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们吃得好了,冬日来了,食物不那样容易坏,买活军从彬山运了很多鸡来,卖得很廉宜,肉还更加滑嫩,油分要更大,但价格却比土鸡便宜得多,来城里做工,修路修房子调水泥的乡下人,一日赚20文,洗澡花去一文,中午东家是包饭的,到了晚上他们有时就会买些鸡肉回去,比杀自家的土鸡还要划算。 鸡蛋也有,价格倒是和乡下维持一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鸡蛋在乡下很多时候充作一般等价物,倘若随意下调鸡蛋的价格,会对乡间脆弱的经济体系造成冲击。不过量实在大,公家便买来给学生们加餐,不仅城里,连乡下识字班的学生都能吃到一个鸡蛋,老师盯着一个个吃完,不许带回家去。 一天能吃一个蛋!不论是对城里平民还是乡下的农民来说,这样的伙食都可算得上是极滋补的,不论男女老幼,上识字班的动力都足了很多,而且今年水稻丰收,家家户户手里都有很多筹子要花销,在吃上究竟比从前舍得,人们脸上渐渐都有了血色,笑模样也多起来了,那些平日里颟顸迟钝的农民眼睛里也闪出了一些智慧的光来,他们的识字班上得比以前好了,因为识字班毕业之后一天就能多挣五根筹子,这对百姓是很不小的诱惑。 衣裳的改变也和筹子有关,筹子不太能久留,因为谁也不知道谢六姐会红火多久,而买活军到处卖货,又摆了许多棉布来卖,一般家庭谈不上修建水泥屋,农民最先考虑攒钱买的是农具,其次是每日都能享用的肉食,如果还有节余那便想着要买些衣服——就医倒不在其中,这年头看医生不但昂贵而且没什么用,因为药材断货很久了,再者其实大部分病人和残疾人,在这个严酷的世道都会被自然淘汰,而很多人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纯粹是慢性营养不良,伙食标准提起来以后,他们的身体都好多了。 第三个改变,那就是大家都聪明了一些,生活也因此丰富起来,经过持续半年不断的扫盲,临城县的百姓聪明的已经认识了上千个简化字,最笨的至少也把拼音囫囵认了个全,这样他们就能通过拼读看懂黄榜上每天张贴的新公告,这些公告周围永远都有人,因为内容不但丰富,而且和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头有招工的消息,有今日的货物供应以及价钱,大概的数量,还有三县的新闻,以及一些因为表现突出而被表彰的名录,其中大家很关心的还有识字班的分数,各村每次考试都会张贴前十名的分数在上头,村民们多少也会暗中比较。 自然也不是没有负面消息,这个冬天有很多人被送到彬山去挖矿了,原因不一而足,有些是胁迫村民在考试中作弊,有些是暗中勒索识字班下发的加餐,并且威胁老师回城不许告状,还有一些地痞流氓、村霸田霸寻衅闹事,这些事从前也不少见,胆怯的村民很少进城告状,一来费事,二来很难保证结果,太多的不确定性让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干脆逢迎这些二流子,牺牲部分利益换取平安。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一来,大家都识了字,胆子也就因此变大了,二来冬日里大家都要进城做活,三来买活军处事是很公道的,下手也狠。葛爱娣他们在的豪村,先走了一个族长,之后有个地痞,叫大家都把加餐交给他,还要收谷子做保护费,他的亲叔叔本是县里的捕快,也是个架势人物,往日只忌惮族长,族长被送到彬山去之后,他得意起来了,听闻亲叔叔在县里也做得不错,便变本加厉,豪村先后五起村民来县里做活时向买活军告状,买活军又问了去豪村教书的于大郎,得知确有此事,二话不说,把人当即捉住,全家人一起连夜送往彬山,‘苦役五年’! 他亲叔叔呢?‘因查实并无包庇,也未知情,但两家没有分家,中级班结业考试预扣十分’。 结业考试扣了十分可能就不及格,就要重修,如果重修期间有足够多的人考过了高级班,捕快的位置便没有了,丢失掉了,就要另寻活路,这是很大的损失。县里很多大族都赶紧兴起分家潮,这些人一向是最敏锐的,即使是改朝换代,他们也能远远早于平民适应新的规则,并发现其中的漏洞。 这世上不会有人永远有优势,但一定会有人有优势,就是在临城县,那些原本就过得好的人,现在也依旧能过得好,他们的生活提升比平民要更大。第一,他们的孩子营养更好,相应地也就更聪明,更容易接收新知识,更容易融入新秩序,第二,他们自己的脑子足够灵活,也有足够的见识和胆魄,敢于下注,能够办事,很容易就会在新的秩序里冒出头来。 这批人以原本的地主、小地主,以及商铺东家、掌柜,县衙里的书吏帮办,还有那些耕读传家,祖上许多代以前出过进士的人家为主流,他们原本的生活中,吃饱饭是不难的,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系统识字,受到良好教育,因为知识在这个时代原本就是很昂贵的东西,一旦买活军开始办识字班,这些家族中原本没机会获得知识的成员,生活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原本就有基础,识字要比农民的孩子快得多,而且很快就能体会到识字的好处,至少家里都有一两本书可以读一读,甚至老黄历也可以拿来看一看,而且黄榜中有许多有意思的新闻可以彼此谈论,他们的见闻也变得更广,因为他们从初级识字班毕业以后,就要一边上中级班,一边去初级班里当老师,以老带新,这样来赚取筹子,男学生要长途跋涉,走水泥路到乡下去,女学生在城里以及近郊的乡下,而且这些女学生给第二批学员上课,学员往往是她们的姐姐、嫂嫂和母亲。 他们中有一些人家已经建起了水泥房,那么不论如何总是比以前住的要舒服得多,还有一些人正在排队等候工程队(这也是城里热闹的原因,很多人家在改建水泥房),他们原本就住在城里,洗澡比农民方便得多,很多家庭都养成了每日栉沐的习惯,最差的也是两三日一栉沐,他们长高了,比往日清洁了,也知道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知识,谢双瑶甚至有时还会亲自来给他们讲课,比如王太太此时就在听一门让人心惊肉跳的课,谢双瑶在教她们这些女学员计算安全期。 ◎作者有话说: 很凑巧的是这一章加更的字数不是特别多,因为这篇文想到哪写到哪,有时候会出现一章字数少的情况,希望都能和今天这样凑成加更吧 目前存稿还有30章,所以加更就一起放出来了,如果后期没存稿了可能加更会选在下午三点半放 啾咪,爱大家,注意保暖! 第17章 生理卫生课 “自古以来的说法都是月信期前后容易受孕,这个说法是错的。”这个十四岁的大姑娘大马金刀地坐在讲坛边沿,悠然自得地吹着竹杯里的水汽,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现在我教你们计算真正的安全期,从月信开始,前七后八,这段时间相对不容易怀孕,除此以外的日期都是危险期。你们要学会记录信期,因为从现在开始,你们有些人怀孕的可能会比以前高,而频繁的怀孕生产是不利于你们来为我做活的,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要记录信期,这一点当然我也会和男人那边普及开来,总之,希望你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安排行房,想要孩子时再在危险期寻欢作乐,除此外你们自然也知道很多方法可以折衷的。” 王太太简直惊呆了!她万万没想到谢双瑶第一次给她们上课,就会发出如此惊人的言论。她几乎想要掩面从教室里逃出去,捧着乱跳的心藏到角落里,等所有人都忘记这番谈话后再回到家中去,从此再也不来上课。这是她作为一个淑女自然该有的反应,说实话,她对谢双瑶本来是充满崇敬的,毕竟她不但有能治好肺痨的神药,而且在算学领域又是一代天才大家,她在教材中提出的很多概念让王太太简直如痴如醉,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如此积极地争取早日来上课——因为女儿对药物反应很好,康复得很快,王太太也比较健康,家中又素来洁净,买活军认定她不太可能传染肺痨,她才能这样早就来上课。否则还要等女儿完全康复,没有‘传染性’再说。 但没想到谢双瑶第一次来给她们上课,说的竟是这样的虎狼之言! 要不是女儿的命还捏在买活军手上,丈夫也在谢双瑶手下做事,王太太是要站起来逃走的,但现在她实在没有胆量逃,再者周围又都是女眷,是以她忍住了巨大的羞耻,还是牢牢坐在当地,只是眼神闪烁,不敢和任何人对视,她在这里没有朋友,也就无法加入四周悉悉索索的低语里,只能煎熬地注视着眼前的青石板。——这里甚至还是文庙! “我知道你们很惊讶,甚至也觉得很羞耻,因为这些事是不应该公开谈论的。”谢双瑶依旧拿着她的喇叭在讲,“不过这个也不是只有你们会听到,将来所有人都要知道这个知识,并且严格地执行避孕,我把第一课选在这里只是因为它对你们最有好处,而且你们应该要尽快了解。因为你们中很多人原本月信应该并不是很准,是不是?” 人群中一片寂静,太太们彼此交换着眼色,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似乎这样挤眉弄眼可以掩藏自己带着一丝难堪的兴趣,谢双瑶继续讲,“月信不准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吃得不够好,你们中有些人家里不太富裕,所以你们平时吃的肉是没有这半年这么多的,是不是?” 因为这关系到买活军治下民众是否和乐,是个较敏感的问题,人群中便有人低低地回,‘是’。 “肉吃得不够多,菜也吃得不够多,平日里多数吃粗粮,身体的元气就会不好,元气不足,就叫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妇女,月信是不准的,而且也不容易怀孕,但是这半年来,你们吃得好了,脸上也多了红晕了,月信也就渐渐地准了,是不是?” “是。”回应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谢双瑶耐心地继续解释,王太太突然惊愕地发现这个女大王的脾气其实很好。“那么你们如果学不会避孕的正确知识,接下来很可能就会不断的生孩子。婆媳一起坐月子是很常见的事,就像是我父母,我母亲十四岁就怀孕,生到二十四岁已经生了八胎——这是好事吗?” 她不等他们回答就继续说,“这不是好事,因为你们都有些年纪了,也都知道什么叫做孩儿塔。我们生活的这片地方,山多地少,物产不是很丰富,生女不举是常态,生子不举在农家也常有,很多农家只要有四个成年的儿子就不再养活小孩了,孩子出生以后不是溺死在便盆里,就是四处送养,或者抛弃在河中,或者送到孩儿塔,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临城县的孩儿塔直到上个月都还能发现新的婴儿,有一些我们可以找到父母,买活军就找去询问,是现在的日子还过不下去吗?是今年的稻谷还收得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抛弃婴儿呢?” 堂屋里安静下来了,王太太逐渐已不再害羞,她感到一股沉重的情绪逐渐升起,诸暨——诸暨城里是不太有这样的事的,至少没那么频繁,至少在王太太的生活里不那么多见,这种事也不太会有人谈论,但她知道乡间是有的,只是这些事……就只是不去谈的话,是不会有感觉的,当谢双瑶用这样平淡的口吻谈论时,仿佛突然间就具有了极大的重量,重得让人心头酸涩起来。 “答案大约已经有人猜到了——啊,张太太,张太太你知道吗,你说吧。” 屋里响起一道轻轻的声音,怯生生的,“已有了成年的儿子,养幼子则长子不悦。” “不错,因为儿子已经足够多了,再养大一个,将来分家产的儿子就会多一个,而父母已经逐渐地老了,四十多岁了,一个人活到五十岁,就不怎么能做农活,六十岁就已经快
相关推荐:
爱你入骨:首席的小秘书
室友说他是直男
禁忌之恋(骨科)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归宿(H)
和四个仇敌流落荒岛 GL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主角太爱我怎么破[快穿]
非你勿视 [盗墓笔记][黑花]
圈套/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