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裕点。” 林东方二话没说就选了立即,知青院的情况着实有点热闹,尤其是这两批知青,虽然没有跟他们混住,但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今天酸几句,明天再眼红啥,后天就保不准再有点啥坏心思,还不够膈应人。 当然,这些也都不是不能忍的,他的武力值不低,明珠也能自保,隔三差五震慑一下也不成问题。 可是,他明白自己的心意后,再见到明珠,他就更加觉得不能浪费这大好的时光,不想让他们这样的鸡毛蒜皮和斤斤计较来污了明珠的眼。 跟明珠一商量,干脆,也算是水到渠成,搬回去过自己的小日子,这些无关的人和事,真的是不值当为他们浪费一点点精力。 眼不见心不烦。 离得远远的,难不成还能凑到眼前来讨人厌? 回到知青院,迎面就碰上陈红丽,在踮着脚晾衣服,看见他,撩了下额头的头发,习惯性的夹起了嗓子,柔声道, “林知青,我有点够不到上面,你能帮我晾一下吗?” 就是晾个衣服,还是在这院子里,大庭广众的,一般人都不会多想,也不好意思拒绝,搭把手的事,应该顺势就答应了。 但是林东方,之前就一直是冷淡的很,对其他人基本也都是敬而远之的。 现在的状态,更是有些亢奋,整个人都沉浸在喜悦中,这一路都在思考着房子盖好了,一定要问问简知青是怎么装扮的,他和明珠一直生活在家长身边,都没有这方面经验,一定要好好的请教一下。 他还记得那天说到简知青家时,明珠发亮的眼睛。 想的入神,对外界压根儿就是屏蔽的,一抬头对上这么一双眼睛,愣了两秒,随即就自然的将视线转移,晾衣杆上晾着满满的衣服,他干脆的直接绕到厢房的窗下。 陈红丽端着笑容,等着林东方像别的男知青一样,乐颠颠的过来帮忙,哪里会想到他是这样的反应,不由得幽怨的喊了一声, “林知青!” 三个字,说的九转十八弯,林东方这次不光听见了,还被激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当即就往旁边又移动了几步,这下真的差不多是贴着窗户走了、 看了一圈院子,没看到别人,回头不满的道, “瞎喊什么?我认识你吗?我们熟悉吗?是什么关系?喊我干什么?我都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帮你? 别整出那副被欺负的模样,我拳头硬,晾衣服不会。 但是,其他的,我还是熟练的,比如,用另外一种方法让我的手和脚,接触到你的衣服,你要试试嘛?” 轻描淡写,那边已经扬起了拳头。 陈红丽整个笑都快端不住了,四周也顿时传出忍不住的笑声,更是让她直接黑了脸,还不得不强颜欢笑, “不是,你们误会了......” 李燕笑的毫不掩饰,干脆的站在厨房门口, “哈哈,是啊,陈知青,我们熟悉吗?哈哈!” “哎呀,没想到林知青拒绝的这么干脆,” “可是,那晾衣杆那么高,女生本来就够不着啊?” “切,别找那借口了,一直就是那么高,我们是咋用的,你们就不能用了? 再说了,就是怕女生够不着,那旁边的凳子是给你们当摆设的? 想找男人就大大方方的,没人会多想,但是搞些小动作,哼!” 连带着帮陈红丽说了两句话的杜秀玲,也被人不客气的怼了,自然不甘心,加上混水捣乱的王红梅和唐翠,这知青院一时间又热闹起来,陈红丽盯着林东方毫不犹豫进屋的身影,咬碎了银牙。 厨房里的陈建国几个,也是无语的很, “林东方就这么招人?再说,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珠俩人关系不一般,这咋还真有主动往上凑的呢?” 明珠是没往心里去,林东方看着是个平和的,其实心里是个冷的呢,这样的招数,这些年最少也有几十,如果他吃这一套,也不会有现在的见面了。 她压根就不担心。 林招娣家境一般,看的明白, “林东方穿的虽然不是多新的衣服,但是全身上下没有补丁,这点很多家庭就做不到。 吃的上,这段时间虽然是跟咱们一起搭伙,但是每个月都有包裹到,他还时不时的往回买东西,也没有避着人,” 用下巴朝外面示意, “这知青院,有几个能做到?” “吃穿不愁,能干活,也不拼命,显然是不指着这几个公分来养活自己,很明显,家庭条件不错、 这么长时间也没发脾气,跟谁说话都是淡淡的,这明晃晃的唐僧肉,有人惦记也是正常的。 攀上他,不说一步登天,那便宜肯定不少。 咱就是实话实说,能这么下乡的,更多的是像我这样,挣一分花一分的,没有公分就没有粮食要挨饿的人,你这么大的诱惑,被人惦记才正常。 而且,我估计,也不光是陈红丽,她可能也是试探,刚来,连林东方的性格秉性都还不知道,这是想试探试探,要是他真的去帮忙了,那陈红丽估计下次就得更进一步试探。” 说着自己都笑了, “她可能自己也没想到,林东方会拒绝的这么彻底,还丝毫没留脸面。 下次估计得换策略了。” 李燕这方面完全是个小白,自己那根筋还没激活呢,听着热闹兴奋的很, “都这么撅她了,她还有脸再来?真是不要脸面了?” 谭雅君道, “招娣说的,差不多,女孩子的心理,有的时候,你越拒绝,我就越想挑战一下。” “这算是,愈战愈勇?” “哈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第163章 谭雅君说的没错,陈红丽和杜秀玲的房间,陈红丽把盆子一扔,就阴着个脸,坐在炕沿边上,心里把林东方和几个老知青咒骂了一圈,心里恨恨的想着,一定要把林东方拿下,那些好东西不能便宜了别人。 最里面的魏淑娟倚着墙,没吱声,暗暗撇嘴,自己是个什么货色自己不清楚?还想勾引林知青,人家和新来的女知青很明显就是一对。 才两天时间,就是她,都不止一次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那亲昵的呢,她还想去插一杠子? 而且,林知青那一看就是不差钱的,陈红丽这哪是要找对象,这是要找个人养她呢。 嗬,想的可挺美,但是谁也不是傻子不是! 简单过来的时候,就感觉知青院的气氛有点怪异,进了厨房就问了一嘴, “这是咋了?好像怪怪的呢。” 倒是明珠大方的承认, “林东方嘛,招人眼了。”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这两批新知青来了后,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就是那个总爱抹头油的李建业,还瞄上了刘卫民家的刘秀呢,三天两头的去献殷勤,就是期望哪天成了村长的乘龙快婿,能高人一等呢。 只是可惜,刘秀才刚被这事伤着,就是说出个天花来,她也提不起那个心思,更何况还有个刘卫民严防死守呢。 这才多长时间,刘秀已经跟简单抱怨好几次了, “这个李知青怎么这么烦人呢,好像听不懂话,说了八百遍离我远点,还老往跟前儿凑。 他要再这样,我哥就要晚上摸黑给他套麻袋了。” 这两天没听到被打的消息,简单还遗憾呢,不过,依着这人走捷径的心思,这顿打估计是早晚的事,还不能轻了。 “说明林知青还是很优秀的,明珠姐,你这眼光很不错呀。” “是呀,眼光好,下手早,那,我们是不是快要吃你们的喜酒啦?” 闹了一通,晚上的炖鱼还是安排上了,明珠也不扭捏, “我们商量了一下,先盖房子,趁着秋收前完工,我们就去领证。” “哦......” 明珠满眼都是幸福,最近也有些大起大落,家人受难,然后亲眼目睹往日亲朋好友的变脸,体验了一把世态炎凉,自己又差点被毁。 奔着心中唯一的温暖而来,路上的时候,也是忐忑不安的,不过好在,这个人没变。 秋收的前两天,明珠和林东方静悄悄的去县城办了结婚证,回来的时候分了一圈喜糖,连新知青也没有落下,这时候大伙才知道,人家这是来真的,是要好好过日子的,看向陈红丽的目光更是多了几分嘲讽。 陈红丽低着头,摩挲着手里的糖果,垂下的刘海遮挡住了变幻的神情。 然后,新知青们眼睁睁的看着俩人进了房间,然后几个老知青一起,大包小裹,大箱小箱的往外搬东西,林东方拉着板车一样一样的摆放整齐,朝着村口而去,几个老知青和凌卫东几个,也嘻嘻哈哈的跟着帮忙。 “他们,这是,搬走了?” 魏淑娟淡淡的开口, “林知青和明知青盖了房子,结婚了自然要住到一起,还住在知青点算什么?” 盖房子? 陈红丽尖叫, “那边的新房子,是林知青盖的?” “是啊,就是他盖的,人家新婚夫妻,盖个新房,不是很正常的吗?” 魏淑娟喜欢凌卫东,光明正大的。 凌卫东不喜欢她,她也知道。 她是最看不上这种不喜欢人家,却为了钱或者啥好处的,就不顾礼义廉耻道德,非得要贴上去的人。 别以为她没看见,这些天,这陈红丽想方设法的要去堵林知青,崴脚,示弱,甚至还尾随人家,想要拿男女关系来威胁人家,结果却不知道,人家林知青早早的就知道了,回头就把她打晕了。 从那之后,她才算消停一些,换了目标,去盯着村里的小伙子了。 许是对林东方也是有几分喜欢,陈红丽喃喃自语, “他怎么能,怎么能结婚呢?” 魏淑娟直接翻了个白眼, “人家结婚管你什么事,又不是你对象,瞎惦记不该惦记的。” 这些日子,凌卫东三个也经常帮忙,和老知青虽然没有那么亲近,但是对他们的印象也还是不错,最起码都是坦坦荡荡的,这点就比有些人好上很多,他们是能接受的。 林东方俩人商量着,就不办酒了,本来跟村民也不熟,办酒也就是知青院这些人,再加上村长他们几个干部。但是就现在跟新知青这关系,他们自然是更不舍得分给他们一点。 不过,喜糖什么的却也没节省,买了不少,都送到刘卫民那儿,村民们想吃的就去拿,就当添个喜气。 搬家,三个人也被邀请过来一起热闹,远离了知青院,没有讨厌的人,空气都新鲜了不少,人自然也就更放松了。 自己的地盘,林东方更是不吝啬,又上了一次山捞了几条大鱼,去县城买的肉,蛋,老知青拿了不少园子里的菜,简单也是大方的拿了两个西瓜,十来个人吃的热热闹闹的。 明珠是个爽朗的,当即就说, “我这后园子来年也都种上东西,以后要是知青院那边不方便,你们可以来这边聚,离村里远,吃点啥也不怕别人知道。” 几个老知青自然是连连答应,都这么熟悉了,不用客气。 凌卫东钱程和袁野也都点头,但是来不来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还真的就没有那么熟悉,也没有那么厚脸皮,不过,这感情关系不都在处吗? 这回就真的到了秋收了,简单去年来的,但是这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秋收。 前一天,刘卫民就召集全村人开了大会, “明天开始秋收,任何人不能请假,注意,是任何人,只要能起来炕的,就必须参加秋收,否则别说工分,要是真的耽误了秋收,别怪我不客气。” 别看现在是万里无云,但是这秋天的天也是没准的,看老天爷的心情,心情好了,能一直晴到秋后。 第164章 但是,若真的是翻脸,来一阵雨那就是大的,到时候别说分粮,就是哭都找不着调,那可是关系到肚子的大事。 “去年大旱,那日子是咋熬过来的,不用我说,要不是,要不是后来简知青在山上找到那些救命的东西,咱们这老些老爹老娘,媳妇孩子,真就喝西北风了。 我也不说别的,去年那样的日子,你们还想过吗?” 底下都扯着脖子喊, “不想!” “不想过了!” “行了,” 刘卫民伸手示意, “去年的事,也不多说,乡亲们,今年可是个好年头啊,一年最辛苦最累的时候都过来了,这最后的一哆嗦,一年的辛苦能不能都收回来,就看大家伙了。 冬天能不能饿肚子,就看大家伙了。 老爹老娘能不能过个好年,就看大家伙了。 能不能消停的媳妇孩子热炕头,也就看你们了。 有没有信心?” “有!” “有!” “有!” 这时候没有人去在意他话里的笑点,村长说的没毛病,忙了一年,脚不沾地的累了一年,他们最在乎的,也无非就是父母妻儿。 “咱们屯啊,今年最多的还是苞米,还有点土豆地瓜高粱,为了更大效率的发挥个人的作用,我是这么打算的。 咱们今年啊,也来了不少知青,春天那会大伙也都看着了,力气活,他们是不如咱们的,又都没干过这活,让他们跟着咱们干一天,速度肯定跟不上。 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把知青们都打散,分到各个组里,看着大家伙的劲头,他们也能更有干活的热情和动力。” 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其他的都要靠后, “村长,会不会耽误咱们啊?” “是啊,要是不下雨咋都没事,就怕他们速度慢,这要是真赶上雨了,可咋整?那不是耽误事吗?” “行了啊,” 刘爱国走上前来, “那么大片地,谁能一下子干完? 是,他们刚来,现在肯定是当不了主力,那主力肯定还是咱们村的老少爷们。 你们就这么想,就那些地,他们多干点,你们是不是就能早点干完? 那咋的,要是没有知青,那赶上雨就不耽误事了?这人多了,就算赶上啥事了,是不是能多抢收回来一些? 那一垧地,你们收了八亩,还剩两亩,那要是有他们溜缝,这两亩是不是就完事了? 怎么这帐还算不明白呢?” 回头再安慰知青, “你们都没干过农活,秋收又是最累的时候,这个劳动强度对你们来说,是有点拔高,但是我相信,你们的毅力和努力,和你们建设农村的热情,肯定会鼓励你们克服一切困难,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这边是头一年这么大批的下来知青,村民们的抵触还没有那么强烈,倒是也挺劝。 更主要是,人家爱国说的也没毛病,就当他们是来帮忙的,他们干点,不就早点完事吗?省下时间干点啥不好? 知青们听着这么当面说自己干不好活,生气不忿自然是有的,但是他们也跟着干了一段时间,就是锄草,他们都不大能跟的上呢,这秋收一听这就打怵,更是生不起什么心思。 陈建国他们这批老知青和村里人都熟了,也听的明白不是在埋汰人,实话实说,就是他们几个,跟着一整个春种,就累的不行,到最后差不点都成了垫底,那时候就听村民说了,这算啥呀,你等秋收的。 秋收已经成了他们几个心里的魔咒了,也就那点不退缩的勇气支撑着他们还站在这。 不过刚来两天的几个人不明白,尤其是陈红丽和杜秀玲,看着知青们就这么接受了村里的安排,杜秀玲张嘴就来, “村长,你这是看不起我们知青吗?我们是响应号召来建设农村的,但是你这态度很不端正,我们怎么就不能当秋收的主力了?你不光是歧视知青,还是对女知青的不尊重。” 刘卫民卡巴着眼睛,满是疑惑,回头看刘爱国,她说的是啥?我没听清! 老知青嗤笑,新知青也一脸怪异的看着她们,魏淑娟更是,不自觉的往后退,要跟她们拉开距离。 钱程也不客气, “东哥,这是傻子吧?人家老农民都说累的活,她要去当主力?人家不是都给咱们适应的空间了吗?还想咋的?” 袁野点头, “可不是傻子吗?弄不清楚情况就瞎咋呼,还主力?溜缝能溜明白都不错了。” 李燕大眼睛瞪得溜圆, “哎妈呀,还真有胆大的呀?” 回头就问简单,毕竟是唯一参与过秋收的人,哦,不,还有谭雅君。 “小单单,秋收这么可怕吗?” 简单没说话,谭雅君接过去, “她没赶上,去年减产,压根儿也没收上来多少。 我跟着柳家屯那边参加了好几年秋收,这么说吧,如果按劳动强度来说,秋收是春种的两倍还要多。” 李燕顿时被吓住了, “啊?” “确实,不是我吓唬你。” 谭雅君指着远处的庄稼, “看见那边的苞米了吗?前段时间锄草,你不还说里面闷得慌,还拉皮肤吗?” 李燕呆呆的点头, “是啊,” “秋收的时候,早上四点多上工,就是钻进那苞米地里,一人把着两垄,把苞米棒子掰下来,扔到背篓里,满了就背到地头,然后再回来。 或者,是先拿镰刀把苞米杆子放倒,隔一段码一堆,然后一堆一堆的扒拉着把棒子掰下来。” 李燕想象着,那个闷热她是觉得受不了了, “那,放倒了不行吗?” “行啊,不过带着棒子的话,那苞米杆子也要沉,而且,有时候拿不好就失重,会来回晃,往下扔的时候也要使劲才行。” 摆脱了闷热,别的李燕不在意, “没事没事,只要掰不让我在那苞米地里憋着就行,感觉四处不透风,那我早晚得憋死。” 这会儿简单才点头, “对,而且最后的最后,苞米都收回来后,还要把外表的苞米叶子都扒掉,不然一捂那苞米就容易变质。” “那,那为啥掰的时候不直接扒了呢?” 第165章 “我猜,一个是浪费时间,再一个,那苞米叶子还能烧,中间那几层干净的,烫烫还能放在帘子上蒸干粮啥的,都能用,都扒掉了,就只能跟着苞米杆子一起烧火,或者粉了喂牛,那不是都白瞎了吗?” 李燕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 “对哈,咱们蒸窝头,那帘子上放的就是苞米叶子哈?” 说着就苦恼的挠挠头, “那这么说,这还是好东西呢?哎呀,那没办法了。” 刘卫民几个被杜秀玲这话都气笑了, “想当主力,行啊!觉悟高! 来来来,强子,你过来说说,主力一天要干多少工?” 记分员刘国强从一边挤过来,手里拿着上半年记工分的本子,抬头看了一眼大放厥词的女知青, “咱们刘家屯的壮年汉子,一天十到十二个工分,这么说你可能不能理解,这么说吧,就前面的苞米地,这一根垄这头到那头,大概两根垄能算上一个工分,十个工分,大概二十根垄吧。” 女知青们顺着视线看过去,顿时就吸了一口凉气,老知青们这半年都是在这片地上干活的,一看大概也知道这垄是什么情况,大概多少活计,王红梅这委屈又上来了,酸唧唧的, “你们可别小看这两垄三垄的,说着简单,看着简单,看看你们一上午能整几垄? 还是说你们能比男知青干的更多更快?” 一说男知青,村民的目光不可避免的都落在了不多的几个男知青身上,新来的凌卫东几个还好说,跟着干了大半年的陈建国,李建业,王建成几个就成了关注的重点,还有个林东方也一样,得到了村民的注目礼。 杜秀玲拽着想往回缩的陈红丽,也看向几个男知青, “陈知青,你是来的最早的,王知青,李知青,不说我们几个女生,你们就愿意被人这么歧视吗?我们是来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还没开始建设就这样被人侮辱,我可忍不了。” 就是平时的老好人王建成,也笑不出来,他也没想明白,哪句话就成了歧视,侮辱了? ”村长说的不对吗?你们刚来,也没有干过农活,本来就需要适应一下,这是村里对大家的体贴。 你要是不理解,你可以来问我,问老知青,你这话就有点不对了啊。” “李建业没吱声,这半年,即便是上工,他也就能拿五六个工分,说这个话题,他是没有什么底气。 不过后面的林东方也不乐意了,他还着急回去呢,明天秋收,干粮还没做够呢。 “别说那些没用的,主力不主力的,实力说了算。 你要是能一天拿十个工分,不说别的,我就佩服你。 再说了,什么是主力? 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那就是做贡献了,跟农民伯伯比干农活,你有那个优势吗?” 话说的不客气,语气也挺冲,杜秀玲当即就上前两步, “你说什么,你...” 旁边的陈红丽死命的拉着,没办法,杜秀玲不松手,自己也没地儿躲, “秀玲,咱们虽然是响应国家号召来的,但是人家林知青说的也没错,我们没接触过这方面,跟乡亲们比,我们确实还需要学习,乡亲们也是好心,肯定不是故意要看不起我们的。” 简单和一起过来的明珠对视一眼,这话? 然后就听到不远处一声冷笑, “嗬!” 俩人顿时就齐齐的把脑袋转了过去,看热闹。 哦,是钱程,跟凌卫东一起的那个男知青。 杜秀玲也听到声音,回头就是一阵输出, “笑什么笑?别忘了你们也是知青的一员,我被人这么说,你们就很光荣吗?” 转头回来余光又看见简单,正跟明珠俩人说说笑笑,还不时的跟身旁的刘秀分享几句,气氛很是欢快,心里的不快直往上冲, “哼,别都跟某人似的,眼皮子浅的很,跟一群未开化的泥腿子说说笑笑,谁知道都是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为了口吃的,为了躲避干活,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简单懵了一瞬,一听说说笑笑,就知道是在说她,可是什么手段?她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了,她自己怎么不知道? 这泥腿子三个字一出,其他的知青顿时就变了脸色,连陈红丽都死死的拽了她好几下,恨得牙根直痒痒,你能你就自己往上冲,死命的拽着我壮胆干什么? 不过这时候还是要先应付眼前,没看村民们都不高兴了吗? 当即就怒斥, “杜知青,你胡说什么呢?” 其他几个知青也纷纷找补, “就是,你是疯了吗?什么话都说?” “都不用往上数三代,我爷爷和太爷爷就是泥腿子出身,我奶奶现在还种着园子呢,咋的,我们这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也成了错误了,这是啥时候的政策?” 似是一盆冷水,杜秀玲算是清醒一点,脸色一变,她就是随口一说,话赶话,什么政策?跟政策能扯上什么关系? “我...” 看她不敢说啥了,刘卫民重重的哼了一声,这两批新知青,还真是,啥都敢说啥都敢干呢,看来,还是活计太轻快了,没累着,当即心里就下决心给这几个人增加任务量,累着了就没心思没力气想东想西了。 “也别说那些有的没的,我们刘家屯都是根正苗红的三代贫农,还有好几个光荣的退伍军人,不说别的,对政策的支持,个人觉悟,和对集体的忠诚,都是无可挑剔的,我担任这个村干部也是得到领导和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有谁觉的我们刘家屯的管理有问题,对知青不公平,那么,你可以随时来找我,或者直接去县城找知青办主持公道。 我刘卫民不怕告,如果我做得不对,你就是告到京城我也不怕。 但是,只要你还在刘家屯的一天,那你就要守刘家屯的规矩,守国家的政策,执行知青的工作内容,和劳苦大众在一起,早日融入到劳苦大众的队伍中去,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166章 被这么一怼,杜秀玲刚才攒起
相关推荐:
万法无咎
医疗系学霸
神雕风云(浪子神雕)
主角太爱我怎么破[快穿]
因为实习证明被动变色情了
神级影帝
【男友拿我当赌注】
驸马爷(穿越H)
孤灯暖他
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