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钓鱼直播间 > 第189章

第189章

,自然就少人会去伪造了。 几筐试铸出来的银币抬至日光下,银光四溢,烁人眼目,每一枚的精巧程度,堪比珠宝首饰,胜在银币质地。 张令义对裴少淮已是抱有极高的期待,可短短月余,当他看到这些铸造出来的银币,他又隐隐觉得,往后的期待或许可以更高一些。 张令义乐呵呵道:“小裴大人大才,本官预先恭贺一声。”这样的银币,岂有不受天子赞许的道理?差事办得漂亮,受赏是迟早的事。 “是座师大人筹划得当。”裴少淮谦道,又言,“钱币,泉水也,流通则汩汩不止,生生不息,若是屯于一处,不日则会成为死水一汪,泉眼枯竭……铸币之后,更重要的是让它流通于市,请座师继续助门生一臂之力。” 裴少淮在朝中根基尚浅,要让银币兑换尽快铺开,绝非他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是自然。”张令义应道,“本官素来不算通晓银钱之道,这月余反复琢磨小裴大人当日廷议的话,才明白驭财亦是兵家之道也,造币者永远比用币者更具话语权……老夫必定竭尽全力推行此法。” …… 几日后,早朝之时大殿之上,张尚书出列道:“禀圣上,微臣与裴给事中试铸银币,已初得成效,请圣上过目。” “准。” 礼部当值官员高呼:“呈!” 小官受捧端盘,铺着红绸,几枚银币依大小摆在其上,呈到天子面前。 朝上的文武百官们都抬头张望着,亦好奇新设的宝泉局会铸造出什么样的钱币,只可惜相距太远,他们只能见到皇帝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待皇帝逐一拿起银币,置于手中把玩,喜色愈浓。 皇帝收了几分威严,一时起兴,笑着吩咐道:“诸位爱卿且肃静。” 场下无声,一片安静。 只见皇帝拿着银币,像平民百姓验钱一般,在耳畔用手指弹了弹那枚大龙币。 大殿内有扩声之效,只闻“嗡——”的一声银鸣不绝。 第113章 第 113 章 只听一声仿佛还不够过瘾, 这回对准银币,使劲又弹了一下,银鸣清脆, 如风吹铃响。 皇帝几乎忘了底下还有一群臣子翘首以待,自顾自地开始把玩银币,端详银币的每一处细节。 置于手掌上,甸甸坠手,银面光滑如镜,特有的银亮色做不得假。 正面镌刻着两圈同心圆形绳纹, 正中是竖排隶书的“贰两”字样,正上是随圆弧均匀排布的“成顺元寶”, 正下是小两号的“宝泉局监制”,用指心去触摸,犹可感受到每个字的细小纹理而不剌手。 这些字样虽是隶书,笔画中却藏有些许苍劲之意, 皇帝第一眼就认出了是谁的字迹。 五个银币皆翻到背面,置于红绸布上,这几个图案才是关键, 最得皇帝的欢心。 甸甸稻穗说丰年,长河入海望不尽, 东岳登顶览众山,巍巍皇城帝王气,团龙腾云戏明珠。 每一个图案都昭示着国泰民安, 王朝昌盛。 银币通体光滑, 唯独边缘镌刻齿纹, 与正面的圆形绳纹相得益彰, 别具美意。 皇帝想到, 若是大庆子民乃至天下之人,皆能以此银币易货易物,那是何等的盛况,想起裴少淮廷议时说的话,胸间多了几分豪情。 他喜欢这些银币,不止喜欢它们的精致而已。 皇帝终于回过神来,想起自己还在上朝,威严仪态,言道:“这几枚银币很好,朕很喜欢。” “微臣谢圣上夸赞。”张令义和裴少淮异口同声应道。 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工部尚书周大人出列,言道:“禀圣上,微臣等对宝泉局铸造的银币十分好奇,斗胆恳请圣上让我等也开开眼,见识新银币是何等精美。” 显然来者不善。 随后又有其他臣子站出来附议。 皇帝盯着眼前仅有的几枚银币,有些许不舍神色,显然他自己都还没看够。不过,皇帝终究还是挥挥衣袖,对小官言道:“端下去给诸位爱卿们都看看。” “是,圣上。” 最先是五位内阁阁老相看,他们这个身份地位的人,何等的奇珍异宝没见过,但初拿起银币的时候,亦微露出意外之色——若是朝廷放出去的银币皆有这个成色,确有利于良币流通。 他们看重的是宝泉局,以及宝泉局背后的铸造技术。 沈阁老身为次辅,又是裴少淮的会试座师,他性子谨慎,泰然放下银币,只叹了一句钱币精致而已,不置可否。 楼阁老是首辅,虽自知要端着架子,但却难掩复杂神色。就好似明明在朝中拉了好大一张网,正得意间突然发现破了个洞,漏了好大一条鱼。 而后,小官由将银币端到六部九卿跟前,让诸位大臣一一过目。 杨大人拿着银币,又看看廷前那个身着青袍的颀长身影,愈发满意这个姑爷。身边同僚开始低声向杨大人祝贺,杨大人只是点点应过而已。 其他官员看过银币后,有赞叹不已的,也有放下后默不作声、安静沉思的——或考虑驳斥兵部和裴少淮,或思忖谏言,顺势谋一份差事分一杯羹。 一刻钟后,首先站出来的果然还是工部,周尚书言道:“圣上,关于银币一事,微臣有话要禀。” 今日还是免不了一番驳论。 “准。” 周尚书一番看透了宝泉局的“诡计”的神态,言道:“此几枚银币美则美矣,却有专寻工匠精雕细琢之嫌,只为在早朝上出个风头,如此风气不可长也。”污蔑这几枚银币是特意雕琢给皇帝看的,言下之意是,宝泉局恐怕没有本事批量铸造或是锻造这样的银币。 周尚书又言道:“样币精美有何用?翻砂铸造后只怕还原不了其十之一二,届时岂不是叫朝廷空欢喜一场,还要蒙受白银损耗。若是安排匠人们一枚枚去雕琢,又要损耗多少人力,效率何其之低,只怕造福百姓不成,反倒加重徭役,民生哀嚎……古有何不食肉糜,今有雕币逐功绩,张尚书、裴给事中,铸造钱币可不是玩花样,也不是雕琢一枚两枚而已。” 最后这几句话说得尤为有底气,仿佛酝酿已久,终于有机会说出口。 仿佛一通话说得还不够,周尚书又临场添了几句,道:“隔行如隔山,工部宝源局铸造钱币多年,通晓诸多铸造手法优劣,而宝泉局设立不过月余,不得不叫人生疑。微臣恳请圣上三思,为稳妥起见,此事由工部宝源局负责为好。”又劝张令义道,“张尚书趁着圣上仁慈,及早认错为妙,若是后续银币粗制滥造,伤了国本,这可是大罪过。” 工部已经失了一个太仓州造船厂,这一回无论如何都不能错失铸币权。 有不少官员不懂铸币之道,听工部这么一说,也跟着有了几分怀疑。毕竟这么精美的银币,若说可以大批量铸造,确实不易让人相信。 工部来势汹汹,杨大人都不禁替女婿心生几分担忧。 却见廷前的张令义和裴少淮没有一丝紧张,反倒开始谦让起来。 “这事……张尚书来解释罢。” “还是裴给事中来罢。”张令义道,“六部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裴少淮只得上前半步,道:“禀圣上,微臣有物件要呈堂,以示众人。” “准。” 只见两个小官吃力抬着一个木箱,置于廷前,裴少淮动作利索,直接打开木箱——银光流离,钱币堆如小山。无需走近仔细端详,远远便能看到银币的质地,与托盘上的样币如出一辙。 裴少淮解释道:“此套银币为样币,朝廷未下旨前,臣等不敢擅自大量造制。此箱中装的,正是这两日造制的数百枚银币,请圣上过目,也请周尚书过目。” 不敢大量造制,所以只做了“区区”数百枚。 周尚书一张老脸通红,两手收进袖中,毕竟是上朝多年的老狐狸的,总不至于手足无措,听了皇帝几句不痛不痒的责怪后,讪讪退下了。 退下了一个尚书,后边还有许多前赴后继的官员顶上。 工科新上任的左给事中一上来便从箱中“顺走”了一枚一两的银币,走到廷前,举着银币说道:“白银质地轻软,最易磨损,宝泉局把钱币做得如此扁……” 他边用两手去掰银币,边说道:“只要这么轻轻一掰……这么轻轻一掰……呃,这么用力一掰。”只见这位瘦弱的都给事中渐渐使尽全力,也没能掰弯银币。 给事中讪讪笑笑,灵机一动,改口道:“百姓们这么用力一掰,就会发现这些银币确实都是货真价实的好银币,价值斐然,微臣赞成宝泉局负责制造银币。” 同属一科,他退下路过裴少淮身旁时,还夸了裴少淮一句。 裴少淮的目光复杂。 制造技艺、银币质地没有问题了,又有人开始拿银币背面图案做文章,言道:“朝廷发行之物,普天通用,意义非凡,宝泉局岂可独断专行,擅自定下银币纹案?依老臣之见,此事理应遵循祖制,祷告天地先皇,再循循设计。” 话一出,裴少淮心间不免一凛,是他疏忽了。 而张令义不急不躁,应道:“眼下只是呈样币而已,刘大人何须急着给人定罪名?” 皇帝再次拿起银币端详,开口道:“朕倒觉得这些图案都十分合适,饶有寓意。百姓丰收,大好山河,皇城庄严,刘爱卿觉得何处不合适,朕让宝泉局再改再呈就是,此等小事无需再在殿上商议了。” 这摆明了是要拉偏架呀。 楼阁老站出来提醒皇帝,道:“请圣上公允听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总归在皇帝看来不是什么大事,此事便不了了之。 正如张令义所言,此币为样币而已,可以再改。 宝泉局造币有功,皇帝欲论功行赏,张令义却禀道:“陛下,凡事总要事情做完,才好论功行赏,眼下宝泉

相关推荐: 开局成了二姐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NTR场合_御宅屋   树深时见鹿   神秘复苏:鬼戏   深宵(1V1 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将军在上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