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消息是否灵通,是否足够关注科考。再者,这县试只是童试第一关,历来批卷不算严格,只要文章写得尚可,帖诗偏题了,依旧有机会入围,只不过名次差些罢了。” 回到徐府,三个小子依次向段夫子回禀了作答情况。 段老夫子轻抚山羊胡,频频颔首,面容比平日里要温和许多,点评时,只说了夸奖的话,没有点出不足,最后道:“少淮诗文俱佳,少津引经据典多,文辞深刻,言成破题巧妙……你们平日里的苦读没有白费,可以安心准备后头的考试矣。” “是,夫子。”三个小子皆是高兴。 毕竟是科考路上的第一考,能取得夫子这样的评价,这一步便算是走稳了。 步步走稳,才能长远。 ……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那詹清远回到府上,先同祖父报了作答情况,说起自己写的那句“秋意萧萧潜入夜,满城皆是黄花开”时,眉飞色舞,他化用的是“随风潜入夜[3]”、“满城尽带黄金甲[4]”,以为可得祖父赞赏。 他平日里的学问,确实是不差的。 未料,詹大人色变,斥责道:“夫子不是曾与你说过江南省秋闱之事吗?这题目出得虽偏了些,但已考过,你怎还能忘了出处?” 詹清远心胆一沉,这才想起江南省秋闱考的正是此题,无怪自己总感觉“黄花如散金”似曾相识。 事情已成定局,詹大人也只好安慰孙子道:“你的两篇文章不错,总不至于正场落榜,还是放平心态,准备后面几场考试罢……吸取教训便好。” …… 夜里,满城夜黑灯稀。 贡院里,灯亮如昼,千卷堆积如山,若想两日之内将卷子批改完,填榜完毕,不是易事。沈知县带着几位同考官,正在忙着批改卷子。 县试虽没那么严格,但头几名考生的卷子,是要呈给顺天府尹翻阅的,这件事马虎不得。毕竟,皇城底下,顺天府里,可不止一个宛平县。 谁不争着表现? 县试考卷的好坏,是彰显一县之学风的重要一环,也是政绩的重要表现,沈知县自然看重,只盼能有些不错苗子,替他在府尹面前挣挣脸面。 两日辛苦之后,果真未让他失望。 …… 正场过后的第三日,贡院之外,围满了各府前来看榜的小厮和县城百姓,人声鼎沸,门庭若市。 团榜贴出,人群便团团围了过来。 只见团榜形如大饼,小圈大圈,拢共三圈,榜上只填座位号,不写姓名籍贯,所以各位考生看榜时还需费些眼力。 小圈十人,居正中者为“甲排十三座”,即为正场第一。次圈略大一些,书写紧密,共有六十人。 小圈、次圈这七十人,荣登甲榜。 最外面还有一个大圈,共八十人,称为乙榜。 不管是甲榜还是乙榜,这一百五十人,都算通过了正场考试,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不过,若想最终在县试取得个好名次,还需继续参加后面初覆、再覆、末覆几场考试。 徐家识字的小厮出来看榜前,徐言成十分淡定地吩咐道:“从小圈第三位开始找我座位号即可。”他的诗虽比少津好一些,但文章不及少津,对于名次,徐言成心里有数。 长舟识字,早早替自家少爷前来蹲榜,他一眼便看到了那“甲排十三座”和“丙排七座”两个号连在一起,兴奋不已,高高兴兴赶回去,准备领赏。 詹清远惊喜发现,自己帖诗偏题,居然还能位列次圈中部,隐隐觉得自己还可以再争上一争,打算在后面几场考试中发力追赶。 裴少淮、裴少津、徐言成能名列前茅,倒也正常,毕竟在童试第一关,竞争者基本皆是同龄人,十几岁居多。 科考的难度主要在后面,从院试开始,每一关考试,一年年积攒下来的人数就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考试的难度随之也越来越难。 …… 翌日,县试第二场考试,即初覆。 来参加考试的不到八十人,一则许多人未上甲乙榜,没有参加再覆资格;二则有的人虽上了榜,但知晓自己夺不了好名次,干脆节省时间好好温习,备考四月的府试。 初覆还有个有趣的规定——正场考试随机安排座次,到了初覆,则按照团榜的名次,依次往后坐。这是为了让主考官能看清楚,名列前茅者作答时,是否规矩。 东边微微露白,徐言成再次来到贡院前,也不知那詹清远是有意等他,还是如何,总之,又在贡院外遇上了。 “我因黄花一题,破题偏了,只能落座乙排,真是个教训。”詹清远道。 徐言成知道詹清远的性子,此话真意应理解为——哪怕我偏题了,我还能坐在乙排。于是奉承道:“乙排也是个不错的座次,兴许再覆时,清远兄便能提到甲排来了。” 詹清远掩住喜色先行进了贡院,说是考完以后,找时间再细聊。 …… 徐言成等到淮津两兄弟到场,三人结伴,受检入场。 三人一进贡院,便有一道目光追随了过来。 那詹清远先是诧异于裴少淮两兄弟竟然也来了,不是说他们俩的学问很是不堪吗?又惊讶看到他们走过了丁排、丙排,再从自己身边一掠而过,径直走到甲排跟前。 詹清远的目光紧紧追着三人,直到看见裴少淮在居中的甲排一号坐了下来,裴少津在二号坐了下来。 他脸上先是惊,再是怒,最后是惭颜,目赤耳热,口吐热气,方才在贡院外的那抹喜色,荡然无存。 徐言成看到了詹清远那赤红的脖颈,叹了口气,低声自言道:“果真是不堪。”紧接着在甲三号坐了下来,不再理会盯在他身后的“刀子”。 …… 初覆不考帖诗,考四书文一篇、经论一篇,默写经文一篇。 难度比正场要小一些。 后面的三场,大抵情况皆是如此。 今日,还未到申时,已经有三十人交卷,沈知县揭下封条,放头牌。这一回,三个小子都交了卷,一同出去。 贡院外。 徐言成正欲登车,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喊声:“徐言成你等等。”略带着些恶狠狠的意思在里头。 “少淮、少津且等等我,我去去就回。” 徐言成早知道詹清远会来找他,只不过没想到这么耐不住性子而已。 詹清远跑上前,道:“徐言成,咱们相识多年,你怎可如此戏弄我?你不是他们兄弟二人学问十分不堪吗?” “我本意是,与他们的学问相比,连我都自惭形秽,岂知你会那般理解?”徐言成直言道,“正因与你相识多年,我才不好与你挑破。” 又道:“你何必如此怒气腾腾来寻我?” “我自不是那个意思。”詹清远掩饰道,不知是如何咽下怒意的,佯装笑着道,“我不过是替你担忧而已,岂是怒气腾腾,咱们兄弟二人,切莫会错了意,生了隔阂。” 他贴近徐言成,凑在耳根旁,低声道:“你学问之好,我素来是知晓的……你们家夫子倾囊相授,把两个外人教得比你好,压你一头,这不是顺着胳膊往外拐吗?我方才急了,语无伦次,实则是想提醒你而已。” 一副替徐言成打抱不平的模样。 此时,徐言成已经听得心生怒意,道:“你可知,那染坊门口为何要卖盐?” 徐家和詹家有所往来,徐言成身为长孙,自然不会与詹清远撕破脸皮的,故此没有明说,只留了一句“清远兄再好好想想罢”,而后离开了。 詹清远怔怔,这回,他没有再会错意,徐言成是讥讽他——既要颜面,又多管咸事。 …… 詹清远想要离间三人,岂会得逞? 早前,不管是徐言成的父亲徐望,或是其二叔徐瞻,皆已与徐言成袒心聊过,说是——这世间的人才千千万万,淮津兄弟只是其中之二,与他们相和,则可一同进步,与他们相悖,也改不了这“万千人才争过独木桥”的事实。 一木难成材,万木争光,方能笔直朝天生长。 如今的徐家与裴家,姻亲、师徒、同门,层层关系叠在一起,岂容外人挑唆? …… 后面的三场考试,不知詹清远是何想法,没有再来参加。 半月之后,县试五场考试全部结束,依据前面四榜的成绩,县衙贴出最终的榜单——长案。裴少淮文章最佳,位居第一,即为县试案首,裴少津、徐言成紧随其后。 段夫子道:“四月的府试,可以继续参加矣,年中的院试,则还需再斟酌斟酌,你们年岁尚小,还是不要太过冒进为好,免得失了信心,得不偿失。” 三人县试名次不错,府试问题应该不大。但是院试,从二十岁到五六十岁,多的是老童生厚积薄发,要争一个秀才名头,难度陡然上升。 除了裴少淮借着“县试案首”的名头,大概率可以上榜以外,裴少津和徐言成未必可以。 所以段夫子才提议,府试之后,多积淀几年,再参加院试。 因三个小子忙着温习功课,备考府试,裴徐两家皆没有大办庆贺,也没有四处声张。 …… …… 淮津两兄弟通过了县试,名次靠前,景川伯爵府里,因此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主要是逢玉轩那边。 裴若竹,竹姐儿,年已十四,是个十分要强的性子,棋琴书画,不敢说样样精通,至少是有模有样,与别家的女儿相比,不落下风。又跟着林氏学过看账管数,林氏试着让她管过几间铺子,皆没出过大差池。 年底时候,林氏忙不过来,还会叫她到账房里,一同梳理年账。 这样的性子,林氏回娘家与嫂子叙话时,都忍不住夸赞一声,道:“英儿她那三姐,性情、手段都是好的,只可惜是个庶出……我虽有心,却无力帮她甚么。” 自打津哥儿通过了县试以后,竹姐儿出门的次数是越来越少,轻易见不到人。 沈姨娘先是说竹
相关推荐:
MIKUMI(H)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窥视
总有OMEGA想上我
但求其爱(年下1V1)
男娼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
兽性狼爹抢妈咪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