父亲带娃的不利证据。 终于十一点来钟的时候,马明琪过来了,带来王村木材加工厂的账本道:“老板,从账本上来看,没什么问题。” 这是王敏亚交过来的各类报表,陆援朝也看过。 既然明琪都说没问题,那就是问题不大。 吴远努努嘴道:“放屋里去吧。” 马明琪把账本放回客厅,又出来,看着吴远被俩孩子整的焦头烂额就忍不住偷笑。 随后从吴远怀里接过玥玥,带到另一边去玩陀螺了。 结果,也玩得挺好。 吴远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道:“这带娃,比干木匠活累多了。” 马明琪回头道:“远爷,这本来就不是你的强项。你先回屋歇会儿,这儿有我呢。” “你一个人行么?” 吴远根据自己的带娃经验,觉着有点够呛的。 “远爷,放心吧,没问题。” 第269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听了明琪的话,吴远如临大赦。 这俩孩子,睡着是天使,醒来是魔鬼。 带起来,太遭罪了。 只是刚回屋里,坐在沙发上,任由阳光晒脸,吴远还关注了外面一会儿。 结果关注着关注着,自己倒先睡着了。 等到打了个盹醒来,俩孩子都睡在自己身边,真就跟天使一样。 厨房那边,马明琪穿着围裙,正在炒菜做饭。 餐桌上,已经放了两盘菜。 吴远轻手轻脚地起身过去一看,一盘白菜豆腐,一盘咸肉片,锅里还有一条咸鱼在烧。 味儿怎么样,吴远不知道。 但瞅着这娴熟劲儿,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一会你也留下来吃饭。” “不了,远爷,我家里有吃的。” 吴远指指俩孩子道:“一会他们醒了,我一个人够呛。” 马明琪抿嘴一笑:“好吧,远爷。” 有了马明琪帮着带孩子,吴远下午轻松了很多。 以至于提前回来的杨落雁,看到丈夫如此轻松的模样,甚至难掩一丝希望。 直到她回屋换上家居服,才被吴远突然抱住道:“老婆,你带孩子辛苦啦!” 杨落雁轻轻地挣脱他的拥抱,嘴上还不满意地说了句:“说着轻巧。” 其实心里满意极了。 自家男人总算是了解养娃带娃的不易了。 转眼到了除夕,元月26日。 一觉醒来,外头居然又白了。 这才时隔多久,就来了两场大雪? 得亏昨儿腊月二十九的时候,他上集市把对联和鞭炮之类的年货都买了。 否则今儿这天,去赶集不够受罪的。 暗自庆幸之余,吴远起床吃了早饭,然后就在土暖气的炉子上熬了锅浆糊。 熬好了之后,趁热,把大门、车库、小楼入户门、灶房的门口,甚至是二楼起居间的房门,全都刷上浆糊,然后一口气把对联贴好。 里里外外的,看起来焕然一新。 不多时,人高马大的马明军来了,一看这情况道:“师父,本想着过来给你贴对联的,结果还是来晚了一步。” “你家里都贴好了?” “师父,我家不用贴。” 吴远这才记起,三年之期呢,“倒省钱了。” 毕竟不光是省了对联钱,连鞭炮钱也省了。 马明军嘿嘿一笑:“省钱,倒是省钱了,但总觉得家里冷清,没有年味。” 可不是么? 说起来烟花爆竹,有种种危害,倒是一点不假。 但逢年过节了,真少了这东西,确实差了很多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真把这烟火气给禁了,那凡人之心何处安放? 吴远收回思绪道:“家里孩子要是想放炮仗玩,就到我家来。今年我买了不少,好几百块。” 马明军嗳了一声,也没拒绝,随即裹紧军大衣道:“那师父,我先走了。” 送走马明军,隔壁老代师傅提着俩条鲤鱼过来了。 “代叔,你这前两天不是送过一大盆过来了么?” 前两天,趁着天暖,老代家鱼塘抽水了,最后余下不少尺把长的小鱼,卖不上钱,各家分了不少,用油一炸,味儿特不错。 老代却把鲤鱼往前一送道:“这不是给你家上坟烧纸用的么?” 这倒提醒吴远了。 年年除夕上供烧纸,几乎都是老代家给的俩条鲤鱼。 个头不大,口味一般,但烧纸还真就少不了这一道菜。 吴远接过鲤鱼,道了声谢,随即散了根华子给老代道:“代叔,明年有什么想法没?咱们俩家这么多年邻居了,跟我,你可别客气。” 老代咧嘴一笑:“我都挺好的,看家守势的,钱不少拿。就是我家老大,这不也十八了么,想去外地打工闯闯,你看看能不能给指条明路?” “那还指什么?别去外地了,就上海吧。不管是跟我干,还是找其他工作,也都能有个照应不是?” “那敢情好,我回去就跟他说。” 送走老代,杨落雁把上坟烧纸的几道菜也做出来了。 以往都是四道,今儿变成六道了。 也算是让老爷子和老太太,跟着一起享享福。 想到这里,吴远就一屁股坐在楼前台阶上,掏出烟来自顾自来抽。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遗憾太大了。 直到三姐吴秀华提着纸钱进了大门,吴远这才回过神来,拍拍屁股道:“三姐,今儿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吴秀华道:“估摸着你跟落雁要早点去老支书家忙活,所以我就早点过来了。” 吴远也从屋里拿出两大包纸钱道:“落雁准备了不老少了,我连带着一块烧了就行,也省得三姐你单独跑一趟了。” 吴秀华却执意坚持道:“那不行,年年都给爹娘烧,今年不来了,爹娘该念叨了。再说了,明儿接飞燕回家,这么大的事,怎么也得跟爹娘念叨念叨。” 吴远也不再劝了。 毕竟在办事周到这方面,三姐是最像老太太的。 他劝也劝不过。 姐弟俩提着纸钱和贡品,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下了湖,直奔老两口的坟地而去。 田里白茫茫的一片,但老两口的坟头,却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吴秀华道:“听说明年要退田种桑,咱爹娘这里,会不会动土,你得留神着点。” 这倒提醒吴远了,“明年清明之前,我打算给爹娘这里整一整,立个碑啥的。” “行啊,到时候我给你凑点。” “那倒不用。” “姐知道你不差这点,但尽孝的机会,你得匀点给我。” “行吧。” 烧完纸回来,空旷的四野里,鞭炮声此起彼伏。 这是不等年夜饭开始,就提前放了鞭炮。 姐弟俩回到家,吴秀华用树枝剔掉鞋底的烂泥后,就迫不及待地走了。 毕竟家里的年夜饭还等着她做。 杨落雁把范大厨给的烤鸭,匀了一只给三姐,三姐说什么也不要。 直到说是给飞燕准备的,这才勉强收下。 送走三姐,杨落雁又问道:“咱去爹娘家,准备带点什么菜?”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水煮鱼肯定必不可少,另外再带一只卤鹅呗。” 杨落雁迟疑道:“会不会太多了?” 吴远却道:“妈一直给咱带孩子,年货估计也没准备多少。反正有备无患吧!” “行,你当家,听你的!” 第270章 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定下来带的两道菜,杨落雁就回屋准备去了。 吴远则抄起炒锅,提前给仨狗做了顿年夜饭,先给喂上。 一会儿在老支书家吃完年夜饭,拉呱聊天的,不定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为了仨狗,吴远也把五千响的大地红,挂在门口猪圈上,点了。 猪圈里仅剩的十来只鸡鸭鹅,吓得一阵鸡飞狗跳。 随后俩口子换了新衣服,也顺便给俩孩子换上新衣裳,这才锁了大门,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老支书家而去。 俩口子穿得都是上海买的皮棉鞋,外头防水,里面保暖。 再也不会重蹈刚结婚那年的覆辙了。 结果等到了老支书家里,俩人算是到得最早的。 刘慧一见亲自带大的外孙和外孙女来了,立刻把手里活撂下了,就过来抱孩子。 极限一换一。 媳妇杨落雁只好接过准备年夜饭的重任,继续未完的任务。 堂屋里,老支书还有客人。 可一看到幺女儿一家来了,老支书都沉不住气了,连应和都心不在焉的。 直到客人提出告辞,一出到院里,看见吴远,立马热情洋溢地伸手道:“吴老板,吴老板,咱们可得沾沾你这名人的好运!” 不仅握了手,还蹭了烟,这才一步三招手地离去。 看得老支书直犯膈应道:“什么人呢,说的什么话!我闺女婿出名成名靠的是运气?明明靠的是实力!” 吴远不由失笑。 不多时,杨贲和李云带着俩孩子到了。 一进门,李云就边走边掠起袖子道:“我们这紧赶慢赶的,也没早得过小妹一家。” 杨千帆也喜滋滋地过来:“小姑父,今晚也有水煮鱼吃么?” 吴远笑道:“吃多少回了,还没吃够吗?” 杨贲也跟着打趣道:“你小姑父现在可是名人,他做的水煮鱼,可不是往年那个价了。” 小孩听不懂大人的打趣,只是满心期待地看着吴远。 吴远也不忍多卖关子,直截了当地道:“有水煮鱼吃,放心去玩吧。” 杨千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随即又问道:“小姑父不要我们择豆芽了吗?” “不用了,不用了,”吴远挥挥手道:“你小姑在家都择好了,你们只管负责吃就好了。” 打发走了俩孩子,杨贲又重新提起道:“对了,妹夫,你现在可是十里八乡的名人。就没有记者来采访你么?” 吴远心想着,早半年就有了。 嘴上却道:“出不出名是次要的,能赚到钱,把生意做起来,比什么不强?” 老支书也跟着附和道:“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酒喝?你白长这么大,还不如小远看得通透。” 得了,又挨呲了,杨贲闷头闷脑地抽了一口。 可等到二弟杨猛和蒋凡一家一到,他立马释然了。 这还有个垫背的呢。 马长山带着杨沉鱼,以及俩孩子是三点来钟才到的。 俩口子一进门,就被杨贲埋汰说:“你俩是等我们做好了,专门来吃的吧?” 杨沉鱼一屁股坐下来,占的是原本属于马长山的座位。 结果马长山只得站着了。 家庭地位一下子,尽显无疑。 直到老支书一瞪眼:“帮厨去呀!咱一帮老爷们的,你凑什么热闹?” 杨沉鱼看了一眼马长山,这才不甘心地去了灶房。 马长山悻悻地坐下来,特地给众人上了一圈的烟。 五点来钟,天将将要黑。 老支书家的年夜饭,在五千响的鞭炮声中开始了。 最后端上桌的水煮鱼,刺啦啦地油花还在冒着未完的热气,几个孩子却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老支书端起盛满茅台的酒盅,略显草率地提了第一盅。 喝完之后,老支书夹了块卤鹅,孩子们的筷子便飞快地伸入水煮鱼中,大捞特捞。 年夜饭很是丰盛,更盛往昔。 但在吴远和杨落雁看来,多少有些习以为常了。 加上杨落雁俩手冻的通红,如今还没缓过劲来,所以没怎么伸筷子。 这不对比不知道。 在自家土暖气、自来水的环境里做饭,跟在娘家这冰天雪地里做饭,体验差别大了去了。 捂了半天还没捂热,其他人却不停地叫她夹菜吃菜。 杨落雁只好把俩孩子从刘慧手里接过来,趁着照顾孩子的机会,把冰凉的手夹在孩子的腋窝下面暖暖。 小孩子的火力就是壮。 没过一会儿,就缓过来了。 年夜饭的气氛也跟着热烈起来,大嫂李云边吃边说杨沉鱼道:“大姐,你刚才在厨房可有些生疏,一看就是很久没做家务了。” 马长山感同身受,看了媳妇一眼,却没敢说话。 转头一脸幽怨地看着吴远。 吴远举起酒盅,趁机敬了他一个。 杨沉鱼大言不惭地道:“都是为了这个家,家务谁做不是做?” 大过年的,这个话题可不兴多聊。 杨贲立刻岔开话题道:“妹夫,你说说明年有什么打算?让我们也听听,长长见识。” 吴远正闷头吃着卤鹅呢,范大厨的手艺真不是盖得。 哪想到话题又回到自己身上了。 “没什么特别的打算,就是盼盼家具厂做大做强,顺便上海那边也继续发展下去。” 杨贲抓住关键,追问道:“依你这意思,明年形势肯定比刚过去这一年强?” 吴远嘴里吃着卤鹅道:“那当然,过去这一年,乌烟瘴气的,大家
相关推荐:
万古第一神
小闪光
娇妻难求和尚你破戒了
远山黑犬
神医狂妃:王爷你人设崩了
我的后宫遍布全世界(快穿)
欲尔_御书屋
你撩够了吗
穿越到清水文里刷美男
退圈后哥儿靠刺绣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