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281章

第281章

里,坐守了几日黄昏。 王矗快步登上石亭。 炉火正盛,酒气飘出,浓了又散。 “王某区区老番癫,何值得大人如此?” 愈说不值得,愈说明王矗极看重裴少淮的送别,这个世道的作别,常常一别就是一世,杳无音讯。 曾经轩窗下,书案前,唐诗宋词一卷卷,读了那么多送别诗,若是自己临行时,未有一句半句的送别诗,便说明自己再没有了读书人这个身份。 不读书,不是手里放下了书卷,而是身边没了读书的友人。 “不谈过往,只论此时,酒炉暖身,浅酌几杯略作别。”裴少淮道,“王兄,请坐。” 裴少淮倒的温酒冒着热气,王矗却给自己倒了盏冷酒,一饮而尽,含泪道:“能得大人一杯送别酒,便都值了,只是王某不敢喝这暖人心怀的温酒,怕自己喝下后,舍不得登船离去。” 从来,东风催舟发,柳枝送人行,裴少淮望着渡口边上的船只,问道:“王兄什么打算?” “活着回来的弟兄们,有家可回的,都已回家过寻常日子了。”王矗应道。 剩下几十号人,便是无家可归的了,或是投靠王矗前就已孤苦无依,或家中发生了变故,城中已经没了依身之所。 “剩下的这些,看着高高壮壮,实则还跟毛头小子似的,他们跟着我,吃惯了劫财这碗饭,我怕他们上岸后,没人管教着,受挫后又走上老路子、祸害百姓……不安顿好他们,值不起他们喊我声‘大哥’。”王矗接着说道,“我打算带他们去一趟应天府,讨些修船的技法,再让他们回来,以有些技艺傍身,成家立业。” “裴某说的是,王兄自己什么打算?” 方才的句句,都是在为弟兄们做打算。 “我?”王矗默声许久,显然还没有为自己考虑过以后,走一步算一步。半晌,他才又道,“天下何时缺过几间寒宅,大人不必为某担忧。” 总是会有容身之所的。 裴少淮把那盏温酒往王矗那边推了推,道:“王兄今日不饮这盏温酒,那裴某的这盏酒便一直为王兄留着。” 天下寒宅不曾缺,温酒却不易有。 天际即将发暗,时辰不早了,裴少淮不希望道别如此压抑,遂打趣说道:“第一回见面时,被王兄笑说信件满篇大白话,今日若是不施展施展,挽回些名声,是说不过去了。” “嶒岛上是王某眼拙,不识得大人大才。”王矗道,“大人身上的学问,叫人折服,也叫我惭愧年岁。” 而一旁的长舟,已经在娴熟铺纸磨墨了。 渡口风急,又是山头石亭,更烈了几分,裴少淮撩起宽袖,落笔十分沉稳,笔如游龙,墨下生文。 其中有“苇草植江湖,秋来生蓬蒲。何怨金风散?春野草色殊”一句,写的正是渡口外连片的芦苇草。 芦草生来就植于江河湖畔,身在江湖中,金风一来,飞蓬散开,各自飘远。 这熙熙攘攘的众生,王矗和他那些曾经的弟兄们,不也如此吗?终有风来蓬散的一日。 所幸,待到东风来时,又是青青草色一片。 这一句,不单单是送别王矗,还有劝慰王矗,弟兄们上岸后,一定会重新草色殊的。 读到这一句时,王矗再也不能忍住,眼泪簌簌而落,一个四十多的人,就这般静站着,默读着,毫无准备,泪水落得仓促。 裴少淮本想以此宽慰王矗,岂知写到了他心头上。 裴少淮写完准备撂笔,却被王矗抢接过来,借着笔尖的余墨,瘦长的行楷写道——“长戈断箭吹血飞,沧浪夺岛遗身骸,本已无心复俗世,闻君一言意自来”。 “眼前这片海,贼乱已平,非王某带弟兄们上岸之功。”王矗说道。 长长的一卷纸,被王矗小心翼翼撕成两段,卷起裴少淮写下的那段文,朝裴少淮三作揖,而后转身,快步走下山坡,沿着石阶走远。 一直到他走到渡口,登上船只,都没再回头、回望,留了一路的背影。 那卷纸,被他紧紧护在身前。 …… …… 清扫了闽南诸多险阻,万事皆在向好。 县试之后的时日,裴少淮并未闲着,许久未上奏天子的他,终于想起了远在京都天天念叨“伯渊”的皇上。 书房里的空折子,因纸张旧了,都已暗暗发沉。 闽地如今的大好形势,还不够稳,倘若别处海防失守,倭寇再度袭来,一手建起的繁华码头,将成为倭寇眼中的肥肉。 凤尾峡一战,只是治标,而今到了治本的时候。 裴少淮到嘉禾屿寻燕承诏,说明自己的来意,道:“请燕指挥助我,上奏请改海防之策。” “裴知州什么打算?” 裴少淮分析道:“倭人如毒蚁,闻食而来,而今嘉禾卫连连告捷,大挫倭寇,却只是守住闽南一带而已,宛如灭蚁只堵了一穴,毒蚁仍会绕道而来。” “你想直接灭了蚁穴?”燕承诏问道。 裴少淮摇摇头,说道:“大庆与倭穴相隔辽辽东海,便是仗着大船强兵,攻而夺之,日后也不易守,伤我大庆百姓财力而效果见微,并非上上之策。” 又言,“再者说,倭国东西皆海域,水下复杂,若未能绘制海域图,探明航路,岂敢轻易发船出兵?” 征战劳民伤财,裴少淮并不甚支持,至少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裴少淮取来闽地海防图,挂于墙上,指着图上几处岛屿,说道:“倭寇来犯我大庆,常在这几处岛屿中转,休养生息,以我之见,倒是可以奏请陛下增派水师,将这些岛屿一一管控起来,此乃其一。” “其二,应天府一带,曾有过数十员倭寇横行数百里,每过一处便掠夺一处,驻守的卫所束手无道,何也?兵员操练不精,职责指派不明。” 大庆为了防兵乱,对于卫所兵员的活动范围限制得很死,哪个卫所管哪块地,都是圈好了的,驻守的将士若是踏出半步,便是死罪。 这样的兵策,给了倭寇可乘之机。 倭寇登岸袭扰,每每选在卫所驻守的边缘行动,当大庆将士率兵前来剿倭时,他们便狡猾蹿往别处,靠着不停游走边缘来保身。 从而便有了数十人能猖狂数百里这般不可思议之事。 裴少淮建议道:“以我之见,倭寇从何处登岸,便主属哪一卫所追剿,左右相邻卫所戒备、辅助,若是有失,一同追责,如此便少了‘无人看账’这样的事。” 听了裴少淮一攻一守的建议,燕承诏微微颔首,道:“那便依你之言,你来主谏,我来附议。” 两人合拍,效率颇高,事情很快就定了下来。 至于如何牵制倭国,裴少淮自然还有其他计策,只不过事情要一步步来。譬如说,燕承诏已经对牢狱中那毛利四郎下手,从他口中熬出了不少可信消息。 正是因为丰臣家势力日渐强盛,一步步壮大,有一统南北的趋势,才让毛利家险中求胜,通过加派兵力外出劫财,从而丰盈家族财力,收拢更多幕僚。 这般看来,天天在牢中拔头发、心智已有些恍惚的毛利四郎,倒是不急着要杀他了。 裴少淮的折子刚刚密呈上去,隔日,便有福建布政司那头传来圣意,说是泉州府新知府一时半会儿难以到任,而府试择才是不可耽误的大事,皇帝直接指定裴少淮担任泉州府试主考官。 裴少淮正疑惑皇帝为何突然给他派这样的任务,坐在一旁喝茶的燕承诏,却风轻云淡说道:“早同你说过,闲暇时多给皇上写几个折子。” 裴少淮困惑望向燕承诏,这两件事有什么干系。 燕承诏不急不缓说道:“你想不通皇上为何将这样的事安在你头上,这便对了。”这件事确实不是非裴少淮不可的,从布政司里调个四品大员更合适些。 “兴许皇上只是为了找个由头给你下一道圣旨。” 第201章 第 201 章 听了燕承诏的话, 裴少淮了然,皇帝钦派的任务, 待事了以后, 自然要上奏回禀的。 燕承诏见裴少淮若有所思,又说笑道:“为圣眷太多所忧的,裴知州还是燕某所见的第一人。” “燕指挥也莫太高兴了。”裴少淮“回呛”一句, 道,“若是皇上准奏,集江阴、广洋、横海、水军四卫舟师,再许以浙江、福建等地九卫指使权, 舟师浩浩荡荡南巡剿寇,燕指挥手里的虎符也沉得很。” 谁知燕承诏不恼反喜, 应道:“带人出海活动活动筋骨也好。” 眼下已是二月下旬,四月转瞬即至, 是以裴少淮回府简单收拾行当,隔日便乘舟北上泉州府, 坐守贡院, 准备府试之事。 …… 金炉御烟沐皇殿。 缕缕檀烟如云似雾, 萦绕于御书房内。 先是镇抚司那边送来密奏,皇帝还未拆开,便认出了奏折硬壳上的那个“密”字出自裴伯渊之手。 承诏的字没这般端正。 接着又有余通政使求见,皇帝暂且收起折子, 道:“宣。” 余通政使行礼后禀道:“通政司银台昨日收内外奏折、章疏共十五本,无四方申诉、法告, 特呈陛下过目。” 是来送奏折的。 皇帝问:“六科、御史台可有言官上奏?”内外官员为了在皇帝面前露面,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上个折子, 此风旧矣, 皇帝常常只拣些重要的看。 “兵科裴给事中有奏。” “哦?”皇帝一下子来了兴致,道,“呈上来给朕看看。”近日究竟是什么好日子,让裴家两兄弟一齐上了折子。 余通政使退下以后,皇帝开始批折子,先是读了裴少津的奏折,题为《请议改马政安民心彰圣德疏》,是会同太仆寺上的折子。 裴少津妻祖父任太仆寺卿,他又身任兵科谏言之责,自然十分熟悉大庆朝的马政。 正所谓“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急于马”,若想战胜鞑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树深时见鹿   山有木兮【NP】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猛兽博物馆   桃源俏美妇   我的傻白甜老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