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95章

第195章

举还小,是个聪慧的,你这个二叔若是能好好帮扶他,给他些机会,日后等他立起来了,便是安平郡王府再起之时。” 果然如燕承诏所料,今日的平和语气不是为他。 只不过是想借他去扶持王府的长孙而已。 燕承诏低头,手指推动刀柄又收回,如此反复,发出嚓嚓的滑鸣,他问道:“不知父亲为孩儿选了哪一家的姑娘?” 似乎是应允了。 老王爷一喜,应道:“是王副都御史家的嫡女,好人家的女儿。” “王家女儿愿意?” “自然都是商量过的。”老王爷应道。 只差燕承诏点头答应,老王爷就可以向宗府请报成婚了。 燕承诏又问:“父亲把她送到王家去了?”她指那个青衣。 老王爷点点头,说道:“你放心,不是叫她真做奴伺候,只是为了给她陪嫁身份罢了。” 燕承诏冷笑,这样的后院法子,显然不是父亲想出来的。 套出话后,燕承诏把着绣春刀,蓦的起身,吓得小孩子往祖父怀里缩了缩。燕承诏说道:“这样好的婚事,孩儿是不配的。” 言罢迈步往外走。 老王爷遭了儿子愚戏,怒不可遏,朝燕承诏的背影怒道:“没有我的请奏,你打算一辈子不成婚吗?” 燕承诏停下脚步,门外的光将他的影子映在堂内墙壁上,他想起数年前听到的一番话,遂言道:“身在泥潭中的人,是不配拉她人下水的。” 茶水砸了一地,碎瓷片声响,燕承诏并不理会,快步离开了安平郡王府。 再上骏马,依旧疾如风。 一入南镇抚司,燕承诏吩咐副官道:“带上令牌人手,去王御史府要人,若是有拦就查一查王府的账目。” “是。” 副官问道:“缇帅大人,青衣和戏园子要如何处置?” 燕承诏无奈,南镇抚司又少了一个暗点,且是毁在郡王府手中,他想想,言道:“还他们民籍,分散遣送到各州各县安顿好,将戏园子烧了罢。” “是。” …… 此事既是裴少淮转告给燕承诏的,他不免关注了一下后续。 锦衣卫做事利索,裴少淮能打听到的不多,但也足够他推断出概貌了。 再见燕承诏已是半月之后,燕承诏到六科衙门来谢裴少淮。 裴少淮打趣燕承诏道:“好可惜,燕缇帅在值出宫是办正事,我在六科当值,最近无事可奏可弹劾。” “只消笔法了得,事事皆可劾。”燕承诏说道,“谢意已达,我走了。” 燕承诏走后,古副官探首,而后走进来,问道:“裴大人和燕缇帅很熟?” 裴少淮应道:“不熟,公务之交罢了。”又问,“古副官找下官有事?” “不熟就好。”古副官道,“我写了一道弹劾奏折,请裴大人明日早朝替我附议。”并将那奏折打开,置于裴少淮案上。 裴少淮一瞥,只见上头写有:“……南镇抚司缇帅驰马为青衣,王副都御史纵容家奴抢民女……” 裴少淮讪讪道:“这后一句有些可奏之处,这前一句委实没有必要。”并且拒绝了古副官的请求。 “堂堂一缇帅,为了一介青衣费力周旋,此事还不值得弹劾?”古副官诧异道。 裴少淮道:“古副官若是为了找个由头上折,在朝上有话可讲,自可请便,只是下官觉得,笔下为辩理而书,纸上因良策而贵,方为六科给事中之职。” 古副官脸上一臊,取回折子,边走边说道:“我回去再斟酌斟酌……” 裴少淮心中想,驰马为青衣,燕承诏驰马匆匆回府,岂是为青衣? 第119章 第 119 章 古副官没有上折, 但朝堂中不止他一个言官而已,戏园子一事终是闹到了圣前。 下朝后,皇帝召来燕承诏。 “是微臣办事不力, 失了行踪, 以致暗点显露被覆。”燕承诏独揽失责,禀道。 皇帝知晓了来龙去脉, 没有责怪燕承诏的意思,他说道:“承诏你不必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朕心里有分寸。” 又言道:“此事就这么罢了吧。”话虽如此,却也能听出皇帝心里有些怒气。 老王爷受了言官弹劾, 后知后觉, 看到一炬成灰的戏园子, 才愣愣想到此非寻常的戏园子, 可惜已经晚了。 只过了半月余,老王爷脸上苍老了几分,他到镇国将军府寻二儿子,想要弥补挽回一二,他对燕承诏道:“为父以为你喜欢那名青衣, 想成你所愿,才……” “唉——”老王爷长叹一声,到嘴边的话说不出口,半晌才继续说道,“哪成想她是南镇抚司麾下的一枚暗棋。” 燕承诏不为所动,应道:“父亲从都指挥使的位置下来后, 愈发拘囿于宅院之内了。” 没了早年的雷厉风行、善谋善断, 眼光愈浅心思愈偏。 老王爷讪讪不知言何。 …… 好巧不巧, 不日, 远在西北之地的富平郡王府长史上奏,言说富平王爷年长已衰,后无子嗣,奏请宗人府遵循先祖礼法,从宗室旁支择选贤才,以摄府事。 富平郡王府从属肃亲王这一宗枝,位于西北甘州附近。 摄府事即代为管理王府上下事务,以便“前王爷”逝世后,“新王爷”可以顺利接管王府。 事关继承、继嗣,本应父在子摄,遵循王府伦序,王爷年老后,摄府事由世子担任,奈何富平王爷独子英年早逝,王爷因此郁郁卧病在床,断了传承。 王府长史,是朝廷外派的正五品官员,明面上是辅助掌管各王府政令,实则也有些监察诸王爷的意味在里头,以免王府为所欲为,欺瞒朝廷。 长史此番上奏,正是未雨绸缪,及早为富平王爷选好“后人”。摄府事者侍奉富平王爷乃至送终、妥办丧葬,再由朝廷赐封,顺理成章承袭郡王爵位,延续这一支脉。 理同“过继”。 此事虽不常见,却也不少,一般按嫡庶长幼之序,从旁宗里选一位镇国将军或是辅国将军,宗人府和礼部核查身份无误后,皇帝恩准即可。 宗人府一查宗室玉牒才发现,富平王府一脉已经单传三代,意味着需要往上追溯三辈,才能找到旁支,按照礼规,此事竟轮到了燕承诏的头上。 礼部和宗人府奏报皇帝时,皇帝亦有些惊讶。 …… 这日,皇帝诏安平王爷觐见。 老王爷神色有些紧张,以为皇上要为戏园子之事论罪责罚,结果皇上只是与他叙些家常,问问王府的境况,老王爷才松了口气。 气氛铺垫得差不多了,皇帝问道:“安平王可记得富平王?” 都是从属肃亲王一脉的两个王府,老王爷岂会忘得了,他应道:“禀圣上,臣记得……只不过安平王府奉命迁藩保定府后,就没什么往来了。”皇室不论亲,最是忌讳私下往来。 一个在西北甘州,一个在天子脚下,相隔也确实远了些。 老王爷不知皇帝缘何突然问起这个,心里又开始惶惶。 皇帝起身踱步,回忆言道:“朕记得有一年富平王奉诏进京觐拜,曾去了一趟安平王府。”又问站在一旁伺候的萧内官,“萧瑾,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萧内官笑盈盈应道:“陛下,是有这么一回事,富平王爷后来觐见先帝的时候,还曾夸了安平世子,说他小小年纪不怕生人,抱起来乖巧懂事,是一份缘分。” 老王爷听着这一主一仆的一唱一和,已经预料到此事有诈,否则怎会无端端聊起富平郡王呢? 皇帝诏他觐见,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戏园子的事。 老王爷没想好应对之策,皇帝已经开口发问:“安平王,你可记得此事?” 便是无也只能是有,老王爷迟疑了许久,看到皇帝静待他的回答,终应道:“确实……有这么一段缘分。” 这时,皇帝才示意萧内官将长史的奏折端到老王爷面前。 通篇读完,手掌的汗浸透了奏折宣纸,老王爷的手颤颤,又不敢让奏折落地,他终于明白皇帝的意思——让他的长子奔赴西北疆土,摄富平王府事,袭富平郡王位。 皇帝直接下旨,是有违祖制。 但老王爷主动请旨,则是皇帝成全一段缘分,名正言顺。 老王爷不想答应,可他如何能不答应?安平郡王府已经不是第一回犯错了,皇帝又笃定了意思要把燕承诏留下来。 若他辞了,只会迎来更糟糕的境况。 “陛下,可承谨他是安平王府的世子……” 皇帝笑道:“安平王又不止一个儿子而已。”让礼部拟一道诏书,另封燕承诏为安平王府世子就是了。 老王爷没有了反驳的余地,一对儿子皆承袭郡王爵位,在外人看来理应是好事。 冷汗不止,悔意亦不止。 “安平王想通了吗?”皇帝问。 不是“想好”而是“想通”。 多年的领兵经历让老王爷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他叩首应道:“回陛下,既是曾有过缘分,微臣这便回去上言请奏。” 请奏将长子送到边关去,替他人侍奉送终。 “……微臣恳请陛下准奏。” “准。” 当夜,安平郡王府中闹作一团,郡王妃寻死觅活,世子牢牢抱住老王爷的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求老王爷,言道:“爹,孩儿不要去甘州……找二弟,对!二弟一定有办法……” 裴若棠还是世子妃,只不过即将成为富平世子妃,她想开口说“我回尚书府找祖父想想办法”,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父亲刚南下苏州府丈量田亩,换得一丝转机,她岂能这个时候回去再添乱? 她只想着如何在走之前,先把两个女儿的婚事给定下来。她总不是只从祖母那学会了心机。 老王爷看着沾满湿痕的下摆,又看到四十多岁的儿子的哭哭啼啼状,贪享富贵荣华而胸间无半分志气,他原以为长子只是平庸而已,事实不止如此而已,长子是庸懦无能。老王

相关推荐: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交流_御书屋   开局成了二姐夫   白日烟波   旺夫   树深时见鹿   山有木兮【NP】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