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以理服人,属上乘。若说不足之处……” 夫子顿顿,凝眉道:“旁人文章,最怕肚里墨水不足,不能旁征博引。而少津你博览群书,又善记忆,最不怕引经据典……只过犹不及,你所的文章引古过多,读起不免生涩,又容易叫人觉得寻章摘句,反倒弱化你的见解。写文章最重要的还论述见解,一字一句皆见解铺路,后面的时日可由此入手,缓缓改。” 少津听得认真。年少时他以背书快而胜人一筹,随着年岁增长,他愈发觉得自己需要跳出“背书”个圈子,夫子今日的点评真真说到他的心坎上。 少津应道:“谢夫子指点。文章收敛,许因家中团聚,学生心境亦随之变化不少。至于寻章摘句一事,学生牢牢记下,往后一定注意修正。” 论到言成的文章,夫子说道:“言成的文章,见解和意境还小一些,或头几股开笔宏大,接下后劲不足,越写越小,等到束股的时候,与破题、起股比,恍若两文矣。” 夫子指点言成道:“段时日,可少去府学,你祖父、父亲或二叔在家中时,多去交谈,解朝中时事,听得多、见的多,见解自然也就跟着开阔。” 言成应道:“谢夫子,学生遵夫子之命。” 随后,师生几人讨论裴少淮的文章,言成赞叹道:“少淮的文章更上一层,说不出哪里变,只觉得文章浑然一体,与《会试文选》里的文章比,不曾多让。” 少津也道:“大哥有奇,又有奇遇,此番游学之后,笔力愈见不凡,想必年的春闱,可争一争杏榜之首矣。” 段夫子捋捋胡须,笑着应道:“少淮此番南下,确实长明显。此事既得益于他遇见高人指点,也得益于他心智聪慧,可以悟得高人深意。” 有少淮当例子,夫子又对少津、言成说道:“明年秋闱以后,你们两个也要到江南之地去走一走、学一学,见多识广总的。” “,夫子。” 再过一年,裴府、徐府就要忙起——言归要参加童试,少津、言成要参加秋闱,少淮则要参加春闱。 …… 夫子回房以后,少津与言成闲聊。 聊起家事,言成有些郁郁,少津问何事,言成未言,一旁的小言归替他说。 言归道:“津小舅,大哥在亲事郁闷呢,祖母、大伯母段时日在张罗着大哥说亲事。” 少津、少淮十六岁多,言归已满十七,确到说亲的时候。徐瞻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和莲姐儿定亲。 少津一乐,言道:“不事吗?大外甥怎么反倒郁闷?” “少津,请你有些当小舅的样。”言成应道,“我如今‘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亲’,既然日日与书卷亲,哪里还有时日同别个人亲?” “此亲非彼亲也。” 言成转而问少津:“你呢?你和少淮年岁也不小,家中不也要替你们打算?” 本随口一问,谁料少津听后脸颊红似朝霞,把大哥拉出挡话,应道:“大哥排在前面,他都还没信呢,我还不急……不急……” 言成心细,看着少津的红脸颊,追问道:“你不急,你红什么脸?怕不此地无银三百两。” 见少津支支吾吾,言成更加确认,说道:“你不对劲,你有事瞒着,快说快说。”下子,把方才的郁闷忘得一干二净,反倒关心起小舅的亲事。 …… …… 太仓州内一片繁忙,农『妇』们忙着照料田中绿秧,期盼和去岁一样有个大收成。堤坝、沟渠已修,再不怕夏汛水淹。 男人们着奔忙于家和码头之,或参加民壮巡守新码头,或继续修建完善码头配套的房屋、砖道。 他们要赶在夏日前完成。 夏日海风北上,出海的商船会顺风返回大庆国,太仓州的百姓期待着迎接第一批选择停靠新码头的商船。 日,裴少淮随父亲到旧船厂,参加“树龙骨”仪式,意味着太仓船厂开始建造第一艘船。 再临旧船厂,已非昔日之景。 各类木材顺着扬子江而下,从湖湘之地运,置放在平地上晾干待用,一排排一根根,颇壮观。 两百余米长的船坞已经修建恢复,两旁搭起高台、木架,巨大的空足以供数百人同时工。船只将在船坞中一点点搭建而成,再由此入水,开始它的使命。 看船坞的规模,日后最大可建造千料的大船。 吴监生负责搭建船厂,汇报道:“禀知州大人,时日有限,眼下船厂只修复一个船坞,其他废弃的船坞,日后再慢慢清理。” “可。”裴秉元应道。 再看列队于船坞前的工匠们,有大木匠、细木匠、捻缝匠、铆钉匠、油漆匠、艌匠……等等,有老有少,皆一一被州衙从各乡各镇召集回。重返故地,重『操』旧事,工匠们采奕奕,他们见过知州大人的本事,皆信服,期待把太仓船的本事传承下去。 裴少淮到树龙骨仪式场地前。 他居于高处,向下望去,只见船坞中已搭建一条数十米长的船只骨架。粗实的油松木弯曲成型,两头上翘底下成弧状,构成船只的干,宛如脊柱。 干两侧安『插』一排排枝干,合起似海中大鱼的骨架,故称其“龙骨”。 龙骨被牢牢固定在船坞中,纹丝不,最前头绑着一块棕片,尾部则扎红布,鲜艳夺目,寓意头棕尾红,如龙畅游,会有运发生。 即将建造的艘船只不算大,裴少淮估『摸』只有二三百料,可容五六十人。万事开头难,建造第一艘船,往后就会越越顺畅。 第75章 第75章水密隔舱 八仙桌摆好三牲, 香炉烟雾萦绕,裴知州带头祷告,祭祀海神。 随后, 裴秉元又给诸位造船匠们分发红钱,以振士气。 区区一架二三百料船只, 裴秉元如此兴师动众,为是告诉众人, 一会再兴造船厂。 树龙骨仪式结束后,造船厂归来,裴少淮满脑思都是船只船只——他很想知晓, 在工业并不发达大庆朝,工匠们是如何一点点建造出可以乘风御浪硬帆乌尾大船? 既是来游学,岂能错失此等良机, 不去钻研一番? 翌日,裴少淮去邹府,同邹阁老了自己打算, 邹阁老大为赞同。 邹阁老提点他道:“诚斋先生诗曰‘暗『潮』巴到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江河之中暗流, 唯有日日行水撑篙人最为熟谙,可以避之、让之。与之同理,甚么样船只最为牢固畅行,最适合御敌鏖战,造船者必通晓几分, 甲子白发,这些匠籍老者身份虽微,学问可不小, 值得你去一学。” 又道:“‘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此番你去见识了造船,若是日后入工部执掌建造之事,或是入兵部辖领战船水师历练,皆有好处。你知晓得愈多,在朝中与人共事时,愈不易被人蒙蔽、牵鼻子走。” 邹阁老所言,与裴少淮所想不谋而合,裴少淮应道:“小子省得了。” 此后数月里,裴少淮奔走于书堂、造船厂、邹府和家之间,忙碌而充。 在造船厂里,裴少淮认识了年将六十王匠头,会讲官话。王匠头是个身材矮小小老头,身子骨仍旧健朗,年轻时几乎做过造船每一道工序。 他不手做重活,只负责游走在船坞各处,或指导年轻匠工们做事,或检验每道工序质量。 王匠头每每见到裴少淮过来,都会笑得眯成眼缝,道:“裴举人又来啦?” 裴少淮点点头,谦虚应道:“过来同王师傅请教造船学问。” “可不敢是请教。”王匠头摇摇手,道,“不懂甚么是学问,只晓得这是祖一代代改进后留下技艺,这其中但有裴举人好奇,老头子必尽力应答。” 船坞里头,工匠们来来往往,或刨削木板,或开榫打眼,或借火翘曲木条,各有各活,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裴少淮跟随王匠头穿梭各个工间。 “王师傅,这造船共有多少道工序?”裴少淮问道。 王匠头边走边应道:“仓船用是船壳法,大工序有七道,一曰龙骨,二曰底板,三曰隔舱,曰船舵,五曰梁拱,六曰船肋,七曰甲板之。小工序则不计其数,譬如捻缝、涂漆、铆钉……虽都曾干过,不曾数过。” 又道:“这造船难不难,不外乎同造房子一样,一个是在地建造,一个是在水建造罢了。龙骨够粗够韧,摆得正,木料用得好,相当于地基落得稳固,造船就成了一半。匠工们干活时,铆得,捻得紧,木板交叠,干得愈细,船寿命就愈长久。” 经过木料场时,裴少淮见木头粗细、横截木纹各有不同,显然是木料有别,于是停下多端详了一会。 王匠头适时前解释道:“海水咸苦,造海船比造河船对木料要求更高一些。油松木长泡不烂,可做龙骨,樟木不易裂,可做舱板,杉木轻韧,可做底板。” 王匠头带裴少淮进有人把守仓库中,指单独摆放几柱木料,道:“这几根才是最贵,是专程滇西南运来,留做船舵。” 船舵由船舵杆和船尾舵板组成,通过改变舵板方向,船下水流向左或是向右,而现船只转向。 这便意味舵杆、舵板需要由极坚硬木材制成。 裴少淮望向那几根木材,只见木质坚沉,材黄红,髓纹细美,用手一触,紧密如铁般发凉。 是好铁力木,又叫铁梨木。 怪王匠头要叫人单独看守此木料。 王匠头道:“船舵如鱼尾,掌控船舵才能乘风御浪,船舵好坏可全依仗这几根木头。”可见其重要『性』。 忙活了好几日,裴少淮在造船厂内大开眼界,让他不得不赞叹先辈们智慧。裴少淮想,在材料匮乏、纯靠人力道,先辈们用一次次试验,选出最合适材料,又一辈辈传承改进,而造出御海大船。 这是一种漫长而又沉稳智慧。 过
相关推荐: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欢乐颂之当关关遇见谭大叔
文弱书生的顶级雌虫哥儿
分手后前男友得了抑郁症,怪我咯?
穿成七零恶毒后妈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
但求其爱(年下1V1)
宿主总是在死(快穿)
我在毛绒兽世当典狱长
兽性狼爹抢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