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了,先给长辈打了招呼,又转出去打热水洗手洗脸——有了炕有了地暖,热水也比以前易得了,人们脸面看着都是光洁的——这时候才回来说道,“但六姐说那个煤矿产量不高,若是我们的路能修到许县,可以从许县采煤。” 张老丈说,“许县的煤和彬山的煤其实都是一条矿脉的,但也快采尽了。” “那是老法。”女婿很笃定地说,“六姐说新法采煤又快又好,产量还高,眼下我们用的煤都是从老矿洞里采出来的,许县那里还有很多产量可以挖,还能进得更深也不会出事。” 张老丈不说话了,低头喝茶,徐地主叉开说,“城里许多砖瓦呢!” 原来临城县也有些富户,而且路通了以后,很多人都去云山县转悠过了,云山县很多新房子都是这个样式,正好买活军为徐地主建的样板房十数日就竣工了,这几家看过之后纷纷出钱也要建房,想法和徐地主大约差不多,筹子拿在手中无用,不由尽快花掉。因此如今买活军的人正在为他们造房子,城里还有许多人家也都在询价,他们自然建不了这么大,两层楼是要特别的贵——但三间的水泥房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临城县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多了,张老丈真不知从哪里问起好,此时天已黑了,几个女人进进出出地捧着菜,往年的冬日,临城县只能吃锅子,来了贵客就是烧一锅鸡汤鸭汤,吊在炉子上煮着,其余无非是炒些青菜豆腐,不久就冰冷了,要吃时倾入锅里烫热。但今年屋里暖融融的,菜就做的很丰富:红烧鸡,外头切了一盘卤肉进来,还有豆干、海带结这样的卤味一盘,这其中海带是最难得的、冬笋炒五花肉片,炒青菜、雪里红炒冬笋,鸭汤,六菜一汤非常丰盛,在蜡烛下散着腾腾的雾气。“先吃了晚饭再谈!” ◎作者有话说: 更新了,大家久等了,今天中午自己吃饭,但不敢叫什么高钠的外卖了,我准备叫个健身餐吃吃! 本章给大家送红包! 。 海带养殖 “居然连海带都做成了卤味!” 一桌子菜都是有滋味的,仿佛额外比许县的吃食要鲜一些,鸭汤这也是常吃的,许县的鸭汤比起来难免就多了一点骚味,临县的鸭汤色清味鲜,浓淡适宜,张老丈由不得就喝了两碗,各样菜又都尝了尝,仿佛一天的劳累都在这洗浴和美食里化开了,这才有兴致点评,“临县的日子好过呀,亲家。” “海带现在便宜得很!” 又是一样海货在临县卖跌了价钱,临县似乎什么东西都便宜得很。连海带也是一般——海带,当然说不上多么罕有,但自古以来都是野生,产量并不算稳定,而且因为是难得几样可以自行晒干贩往内地的海货,价格其实一直不太低。 这些海货的价格,和渔民是否兴旺息息相关,自从朝廷开始禁海,海带也就更加金贵起来了。不论如何,张老丈还记得小时候未禁海的日子,那时的海带也说不上便宜。 但买活军这里不同,“买活军会养海带。” 徐地主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媳妇和四个孙子孙女,能上桌陪客人的是三个儿子,虽然老丈人来了,但儿媳妇也只能在里间,她那一桌菜也要少些,红烧鸡和冬笋炒五花肉是没有的。张老丈看徐地主一家人下筷子的频率就了然于心,他也不怎么吃这两样菜,省下来第二顿便可匀到里间去一些。 大儿子口齿最便给,绘声绘色地和张老丈说,“他们已经占了云山县好几年了,不但出海打鱼,开了私港做生意,而且还在近海沙滩边上养海带,一片一片都是海带田。是以我们这里现在都吃海带,六姐说人要吃些海带不容易得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是很常见的,山里人时常有得,药方也早是大家都晓得,就是要多吃干海带泡水。但从前干海带对山里人也是名贵的海货,是药的一种,如何能吃得起呢?如今倒好,临县的海带到处都是,海带泡水的汤拿来煮菜,菜都要比往常更鲜美得多。 自从进了临县,六姐这两个字就不绝于耳,张老丈也觉得临县的改变实在太大,他问徐大郎,“你怎么知道有海带田,你可曾去过云山县?” “我未去过,我如今在乡里教识字班,老三去过,老三现在专门跑云山、彬山两地运货。” 识字班? 这识字班又是新鲜东西,但在临县非常重要。“现在满县里到处都开着,冬日活不多,所有做工的,都是半天活半天班,若是考不过,工钱一日便要比旁人少五文,考到头等还奖筹子。” “考完了怎么办呢?”张老丈不但胆子大,而且脑子也是好用的,很快意识到这个班不可能永远上下去,“余下的半天空闲做什么?” “哪里有余下的空闲!”大家都笑了起来,二儿媳从里间出来,扒着门说,“爹,那是初等班,倘若考过了,便要去上中级班,中级班学成出来,一日工钱能涨十文,然后接着上高级班——我听说若是高级班也毕业了,便可以做官。” “做官?!”张老丈很惊讶,“县衙里原本的官吏呢?” 他原以为会得到一个血腥的答案,不料却是荒诞又实在,“都在拼命上课呢,六姐说了,待第一批高等班毕业生出来,若他们不在其中,便做不了官了。” 世道已经不太平很久了,许县在十几年前的义军作乱——平叛这循环里也是损失惨重,张老丈是经过事情的人,他还以为不会有什么坏消息能动摇他的意志,也不再会有什么新鲜事超出他的见识,但临县和云山县、彬山发生的一切让他始终感觉自己在做梦。他对谢六姐终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不再限于欺男霸女、装神弄鬼的矿霸之女。“亲家呀,你这实在不分轻重,临县发生了这许多大事,连官也不像是和以前那样做了,你却只和我说那些农具!” 徐地主很委屈,为自己喊冤道,“这如何说得清楚!再者不管怎样,也都是临县自己的事情,和许县有关的不就是那些农具,还有盐,或许还有米,还有海带,还有、还有……” 说到这里,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眼界的确是小了,讪讪然道,“也实在是太多了,一时说不尽的,不如你问二媳,她倒伶俐,我们家这几个人,她第一个考到中等班去,几次考分也是最高,说不准下回来就读高等班了。” 张老丈又要晕过去了——原来女子也跟着一起上学的么! 一顿饭中接受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张老丈吃完很久都没缓过来,但走了一天也实在困倦,和女婿女儿在客房说了几句话便吹灯睡了,第二日起来,他女儿已来取走官房去倒了,热水也烧好了一大锅,舀进来痛痛快快擦头擦脸,厚布往头上一擦,热乎乎的人一下精神起来,倒是比长发更清洁,张老丈渐渐回味出好来。 他站在玻璃窗前端详着曙光,望着一家家的炊烟升起——这炊烟多是烧的蜂窝煤,没什么人烧柴火了,所以烟气就没有烧柴火那样重,又不像是烧煤饼那样多飞灰,蜂窝煤他刚才取水时看过,烧火实在好,便宜清洁……临县的日子实在是比以前好过了许多! 原本想着在流民矿霸手底下讨生活,被盘剥得只有更重,亲家连地都没有了,做生意也只是死中求活苟延残喘而已,张老丈是想着要么就把女儿女婿接走,但才住了一晚,便知道自己是多虑了,许县这些年也是半死不活,全都靠那几亩薄田吃饭,要不是买活军那里卖的好盐,恐怕还要多死几个人。买活军虽然是乱党,但不杀人、不盘剥,有盐,有铁,有好稻种,会修路,会调这神奇的水泥,会种海带,还要教所有人识字,说是天兵天将都不为过。那谢六姐怕不就是妈祖观世音菩萨转世,专门救苦救难来的。 张老丈从来是不信这些的,他也拜佛拜神,但心中自知,倘若真有神佛,天下间众人怎会过这般的日子,但如今真不由他不这样想。谢六姐图什么?她图什么?她还会什么?她想要做什么? 许县……许县有煤矿,谢六姐是想要拿下许县的,张老丈低头沉思,谢六姐能拿下许县吗?她拿下临县大半年了,路修好了,临县人已有些样子了,满嘴谢六姐,已经不晓得皇帝是谁了。其实张老丈也不晓得,皇帝不就是遥远的北方京城,那遥远的皇宫里一个遥远的人吗?他们做地主的最多和县老爷打交道,随着时局越来越乱,县老爷也就越来越没有了权威,倘若要他来选,他绝对不会为了维护那个遥远的人的尊严,和买活军做对。 就算买活军最后会覆灭又怎么样?天下已经很乱了,说不准什么时候流民又要打过来,张老丈十几年前死了两个儿子,三亲六戚里一半没了。他年纪不小了,孙子却没几个,因为十几年前那段时间就没养活过几个。就算买活军只能经营个四五年,待到朝廷注意到了拨兵来剿,那又如何,至少也是过了四五年的好日子。 想到昨晚那浇淋上来的热水——是了,谢六姐还会修浴室,还有那个古怪的莲蓬,买活军叫那个做淋浴,很形象——还有今早可以随意洗脸洗手擦头的感觉,在躺椅上用茶的滋味,那鸭汤的鲜美……张老丈一时不由痴了,他在窗前站了很久才被叫走去吃早饭,早饭是昨晚的鸭汤下的面,雪里红冬笋回锅炒了,更有滋味,这本来就是一道多次回锅味道更好的菜,只要舍得放油,越炒越香。 张老丈很久没吃面了,在南方而能吃到稀罕的面食,不论手艺如何,已证明主人在尽力招待他。他现在倒也不惊异于临城县居然有面粉了,临县什么没有呢?他大口大口地喝着鸭汤,又把肉挑给桌上的小孙子,昨晚家宴之后,如今早饭也就不分桌了,徐家人多,一批批地吃,小一辈都出门做事去了。徐大郎在附近的村子里给识字班上课,这时候走过去正好。 这一家人现在除了徐地主和太太以外,都在外做事,小孩子也要去上课,徐地主原本也被安排了差事,但因为田地被买了,打击很大,在家歇息了一阵子,如今他也有事做,要和伙计们去算账,吃完饭也赶紧走了。家里家外的事情由亲家母先做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剩下的等孩子们回来了帮着做,家里白天是很空的,没几个人,张老丈也没什么架子,吃完饭帮着将碗筷都用热水和草木灰一起洗了。又感慨一番,这冬日能用热水洗碗实在是很幸福的。随后便问亲家母能不能上街走走,他觉得是可以,但也要提防临县规矩严厉,不许外乡人乱走。 徐太太说临县是很自由的,连城门都可以随意进出,不收城门税。张老丈便放下心来,袖着手从院子里溜达出去,他发现临城县真的没几个闲人,以往那些帮闲、乞丐,全都不见了,街上走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的,过了几条巷子便是书声不断,只是念诵的并不是三字经,而是一些奇怪的声韵母。 他一时便好奇起来,凑近了想看,背后又有人叫他,“喂!那个许县的!” 是和他们同去许县的买活军,青头,生得又胖又大,声若洪钟,一看就知道常放开了吃肉,深色的脸膛,满面的红光,透着那么的快活,但一张口却很文雅,丝毫没有脏话,而且张老丈已发觉他们个个能书会写,极有见识,非常聪明。 他们大概都已是中级班毕业了罢! 谢六姐手下这些买活军虽然口气不怎么软和,但却从不欺负人,这个买活军也不是来找麻烦的,“正要来找你,你说来探亲,可还有别的事?” 张老丈心里自然是有些事的,而且是大事,但这么大的事总要观望个几日,好好想想清楚,是以他唯唯诺诺的,并不吐口。买活军也不在乎,道,“若无别的事,就去上课,你们家白日里也没人,就一个老亲家母,探的什么亲。白日上半日课,下课再回去和女儿一家团聚。” 这话也是在理,且正搔到痒处,张老丈便欣然从命,跟着
相关推荐:
和四个仇敌流落荒岛 GL
我的女奴
某星露谷的农耕大师
赘婿
姑母撩人
媚成殇:王爷的暖床奴
鹿鼎记之韦小宝
花枝瘦(H)
春日
我的修仙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