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的义举, 又因着那位救下了不知多少百姓的卫大人是这家酒肆大掌柜的女婿, 如今的状元楼可谓是享誉盛京,生意昌隆。 才刚盘下两间新的铺子, 杨蕙娘便又将目光放在了长泰街、长安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商街。 酒肆的生意眼下蒸蒸日上, 姜黎自然是不得闲。 先前白灾肆虐,多了好多流离失所的苦命女子。 姜黎同杨蕙娘商量过后, 便将这些女子招入了状元楼,做酿酒娘子。 眼下状元楼的酒根本不愁卖,杨蕙娘又起了开连锁分铺的主意, 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这样的举措自然又得了不少盛京百姓的称赞, 连都察院那群嘴毒的监察御史都不吝赐赞地夸了两句。 如今的都察院依旧是鲁伸、柏烛掌管。 霍珏虽不在都察院任职, 可这两位年岁已然不小的都御史仍旧拿他当做自己人看待。 当初肃和帝将他提拔到翰林院, 两位都御史自是不舍的, 但他们在知晓霍珏的身份后, 再是不舍也放了人。 霍珏在都察院的最后一日,鲁伸率先将他惯用的一支狼毫放在霍珏的桌案上, 温声道: “我们都察院的传统,每位御史离任之时, 若他做到了不畏强权、为民请命,那他卸任之际, 都察院的所有御史会将最常用的一支笔赠与他。感谢他, 用手中之笔, 为百姓为苍生谋福谋公道。” 鲁都御史轻轻抚着花白的胡子,望着霍珏笑吟吟道:“霍大人,不,该叫卫大人!卫大人虽在都察院只做了一年御史,却敢为天下先,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本官这支笔,赠与大人!还望卫大人勿忘初心,时刻谨记为官者之使命。” 他话落,便缓缓退了一步。 柏烛笑着上前,放下一支用得半秃的笔,道:“从前卫太傅卸印归去,百姓、仕子、朝官摘帽立于长安街相送。那一日,本官也去了。今日本官送上一笔,唯愿卫大人秉承先祖之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支又一支半旧的写过无数呈文的笔放上了桌案。 便是连宗奎都放上了一笔,笑着道:“状元郎,我宗奎自愧不如你,输得服气!” 细密的光被窗纱筛出丝丝缕缕的光线,落在那一摞笔之上。 这一群嘴上不饶人,笔下更加不饶人的言官,在今日,赠与的何止是一支笔。 上一世,霍珏对都察院的诸多传统略有耳闻,对卸任赠笔之事亦是知晓一二。 底下有知晓他与都察院恩怨的谄媚者,曾在他面前嘲笑都察院的传统,说那样的烂笔头有何好赠的,真真是一群穷酸儒。 霍珏听见那样的嘲弄,只是淡淡地望了那些人一眼,未置一语。 那些左右逢迎、趋炎附势之人,自是不懂那些烂笔头代表的是什么。 文人为官,没有笔如何为官? 那些烂笔头代表的是学识、是信念、是为官者的责任。 那时都察院的笔头正对权焰滔天的霍督公,以笔锋做利刃,欲夺他命。 今日,这些昔日欲置他于死地的笔锋再不是利刃,而是赞誉与期盼。 霍珏心口微微一震。 当初他舍翰林而入都察,不过是想着借着这些人的笔锋实现他的目的。 却不曾想,在都察院的最后一日,这些共事一年的上峰同僚竟然以笔相赠。 年轻的郎君敛下眸中的千万思绪,郑重抬手,正了正头顶的乌纱帽,弯腰作揖,正声道:“卫瑾,定不负诸位大人所托!” 夜里姜黎好奇地望着霍珏带回来的那一摞笔,委实是惊讶至极。 那些笔都旧到不能用了,他带回来作甚? “霍珏,你怎地带这么多用不了的笔回来?”姜黎解开束笔的红丝绸,拎起一支笔看了又看,“你可是缺笔墨了?我明儿差人去文松院给你买,你需要多少我便给你买多少回来。” 文松院是盛京卖笔墨纸砚最好的书肆了。 她如今挣的银子比他的俸禄还多,区区几支笔几摞纸,她从指缝里漏点儿银子就能给他买回来。 霍珏闻言便是一笑。 他这位小娘子说话愈来愈财大气粗了。 “这不是我的笔,是都察院的上峰同僚赠的笔。”霍珏接过她手上的那支狼毫,“这是鲁都御史的赠笔,是他入都察院第四年所用,他用这支笔一共写下了三十九份呈文。” 姜黎怔怔地望着那支狼毫,
相关推荐:
【快穿】当男配掰弯男主
金主软萌可妻gl
霸总她死活不和我离婚
秘闻
绝对占有 NP
章华终宴所(骨科,np)
末世女配求生存[穿书]
我只会蹭热度啊!
逃玉奴
弥勒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