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弄仙 > 第44章

第44章

这些被轻视的农民,他们所能爆发出的能量一样惊人,甚至还更多了一份韧劲。生命力从来没有散失,只是被埋藏了起来,等待恰当的时机。 就好像现在,葛爱娣——一个佃户人家的媳妇,不客气地说,吃饱饭还没有半年,竟敢来为自己寻摸一条更好的职业道路了! 最开始,葛爱娣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机会,买活军来了,带来了新的稻种,使得他们家今年多收了一些粮食,大家能吃得比以前要更饱,这才不过是几天,她就敢出面抗租,给了买活军收回田地的借口。她做的事不过是报告里的一笔,但这魄力在谢双瑶看来其实是惊天动地的,葛爱娣是把自己的所有安稳都寄托在了买活军的统治上。 再之后,因他们家为买活军做工不惜力,常拿奖金,家里的油水也就更多,她吃得大概是更好了一些,脑子便越发灵活了,县里的十村统考她拿了县第一,又得了二两银,葛爱娣家立刻便买了一架铁犁,这架铁犁会让他们家在明年的收成更好,而这还不是葛爱娣的终点,她的胆子大到一听说县里的富贵人家女眷们都开始从事公职,便进城毛遂自荐,想要为自己谋得一份差事! 是啊,为什么不可以录用呢?她脑子是灵活的,拿了村统考的第一,她也识字了,就这些有钱人家的女眷,文化水平也就大致和她打平。而且谢双瑶可以肯定她一定更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会不惜一切地干好——而且也会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谢双瑶的统治,葛爱娣在谢双瑶这里得到的机会是全省、全国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如果她有这个概念的话)独一份! “现成的典型!”她一边吃早餐一边高兴地对马脸小吴说,谢双瑶做为一个女大王,每天过着比社畜还社畜的生活,可以说是007全年无休,但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她总能在繁重的工作中高兴起来。“半年时间,开始冒尖子了。比我们在云县的进展还要更好更快,我们要把她树立起来。” “云县那里原住民实在太少了,”马脸小吴讲,“那边不好发展农业,我们去的时候总共就几千人,县城里几百人不到,现在虽然繁华,但多数是流动人口,就业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制盐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和工业都还是赚钱的,所以从事这两项行业的人,不论男女,换工作的想法很少。临县这里农业人口多,土壤也丰厚,风土人情都有很大的不同。” 她是从彬山就开始跟随谢双瑶的那批人,比谢双瑶大了只不到一岁,所以马脸小吴的日子是从五六岁起就好过起来,从小能吃得很饱,这对大脑发育是有很大好处的,再加上她六岁就进了谢双瑶开设的扫盲班,到现在已经上了近十年的学,所以谢双瑶和她们这批老买活军是很能说得来的。这些词汇小吴她们也用得很自然,谢双瑶点头说,“可以出一份报告来比较三地的不同,由此决定的三地治理政策差异。这就做你们班这周的小论文吧,下周交给我。” 她现在也依旧还在上课,只是不上最初级的扫盲课,谢双瑶也没想到穿越后自己成了教师,但问题是要把她的学识——她自认为她最珍贵的财产传递出去,那么唯有的办法就是不断不断的上课。 马脸小吴是那种讨人厌的学霸,家庭作业似乎正合她的心意,尽管这会让同学们哭天喊地。她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葛爱娣都是要录用的。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录用她的形式——” 谢双瑶制止她,“先吃饭,这个我们拿到早会上去说。”她除了授课之外,第二个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开会,这两项恰恰是穿越以前谢双瑶最厌恶的工作,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福报。 早会很快就开起来了,这是买活军内部的会议,以老彬山人为主,与会者有谢双瑶、马脸小吴、朱玉玉、谢二哥、谢四哥、庄素等人,庄素是从云县过来的,她是买活军在云县的总账房,每十天不是她来临城找谢双瑶,就是谢双瑶去云县视察看账。 总的说来,目前这三县的盘子谢双瑶还算是顾得过来,当然和穿越以前比,很多事不是太方便,但她管理的人数其实并没有超出从前在非洲时的极限,非洲人工便宜,养殖业种植业都是用工大户,谢双瑶爬到管理岗后还是有一定心得的。但再往外扩张就不晓得了,她也是赶鸭子上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的早餐吃的都是蒸土豆、鸡蛋和豆浆,蒸食便于保温,比较省事,蒸土豆扒开皮滴两滴老抽,酱油和土豆面瓤很快便融合在一起,带来丰富的香味,虽然清淡但却足以满足未被现代调味工业轰炸过的味蕾。当然这样的早餐无论如何不算丰盛,买活军也不是每顿都吃得很好,谢双瑶才会对一些宴客的机会喜形于色。但这种早餐好在一点,管热管饱,这会儿谢二哥手里还扒着个鸡蛋,这些每日一操的买活军士兵,一顿放量能吃十来个煮鸡蛋。蛋白蘸虾油,说不出的鲜美,一口吞一个和玩似的。 先交代的是上一次例会过后,自己的工作进展。云县的账,以及内部反腐败工作,彬山的矿,两地的教育以及居民的呼声,葛爱娣的职位放在较靠后的位置,庄素建议把她放到医院,“云县刚来了两个愿意接受再教育的大夫,都要送到临城县来上课,或许可以把葛爱娣培养成医生,医生接触的人群广,示范作用是最明显的,我们也需要一些女医生。” 医生也是谢双瑶很关心的痛点,问题是愿意接受现代医学教育改造的大夫实在不多,而现代医学也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她在彬山也培养了几个翻阅现代医学教材成长的医生,目前只能说处理外伤有优势,因为知道注意卫生,对内科疾病和慢性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谢双瑶又需要大量医生,至少是具有现代科学思维的旧式大夫,能帮助她搞点土法制备青霉素啦,青蒿素提炼啦,搞点牛痘什么的。这个死循环目前还没找到解题思路,反正总之先做起来是不会有错的。 “现在云县那里来的人才越来越多了,看来北方的动乱还在滋长,南方相对安定,我们的盐卖得越来越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过来的。”朱玉玉乐观地说,谢四哥因此显示出与有荣焉的样子,因为云县的海盐生产基地正是由他负责。“至于葛爱娣,我想把她放到扫盲班也不错,她从扫盲班出来,又成了扫盲班的老师,对妇女们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老彬山虽然自然形成牢不可破的小团体,但对新晋的学员葛爱娣却没有什么排斥感,而是积极地出谋划策,第一是活实在太多了,确实需要更多人帮着做,第二则是他们都知道谢双瑶很喜欢任用女人,而买活军的女娘以及大部分男儿郎也都认同谢双瑶的判断,那就是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女医生、女教师、女商人和女官吏。老彬山,老买活军对谢双瑶的忠诚自然是刻在骨子里的,但他们不会天真到以为这种无条件的忠诚可以蔓延,从经验来看,在买活军新拿下的地盘中,对买活军最忠诚也最狂热的拥护者只有两个群体,第一是原本的无产者,第二便是新获得权力的女人。 无产者——是很有用的,但他们的问题也多,长时间的营养不良让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力受到限制,他们需要补的坑太多了,而女眷则不同,遍布各个阶层,受教育程度不一,不少人上手就能差使的,而且她们一旦被赋予权力,从中汲取到了哪怕是一丁点的好处,对买活军立刻就忠心耿耿起来,再没有什么能把她们和买活军拆开。所以买活军不论男女,都积极任用女人,在这艰难的世道里,他们只掌握了两县之地,现阶段,存活是第一要务。 也因此,马脸小吴最终盖棺定论,“必须让她做官为吏——我知道,她现在还没有做官相应的知识,可能只能从书记员开始做起,在工作中自我培训,或许一开始对群众的触动不会那么强烈,花的时间会有些长,但我的依据有两点,第一,她可以在书记员后通过自我培训,参加公务员考试,这种入职形式是合规的,在同侪中受到的排挤会小,第二,葛爱娣既然在这么多职位里选择了书记员,也说明她的眼力和志向,她有魄力也有野心,她很聪明,组织能力也很强,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应该培养她做技术人才,还是要尊重她靠近权力的决心。” 连谢双瑶都流露出注意聆听的神色,其余买活军也并没有反对,马脸小吴不禁有一丝得意,她又主动做了个转折,“当然,在她做书记员期间,也要让她受到相应的培训——能力上,思想上,道德上。” 谢双瑶说,“那就是你的工作了,我赞成录用葛爱娣为书记员。你们的意见呢?大家举手表决吧。” 除了庄素没有举手以外,其余人全票通过,而庄素之所以不举手或许也不是真的就反对小吴的意见,只是她做为账房一向很有独来独往的觉悟,尤其注意和小吴保持疏远的关系。这件事到这就算是有答案了,但谢双瑶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不必等到她考上官职以后再开始宣传,这部分工作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她宣布说,“早会开完之后我会去见一下葛爱娣的老师——是于大郎吗?” 马脸小吴点点头,谢双瑶不禁感叹,“到底是官宦家庭,起点总是比别人高,做什么事都做得很好,他妹妹于小月也是个好苗子,另外,正月快来了,我们要往许县派出一队人马,去拿许县的煤矿,换防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要给我留一队去过许县的兵……” 葛爱娣的新工作就这样定了下来,一日三十五文——这报酬,其实已足够在豪村掀起一阵风浪,但在谢双瑶看来,这当然不够,她要把这风暴尽快掀到临城县、云县,甚至是许县的每一个家庭里。 明年年底,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明年年底她要在许县过年。 第20章 于大郎的早晨 天色刚一蒙蒙亮,鸡一叫,于大郎一个翻身就从床上坐起来了,他的小厮太平在小床上一动,连忙跟着起来,“大哥精神越来越足了,晨钟还没响呢!” 于大郎还好,太平的精神头是眼见得足起来了,于家虽为县令,但从前吃得并没有这几个月那样好。第一个,精米的价格下来了,糙米的价格便更低了一些,还有那便宜的鸡蛋、鸡肉都在卖着,于家虽然前途未卜,但在食物上的供给要比以往给宽容,第二个,太平这样的小厮如今吃住在于家,自然都是不出钱的,而他每日里除了陪着于大郎上半日的课之外,余下那半日于大郎教书的工夫,他也跟着混到修路的队里做些写写算算帮闲的活,买活军给他记半个工,一日也有十文拿,于家照旧还开发月钱给他,因此太平的日子要比以往竟还宽裕许多,再加上于家搬进新房以后,给所有小厮丫头都准备了小床,不像是以往只能睡在踏板上,又或者在门洞、廊道里找住处,甚至还有些在隆冬时节要去鸡毛店里过夜找暖,现在他们足可以有一张小床了! 吃得好、睡得好,太平这半年长高了许多,不再向是那永远没睡醒的模样了,他勤快地去厨房打出热水,于大郎从茅房回来正好和他一起蹲在水渠刷牙洗脸。 洗漱过了,太平又从厨房打了热茶出来,两人各喝了一大杯——自从开始用蜂窝煤,开始烧炕,这热水也就比以往要丰富得多了。若是从前,一早厨房用热水最多,小厮们是混不上热茶的,只能喝些棉套里藏着的昨夜残茶,带些虚无缥缈的余温罢了。 于家的房子是新建起来的,到底从前曾是县令,有些抹不开的面子,虽然人口不如徐地主家那样多,但还是建了二层的小楼,便有两个灶台,灶台上随时都有两锅热水,这样一来,小厮婢女们也可以喝热茶,用热水洗脸擦牙了。于大

相关推荐: [清穿] 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   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反派   某星露谷的农耕大师   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   凭虚御风(纯百gl)   寡妇门前桃花多   斗罗之最强主角   华娱2007,养成系巨星   我的女奴   圈套/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