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律送到凤凰山行宫,而又命青城王李既思(薛空青),尚书省右仆射上官余留守长安,处理长安城诸事。 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朱雀大街走过,大约是过了一个时辰,队伍的尾巴才出了城门。 刚刚出城门不久,谢琅便被叫到了元景帝的马车上。 天子九御,出行之时,拉马车的马都有九匹,马车也大得出奇,跟一间房子似的,上去几个人完全都不觉得挤。 这会儿首阳长公主与齐王都在,见谢琅来了,两人对视一眼,又不着痕迹错开目光。 “三郎来了。”元景帝抬手让他坐下,然后又吩咐边上伺候的高公公,“给景阳侯上一杯茶。” 谢琅行礼之后,在一旁的矮桌前坐下,见高公公亲自给他送茶,道了一声谢。 高公公道:“这可是今年新送来的云雾茶,景阳侯可得好好品一品。” “今年的新茶,那我定然是要好好尝尝了。” 齐王突然开口:“景阳侯倒是好兴致,听说贵夫人有孕不久,如今却要分别两地,我还以为景阳侯定然会念念不忘,心不在焉,没想到竟然还有兴致品茶。” 谢琅朗声一笑:“人生得意须尽欢嘛,眼下担心也无用,也只能过好自己了,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极是极。”元景帝笑了一声,“既然结果不能更改,那就好好过好当下,这才是正经的,这人生啊,不过是匆匆数十年,这转眼啊,也都过去了。” “说起来,朕今年已经四十八了,皇姐比朕年长两岁,正值五十,这五十春秋啊...转眼都已经这么久了......” 元景帝有些感慨,问首阳长公主:“今年或是明年皇姐寿辰,皇姐是不是得大办一场,让这长安城也一起热闹热闹。” 首阳长公主抬眼看元景帝,淡淡道:“陛下可莫要说这些了,这是人都不爱办生辰宴,这不是告知世人自己又老了一岁吗?此事不提也罢。” “只是皇姐都五十了,这五十大寿,人道五十知天命,若不办一场,这日后想起来了,岂不是觉得可惜。” 元景帝再一次强调‘五十’。 你说你都五十岁了,五十知天命,七十古来稀,余下的日子享享清福不好吗,倒腾这些事情做什么? 首阳长公主被他说得有点烦了,豁然起身,一双丹凤眼冷厉地扫了过去:“五十又如何,七十又如何,本宫便是要办,那得等本宫百岁生辰,本宫将会岁岁长安,活到百年长寿。” 千岁万岁终归虚假,唯有百岁还可以期待一下,活出一个百年长寿。 “本宫还有事,便先告辞了。” 首阳长公主说罢这句话,便转身离去,连元景帝的面子都不给。 齐王站起身来,朝着元景帝行了个礼,然后道:“父皇,儿臣去看看姑母去。” “去吧。” 齐王得了准许,拱手一礼之后便追了出去。 元景帝问谢琅:“你娘子身体可还好?” 谢琅道:“还好,就是今晨分别之时依依不舍,若不是臣走得快,估计都走不了了,这会儿指不定在家里哭呢。” “娇气。”元景帝哼了哼,“这都是你自己纵容出来的。” 谢琅摇头笑笑:“陛下说笑了,自家娘子,纵容一些也没什么不好的,若是都要她事事懂事,什么都自己扛,那她还嫁给我做什么。” “你倒是歪理诸多,朕懒得说你们了。”元景帝对于这一对夫妻已经是无可奈何了,说一句不好的都听不得,还能指望什么。 不过有一桩事多多少少让元景帝有些安慰。 “朕不久前问过青城王,他说六娘这一次怀的是双胎,双胎好啊,你一次就能有两个孩子,若是她再生几回,你便不愁子嗣了。” 有了子嗣,谢琅是只守着娘子过还是多纳几个妾室,元景帝都不管了。 谢琅压了压嘴角,忍了又忍,这才将要怼人的话压下来。 双胎好,有什么好的? 不就是一次多得一个孩子吗? 要知道怀一个已经够辛苦了,这两个,日子还不知道多难熬。 到底是自己娘子自己心疼,哪像元景帝,只想要孩子。 谢琅深呼吸了一口气,心中暗暗提醒自己这是‘陛下’,这才压下了诸多到了嘴边的话。 这会儿元景帝突然又道:“说起来当真是不巧,若是她月份大一些,倒是可以将她也一起带去,凤凰山行宫那边每年夏日都极为清爽,确实是非常合适的避暑之地。” 说到这里,元景帝顿了顿,看向窗外的天空。 良久,他才又道:“当初皇后与皇姐有孕,也是受不得长安炎热的夏日,这才来了这凤凰山行宫,只是没想到会发生后面的那些事情。” 有些事情,在凤凰山行宫开始,也便从那里结束吧。 谢琅听了这些,突然想到了刘皇后。 那个他只听说过,却从未见过的人。 他心中忽然涌现一种难以言喻的、很复杂的情绪。 他张了张嘴,但好一会儿才听到自己在问。 他问:“陛下,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939章 凤凰山行宫 这倒是谢琅这么久以来第一次问起皇后。 元景帝沉思片刻,最后道:“皇后是个怎么样的人,朕其实也不大清楚,你也应该知道,朕是在登位第二年春娶的她,当年下半年,她便有了身孕,等到第二年春末便觉得热,来了这凤凰山行宫。” “朕与她相处的也不多,若是真的要说,朕只记得她是个温和又体贴的女子。” 说起来,这二十年都过去了,便是看画像,元景帝都觉得那画中人有些陌生。 他早已记不清她的样子。 “岁月匆匆,便是二十载啊!” “凤凰山行宫之中也敬有她的牌位,此去凤凰山行宫,你便去拜祭她吧。” 谢琅一顿,而后应了一声‘好’。 马车日行夜停,慢慢悠悠地往凤凰山行宫走去,在出发第五日的傍晚,终于抵达了行宫。 此处行宫还是太宗在位时所建,太宗皇后惧热,夏日尤其难熬,故而太宗便让人在此建了行宫,让皇后夏日便来此避暑。 也是因此,此处才称作凤凰山。 有凤所栖,才是凤凰山。 其行宫在半山腰之上,宫殿错落,树木成荫,有溪流穿宫殿而过,行走于行宫之中,便觉得山林山溪的清爽扑面而来。 众臣子陪同元景帝去往最高处的宫殿凤栖殿,待元景帝安置妥当了,这才告退, 谢琅被安排在了距离凤栖殿不远的凤池殿,那宫殿东面的悬崖峭壁,地方不大,但住几个人倒是适宜。 凤池殿自然有池,殿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池子,引了山溪水而入,上面还盖了一个亭子遮挡,边上还遍种青竹遮挡视线,夏日的时候,便可以在此处泡一泡山溪水,暑热顿消。 谢琅在路上奔波了好几日了,这会儿也有些累了,见水池山溪水清澈,用了饭便换了一身衣裳下去泡一泡。 这一泡,便到了日暮降临,明月爬上天际。 “侯爷,平清王来了。” 正在他靠在水池边昏昏欲睡的时候,便听到寿山匆匆前来禀报,他睁开眼的时候,见天地已经是一片昏蒙蒙,太阳的余晖渐渐退却,半弦月已经爬上的天边,月华倾洒大地。 “他来做什么?” 说起来,谢琅私下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平清王了,平日里朝会上见了也只当是陌路人,点头行礼,然后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 “说是有几句话要和侯爷说。” 谢琅不信:“若是真的只是有几句话要和我说,直接让你给我带话就行了,何必非要见我。” 寿山想了想问:“要不,不见?” “见。”谢琅垂了垂眼帘,又靠在了水池边上。 寿山见此,只得领命前去,没一会儿,便领着平清王来了水池亭子。 平清王见他还泡在水里,便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寿山侯在一旁给他倒了一盏茶水。 “此番凤凰山之行并不太平,你心中可知?” “我知。” “程六娘呢?”平清王突然问。 “自然是在长安。”谢琅看了过去,眼底的情绪平静,“怎么,你今日来,便是想问我这件事?你这是替谁打听消息呢?” 平清王微顿:“我只是提醒你,程六娘是你的妻子。” 谢琅也道:“我也提醒你,你是陛下的臣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你心里应该清楚。” 若元景帝是昏君暴君,平清王要跟着首阳长公主造反,那或许是没有错的,可如今天下在元景帝的治理之下盛世太平,他再搞这些事情,未免有些可笑了。 好吧,就算是为了太子。 若是平清王愿意为了太子豁出去,那他这个外人也不必多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得承担结果。 若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他不会手软就是了。 到时候也不要与他论什么恩义感情。 “你回去吧,我这里之后不要再来了。” 平清王点了点头,然后便起身离开。 待他走了,寿山才有些担忧地开口:“王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是在提醒我。”谢琅睁开眼抬头,看着天边的明月,日光已经彻底消退,唯有明月散发着柔和的月华倾洒天地。 “他们可能要对娘子动手。” “什么?”寿山一惊,立刻就道,“那属下立刻派人回长安。” “来不及了。”谢琅眯了眯眼,那一双修长的丹凤眼中全然是冷意,“眼下恐怕已经出不去了。” “出不去了?”寿山又是一惊,他环顾四周,只觉得夜间山林的凉意寸寸侵染,风吹草木动,鸟兽虫豸鸣叫声不时在风中回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谢琅笑了笑,“陛下亲自为饵,以身入局,有些人怎么可能放过,今日刚刚抵达此处,什么都没准备好,正是最佳时期。” 元景帝此行凤凰山,便是要引蛇出洞,将这潜藏的危机彻底清除。 而对方呢,也心知若是这一次不动手,将来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便是知晓元景帝在此设局,也想奋力一搏。 且看谁人更胜一筹了。 谢琅从水中起身,转头便往宫殿里走去。 “去准备一下,本侯要去凤栖殿护驾。” 寿山点头应‘是’,可心中还有担忧,“那夫人呢?侯爷?若是他们对夫人动手?” “她不会有事的。”谢琅心中虽然还有一些不安,但他也只能这般劝慰自己。 该做的安排他都已经做的,在方方面面也考虑到了她的安危,景阳侯府的亲卫大半也留给了她,眼下,也只能相信自己的安排不会出错,也相信不会有什么他想不到的意外。 “给我拿一套干净的衣袍过来。” “是。” 谢琅匆匆换了衣裳,头发还未全干的时候,便已经带着人到了凤栖殿。 这会儿元景帝正坐在殿中喝茶,山风从窗户吹了进来,带走了夏日的暑热,唯留下一片清凉舒爽。 见谢琅匆匆赶来,元景帝还笑了一声:“山风凉枕席,夏日最好眠,奔波了几日,你不去休息,来这里做什么?” “陛下,今日——” “不急。”元景帝打断了他的话,“静候吧。” 第940章 谋反 然而这一等,便足足等了三日。 到了第三日,沉寂已久的山林有火光亮起,首阳长公主披甲上阵,领军包围了凤凰山。 当下,所有人这才知晓,大盛朝这位巾帼女将,堂堂镇国长公主,竟然反了。 随行的官员聚在了元景帝暂居的凤栖殿,都在议论纷纷,吵乱不已。 元景帝坐在高位上,垂首一看,发现人群之中少了几个人,心里大概就有数了。 “禀陛下,属下刚刚得到了消息,说是守卫长安城的青城王不知何时已经投靠了长公主,与长公主手下蔡将军郑将军里应外合,攻占长安城,上官宰相已经殉职,那人头就挂在了敌军阵前。” “长公主以各家文臣武将的家眷威胁,让我等投诚,若是不愿,家中妻儿老小恐怕性命不保。” “长公主欺人太甚!”有官员气骂出声,“昔日我还觉得长公主一介女子,能有此能也是巾帼,没想到她竟然如此卑鄙无耻,行这些小人之事!” 纵然文臣武将对元景帝忠心,可在家中妻儿老小性命的威胁下,确实很考验人。 “平清王,此事你怎么说?” 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平清王。 “今日包围凤凰山,领军的左先锋就是你的嫡长子,你怎么还有脸站在这里!” 有人又道:“我还听闻,投靠了长公主的,便有谢二郎,据说他亲自打开了长安城东门,迎敌军入城!” “平清王,这些事情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平清王四个儿子,长子已经是叛军先锋,次子也参与了谋反,便是这三子,也很可能就是被囚禁东宫的太子,如此,他参与其中就大有可能。 有人建议道:“陛下,得先将平清王拿下!” “就是。” “好了。”元景帝看着众人愤慨激扬,恨不得立刻将平清王剁了喂狗,这才开了尊口,“此事往后再议,平清王。” “臣在。” “既然叛军之中有你的儿子,朕便限你领兵,将其抓拿前来问罪,天亮之前,朕准你抓活,若是天亮之后,朕便要你将其斩于马下。” “乱臣贼子,得而诛之,不可手下留情。” 平清王顿了好一会儿,最终才应了一声‘是’,然后僵着一张脸告退。 众人对着他的背影议论纷纷。 “陛下,这平清王如今已然是不可信了,他两个儿子都谋反了,若是让他领军去对阵,那岂不是给他机会,让他带着人去投靠长公主吗?” “是啊,凤凰山的守备并不多,就近的北大营又被永平侯调遣平西越去了,余下的还得派去解救长安之危,若是平清王反叛,凤凰山危矣。” 此时确实是首阳长公主谋反的最佳时期。 距离长安城最近的北大营已经被纪青淮抽调了军队西行平西越国之乱,所剩人数已经不多,大约只剩五万人。 拱卫长安城的十六卫,有两卫掌控在首阳长公主手里,也有不少行走各地,余下的,陛下出行之时,留了大半镇守长安,带来的不过是两万人。 此时长安已经出事,便是联系上北大营,那让北大营去解救长安再来凤凰山护驾,毕竟大家的妻儿老小都在长安,谁也不敢说舍了一家老小这种话。 便是陛下,那也有诸位嫔妃和两个皇子在宫中。 可若是如此,那凤凰山这里,便是孤立无援只能死守,等北大营平定了长安之乱再来援军。 这一次元景帝点了平清王同行,也让他带了不少人出来,若是平清王反叛,凤凰山就危险了。 正在这时候,齐王站了出来:“父皇,当务之急,便是要派人突出重围,去往北大营接掌军队,平长安之乱,父皇,儿臣愿去。” 元景帝道:“去往北大营的人,朕已经安排好了,老二,你便与平清王一同,盯着他,若是他有反心,便命人即刻拿下。” “父皇,儿臣......” “好了,此事就这么办了。”元景帝打断了齐王的话,“你去看着平清王去。” 人都是有私心的,而且在人的心中,权势和亲人都是极为重要的东西,元景帝不敢保证平清王为了儿子造反,也不敢保证齐王领兵解救长安,会不会直接占领长安,自己来一个谋反。 齐王无法,脸色不大好看地应了一声‘是’,然后看了谢琅一眼,便转身去追平清王去了。 谢琅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陛下,臣愿去北大营,领军解救长安。” “你也留下。” “陛下,臣......” 元景帝挥手让一众臣子下去,这才道:“行了,朕知道你想什么,难不成你是信不过朕,还是信不过青城王?” 谢琅心中很不安:“臣只是心中担忧,若不能亲眼所言,便不能放心。” 虽说元景帝有元景帝的安排,可他听说薛空青已经投靠了首阳长公主,心头也是狂跳了好几下,站在这里,浑身难安。 “而且陛下,这里有陛下在就可以了,臣在不在,并不重要,请陛下准许臣领军解救长安。” “谁说你不重要了?”元景帝瞪他,“她想要朕的命,难不成就会放过你了?你死了,太子才有机会登位,她才有机会独掌大权,成就她的女帝之位。” “唯有你与朕都葬身在此,她才能掩盖一切。” “可是陛下,六娘她......” 元景帝生气了:“六娘六娘,如今到了这个时候,眼里只想着六娘,你难不成不知,她是不会放你离开了,你若是踏出了这凤凰山,等待你的,可能便是死路一条。” 元景帝真的头疼,他这儿子,确实也算是聪慧有手段,教一教也算是当用了,可唯独‘痴情’这一点,确实是叫人很头疼。 “朕都说了,六娘不会有事的,你难不成就不能相信朕一回?还是朕就是这么不值得你相信?” 谢琅沉默了一会,最后道:“陛下的话,臣自然是相信的,只是臣不曾见到人,心中难安,实在是怕有个万一,这是臣不能承受的结果。” 第941章 是圣名是骂名,他也全然一并承担了 “便是难安也要忍着。” 元景帝如此说。 “你的心情朕也算是了解,只是
相关推荐:
主角受的两个攻跑了
艳情同谋 (H)
妖夫在上
穿书后坐拥108个Alpha
进击的后浪
天下美男皆炉鼎
薇薇的处女诱惑
还你两顶绿帽子[快穿]
魔法学院禁止后宫
小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