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66章

第166章

有了声响,考生们陆陆续续进场,这个过程将持续一整夜,裴少淮将案板与长椅并齐,铺了一层布,披着被衾半坐卧着,尝试入眠。 闭上眼,为了遣散耳畔的杂音,裴少淮开始想些轻快的事,浅浅困了一觉。 翌日,天边曙色微明,炉中炭火仅剩灰烬,裴少淮觉得身子和精神状态尚可,舒了一口气——多亏了平日里的练体。 九天九夜才过了第一夜。 九天里,考试分为三场,每场考三日,今日是第一场。 相较于乡试时,裴少淮多积淀三年,又南北间游学,经历了诸多,是以心态较之平和了许多,知晓春闱难又不惧其难,大有举重若轻之态。 第一场考试考四书制艺题三道,五经经义题两道,每篇三百字以上,不宜超过五百字。要将自己的见解、理解,浓缩于三两千字以内,并不简单。 时辰到,题牌揭示,首先是三道四书题,只见上头写道: 其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其二,“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其三,“物皆然,心为甚”。[1] 分别出自《论语》《中庸》和《孟子》,全部是正经的大题,没有乱七八糟的搭截。倒也是,都已经春闱了,殿试前的临门一脚,何须再靠搭截考察学子的基本功? 能入场的都是南北直隶和各布政司的佼佼者,春闱是要从佼佼者中选出不凡者,文章见解气度取胜。 裴少淮沉思片刻,有了大致的思路。第一题意思是人可以弘扬道义,而不是道义来弘扬人,道理很容易明白,并不算难。 裴少淮想,若是道可以弘人,岂非——学道者,人人皆可成为君子?只需广修学舍,便可处处太平?道义,终究只是一样“物件”,取来用之则有,视若罔闻则无。 书卷中“道义”之词常常有,但世间君子不常有。 有了主意,裴少淮下笔破题写道:“人行道而后有君子,国兴道而后世太平。”对称上下两阙破了题意,并迅速进入论述,毫不拖泥带水。 关键字在于“行”和“兴”,人唯有执行传承道义,才能成为君子,于国而言亦是如此,人人是君子才能世世享太平。 第二题出自中庸,讲的是君子在他人见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保持戒慎。裴少淮会意一笑,这不就是自律、慎独吗?在江南游学的时候,他恰恰给小班的师弟们讲解过慎独。 果然,为人解惑,有时也等同于为自己温习。 君子做事为的是自己,不为他人,即便无人看管监督,亦可成就大事。不求他人知晓,只求自己心安。 科考看学问,学问凭功夫,功夫靠慎独。若无如此秉性,读书人如何度过十年寒窗? 裴少淮破题写道:“君子之行畏己知,慎独之功在心安。”为人做事,瞒得过天知地知你知,唯独瞒不过己知。 第三道题出自《孟子》,若是只看这六个字,是破解不出任何意思的,还需回顾其前一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世间之物称过才能知晓其轻重,衡量过才知道其长短,于是才有了题目中的六个字“物皆然,心为甚”。 少淮亦顺利破题。 破题后,回观三道四书题,裴少淮才明白了沈阁老出题的奥义——第一题重在论述治世,第二题重在论述品性,第三题则重在论述辩证。 如此三者合一,才是沈阁老想要的不凡者。 午后,举牌的考官又巡到裴少淮号舍跟前,放出两道五经题。裴少淮的本经是《春秋》,微言大义,他将题牌中的春秋抄了下来。 其一,齐人伐山戎。 其二,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春秋》是一本史书,若想破题,首先要通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齐国未称霸以前,深受山戎扰乱侵犯,现如今齐国成了诸侯霸主,想要收拾山戎轻而易举,只可惜齐国距离山戎贼窝太远,没有后方保障,不好出兵。恰好北燕不堪山戎侵扰,派使臣向齐王求助,齐恒公趁机出兵,把山戎狠狠收拾了一顿,赶回了北境。 这便是齐人伐山戎。 如今庆国大统,周边只有附属藩国,最是避讳再谈那些分分合合、纵横捭阖之道。 故此,裴少淮破此题只取了“师出有名”之意——齐桓王收拾山戎,既是一雪前耻,也是彰显其军力兵力。 也由此知为何那么少学子选《春秋》作为本经了,要背要记的史实最多,破题时容易找切入角度但也容易“踩雷”,毕竟一旦涉及国与国之间,就有许多要避讳的言论。 说多了,说错了,直接落卷。 考试的第一日,少淮思路清晰,破题和构建文章结构都十分顺利,等到快入夜时,五篇文章的初稿已成,随后两日润色誊抄即可。 沥沥春雨下了一整日,仍没有要停的意思,裴少淮看着檐上暗沉沉的天,猜想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下来,只怕是要足足下够几日。 等到入夜后,湿意寒意又深了几分,连烛火的光都是雾蒙蒙的。 有了基本判断后,裴少淮临时改变了原定的答题策略——只要雨水不停,他夜里便不再答卷,拢共就这么些题量,他有信心在白日里把题目做完。 夜里安静盖着被子,烘着炭盆好好歇息,睡不着也不打紧,主要是为了保暖抵御风寒。 夜里作答未必能提高文章质量,但感了风寒,文章质量必定急剧下降。 是以,当贡院各号舍烛火通明,学子奋笔作答时,裴少淮早早熄灯躺下,那独独暗下来的小号舍尤为显眼。 巡绰官以为出了甚么事,来来回回时,前去探看了好几次,发现裴少淮真是在安静歇息,便不再管了。 第一场考试的第二天,裴少淮均分了木炭,保证到九天夜里都有炭火,每每取暖时便顺道把干粮、水壶架在上面,热乎了再入口。 今日主要润色文章,很吃学子的笔力。有的人见解好,但言之不尽,词不达意,也难中式。 那巡绰官是个年轻的小武官,精力充沛旺盛,负责巡管这一排号舍,总喜欢背着手在过道里踱来踱去。 就像后世考场里有人在抖腿转笔。 所幸,考生们纷纷抬目望向他,眼里带着些幽怨,他便安静了许多,站在过道中间,通视全场,不再来回踱步打扰考生应答。 第三日的时候,考场里开始有咳嗽声。 一旦入场,哪怕是病了倒了,不能作答了,也只能先抬到专门的房间里,稍作照看,而不能提前出场。 哪怕是敌军攻城,只要没打到贡院来,会试都不会中断。 现在连第一场都没结束呢,这些咳嗽声不是好的征兆。 裴少淮叹息则已,却也只能先顾好自己,他抽出一条素色丝巾,围在了口鼻上,投入到誊抄卷子中。 闲腕走笔如涓涓,挥毫落纸如烟云,裴少淮写的虽是馆阁体,却也有自己的笔锋在,收笔时干净利索,整张卷子干净整洁。 日落时候,第一场考试结束,巡绰官配合着弥封官收卷。 这一夜,考生们不能离开贡院,也不能离开号舍,静待第二场考试开始。 第91章 第 91 章 二月十二日, 会试的第四天,第二场考试开始。 第一场的五篇制艺文章最重要,故学子们多将精力付诸于第一场考试, 字字雕磨,等到第二场开考的时候,过半的学子已经出现疲态。 裴少淮每日早睡,精神状态尚可,但因号舍狭窄无法平躺安睡,他只觉得浑身酸疲, 关节处磨得生疼。 研磨砚台之余, 第二场考试的题牌公布。 第二场要考“论”一道,三百余字,诰诏表内科一道, 还有判词五道,今年外加算学题目一道, 拢共八道题。莫看题量最多,实则第二场是三场当中难度最小的。 裴少淮最是关注算学题, 顺眼望去,只见题牌上写着:“述勾股之数理, 例举其广用。”意思是阐述勾股的算法、原理,再列举它的用途。 难度适中, 且是半开放式试题,给了考生们施展的余地,并没有专门为难考生。 裴少淮心想,果然是久经朝堂官场的阁老, 出题松弛有度, 既达到了专程考算学题的目的, 又不留让人诟病的把柄。试想,沈阁老若是出了一道极难的算学题,过于生僻,能解答者寥寥无几,不免会遭到敌派谏言弹劾,说他营私舞弊,故意出生僻题目。 沈阁老考算学题,只是为了告诫天下学子分余力学算科,而非为难他们。 裴少淮曾编过算学书稿,简述数理对他而言不难,例举时,他写道:“……勾股望测,以重表可兼测无远之高、无高之远……”随后列举了勾股定理在水利兴修、用兵攻城、城池土木中的应用。 随后是诰诏表一题,考察考生文体格式和文字运用,最为避讳写错格式开头、用错字词,誊写时又要注意“臣”字比“君”、“圣”字小一号,但有疏漏者,不论文章优劣,直接落卷。 会试的“诰诏表”题比乡试更难了一层,往往会指定某一场景让考生撰文,某个朝代某位名臣如何如何,请依此写公文一篇。譬如今年的“诰”题为“拟唐以张九龄为中书令诰”,考的是唐诰。 不仅要求四六对偶、文辞典雅,还要贴合古今事理,不得生搬硬套。 意味着考生不仅要熟识各朝各代的文书格式,还要通晓历史背景、明君名臣性情,才能将自己套入其中,写出贴合题意的文书。 这样的公文可比后世的难太多。 裴少淮专程练习过此道,亦知晓唐张九龄之功,遂沉思半刻,已有了腹稿,在稿纸上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任中书侍郎张九龄,肩大任而不挠,握御戍稳胜算,任人唯贤,荐才有功……赐中书令一职,嫡子嫡孙奉祀生员贰名……”

相关推荐: 功夫村姑:调教城里小坏蛋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高傲女医师的堕落之路   章鱼求偶指南   浮生之殷商风流   恶劣的你(骨科)   一世丹尊   厄运不怕晚/男优秘辛   猎同飞坦不要背叛_np文   胖受惹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