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不惧,唯盼与兄长他汇聚于高楼之上,以摘星辰之光,经久不熄……“ …… 皇宫里,竹姐儿已收拾妥当,明出宫。 她静坐着,等待皇后娘娘的传召,毕竟是多年的“主仆”,她识得皇后的『性』子。 “裴司言,皇后娘娘召见。” 竹姐儿循着熟悉的走廊、庭院,来到皇后娘娘的寝宫。 “奴婢拜见皇后娘娘。” “快快起来。”皇后娘娘笑盈盈,“前子,若不是圣上用膳时提点了几句,我都忘了你进宫已满五年,差耽误了你。如今平儿已经出嫁,你也该回家了……这几年你做了不少,辛苦你了。” “奴婢分内之职。” “你此番出宫,与家人团聚,本宫替你欢喜。”皇后言,又叫人端来礼件,“裴大人是个好父亲,你的婚,想来有家人替你『操』心,为你寻个好郎君,本宫就不『插』手了,思来想去,还是赐你实的罢……这是本宫命匠人打造的钗冠,还有京郊外几十亩的水田,是本宫的一点心意。” “奴婢谢皇后娘娘恩赐。” 这份赏赐不轻,能让竹姐儿出嫁时风风光光,也能让人赞誉皇后恩深义重。收下这份赏赐,这份主仆义也该结束了。 翌,竹姐儿只带了皇后的赏赐,还有那两册《诗经》,封面上写着“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两句诗,余下的物件都分了出去。由礼部『操』持,送她出宫。 时辰还未到,裴家人已经城门外候着了,翘首以待。 只见一个偏绿『色』的轿子一晃一晃从宫中抬出来,到宫门外停下,帘布撩起,款款走下一个子,正是竹姐儿。 冬白雪,高墙巍巍,一身素绿的竹姐儿加快了步子向家人走去。“衣锦还乡”时,她却换下了官的六品官服,穿上了入宫时的那套衣裳——上是竹青『色』的翠烟衫,下是淡柳『色』的长罗裙。 衣裳光亮,不曾有半分陈旧感,可见竹姐儿不仅一直留着这套衣裳,还精细打着它。 入宫时是七月,穿的是夏裙,此时是寒冬,昨夜大雪刚落,北风呼呼。 裴少津见到姐姐,大步奔向姐姐,一边跑一边解下自己的白貂大氅,顺风一甩,披了姐姐的身上。 这时,其他人也跟了上来。 沈姨娘将小手炉塞到竹姐儿手里,又替到少津的位置上,帮竹姐儿扣上大氅,系紧。一句话没说,颗颗泪珠从脸颊滑落,落入雪中不见踪迹。 没有人问竹姐儿为何天寒地冻里只穿这么一身单薄的夏裙。长长五年,竹姐儿入宫恍若昨,谁能忘了她离开家时的身影? 竹姐儿伸手,抹去沈姨娘脸上的泪痕,:“小娘,儿回来了。” 沈姨娘点点,哽咽:“你的祖父祖母,你的父亲母亲、弟弟姊妹,都惦记着你,都盼着你早回家。” “竹姐姐……”英姐儿红着眼,一肚子的话只化作了一句,“我想你了……” “我这不是回来了么?”竹姐儿的手轻轻抚过英姐儿的额、发髻,没有了少碎发,梳了『妇』人发髻,言,“英妹妹嫁了好人家,可以学己所好,姐姐宫里替你高兴。” 又替英姐儿擦去了泪水,又:“年纪虽长了,『性』子却是一点没变,平里瞧着欢快热,该哭时说哭就哭。” 竹姐儿转过身,微微仰,望向身旁的八尺男儿,身姿挺拔,谦谦如玉,与竹姐儿记忆中的二弟几乎对不上号。 从十一岁到十六岁,正是少津长得最快,变化最大的几年。 “阿姐。” “你长大了,姐姐差没认出来……”一直都克制沉静的竹姐儿,话中有了哽咽,她知晓自己错过了多,可当她真正看到这错过的——小娘引以为傲的青丝有了白发,弟弟窜高了个,温文尔雅,妹妹嫁了如意郎君挽起发髻,父亲外派任官挣功绩…… 还有多她没有办法看到的。 令其动容。 大姐莲姐儿给送竹姐儿出宫的宫人发了赏钱,抹了抹眼角,上前招呼:“今儿三妹妹回家,是个好子,大家可快不要再哭了。” 她上前牵着竹姐儿的手,一边引她上马车,一边说:“天寒地冻的,快上车罢,有多少心窝子的话,咱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说。” 又忙着叫少津赶紧上另一辆马车避风,:“你脱了大氅,也仔细别冻着。” 几辆马车迎着北风,离开了城门高墙,一路往伯爵府回去,雪上留下几车轱辘痕。 第70章 第70章春风渡少年 腊月天仍寒, 春节人将醉。 腊八这一日,驿站送来信件,裴秉元妻儿共阅之, 晓竹姐儿特许出宫,三人皆大喜。 等裴少淮回去后, 裴秉元夫『妇』聊起竹姐儿的婚事。 “夫人心细些,有甚么想法?” “竹丫头比英儿大不到一岁, 现下着手打算亲事,也不算太晚,仔细替她寻个简单省心的人家……伯爵府有老爷把着, 淮儿津儿又有出息,竹丫头往后的日子会好过的。”林氏道。 她是个小『妇』人,自然按着小『妇』人的心思去想。 “竹丫头入宫有美名, 一身的本事『操』持一府上下绰绰有余,今又得了皇后赏赐的钗冠和水田,可以风风光光出嫁, 年岁不大,品貌出众……这样的条件,估『摸』京都城里会有不少人家想来求娶。”分析完, 林氏略带唏嘘之意,叹道,“伯爵府早不是五年前的伯爵府了,竹丫头当年孤注一掷,今值得轮到她好好挑选挑选。” 裴秉元听后, 觉得有几分道理,可他转一想,竹儿五年前懂得入宫趋利避害, 在个女儿中是最有主见的一个,遂言道:“你得有些道理,不过,按竹儿的『性』子,那些看中她的本事、趋利而来的人家,她未必能看得上,我们替她找个简单殷实的人家,又怕屈了她……还是再等几个月,有人家前来求娶时,看看她的态度再。” “官人看得透彻些。”林氏道。 想来过了春日,竹姐儿有了主意,也会及时来信太仓州的。 …… 东林书院里,田永玏近日有些心忧,同裴少淮倾诉道:“北客已有两月有寄稿了,我读其他文章总觉得有些乏味,我既盼着他快些寄文章过来,又担忧他是不是出了甚么状况。” 又道:“苏州府里有不少喜欢北客文章的学子,亦常常到崇文堂询问。” 裴少淮听后,有些动容。 文人之,既有相争相轻,亦有相相惜。 不管是相轻,还是相惜,在文人『骚』客辈出、人杰地灵的江南之地,都尤为突出一些。 这段时日,裴少淮不曾断过文章,也出了不错的文章,水准不低于以往。他每每好,落款“北客”,盖上印章,放置几日后再去读,自觉得仍是有突破,有投出去。 若是有丝毫改变,那么南居士的点评将失了意义。 裴少淮这样以为。 “田师兄莫太过担忧了,兴许他只是一时文思不佳而已。”裴少淮安慰道,“想来他是听了南居士的话,缓缓图之而其事卒成。” “也是。”田永玏颔首,言道,“他的文章不只是字句,还是心迹。”读书人有文思泉涌之时,自然也就有文思不佳之时,文思不佳才是常态。 想,田永玏神情松快了一些。 …… 时值春日,书院散学休沐,裴少淮选择闲步归家,才不辜负一路的春景。 雨打梨花柴扉闭,风掠草尖欲『迷』眼,江南之地的春意来得比北境早一些,也浓一些。 裴少淮想起在京都之时,段夫子每每春日都会带着他和少津、言成出门踏青,感受春景,还经常以花为令,轮番『吟』诗以饮淡酒,那些时日,倒也快活。 今他只身南下,见了南边的春『色』,不免想起那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又一年”。 回到家中,林氏给他送来一张请帖,言道:“那送贴的小厮,是给州大人家少公子的,自报家门时,又是苏州城南邹家的……还你看了帖子就懂了。” 林氏又问:“是不是书院里哪位姓邹的同窗送来的?” 裴少淮摇摇头,他在书院里并无相熟的姓邹的同窗,故多了几分好奇,当即拆纸帖一阅,他还未读请帖的内容,目光全落在了末尾处“南居士”三个字上。 南居士邀请他明日到府上一叙。 裴少淮只觉得胸起伏快了几分,喝了烈酒般脸庞发热,喜形于『色』。 果然,南居士身在苏州城里,不仅看穿了他是个年轻人,甚至还从文章中猜到了他的身份,主动邀他到府上一叙。 裴少淮今虽尚未晓邹府是何府,南居士又是何人,但从这张请帖他能看出一位长对后辈的提点之善意。 因为这张帖来得恰逢其时。 “母亲,是南居士。”裴少淮兴奋道。 林氏不明所以,但她跟着兴,道:“淮儿欢喜,想必这位南居士是个极重要的人,娘亲替你去准备拜访之礼。” 一会儿,裴秉元从衙门回来,裴少淮将请帖拿父亲看,并打听苏州城南邹府是甚么人家。他想,能有南居士这么一位人物,邹府必定不是寻常人家。 裴秉元看完请帖后,先是诧异,又深以为然,笑道:“未明身份时想不通,看到‘邹’字时,又当即清晰了然,这位南居士我早该想到城南邹家的,也唯有他能屋建瓴地点评他人的策问文章了。” “父亲就莫要卖关子了。”裴少淮道。 裴秉元肃然道:“既是邹府,自然只能是邹之川邹阁老,他在任时提携过许多门生,大多已成才干,颇有威望。”又道,“番你能得他指点『迷』津,是你的造化。” 随后,他向儿子徐徐道来这位邹阁老在朝时所做过的事。 …… 大庆朝内阁分殿二阁,殿为中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则为文渊阁和东阁。殿二阁大学士即为内阁。 邹之川九
相关推荐:
大宅底下的奸情
窥视
天上掉下个七仙女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重生之帝女长安
耻辱任务
被终极BOSS捕获的概率
如何在1V1模式下达成NP
但求其爱(年下1V1)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