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触手怪抢了儿子对象 > 第23章

第23章

的情况,公社那边也是无奈。 毕竟城里的供应粮还要指望着这公粮,但是也不能把农民兄弟逼上绝路,公社护着下面,上面偏重于城里,拉扯了一个星期,最后才决定,今年的公粮用土豆地瓜代替,只交去年的三分之一。 即便这样,很多村长也都当场痛哭。 第17章 刘卫民也心酸的很,三分之一,这不是要了命了吗? 几个垂头丧气的村长,临走临走还又被塞了几个知青,就怕他们尥蹶子,才放到出门才告诉,硬塞过去你不收也得收了。 结果,还是有几个人当场坐地下就哭。 “书记啊,这是要逼死人啊?今年累死累活的浇水,庄稼也就收上来不到往年四分之一,公粮要交那么多,又给了这么好几个吃白饭的...... 书记啊,你让俺们咋活啊?” 有开头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了,现在下乡才开始没几年,还没出多少幺蛾子,但是不会干农活是真的,分口粮是真的。 “书记啊,咱们各个村的情况你这都知道。 那庄稼,从种下去就旱着,都是靠大家伙儿一扁担一扁担的从河里挑水浇的,那旱的一夏天都是蔫吧的,啥也没上来啊,秋收那苞米棒子都是空的。 你倒是说,三分之一也不是小数,我们拿啥交啊? 老百姓,咋活啊?” “这一夏天,十斤粮食,十来口人,吃了一个多月,那山上都薅秃了啊。” “我们村是没直接饿死人,有个小子被逼的,进了深山,就没出来......” 公社书记是个四十多岁的人,黝黑的脸色,颧骨都瘦的突了出来,是个退伍的老兵,左腿一瘸一拐的,眉头就没舒展开, “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的难处我都知道,不光咱们向阳公社,就是整个安吉县,整个林北省,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我去开会,听到也都是这种消息。 同志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困难,我们守着土地,森林,这都是天然的大宝库,总要比工人兄弟多上一分希望。 同志们,希望大家能克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利用现有条件,自力更生。 大家的辛苦上面都是知道的,现在也正在想办法为大家解决,坚持一下,困难是暂时的,国家建设还需要大家添砖加瓦。” 眼见着这话说的死,没有留口,几个人也看出来是没有办法了,离开的脚步都沉重了不少,看向知青的的眼神也不太友好。 几个知青被刚才的场面吓了一跳,还没反过沫来,只能呆呆的跟着各自的村长后面走。 刘卫民一直以为自己村里是最穷的,今天一听别的村有饿死人的,瞬间就把简单的地位提高了两米。 再次庆幸,相信了简单的话,不然,今天因为这个出名的就应该是他了。 这么一想,心情居然又好了几分,连要交公粮的愁事都不想了。 不管咋滴,乡亲们的命都保住了。 因着简单,再一看这三个知青也顺眼了不少, “你们几个小知青,有没有要买的东西,村里的牛车也来了,可以等一会你们,” 一男两女三个知青看这村长,刚才据理力争要干仗的架势,这会又给他们笑脸,都只觉得脾气不太好,都没敢多说,只说去邮局取下包裹就行。 三个人,三个包裹,很快就跟着上了牛车。 “小简没回来呢?” 刘三爷喂了牛,抬起下巴, “呶,那不回来了?” 刘卫民抬头看过去,简单背着个小背篓,颠颠的跑过来。 十五岁的小姑娘,还是个孩子,还带着一说不太明显的稚。 扫了一眼车上的三个陌生人,和那堆行李,大概了解了。 扬起笑脸, “村长叔,三爷,呼......我没回来晚吧?” 刘三爷笑的一脸褶子, “没有没有,他们也刚到。办完事啦?快上来,咱们回去了。” “好嘞!” 简单把背篓摘下来先放上去,在刘三爷旁边的位置坐了下来,老黄牛称职的往回走。 简单就属于没话找话那种, “叔,咱们明天上工吗?” 刘卫民也没多想, “休息三天,给那苞米杆子都晾晾,过几天再都给捆上。你是不是又待不住了?又想往山上跑?” 简单也不否认, “我不寻思着,待着也是待着,还不如趁着没落雪,去多捡点柴禾,不是说咱这冬天可冷了吗?” “是啊,可冷了,等过些天地里和你们自留地里的活都弄完,就基本可以猫冬了,还真得多捡点。” “三叔,咱们是不是该上山了?” “可不是咋的?小简啊,你别着急,等等,过几天全村一起上山。” “是进深山吗?” 刘卫民手痒了, “当然不是,深山哪是那么好进的,你也少进,那里什么玩意都有。 这要落雪,山里挨饿的野兽也会出来觅食,可不能大意了。” 好意恶意她是听的出来的,也干脆的答应着。 “哎,三叔啊,你说今年这么旱,那山上还能有啥吗?” “那咋不能?山上和山下不一样,山是自己能存水的,再加上那些树,厉害着呢。 我小时候那次啊,我想想,从春天到秋天,那可真是一滴雨都没下啊,那庄稼,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荒着,旱的地都种不了,井里也都是泥,就那河里谁都到底了。 没招啊,人得活着啊,野菜那根本都没有,干脆就是寸草不生。 后来,村里人就往山上走,留下来就是等死,上山还有一线生机。 你知道我们看见的第一个能吃的是啥不? 是老鼠! 还有什么蛇啊,蜘蛛啊,虫子啊,只要看见活物,那就都不要命的扑上去,有的等不及的直接就往嘴里塞。 饿啊,饿的这肚子啊胃啊,都疼得受不了。 深山是进了的,里面的东西确实是不少,甚至还有不少长成的果子山货啥的,不过人也没剩下几个。 被老虎咬死的,被毒蛇咬死的,吃了毒蘑菇的,掉下山的,还有个人,找着水源,一高兴把自己淹死的。” 几个人默默的听着,最后刘卫民深深的叹口气, “那几个小知青,都叫啥来着?” 几个知青顿时就想起在公社大发熊威的一幕,本来想好的话,又谨慎了三分。 先说话的是短头发的女生,听着挺爽朗的, “村长,我叫李燕,我们都是南市过来的,” 然后是那个看着文静的女生,也是穿的最简朴的一个,衣服的袖口还带着补丁。 “村长,我叫林招娣。” 第18章 最后是那唯一的男生, “村长,我叫陈建国。我们都是响应号召下乡来支援农村建设的,希望在您的领导下,能让咱们村更上一个台阶。” 好话谁都爱听,刘卫民也一样,尤其是这个陈建国说话还挺大方,不招人烦,点点头, “好,好。我跟你说一下咱们村的情况。 刚才在公社,你们也看见了,今年雨水少,咱们村收成也是非常不好。 哎,你们来的时候不对,要是平时的年景,我还能说好好上工,到年底能分到粮食,能吃几顿饱饭。 今年,交了公粮,其实,村里也没有余粮了,别说你们,就是乡亲们怎么过冬,怎么能熬到来年春天,我们还没有谱呢。” 几个知青听了,居然没有多意外,陈建国接话最快, “村长,实不相瞒,城里的情况更不好,我家里大哥在工厂,每个月也有供应粮。 但是,每个月供应的量也特别特别的少,没有之前的五分之一,很多家都是靠农村亲戚接济呢。 就是因为这个,我爸妈才狠心让我来下乡,说农村再不好,即便是一把草,也能熬出一锅汤来。 总比在城里等死的好。 万一真的熬不下去,那也就是我的命了。” 简单侧眼看了一下,想的倒是通透。 开朗的李燕, “村长,现在哪里都是这种情况,我们都理解。” 文静的林招娣, “是的,我家里也没有粮食了,我弟弟都开始喝粥了。” 其他几个人同时的,??? 李燕直接就问了, “你弟弟之前不喝粥吗?” 林招娣一副理所当然, “是啊,之前弟弟都是吃米饭的,我家三个人都有工作,这也是今年粮食紧张了,我妈就让我把工作给弟弟,来下乡了。 我妈说,农村到处都是吃的,勤快点就饿不死。” 车上的人都沉默了。 简单也有点惊讶,说实话,妈宝女伏地魔不少见,但是这怎么居然还当的这么开心呢? 远远的刘家屯的影子在视线里了,刘卫民咳了几声, “那个,一会给你们找住的地方,先收拾收拾,和村民一样,休息三天,熟悉熟悉村里环境,然后再上工。 对了,小简是在你们之前过来的知青,有事你们就多问问她。” 无奈,简单只能打了个招呼, “我叫简单,比你们早来了几个月。” 三个人是惊讶的,对视一眼,谁也没想到这是知青。 看她和村长,和赶车人说话的随意亲昵,他们都以为是亲戚,再不济也应该是村里人,怎么都想不到会是和他们一样的知青。 进了村,简单就下了车,拎起背篓, “三爷,村长叔,我先回去啦,有事让孩子来找我就行。” 又跟几个知青点头示意了下,背着背篓就回了家。 几个知青刚从身份中走出来,又面临第二个谜团,但是,互相看了看,都没敢轻易开口。 牛车慢悠悠的进村,停到了村里那栋青砖大瓦房门口。 从知道会有知青下来,刘卫民就找人简单收拾了,现在他还是有些可惜简单为什么放着这现成的房子不住,还要花钱去修那个小破房,没看这几个知青眼里的惊喜吗? 领着几个人进了院, “这是前些年地主的院子,现在就当知青点先给你们住。 都是成年人,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不用我多说吧? 我就两点要求:好好上工,别惹事。 这些房间都能住,也都收拾了,你们自己分吧。 有事可以去问小简,或者直接去找我,我家在前面,在村里随便问一下就知道了。” 这住宿环境让三个人万分惊喜,就是在家里也没有这条件啊。 看村长要走,李燕才想起来, “村长,知青办那边说我们的知青补贴是可以在村里换粮食的,您看......” 刘卫民叹气,心里算了算, “现在这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今年的粮食也几乎绝收,村里能匀给你们一个人五十斤红薯和土豆,” 说完了自己都觉得心疼, “我这也是响应政策,考虑到你们离开家不容易。 就是这个也是紧张的很,村里人也分不上这么多,你们,也要省着吃,可能,是要坚持到明年春天的。” 几个人正在兴头上,哪考虑那么多,拎着行李找了相中的房间,开始收拾行李。 简单没管那么多,这个天气晒这么远也是很热的,进屋先来了一杯冰水, “爽快!” 然后洗漱,都收拾利索了,锅里烧上水,热上中午在国营饭店打包的饭菜,美味的晚餐! 李燕几个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出门打听着找到了村里的水井,一打上来,也是失望的很, “怎么也是这么浑啊?” 旁边的村民一看生面孔,就知道是新来的知青,一代入简单,对他们的态度还挺热情, “这就不错啦,拎回去坐清两天,就好了。” 刚才的兴奋劲这会已经被打回了现实。 没有桶,端着盆回了知青点,再看看没有锅的灶,冷清的灶台,冰凉的炕,混浊的水, 几个人才意识到,这是乡下,他们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面面相觑。 半天,陈建国试探道, “要不,我们先去找村长把粮食换了,然后再去问一下简知青,都应该准备些什么?” 李燕和林招娣也没有别的办法,都点头应付。 刘卫民也刚坐在炕边准备吃饭,跟王桂花还说着新来的知青呢,就听见了敲门,刘卫民刚拿起筷子的手就是一顿, “就不能让我消停的吃顿饭再过来吗?” 刘大莲还没上炕,转身就往外走, “我去开门。” 刘卫民起身, “你们吃吧,我去,应该是过来换粮食的,我去喊爱国哥,直接去村部,给他们办完利索。” 王桂花小声叮嘱, “可别换多了呀,村里这冬天还不知道咋过呢?” “我知道,我心里有数,你们先吃吧。” “村长,” 刘卫民也没停,直接就出了门, “是要换粮食吧?走吧,我领你们过去。” 第19章 会计刘爱国也是从饭桌上被叫走的,对新知青的政策,几个人早就商量好了,这会倒是也没什么说的。 收了钱,给了粮食,记了账,红脸白脸的俩人也都习惯了,都不用提前打招呼,就能配合的很完美。 看着三个人背着粮食袋子走了,刘爱国还有点不敢相信, “是知青太懂事了,还是咱们这配合太逼真了?这么容易,我都有点不习惯。” 刘卫民哈哈笑, “我去开会的时候,他们也在,听了个尾巴,正好是我们哭诉的那段。” “怪不得呢,你可别说,这效果还真是好。 哎,我听说其他村子的知青这事那事的,我这心就一直提着呢。 咱也不奢求再来个小简,可就盼着千万别给咱们送来两个那样惹事的就行。 这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他们再给添点事,那就更没法过了。” “是啊,穷点都不怕,就怕惹事的。 开会时候他们都跟书记抱怨,这知青就吃粮食,不干活,添乱,我都没敢吱声,就怕一说话就笑出来。” “知道小简知青的好了?” “以前也知道啊,这一对比啊,就更觉着跟捡着宝了一样,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喽。” “你这老家伙,那你可千万藏好了,保护好了。 今天这几个,这么看还行,但是也没准是被吓的,现在还没反过沫来,以后还是得注意点。” 刘卫民不客气, “过了这三天,就让跟着正常上工,手里这点粮食能吃到啥时候? 手里再有钱买不着粮食,还不得消停的上工? 等累的抬不起腰的时候,就没有精力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刘爱国点头, “你心里有数就行。 对了,小简知青咋安排啊?之前没有外人,咋都行,现在又来了知青,都一样是知青,咱们面上太特殊对待了,怕是他们会对她有意见。 而且,就是不上工,乡亲们对小简知青都是亲的很,这边再特殊,就不太好看了。 她救了咱们的性命,咱们知道,乡亲们知道,新来的又不能理解,你说是不是?” “我也知道,之前看她好像没有要偷懒的意思,反正这时候上工活计也不累,就是捆苞米杆子啥的,今年先这么地。 改明儿她我再问问,来年开春了再说。” 看周围没有人,刘卫民压低了声音, “开会这几次,看公社那边的风声,好像上面有点乱了,咱们干啥都鸟悄的,别打眼。” 刘爱国叹气, “你说好好的过日子不好吗?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的。” “行了,别啥都说了。等上工了,村民也得约束好,虽然咱们村偏,也得让大伙知道啥能说,啥不能说。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就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可得跟他们说好了。” “就是闲的,让他们饿肚子,就没精力操心别人家的事了。” “你啊,你啊!” 李燕几个背着自己的粮食出了村部。 城里孩子,就是平时在家干活最多的林招娣,这五十斤也不是个轻快的,陈建国是个男同志,李燕在厂里也不是一点力不出的,几个人走走停停的,也不算太艰难。 这一折腾,回到知青点的大院,天色就有点暗下来了,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没有锅,没有柴, “要不今晚就别吃了,明天早点去问下简知青,咱们光有粮食也不行啊。” 其他两个人没有意见,好在路上准备的吃食还有一点,就着坐清了几个小时的凉水,晚上倒是也能熬的过去。 第二天休息,简单也没偷懒,想的是今天进山,可以在里面待两天,过两天跟村民一起肯定不能往大里面走了,她要趁着天还不冷,把里面的东西收一波,还有柴火也得多捡一些。 刚起来,就听见大门被敲响了,简单有一瞬间的迷糊,然后才呼啦一把头发,套上外套去开门。 “你们找,” 谁字到了嘴边被咽了回去,哦,是昨天新来的知青, “怎么了?” 声音还带着一点没睡醒的嘶哑。 “呀,不好意思,我们是不是来的太早了?” “不好意思啊,我们是换了地方睡得不安稳,早早的就醒了。” 主要也没想到她这个点还没起来。 都醒了,简单也不打算回去回笼了, “没事,你们先进来坐吧?” 院子里有几个木桩做的凳子,是之前修房子时他们帮着做的,这会正好坐外面。 简单顺手把窗户打开通风, “你们知青点都收拾好了?” 简单的目的是低调的苟着,也不想主动与人为敌。 她开了话头,几个人的拘束也好了很多, “收拾好了,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呢。” “是啊,家里都是十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筒子楼里,恨不得转个身都费劲,没想到到这边还能自己一个那么大的房间。” 看简单有点欲言又止,李燕赶紧问, “怎么了,是我们说错了吗?” 简单摆摆手, “不是不是,我想说,刘家屯之前没有给分配知青。 我是第一批,你们算是第二批,但是你们是知青点第一批入住的,所以,” 李燕秒懂, “啊,那没事,能让我们享受一段时间独立的空间就很好了。” 林招娣也才反应过来,看那表情有点惋惜,倒是也没纠结, “这已经比家里好上很多了,我们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不是来享受的。” 陈建国有点好奇, “简知青,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八月份,那时候比现在还热。你们现在这个时候挺好,秋收也结束了,天气也凉快了,马上要到猫冬的季节了。现在最需要操心的就是粮食,和冬天的取暖。” 他们态度不错,简单也愿意多说一些。 “啊,对了,差点忘了,我们过来就是想问一下,这个柴火和锅,不瞒你说,我们昨晚就没起火。” “柴火好办,上山捡就行。锅,我也是运气好,才买到一个,你们可以去供销社碰碰运气。 要是也没有的话,知青点应该也有小灶吧,你们有没有瓦罐什么的,弄个瓦罐放在小灶上也可以。 村里好多人家没有铁锅的也是这么做的饭。” 第20章 “还有一些用的什么木盆,木桶,柜子之类的,赶车的刘三爷,他家儿子就是木匠,做的东西都不错,能用的住,我这些木制的也都是在那换的。 还有炕席,笤帚,背篓,筐,吃饭的木碗,筷子,木勺,这些零碎,他那也都有。” 三个人目瞪口呆,李燕哀嚎一声, “我们都没想起来这些,就想到没有锅不能吃饭了。” 陈建国平时应该不是不通家事的那种,坐直的后背都软了, “天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有这些东西呢?” 林招娣倒是没多吃惊,还跟着细数, “还有铲子,帘子,油盐酱醋,洗衣服的盆子,晾衣服的竿子或者绳子,簸箕,筛子,篮子,这些我们都没有,这些还都是能共用的,不常用,但是得有。 对了,还有针头线脑的,反正不着急,但是去供销社的话,也要陆续添置。” 简单第一想法,是个过日子人啊。 “不错,过两天上工,但是也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你们可以看看轻重缓急慢慢置办。 据说这边降雪早,我估计上山几次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一下雪,路不好走,出门也没有现在方便了。” “简知青,你为什么没住在知青点啊?” 简单笑笑,这也不是秘密,肯定会有人问, “我刚来的时候,就我自己一个人,那么大的院子,我也不敢住啊。 正好看见这个小房子,我一寻思,这不正好吗?收拾收拾就是一个房间,我就给买下来了。” “你买下来了?” 简单理解他们的不理解,好好的有住的地方,不用花钱环境还不错,为什么要自己花钱买一个破旧的小房子呢? 自然不能跟他们说,以后还会来很多知青,那边会挤着住很多人,会有很多矛盾和纷争,鸡毛蒜皮不得消停。 “嗯,咱们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什么时候回城都不知道,这买下来就是自己的,也算是个家了。 主要是太破了,不贵,不然我也买不起啊,就这,都几乎用光了我的家底。 我还惦记着上山多弄点吃的呢,不然这个冬天就这点粮食可熬不过去啊。 听说这边山货都挺多的,到时候咱们都多弄点,都是好东西。 到时候不管是咱们自己吃,还是送人,还是邮回家里,都是好东西。” 她要借着他们的口,把买房,不贵,没钱了,这话记住,再来人的时候传出去,免得有人惦记。 现在刚开始下乡,真的好多都是满腔热情来的。 等到了大批,强制的时候,人一多,心思也就花了,到时候,阴谋诡计,就更多了。 所以现在能想到能做到的事,她都不打折扣的做好做周全,就算是为了以后的平静生活打基础。 而且,这么一说,她突然就想起来那个要认她做妹妹的朱艳,好像来了后就把她忘在脑后了,要不写封信,报个平安? 哦,还有那个没少帮忙的钢铁厂厂长陈红军。 陈建国看了半天,终于问了一直想问的问题, “简知青,你是不是年纪不大啊?你,成年了吗?” 从昨天他就一直觉得简单怎么看怎么都带着一丝稚气。 简答抿嘴笑, “让你看出来啦,我今年15岁,跟你们比,确实比你们都小。” 李燕和林招娣顿时母爱爆棚, “什么?你才15?” “你这么小怎么就下乡了?” 说是建设农村,但凡是心疼孩子的家庭,谁舍得呢? “我家里人都不在了,就剩我自己了。 之前爷爷给定了一门亲,看我家里出事了,就赶紧上门退亲。 住的都不远,这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挺尴尬的。 正好看见有下乡的政策,我一寻思,反正也没有亲人了,还不如下乡了清静。” 三个人都沉默了半天,还是简单开口, “那边我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叔叔,对我挺好的。 村里不是要上山吗,我也想着弄点山货,给他们也邮点呢。” 三个人就跳过了她的身世,顺势就接上了上山的那段, “简知青,你今天有什么安排吗?能不能带我们往山上走一圈,我们熟悉一下,好去捡捡柴。 这早晚天还挺凉,炕还有点潮,也该烧起来了。” 简单也没有啥不行的,就约好一会知青点集合,先去刘三爷家买背篓。 三个人回去了,简单也抓紧时间吃了口早餐,背上背篓,装上几个干粮和水壶,就锁上门奔了知青点。 陈建国几个没有什么收拾的,剩下的吃的也不多,就是对付一口,简单到的时候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刘三爷家,开门的是7岁的虎子,看见简单也很高兴, “简姐姐,你是来找爷爷吗?” 简单笑了笑, “是这几个哥哥姐姐想换点东西,我应该找谁呀?” 虎子回头就喊, “奶,爸,妈,简姐姐来了。” 简单也吓了一跳,这阵势是不是有点大了? 刘光明和媳妇先出来了, “小简知青,” 简单也没寒暄, “光明叔,这是昨天新来的知青,想来换点东西,我就带他们过来了。” 两口子带着知青去仓库,老太太也笑

相关推荐: [清穿]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反派   某星露谷的农耕大师   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   凭虚御风(纯百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斗罗之最强主角   华娱2007,养成系巨星   我的女奴   圈套/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