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的事,有这时间就瞎寻思,不惹事才怪呢。” 林书记直摇头, “不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恶意破坏知青和村民的团结,你小子净出馊主意。” 刘卫民道, “瞧你说的,那平时不合适,对犯错的,也不合适吗?” 林书记猛然反应过来, “你小子啊,真有你的!累蒙了就没时间瞎寻思了是吧?” “那你看,我说的也没错啊? 知青是下乡来支援农村建设,咱们也拿他们当社员一样,那就得一视同仁,那犯错肯定也要有个章法的是吧? 那就是咱们自己的社员,村民,犯了错那也是有惩罚的呀? 难道下乡就是来搞特殊的?那不就违背了领导人的指示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林书记听的哭笑不得, “老刘啊,你怎么,现在可学坏了啊?怎么还能想出这种点子来? 你这几个知青,不听话?” 刘卫民摆手, “那倒没有,他们来的时候都秋收结束了,也没敢出啥幺蛾子,听话得很。 谁知道来年啥样,反正不听话了我也不怕,那就干活呗。 那玩意儿,要我说啊,都是闲的,撑的,等吃不上饭了,就啥都不寻思了。 林书记点点头,也没说什么,只是看向山上的方向出神。 看这封山的架势,短期内应该是不能上山了,最起码光明正大的上山是不行了,那就收拾园子。 刚来时种的那些白菜和萝卜都长得不错,她不缺水,所以这些菜是整个村里营养最充足的,那个头,那品相,在这个年景被人看到,啧啧。 好在她这边平时也就几个知青偶尔过来坐一坐,也很少有其他人过来,这些又都是种在房后的园子里,比较隐蔽,也没有引起人注意。 大白菜需要用刀把根部砍掉,然后码到一边,这一棵棵入手足有六七斤的大白菜,简单也还是有点懵的,这玩意儿,是彻底不能见人了吧?这拿出去就得把人吓着。 “哎,” 本来她还想着找人学学腌酸菜呢,这搁啥学啊? 等都砍下来,简单不由得庆幸,还好还好,边角的那些,可能是浇水的时候没注意,比这些要平凡一些。 虽然比村里那小干巴棵还是要水灵不少,但是起码这个头上也能说的过去,没有大的那么吓人了。 萝卜也差不多,但是没这么夸张,大的比胳膊粗,小的手脖粗细,除了特别优秀的那些,剩下的还都能见人。 也亏得她这小身板养回来了不少,力气也养回来了,不然就这一园子的巨无霸白菜,她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把能见人的就码在窗台下,不能见人的先收起来,回基地翻了两圈也没翻到需要的大缸,然后才想起来,她那基地压根也没有腌酸菜的习惯啊。 第37章 拍了拍脑袋,真是过来后都迷糊了。 村里,大部分人家也都在收拾前几天弄回来东西,然后收拾园子,准备过冬的菜,刘三爷家的主要劳动力是儿子和儿媳妇,老两口就在院子里干些力所能及的。 简单到门口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收拾砍下来的白菜呢,把外面不好的菜帮子掰下来,当然扔也是不能扔的,不过修剪一下,下一顿就下锅了,农村就没有浪费的东西。 “三奶奶,您也整白菜呢?” 人都在院子里,院墙也不高,简单就直接开口打招呼了,也是提醒一下来人了。 老太太抬头一看是她,顿时就笑了, “快进来,你怎么有功夫过来?后园子和自留地都收完了啊?” 简单就笑, “还是您了解我啊,我刚把那白菜和萝卜都起完了。 三奶奶,我寻思问问,咱们这是不是冬天都要腌酸菜啊,我记得您之前好像说过一嘴来着?” “可不是吗?快了,这两三天,这外面收拾差不多了,天也冷了,就该腌酸菜了。 你也想腌点啊?你那白菜啥的够吗?” 看老太太马上就要起身进园子,简单赶紧制止, “够了够了,三奶奶,我那收了不少,再说我就一个人,能吃多少? 我寻思入乡随俗,也腌一缸,就是,我忘了,我没有缸。” 老太太想了想,, “这玩意虽然没有那大铁锅珍贵,但是好多家都是用了多少年的,要说多余的好像还真不能有,要说小咸菜坛子吧,我这就能给你挤出来一个。” 简单心说,就算有,别人用过的我也得寻思寻思啊。 “三奶奶,我知道,这都是日常用到的,我就想着来问问三爷,啥时候方便,我想去公社或者县城买回来,反正那酸菜缸,水缸都得用,腌个黄瓜啥的不也得用吗,这也不是用一年就坏的,是不是?早晚都得有这么个东西,正好要用,就赶紧买回来,还能多用几年不是?” “那倒也是这个理儿,这居家过日子,真是一样也不能少,说不着念不到的就要用着了。 别说,你这小丫头,自己一个人,还真是把这日子过起来里了。 老头子,过来过来,赶紧的,拉着小简去把大缸买回来。” 刘三爷慢步过来,抬头看看天,打算上山的,所以早上都比较早,这上午的时间就长了不少。 简单又只是收了白菜和萝卜就过来了,出门之前简单看了时间,还不到九点,太阳还在半空呢。 “行,我去牛棚那边喂牛套车,你先回去锁门吧,在家等着,一会我就过去,越往后越冷,赶紧整回来也行,过些天冷了,干啥都不方便。” “你会腌酸菜吗?” 简单一摊手, “我不会啊,所以才来找你求师的,嘿嘿,您老在村里这么多年,总不是难事吧?” “这还用说,不过老太太我腌的不是最好的。” “啊?” “哈哈,咱们刘家屯酸菜腌的最好的,是我家你婶子,我跟你说,当年我相中她,有一点就是因为这个,干活利索不说,那酸菜腌的,又脆又清爽,一冬天都不烂。” “真的啊?” 简单眼前一亮,挺好,省的自己还得跑别家了。 “我家明天也要腌呢,明天你过来,看着点你婶子是咋整的。” “哎,好嘞,那我可不客气了,我先回去等三爷,明天早上我就过来偷师啦。” 孙香听到说话声从后院过来,简单已经跑出了门, “妈,你跟谁说话呢?” 老太太心情好, “不是要腌酸菜吗?明天腌吧,小简要跟你学学。” 孙香还愣了一下,还有人特意来学这个? 要说收拾的也没有啥,外面的菜正好通风,不能见光的东西简单一向谨慎,又溜了一遍,毕竟山脚下还围着一群人呢,她这个房子离的也不远,不排除会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她回家也只是拿了平时打掩护的背篓,就锁门出来了,一边往村口方向走,一边往山脚下看,还是那戒严的架势,不过早上的领导已经不在现场了,简单也没在意,反正她对上山也不是特别热衷,只是无聊的时候总想上去放放风。 牛车哒哒的过来,简单上了车,也没耽搁就往外走,毕竟时间也不太早了,这会天也已经开始变短了,再磨蹭磨蹭,回来铁定要黑天了, “坐好了啊,这就走了。你都想买啥,是光买大缸吗?还有别的吗?我看看咱们在公社能不能买全了。” 简单坐在牛的右侧晃悠着腿, “买两个大缸,我还想看看买几个小坛子,三爷,这边是不是都腌咸菜啊?我也试试。” “你个小孩子家家的,弄得还挺全乎,你就一个人,能吃多些?” 简单摇晃着脑袋, “三爷,这不是能不能吃了的问题,这是仪式感,该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我吃不了可以邮给我姐啊,怎么说也是我亲手做的,我的心意啊。” 老爷子听明白了, “那你要这么想,那你更应该弄点黏面子,包两锅粘豆包,那可是咱们这边的好东西呢,就是邮走送人,也都好看。” 这个,简单上辈子听说过,自己动手倒是没有机会,一听也是眼睛一亮。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三爷,咱这边有种粘稻子的吗?” 这边大都是平原,但是还是以旱田为主,种水田的寥寥无几。 “粘稻子没有,咱这边没几家种稻子的,产量低,还费事,赶上今年这光景那就是绝收。 这边包豆包都搁粘苞米面,和黏高粱米面,咱们村没有,一会去公社问问,有人家种了还舍不得吃,就拿到公社去换粗粮,黏米产量低,比粗粮贵,一斤黏米能换二斤笨米,有的人家就留出一块地专门种黏米。 每年秋收完了公社这边都能收到,今年这笨米都不够,也不一定有人特意买黏米回去包豆包,你去看看。 还有红小豆,村里有几家有的,回去换就行。” 看得出来她不缺钱,也没跟她说什么节省之类的,人家有自己的活法。 第38章 简单有点跃跃欲试,这些生活都是她上辈子没接触过的, “真哒?那我一会得去看看,以前都听说这是好东西,我也得整点,给我姐和我叔邮点尝尝。” “你没吃过?” 简单摇头,原主的家境好,即便是后来把家产都交了出去,生活水平也并没有下降多少,还真的没吃过。 “哎呀,我家里农村没有亲戚,也没有人给邮啊,听说很好吃,这次我可要吃个够。” “哈哈,” 刘三爷笑的露出了缺了好几颗牙的黑洞, “好吃是真的,那玩意是黏的,还顶饿。 不缺粮的人家啊,确实有用粘大米,掺着笨大米,要么就是笨的苞米面,里面包上红小豆烀熟了怼碎了再撒上白糖,或者糖精,就是那豆包皮上都带着米的甜味,艮啾啾的还粘牙,那做出来的才叫正宗。 哎呀,我还是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跟着领导出去,有幸吃到那么一回。 咱们村里啊,前几年还有人家整点黏高粱米掺点笨的,包出来的也挺好吃,包完了就放外面冻上,然后都放仓房里,吃的时候放帘子上蒸熟了就行,要不一气蒸了几锅冻上也行,吃的时候一溜就行。 这玩意省事,要是省着吃,能吃到正月了呢。” “是吗?那肯定都会包呗?” “那倒是,村里那些老娘们谁不会?这不是一个人的活,一般都是发了面,烀了豆馅,两家三家的凑到一起,坐炕头上,一边包,一边唠嗑,要是一盆子面啊,一上午就完事了 蒸了豆包也省事,锅底下添点菜就是一锅汤,白菜条子,土豆丝,热乎乎的,都可好了,也不用特意整菜。” 简单歪头看了看老头, “三爷,听这话,您还挺喜欢这口的?” 老爷子咧嘴笑, “这玩意软乎还顶饿,就没有不喜欢的。” 简大小姐前世,家里虽说是混黑的,但是条件好啊,这倒是吃过,不过是原生态尝鲜的,一直是山珍海味,偶尔一顿粗粮细作还挺喜欢。 牛车往前晃,简单也回忆着基地的库房里都有什么,这种粗粮肯定是不会是主食的,估计有也不会多。 找了一圈,果然,那什么高粱米根本就没有,倒是那糯米有不少,还是为厨房做菜准备的,配料。 晃晃悠悠的到了公社,大缸什么的确实是没有,简单扫了一圈,好多东西都没有货了,这是必须要去县城了。 “没有吧?” “还真是没有,而且,好多柜台都空了。” 老头见怪不怪, “正常,物资供应也都是紧着城镇,不光这边,应该是上面省城,县城,物资都紧张呢。” 简单,明白了,地方小,不配呗。 县城就是简单下火车的地方,一个县城,之前没有仔细看。 嗯,今天也没有时间仔细看。 俩人进了县城就直奔了供销社,好在,县城就是县城,比公社要好上许多,路上的行人也并没有公社那么干瘦没有精神,但是也好不到哪儿去就是了。 这会已经中午偏了,供销社还真的没有什么人,一听说进来的小姑娘要买大缸,几个营业员都愣了一下,就今年这光景,还真的没有人来问这不顶吃不顶喝的东西,一时间还真的没有人回答。 简单也愣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什么反应? “姐姐?” 她年纪小,脸嫩,说话挺有礼貌,这么叫反而让几个都当了妈的有点不好意思。 "哎,哎,你说,你要啥?" “小妹,你要啥来着?” “哦,我想要两个腌酸菜的大缸,要几个腌咸菜的小坛子,对了,咱们这有黏米吗?” 几个营业员面面相觑,要了好几样,还都是冷门的,这是谁家的败家孩子? 不过他们也不是非得刨根问底,能卖出去货那是好事。 “小妹啊,你确定是要这些东西?你买回去了反悔也不能退了的?” 主要是就是这几样东西,不便宜不说,虽然那大缸和坛子是能用好多年的,但是一次性的跟进货似的,可别过后家里再找来,他们宁可不卖,也不能找这麻烦。 “不会反悔的姐姐,我是下乡的知青,是在农村安家落户,这些东西都是生活需要才置办的,我自己就能做主的。” “那就行。大缸和坛子这边正好都有,黏米的话,也只有粘苞米,这边你过来看一下。” 说实话,粗粮里,简单对苞米的感官还好点, “姐姐,这是今年的新粮吗?” 她是不认识,但是也学会一些套话了。 “说来也是巧了,这是下面大队的村民送过来的,他们也是今天遭了灾,本来是想着种点粘苞米给孩子和老人解解馋的,结果也没收上来多少,本来都吃不上饭了,哪还顾得了那么多,就都拿过来换了笨粮。” 简单也管不了那么多,一看一共就几十斤,就干脆小手一挥, “姐姐,我都要了。” “你都要了?” 这是三四道声音同时发出的质疑, “你真要了?这可是将近100斤呢?可不许浪费啊。” 简单的理由是现成的, “姐姐,我还要帮一起下乡的知青同志捎一些,我们几个人分一分,做好了都要给家里邮回去尝尝的。” 几个人这才收回目光,毕竟,这理由很常见,一个地方下乡的知青经常是一个人出来采购,一个是工分,一个是车费,都会过着呢。 再一个,孩子下乡,给家里邮点当地的特产,这是再平常不过的,这要是收到这样的包裹,父母在家里都能炫耀好长时间呢。 几个营业员帮着装袋子,一边说笑话, “小妹,你这小小年纪,惦记的还不少呢。” “是啊,你也太小了,怎么这么小年纪就下乡了?” 简单实话自然是不能,但是套话是一套一套的, “我家里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我也不能落后,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在农村也一样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知青光荣,开始这几年还是很响亮的。 第39章 过几年,到了热潮的时候,很多家庭才发现,光荣是光荣,但是要说什么实质性的还真没有,有些子女过得好的会偶尔往回邮东西。 但是,都是没干过农活的城里孩子,到了乡下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几乎家家都有几个农村的亲戚,对农村生活几乎就没有陌生的,知道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更了解自家孩子能不能活下去,能过的怎么样。 都知道,能坚持住农村的辛苦劳作本就不易,填饱肚子都是难事,就别说别的,能攒下东西那更是难之又难。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知青哭着喊着要回城,千方百计,机关算尽,仅仅是为了回城而被陷害,被残害,受迫害的,都不在少数。 这会刚开始没几年,早期下乡的知青有的还保持了几分热情,有的消耗殆尽,但是对生活还存着希望,还没有到那个被生活被社会被国家抛弃的绝望地步。 算是还处在比较平和的阶段。 所以这会听简单一个小姑娘说出这冠冕堂皇的话,几个人也没有笑话,也没有多想,毕竟人各有志嘛。 “小妹,你真有志气,也有胆量,敢一个人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 不过你放心,咱们安吉县的父老乡亲都是好样的,日子久了你就知道了。” “你是要给父母家人邮回去吧,你看看这个,这都是各个公社的社员拿过来换的,你看看,都是好东西。” 简单看了看,都是山里的山货,基本上村里也都能换到,她没打算大老远的往回倒腾,不过,既然碰到了,就挑了点,一会去给朱艳和陈红军邮过去,马上也就到年根了,估计再出来也就是邮豆包那么一次了。 “姐姐,这个是木耳吧?” “对,这是下面一个公社的特产,他们后面的山上就专门长这种木耳,而且,品质啊,比其它地方的都要好上不少。 你看,晒得多干,就这一把就能泡出一小盆,可出数了。” 这个,好! 刘家屯没有。 “姐姐,我听你的,我正好还不知道邮什么呢?那几个知青也是,让我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就给他们也都带一些。 你这有多少呀,能不能都卖给我? 要不回去我们人多也不好分呀?” 营业员是没想到,这还是个炸,上来就包圆。 看他们犹豫,简单也不强求,就近的人手里塞了一把水果糖,小小声的说到, “姐姐,我不给你们找麻烦,你看能给我多少,我也是要邮回家里,给家里人尝尝咱们安吉县的特产。” 那营业员悄悄的把手收紧,回头跟同事对了下眼神, “小妹,也幸亏你今天来得晚,预定的那几份领导家的已经取走了,你就是昨天来,我也不敢都给你。” 简单一听,明白了,水果糖这么大的效力? 几个人帮着她把大大小小的容易搬上车,简单拎着装木耳的袋子跟在后面,走到门口时,借着背篓又掏出一个小网兜,偷偷的塞过去, “姐姐,这是我家里邮过来的,给孩子甜个嘴吧。” 今天的购物很愉快,简单也不小气。 目送着牛车离开,林荷才看向网兜,顿时就是一惊,转身就回了柜台里, “快过来快过来,” 几个人一看,都惊讶了, “这是,数好了人数给的?” “应该是,咱们这都没有这样水灵的桔子,快,一人一个都放好了,拿回去给孩子甜甜嘴。” 刘三爷看着车上绑好的大缸小罐,在看看前面晃腿的小知青, “你还真买啊,还买这么多?” 简单“啊”了一声, “那我腌酸菜不得买缸吗?今年不买,来年也跑不了,早点买就用上了。 三爷,前面邮局等一下啊,我把这东西邮走。” 老头回头看了一眼,拎起来掂了一下,就有数了, “这是买的木耳啊?” “嗯呐,正好碰上了,我看咱们村没有啊?” “这是程家堡子的木耳吧?他们那后山就长这东西。” “三爷,这您都知道?” “哈,就这么大点地方,能有啥秘密?程家堡子的木耳是整个县城都出了名的,不过你这碰上也不容易。 吁! 去吧,我在那边等你。” 简单拎着木耳进了邮局,倒是也没都给邮走,朱艳和陈红军一人邮了能有个四五斤,剩下的都收了起来。她是来下乡的,这玩意碰上了也就给他们尝个新鲜,多了就不好了。 往回走,天就渐渐的有了凉意,老黄牛也加快了脚步。 到公社时,天已经有了一丝暗色。 眼看着什么邮局,什么供销社都是空荡荡的,估计也马上就要下班了,简单还是拐了一趟邮局,果然不出所料,朱艳的第二趟布头已经到了,人家看包裹太大,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车去送,已经放这好几天了,这一看她本人来了,都顾不得马上下班,立刻就给她办了手续,甚至还帮忙搬到了车上。 看见车上的大缸,看简单的眼光顿时变了又变,就是那种‘这是谁家的败家孩子’的眼神,不过下班前把这包裹甩出去了,他们锁门都是高高兴兴的。 国营饭店应该是到了晚上的饭口,香气都传出了老远,毕竟也是公社,再穷也比村里强。 简单过去买了几个菜包子,中午的时候在路上,到县城是晌午歪了,她也都忘了,俩人中午都没吃饭,这会闻着香气,肚子都跟着叫唤起来。 把油纸包一递,自己也大口的咬上, “三爷,快吃点垫吧垫吧。怪我,中午饭给忘了。” 打了好几次交道,老头也不客气了,接过去打开,里面是五个菜包子,嗯,刚出锅的还冒着热气,油滋滋的,这一看口水就忍不住了,旁边这孩子吃的正香,老头咬咬牙,拿起一个就开吃。 也确实是饿了,第一口都没吃出来什么味就下肚了,舒了口气,肚子也算有了那么一点底,第二口才容得上细嚼慢咽,嗯,这是白菜的,好像还有点肉末呢,油放的也不少。 第40章 “哎呦!舒坦! 你这孩子,手缝还是这么大。” 简单也就嘿嘿一笑就过去了,老爷子吃了两个感觉肚子有底了,就把剩下的包起来,舍不得了。 看看车上的包裹,小老头状似无意的问道, “这是你姐给你邮来的?” 怎么看,和上次那一袋子布头,都是一样一样的,小老头心里就莫名的兴奋。 简单后背正倚着那袋子呢,闻言也低头看了一眼,伸手拍了拍, “是啊,上次我给邮回去的山货,她很喜欢,听说咱们这边物资不宽裕,我猜这应该是想让我帮她多换一些。” “真的?” 小老头的眼睛瞬间就亮了,简单怪异的看着他, “咋了三爷?哎,我知道有点难度,现在这吃的都留着填肚子呢,是不? 没事,不着急,下次过来,我把这次我捡的山货先给他们邮回去。” “这算啥事啊?你要是舍得,村里人两天就能给你换光了,” “三爷,我想换的是山货,大家伙捡的山货不都是冬天的粮食吗?” 小老头一摆手, “嗨,要搁往常啊,可不咋的都得留着过冬。今年这不是托你的福,好东西没少得,大家伙儿可是宽裕不少了,这才能寻思寻思别的。 那缺衣裳的可不光我家,其实要是算起来,我家这还算是好的,毕竟光明这手艺还能赚一份公分,我这也有一份。 就这样,你看我家那老太太,见着你这些布头子都比见了亲儿子都亲,更别说别人家了,一年下来,这边饿着肚子,那边也是一件衣裳都攒不下来。” 简单第一反应,这一年白忙活? 不过想了想,这时候这庄稼产量也不高,还得交公粮,算算,好像也真剩不下啥,主要是这庄稼是唯一的生活来源,老天爷赏饭吃,可不是瞎话。 “都是乡亲,也算知根知底,你要信得着,就在村里,大冷天的也省得你往外跑,你说是不是?” 反正,她本来也是这意思,再推来推去的就没意思了。 “行,三爷,要是能在村里换更好了,我也省事,也能帮大伙儿,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哈哈,老头子我也不瞒你,上次的布头,我家留了一些,剩下的都送到村部了,想着谁家着急的就给换了,都没敢说出去啊,就怕不够。 有了这些啊,应该家家都能给孩子添件衣裳了。” 说实话,来了这么长时间,对于他们有点什么好事都第一时间想着大家的行为,也能理解一些了,说是大公无私也好,说是傻也好,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严格算起来,比起后世,满满的都是人情味,和特有的淳朴。 “说到底,都是穷的啊,忙活一整年,到头来能活着就知足啦,哪还敢想别的呀?” “三爷,那个什么程家堡子的木耳,是后山的,还是他们自己种的呀?” “那边后山自来就有的,而且啊,年年生,这都多
相关推荐:
鹿鼎记之韦小宝
斗罗之最强主角
重生之愿军多采撷
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反派
继后
那一片厚土
花枝瘦(H)
我的兄长我的父(H)
和四个仇敌流落荒岛 GL
艳鬼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