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75章

第175章

桂枝。 可“旁人”一词,简直是醋罐子碎了一地。 就好似在说,那丹桂是他栽的,那桂枝也应当是他的,却被旁人抢了去。 “才不比人,还如此狭隘。”一旁的江子匀沉声对裴少淮道,“淮弟,我上去会会他。”江子匀多喝了几盏,脸颊微微发红,正是意气大盛的时候。 裴少淮略拦了拦好友,应道:“谢子匀兄好意。” 又道:“既是冲着我来的,今日我若是不回应,传出去便叫人以为我胆怯,才华名不其实。” 裴少淮的学问堂堂正正,何以畏惧? 若说不利之处,不过是谢英晟有备而来,裴少淮需要当场想一首诗来应对。 那又如何? 武将竞技,文臣比诗,那是再常见不过的事。 裴少淮上场,叫侍者取来新笔,没有什么夸张的动作,也不哗众取宠,只落笔写道: 油盏灯影抚窗台,今夜抱得月归来。 劝君惜时莫轻负,方得女娥把桂栽。 明面上在感慨少年灯下苦读,状元得来不易,劝慰他人惜时苦读案上书卷,有付出终有回报的一日。而字字句句又都在回应谢英晟,把他那点醋意小心思暗讽得体无完肤—— 今日我连整轮明月都夺了回来,又岂会差你一棵丹桂? 连意境的广度都不一样,有何好比的。 再说了,那丹桂是月宫女娥栽种的,与你何干?有这时间耍小心思,奉劝不如“惜时莫轻负”。 榜眼、探花相视一眼,当即款步上前,先道:“裴状元果然大才,此诗意境叫人豁然开朗。”两人合力替裴少淮将诗句举起,展示众人。 引得众人喝彩叫好。此诗即便不是为了回应谢英晟,也颇有深意。 谢英晟脸色讪讪,只得假借醉酒,叫人扶着先一步离席。今日暗讽状元不成,一个“醋罐子”的酸名头怕是跑不掉了。 琼林宴散,新科进士们纷纷辞别,各自归去,明日还要入宫上表谢恩。 裴少淮刚出了会同馆,行至拐角处,便遇见了一名侍从,闻道:“裴状元,沈阁老请您过去一叙。” 裴少淮颔首,随之前往。 他并不感到意外,白日宴上他向沈阁老行礼时,他便看出沈阁老有话要对他说。 小阁楼内,方一踏进便如隔了世音,再不闻外头学子相互辞别的声响,十分静谧。 “其实,我一开始将你取为二甲第八,正好在十卷之外。”沈阁老开门见山道,又说了后来圣上是如何将他点为状元的,才又道,“我寻你过来,只为同你说明白此事。” 说得好似只是解释一件事而已。 裴少淮却行大礼道:“学生谢座师指点。” 他明白,沈阁老在隐晦地提醒他,自他成了状元伊始,他就已经卷入了朝争之中。朝中河西士子已经自成一派,天子有意找人与之抗衡,裴少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得圣眷也意味着险阻大,沈阁老提醒他要做好应对准备。 见裴少淮一点就通,沈阁老暗自感慨,果真是邹阁老看中的年轻人,于是又多说了几句,道:“你也不必太多忧虑,左右你入翰林后不过一修撰,再如何也不至于将你怎样……借这几年,你好好学本事。” “学生明白。”裴少淮道,“学生再谢座师提醒。” 裴少淮能够察觉到,沈阁老的帮助和提点,未必如邹阁老那般纯粹,但此时此刻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你且回罢,仕途之初,想来你的师者、长辈还会指导你。” “是,学生告退。” 归去路上夜色寥寥,车轱辘声咕咕响,木制车轮循着一寸深的青砖痕辗转向前,今夜风大,驾上的灯笼点燃又被吹灭,唯有车厢内亮着。 裴少淮问道:“张管事,借月光可看得清路?” 长舟限着马匹的速度,应道:“少爷,只要循着青石路上的车痕走,就偏不了道。” 裴少淮本有些絮乱的心情,一下子通明了许多,他想起了苏老洵解释三子名字含义的那番话:“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辙,车痕车道也。 世人只知轱辘转,不知车痕深。总要俯身做了实事,有了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有这道“辙”,这一点上,裴少淮理应向父亲学习。 裴少淮想明白了为官之初应当做些什么。 …… 翌日,裴少淮领新科进士入朝,上表谢恩。 归来后,殿试之事总算告一段落,可以舒心歇上一阵了。 几日之后内阁、翰林还会操办一场馆选,一二三甲进士皆可报名参考。裴少淮需要“例行办事”参加馆选,却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一甲三鼎是规定了要入翰林的。 状元赐翰林修撰,从六品官。 榜眼和探花赐翰林编修,正七品官。 等于说裴少淮一入翰林便负责掌修国史、实录,记载天子言行,官职介于编修和侍讲之间,是翰林院的中等官员。 争当庶吉士的,是二三甲的进士们,数额不多,历届不等。 这日晨醒,天微凉微亮,裴少淮熟悉地从榻上起身,着衣袍后来到案前,翻出书卷诵读,读到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时,心间有些文意,打算写一篇文章。 可当笔尖落及宣纸,写了一撇一捺,手腕又悬停了。 裴少淮这才醒悟过来,他已经科考完了,再无需以文章取胜了。 裴少淮笑笑,未等墨迹晕开,赶紧继续行笔。 文章为己不为人。 天大亮,用过早膳后,长帆来报,说是江子匀江老爷前来拜访。 “快请进来。” 会试、殿试以来,两人屡屡相见却没有机会好好聊一聊,正好趁今日一叙。 闲叙之间,自有许多心窝里的话要说,裴少淮问道:“后日的馆选,子匀兄准备得如何了?” 江子匀笑笑,摇摇头,豁达而不见无奈之色,说道:“有负淮弟厚望,我不打算参加馆选了。”他选择直接外派为官。 江子匀解释道:“且不论馆选何其之难,要预先各处打点,能有阁老、翰林赏识。馆选之后,即便侥幸能成为庶吉士,半年观政,三年学习,等到散馆之时,又是一番比试、比较……淮弟也知晓,如此不比学识而比人脉、历练、见识的事,我不仅不占优,甚至可谓落于下乘。” “如此一想,何必再来来回回继续在考试上磋磨呢?”江子匀继续道,“还不如安心外派为官,若能为民做些事情,积攒几分功绩,这才是我傍身之所在。” 裴少淮了然,庶吉士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翰林院的“实习工”,前途虽好,却十分难入,散馆时还前途未卜。 既不是实职官员,便没有俸禄,只得浅薄的补贴资助,每月每岁皆有内阁严格考核。 并不适合于江子匀。 “只怕子匀兄会不甘心而已。”裴少淮说道。 若是不试上一试,他日回想时,兴许会心生悔意。 江子匀已是深思熟虑,应道:“没有什么不甘心的。天时地利人和,方得我今日的二甲第七十七名,若不是殿试考了民乱民生,我估摸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现下就是最好的归属。” “子匀兄能想通就好。” “祖母年事已高,我也该抓紧时日让她享享清福了。”江子匀道,“不说这些了,今日来是祝贺淮弟的,恭贺淮弟直达翰林。” 家有老人,孙子亲奉,若是老人家哪日仙辞了,江子匀还要回来守孝三年,他没有太多功夫耽误在考试上了。 大家都由科考这条路进来,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出路,也有不同的机缘,裴少淮这般想。 送完贺语,江子匀便告辞了,归家等待朝廷的委派,此一见既是祝贺,也是预先“辞别”——倘若外派得极远,山重水复,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只能在信件中相互言叙了。 第100章 第 100 章 数日以后, 翰林馆选结束,随着翰林院前公布庶吉士录用榜、吏部公布观政士录用榜,三百余名新科进士的任免分配尘埃落定。 今年共录庶吉士十二人, 相较三年前少了一半。观政士则录了三十八人, 多是二甲进士。 余下的便属于外派官员。 陈行辰未能入选庶吉士, 但入选了兵部观政士,成功留京,他还比较满意这个结果。 裴少淮心想, 以锦昌侯爷的本事和能力, 若想让孙儿当庶吉士入翰林, 必定有几分路数, 侯爷没有染指插手,是为了长久延续清贵门风, 如此才是长盛之计。 …… 伯爵府。 观榜归来, 陈行辰、裴少淮两人坐下相谈。 裴少淮犹记得馆选时,前来考试的众学子面色凝重,他身旁的学子执笔发抖,写出的字有失平日水准, 唏嘘道:“未曾想,一场馆选竟比殿试更叫人紧张。” “那是自然。”陈行辰应道, 他刚刚经历完, 最是明白这种心情,解释道,“先人一步者, 步步先人, 拾级而上;慢人一步者, 后头需要十倍的努力和机遇, 兴许才能跳出所属的圈子……想到如此,谁能置之度外而静心呢?” 殿试定名次、科考出身,而馆选、初任官职基本定下仕途前程。 此话虽有些偏颇,却也不假—— 状元榜眼探花入翰林便有“储相”之资,庶吉士即便散馆时能留翰林,也比一甲三鼎晚了三年。 观政士入六部观政半年,朝廷授六品主事。莫看他们入实职早,官阶比翰林编撰还高半品,实则后面晋升艰难,远不能与一甲、庶吉士相比。 最难的当属外派官员,遣送至大庆各地,自知县做起。若是没有机遇被召回京,便只能一级一级地往上爬,整个大庆两千多个县、数百个州,贫富远近各不相同,想要爬到四品知府一职并不容易。 被召回京的,不是没有,但既看本事,也看能否把握机遇。 陈行辰问道:“内弟可注意到庶吉士、观政士榜上皆无谢英晟?” 裴少淮颔首。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乡村桃运小神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虎王的花奴(H)   山有木兮【NP】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NTR场合_御宅屋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