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然,作为在高原上待了二十余年的黄策,非常看不起那些连高原反应都扛不住,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机关干部。 虽说高原反应这种东西,跟体质有关系,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之间的症状强弱,也尽不相同。 但只要平日里锻炼有素,以一个正常军人的身体素质,就算会感到不适,也绝对不至于窝进医务室里咔咔吸氧,连门都出不去的地步! 而以往的检查团,表现差不多就是这样。 只要有一个干部身体不适,检查团就得留在旅部,最终草草收尾。 迎检,这两个字对于高原上的基层单位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凭借以往的经验,黄策敢笃定,这回的检查团,或者说是落实改革的蹲点小组,肯定和之前的那些干部一样! 绣花枕头一个,中看不中用! 黄策还真就不信了,难不成他们还能把五十四旅麾下所有的基层单位,都走上一遍? 绝不可能! 第四百九十章 黄哈哈!不按套路出牌的叶科长! “老李,你就放心吧!” “诶,你说说,咱们这装备啥时候能到位?” “哈哈!老子终于不用过苦日子啦!” 说到这,黄策乐呵呵端起茶壶,给自己倒满,打算“小酌一杯”茶水。 见此情景,李薄威翻了个白眼,一把夺过黄策手里的茶杯,“咕咚咕咚”的自己灌下肚,没好气的说道。 “笑!就知道笑!” “军长给你起了一个‘黄哈哈’的外号!” “真是没白叫!” “我说黄哈哈,你能不能脑子里装点事啊?” “这回的干部,跟以往的检查团能一样吗?” “人家是JW改编办的干部,是普通的机关干部能比的吗?” 一听李薄威提起了自己的“外号”,黄策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正准备还嘴,就被李薄威给噎回去了! “行了,赶紧,发通知!” “告诉所有基层单位,从现在起做好迎检工作!” “要是蹲点组不来旅部,直接奔着边防哨位去。” “我看你懵不懵逼!” 此言一出,性格豪爽的黄策,这才反应过来李薄威的话不无道理,赶紧亡羊补牢道。 “对对对,老李,还得是你啊!” “要是没有你啊,我这个旅长啊,估计早被人撸下去了!” “呵呵。” 闻言,李薄威翻了个白眼,露出了非常嫌弃的表情,但嘴上还是不忘对着黄策说道。 “行了,先这样。” “对了,装备的事你上点心!” “别特么蹲点组来了,你还得让我一个政工干部过去‘哭天抹泪’的卖惨!” 什么话! 真是! 悄悄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自己的老搭档,黄策脸上却是露出了极其殷勤的笑容,保证道。 “嗨哟,老李,我啥人你还不知道啊?” “放心,蹲点组来了,要是不给咱们把装备落实到位,那他们就别想走!” “看我留不留他就完事了!” 李薄威:“……” 老子怎么摊上你这么个莽夫? …… 与此同时,刚刚接下任务的叶科长,前脚才离开张仁军的办公室,后脚就被给自己带路的“小上尉”领着,熟悉工作。 “叶科长,给。” “这是编制情况,这是配置装备情况。” “还有这个,是装备掌握标准。” “这个数据你得熟悉一下,到时候改革结束,咱们得组织一场考核,算是‘验收。’” “要是成绩不合格,咱们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完成。” 闻言,叶科长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的太过诧异。 别觉得配发装备,再熟悉装备,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很长的事。 像是这种全面换装,并且还都是新式武器的相应情况。 部队里,有着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 三个月,必须熟练掌握装备,熟悉装备性能,情况,在不需要返厂大修的前提下,能够对武器装备,完成相关的维修和部件更换工作。 半年之内,必须能够熟练应用装备,初步形成战斗力。 到了这个阶段,当事单位就属于是随时都可以拉出去执行任务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件事很难,比方说在地方上,不少“教练杀手”,考个驾照能气死好几茬教练,考了三四年都没过去。 对于这种人,一般都是劝TA这辈子就别琢磨开车的事了,要么请个司机,要么整个自行车蹬蹬也挺好。 可部队里,就没有这种说法了。 同样是学开车,在驾驶员培训的时候,要是接受培训的人员学不明白,猜猜教员会怎么做? 倒车入库不熟练? 五公里预备! U形弯老压线? 还是特么五公里预备! 像是开坦克,开步战车,也是同理。 要不怎么说五公里是部队的“神器”呢。 在包治百病的同时,还能提高训练效率!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对于这份任务,叶科长并没有太多担心。 他的注意力,或者说是关注的重点,反而放在了另一件事上。 没错,就是重型合成旅的详细编制情况。 要知道,叶科长对这件事可惦记好久了! 随手拿起文件,看了几眼。 叶科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暗道果然如此! 从这一刻开始,装甲连队的“十车制”,在合成化部队中,将会彻底淘汰! 包括指挥坦克在内,一个连队将会改为列装十四辆坦克,也就是所谓的“十四车制!”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原本的“三车排”,也会扩充到“四车排!” 顺便一提,原本炎国实行的“十车制”,是苏式军制。 而这个新实行的“十四车制”,是哪个国家的制度,想必哪怕不知道的人,也能猜出来个一二。 没错,就是鹰酱! 真·殊途同归! 当然,要是非说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也没什么大问题。 而当今世界上,可谓是军事能力前“三”的两个大国。 在装甲部队的编制上,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样的制度。 “十四车制”的好处,优点,显而易见。 就拿最基本的实战作战来说。 在以往的训练,或者是演习当中。 每个“三车排”,可以理解为一个装甲作战小组,用于遂行各类任务。 但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传统陆军的战场感知能力与协同作战能力,正在与日俱增。 很多时候,只需两辆坦克,相互配合,就能够完美的执行任务。 可这样一来,“落单”的那辆坦克就显得非常尴尬,有一种“你们怎么不带我玩”的奇怪感觉…… 可能会有人说,不是“十车制”吗?两两配对不就完了吗? 且不说分属两个不同排级单位的装甲人员,能不能默契配合,进行作战。 人家“十车制”里面,是包括有一辆指挥坦克或者是指挥车的! 让他跟着落单的装甲车辆去配合? 谁特么指挥啊? 因此,传统的十车制,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兵力浪费”的情况。 而“十四车制”的“四车排”,就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辆装甲车辆既可以协同作战,又可以分散成两个装甲小队,执行不同的任务。 战场的灵活性,机动性,猛增一大截! 并且“十四车制”,也能确保大规模的装甲会战中,自家的装甲部队不会吃亏,指挥系统不会轻易瘫痪。 可以说,“十四车制”,就是炎国陆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而叶科长之所以期待了“十四车制”这么久,原因也很简单。 哪个陆军军官,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坦克多一点啊? 编制没变,还是旅级单位! 但偏偏坦克就是多了! 颇有种“蒙声发大财”的味道,“加量不加价”了属于是…… 又随手翻阅了一下其他的文件。 对于本次在五十四旅,落实合成化改革的相关工作,叶科长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开口道。 “同志,我的小组有几个人?都是谁?” 此言一出,小上尉耐心的听着叶科长把话说完,这才开口解释道。 “叶科长,我叫朱贲钧,您叫我小朱就好。” “咱们小组包括我在内,一共四个人。” “还有两位正在忙别的事,需要我把他们两个叫过来吗?” 哟呵? 朱贲钧对于小组成员,以及人员情况的介绍,就在叶科长的意料之中。 一名组长,三名组员,算是标准的蹲点小组配置。 可朱贲钧的这个自报家门,却是令叶科长颇感兴趣! 为了避免闹出误会,叶科长又仔细的询问了下。 “小朱。” “你的名字,是不是虎贲的贲,金字旁的钧?” 见叶科长主动问起了这一茬,朱贲钧微微一笑,仿佛想起了什么,这才用很是骄傲的语气开口道。 “对,科长,不,组长,您说的没错。” 一听这话,叶科长在心里顿时肃然起敬! 这姓氏,这字辈,这带有五行偏旁的尾字。 这不妥妥的名门之后吗? 对于明朝这个朝代,叶科长有着很深的好感,连带着对朱贲钧的态度也和缓了许多。 “小朱,那你麻烦你把另外两个组员叫过来。” “咱们四个开个碰头会,定一下什么时候出发。” 在和张仁军告别之前,叶科长确认了一下自己本次活动的“自主性。” 从这一刻开始,张仁军算是就成了“撒手掌柜。” 叶科长啥时候出发,采取什么交通方式,去往高原,完全由叶科长自己决定。 这也正遂了叶科长的心意。 像他这种雷厉风行的人,就喜欢这种张仁军善于“放权”的领导。 主打的就是一个能够“肆意妄为”……啊不是!发挥咱们叶科长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叶科长准备不加拖延,早去早回! 在一场简单的碰头会之后,叶科长的小组当场原地下班,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奔赴高原! 等到叶科长回到自己的“小窝”后,直接给秦婉茹打去了电话。 说了点情侣之间都会诉说的“悄悄话”后,叶科长语气瞬间正经,对着秦婉茹开口道。 “媳妇,我打算这趟从高原回来,就安排咱们两家见一面。” “争取今年年底之前,咱们就办完婚礼,领证成为合法夫妻!” 一听这话,已经回到七所的秦婉茹,神色马上变得紧张起来,左右张望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都依你。” 正式将自己和秦婉茹的“大事”定下来。 叶科长的心里,燃起了无限斗志! 去高原,干工作,干神兽! 回来之后娶媳妇! 恍惚间,叶科长仿佛看到了“人生赢家”这四个大字,正在朝着自己缓缓招手! 次日一早,身着便装,叶科长站在机场门口,大手一挥,斩钉截铁的命令道。 “出发!” “是!” 话音刚落,在叶科长的带领下,包括朱贲钧在内,临时归属于叶科长的三名组员,大步朝着机场走去! 没错! 叶科长打算从燕京坐飞机,直接杀到高原! 啥? 坐飞机的高原反应不是更剧烈一些吗? 为啥不选择全程供氧的Z9831次列车,慢慢适应嘞? 开什么玩笑? 叶科长能在乎这个? 军人,就应该选择飞机这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但叶科长很明显没考虑朱贲钧等人的身体素质…… 三个组员,有一个算一个,全特么是军校刚毕业的干部,直接就被薅到机关里来了! 叶科长那“活牲口”一样的身体素质,又岂能是他们三个能够比得了的? 没有任何意外。 晕机+高原反应直接来袭,折磨的朱贲钧三人痛不欲生! 四个半小时的时间,从燕京直接干到日光城。 从海拔四十多米,直接干到近四千米! 想想就知道有多遭罪! 光是在飞机上,朱贲钧就特么吐了三次! 见此情景,叶科长非但没有安慰。 反而在收拾“残局”的空乘人员走后,有些嫌弃的开口道。 “小朱,不是我说。” “咱们虽然是机关人员,但这个身体素质,也得多加强啊!” “这可是咱们军人的本钱啊!” “正好,趁着这半年没啥事,你们三个跟我好好练练体能。” “包管你们逢考必过,以后再也不用为了体测发愁!” 一听这话,朱贲钧居然还有闲心,感谢叶科长的“好意?” “咳……咳咳……” “谢谢组长……” “我一定好好锻炼……” 很明显,朱贲钧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什么! “不用谢!小事!” 紧接着,叶科长又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晕机药,递了过去。 “现在肚子里没东西了吧?” “吃上吧,能舒服一点。” 朱贲钧三人:“……” 您还挺“贴心”呗? 而另一边,为了表示诚意,收到消息的黄策,亲自带着驾驶员,前来接机。 没错,这是李薄威的建议。 指望咱们“黄哈哈”开窍? 那不现实! 不过黄策人虽然到了,但心里还是极其不情愿的。 什么档次? 还得老子堂堂一个旅长亲自来接? 在看到朱贲钧三人,吐得东倒西歪,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 黄策心里的不屑之意,就更浓了。 俺就说了,政委还是多虑了! 瞅瞅这蹲点小组,各个都是“小爬菜!” 这还没出机场呢,就站都站不稳了。 这要是到了海拔更高的旅部,这群机关干部还不得原地昏过去啊? 正当黄策,在心中充满“恶意”的畅想着,打算看朱贲钧等人的笑话时。 一脸平静,呼吸正常的叶科长,缓缓走到了黄策的身前,主动伸出了手。 “黄旅长?久违了!” “我是咱们旅落实本次改革的带队组长。” “您叫我叶组长就好。” 哟呵? 原来还有一个能“喘气”的呢? 想到这,黄策打量了叶科长几眼。 看着叶科长充满平静的脸庞,以及蕴含着强悍爆发力的身材。 黄策瞬间收起了自己的轻视之心,赶忙握住了叶科长伸过来的手,很是客气的开口道。 “叶组长,辛苦了。” “先上车,咱们先去旅部,一边吃饭一边说!” 黄策这人就是这样,爱憎分明,一身侠气。 为炎国镇守西北边陲多年的他,有着一套独特的看人标准。 对于像是朱贲钧等人的“小趴菜。” 黄策连多看两眼他们的心思都欠奉,只想把他们赶紧打发走人。 可对于叶组长,黄策在他身上,“嗅”到了一股“同类”的味道。 或者说是两个合格军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当然,也有叶科长前几天,刚刚上过电视的缘故。 对于叶科长这张脸,黄策简直是再熟悉不过了! 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本次蹲点小组的带队组长,居然会是最近风头正盛的叶科长! 人的名,树的影。 哪怕叶科长没有现在镇定自若的表现,黄策也绝对不敢怠慢叶科长! 他是莽,是直肠子不假! 但人家黄策不傻! 什么人要重视,什么人不必当回事,黄策还是心里有杆秤的! 不过出乎他的意料。 握手结束后,叶科长却是拒绝了他的“盛情相邀”,而是提出了一个黄策想都没有想过的安排。 “不了,黄团长。” “先去基层单位看看吧。” 一听这话,黄策还以为叶科长打算逞强,又或者是惯例的“作秀”,刚刚才升起来的好感,瞬间荡然无存。 “哦?” “叶组长打算去哪个基层单位?” “咱们五十四旅的情况,你也知道。” “有几个单位,驻扎的相当偏远。” “叶组长是准备……” 还不等黄策说完,一脸平静的叶科长,就开口打断道。 “没关系,我们的时间很多。” “偏远,没关系。” “我们一个一个走过去。” “黄旅长,有什么问题吗?” 此言一出,黄策当场就愣住了! 视察所有基层单位? 距离上一次,黄策本人实现这个“壮举”,还是在三年前! 就这,都把在高原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策,折腾了个够呛! 像是扎堆聚集的装甲部队,还好说,去一趟不算太困难。 可有些性质特殊的独立驻防部队,甚至是靠近边陲的快速支援部队,可不是那么好视察的! 想到这,黄策目光炯炯的看着叶科长,突出了四个落地有声的大字! “乐意奉陪!” 这一刻,黄策的心中有一股预感。 眼前初次见面的叶科长,在这半年的时间内。 绝对能给他留下独特,甚至是铭记终生的一段回忆! 第四百九十一章 四国交界之地,兴都库什刀! 作为高原上唯一的机械化快反部队。 五十四旅的任务非常艰巨。 和神兽接壤,南北延伸近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给予了五十四旅莫大的压力。 尤其是东,中,西,三部的争议地区,更是常年保持备战化状态。 一旦有人敢于越过边境,试探炎国的底线,当地的边防官兵就会迅速做出回应。 而作为重装部队的五十四旅,也必须做好随时支援的准备。 因此,不同于常规机械化部队,“扎堆”聚集的扎营方式。 比如猛虎团,一整个团,都在一个大院里,平日里同吃同睡,朝夕相处,一起训练。 而五十四旅的绝大部分连,营级单位,都是沿着边境哨所,分段驻扎,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为产生突发情况的地域,提供支援。 也就黄策的旅部,麾下人数会稍微密集一点,但也只有两个营的机动兵力罢了。 剩下的部队,分散在高原的各个地域。 想要全部视察一遍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今,叶科长提出如此豪言,黄策当场就来了兴致。 此时的黄策,已经忘记了出发前李薄威的叮嘱,只想看看叶科长到底能不能实现自己的豪言,是不是在装样子! “黄旅长,走吧。” 话音落下,叶科长率先朝着车上走去。 对于黄策眼神当中跃跃欲试的“挑战”之意,叶科长当然有所体会。 不过叶科长懒得和黄策多说什么,又或者是强调什么。 在叶科长看来,行动大于一切! 咱们事上见! 伴随着叶科长的动作,前来接机的黄策和自己的通讯员对视一眼,眼神交汇的瞬间达成了共识,一齐朝着车上走去。 既然“声名在外”的叶科长,想要先视察一下“基层”情况,以便于更好的展开改革工作。 作为“地头蛇”的黄策二人,必须奉陪到底! 只不过他们两个,还没有注意到。 不知不觉间,这场会面的主导者,已经变成了叶科长这条“过江猛龙!” 至于“划水”的朱贲钧等人,还特么在那为了高原反应要死要活的呢…… 见叶科长和黄策,马上就要把他们三个给“丢下”了。 黄策三人只好强打起精神,快步朝着叶科长的方向追赶而去。 无论如何,在叶科长这个领导,还在坚持工作以前。 他们三个哪怕再不舒服,都得“舍命陪君子”,跟叶科长“战斗”到最后! 不过和另外两人的想法不同,朱贲钧还有一层想法,或者是坚持到底的动力。 他不能给自己自己的姓氏丢人,更不能给自己爷爷丢人! 为了这个目标,朱贲钧哪怕再难受,都得坚持到底! 引擎发动,声浪轰鸣。 和黄策同坐一车的叶科长,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怔怔出神。 平心而论,抛开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极其不便的交通情况不谈。 高原能被那么多人,宁可扛着极其难捱的高原反应,都要前仆后继的来到这里,不是没有原因的。 光是那蔚蓝如湖面一般的澄澈天空,就足以让人感觉不虚此行。 站在这样的天空下,看着那仿佛伸手就能够到的天空,欣赏这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色! 无疑是对当事人,从心灵到肉体的一次“洗涤。” 但对于常年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以及保卫着他们的部队来说。 这样的景色,已经失去令他们流连忘返的吸引力。 他们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最大的念头,早就放在了该如何在高原上,更好的生活下去。 尤其是当地的部队,相较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百姓。 高原恶劣的生活环境,对于在其他城市,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更大,更难克服的“障碍!” 曾经,在网络上,有过那么一种“笑谈。” 那就是西部战区的官兵,平均工资位于全军之首,能和工资最高的海军“分庭抗礼。” 如果要是那种常年不出海,没有出海补助的海军部队,更是根本比不过驻扎在高原上的部队! 比如,五十四旅! 因为驻扎在高原上的他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拿着“高原补助!” 众所周知,义务兵没有工资,有的仅仅是津贴,用于保障最低的生活所需。 但该有的补助,义务兵同样不会少。 在来之前,叶科长全面了解了一下五十四旅的情况,其中就包括薪资待遇。 讲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 像是五十四旅,又或者是其他高原上的边防部队,里面的新兵。 光凭借着各类补助,这些义务兵一个月的“津贴”,就能超过平原地区部队士官的工资! 至于退伍后的一次性安置金,那就更多了! 不说士官,光是二年兵退伍之后,就能根据户籍所在地不同的政策,拿到二十万起步,上至五十万的一次性安置费用! 注意,这仅仅是纯安置金,并且都是现金。 如果再算上这两年的工资,当事人只要不挥霍的话,攒下个十万块就是轻轻松松的一件事。 要知道,部队可是包吃包住的。 在部队,尤其是高原部队,花钱都是一件难事。 一五年前后,三十万左右的现金流。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能改变人生的一笔钱。 再加上一系列退伍后的优待政策。 可以说,当兵不一定能给自己人生,起到什么辅助作用。 但是去高原当兵,一定能让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之路,走的更为顺畅! 要不怎么会说,在高原当兵,就是普通人家孩子的一次“开挂”,改变人生的机会呢? 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就是这么优越的条件,可以说只要来了这里,就再也不需要为了钱而发愁的完善保障。 身为高原绝对主力部队的五十四旅,依旧会出现“招不满”兵的情况…… 并且还不是个例,隔三差五就得来一次,甚至有些时候会连着来。 足可见高原环境,对于普通人“劝退”程度。 在高原当兵,进入新兵营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学着整理内务,又或者展开训练。 而是要学会“吸氧”,保证在高原的恶劣环境,能够维持正常行动! 要不然特么跟朱贲钧几个似的,站都站不稳,还怎么训练,怎么保家卫国? 可以说,任何一个在高原服役期满,退伍归来的战士,哪怕仅仅是待了两年,或者是再早一点的三年的义务兵。 都是值得让人尊敬的“老兵。” 抱着这种念头,叶科长终于收回视线,开始满心期待着自己即将抵达的部队。 恶劣的环境中会诞生顽强的意志,伟大的精神,和一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集体。 对于马上就要资格,成为“班子”成员的叶科长来说。 这样的集体,这样的部队,无疑是他最渴望执掌的部队! 这就叫军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强军,必有强将! 终于,伴随着周围人烟渐渐稀少的景色。 叶科长抵达了自己此行的第一站。 高原的中部边境线,四国交汇之地。 驻扎着五十四旅一支独立在外的营级装甲部队。 往西,是被大片大片雪山,无人区环绕,被人称为“死亡雪线”的边境交界地带。 相较于更难翻阅的“世界屋脊”,这里大片大片的平原地带,成为了众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首选地带。 这里的边防部队,一个连,往往要负责上百公里,甚至是几百公里的边境线。 很多时候,从天亮走到天亮,都不见得能巡视完自己的辖区。 当然,这也和负责这片地域的边防部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为“主席的子弟兵”的“老五团”,相对较小的规模有关系。 可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在高原征兵,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不是说当事人想要来当兵,就可以过来当兵的。 如果一定要评选出炎国每年“退兵”频率最高的部队。 那么高原上的五十四旅,还有“边防老五团”,一定能“榜上有名。” 要是身体素质实在不行,受不了在高原上长时间的生活,训练。 当事人一定会被“退”回地方,或者是在其他部队,重新安排入伍服役。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在部队里有一句老话。 那就是每一条规定的背后,不管看起来有多么离谱,多么严苛。 其背后,一定有着“血淋淋”,甚至是生命的教训。 高原反应,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对于高原难受表现的总结,更是对生命赤裸裸的威胁! 要知道,高原反应,是能够导致猝死的! 绝对不可能因为缺人,就从地方上随意征兵。 那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但对于留在高原上的部队来说,这就意味着更为艰巨的任务! 而且很多时候,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兵力稀少的边防部队,很有可能做不出什么像样的反应。 这种时候,就要轮到担任快反部队的五十四旅出场了。 像是驻扎在此地的营级部队,身上肩负的就是这个任务。 而离边境线更近的边防部队,要做的就是给五十四旅的到达,争取时间! 甚至是用生命争取,也在所不惜! 别觉得这是一句“大而空”的口号。 任何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对高原战士的侮辱! 常年实弹上膛,巡逻时无需枪弹分离。 这两句话,足以说明高原战士,所要面对的危险! 而驻地往南,就是传说中的四国交界之地,情况更为复杂。 枪不离手,睡不解衣。 就是对于这里的边防战士,日常生活最完美,最真实的写照。 而距离他们稍远的五十四旅官兵,虽然情况稍好一些,但也是常年保持三级战备,甚至是以上的状态。 只需一声令下,该营官兵马上就能开拔。 下车后,看着坐落在茫茫雪山中,天地之间唯一稍有“人气”的驻地。 叶科长的心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话。 飞鸟不落,寸草不生! 什么“兔子都不拉屎”之类的俚语,用来形容这里的环境,都有些稍显不如! 不对,是不太恰当! 这他吗的连根草都没有,上哪里来的兔子? 但营地之所以会坐落在这里,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来,是因为这里的地势险要,不管什么地界发生情况,五十四旅都能够及时进行支援。 二来,则是因为“平原”,尤其是大平原这个东西,还得是适合部队驻扎的平原地域,对于高原这种多山地带实在是太难找了。 “叶组长,还算适应吗?” “这里的海拔比‘日光城’高了近一千米,会有点不舒服也是正常的。” “要是坚持不住,咱们可以进去休息一下,驻地里面都有吸氧室,情况能缓解不少。” “高原反应可不是开玩笑的,不舒服咱们就别硬撑。” 听着黄策这半是关心,半是试探的言语。 叶科长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便大步朝着营区内走去。 而门口的哨兵,虽然不认识咱们远道而来的叶科长,但是黄策的专车,他们还是识得的。 见黄策专车停在门口,领班员老早就通过对讲机,给值班室报了个信。 还不等叶科长走到门口,这个营级单位的主官就“乌泱泱”的涌了过来,站在门口的不远处,似乎有些纠结该不该过来迎接叶科长。 见状,叶科长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黄策,见他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便上前一步,正打算说点什么,就被营区内传出的阵阵“喊杀”之声,打断了思绪。 没错,就是真实的喊杀声! “杀!” “哈!” 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强弱,和这支部队的声势,不无关系。 光是听着这威势几可撼天的喊杀声,叶科长就敢笃定。 眼前的部队,一定是一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 同时,叶科长也非常好奇。 这样的一支部队,到底是在训练什么科目,才会需要配合上如此惊人的喊杀声! 想到这,叶科长直接把众多过来迎接的主官,扔在了原地,转身大步朝着训练场的方向走去。 众主官见状,愣在原地面面相觑,有点错愕于叶科长的不按套路出牌。 但看着自家旅长已经跟上了叶科长的步伐,各位主官也只好跟上。 随着叶科长距离训练场,越来越近。 耳边充斥着的喊杀之声,也愈发逼人! 在一个拐角过后,叶科长看见了他从军以来,几乎可以称之为最为震撼的一幕! 不远处,一整个营的官兵,手持一柄焊接在铁管上,似刀非刀,似枪非枪的奇怪兵刃,正在进行操练! 或挑或戳,或抡或砸! 寒光闪烁间,刀片上下翻飞,使得场上的气氛愈发凌冽! 最令叶科长为之侧目的,当属这些战士的眼神! 长“刀”在手,每个战士的眼前,仿佛都有一个敌人。 他们要做的,就是讲这些敌人,一一击败!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战士们给人带来的感觉,甚至比他们手中的刀还要锋利! 平心而论,从军多年,叶科长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部队! 冷兵器这种东西,虽然局限性很大。 但对于手持着他们的军人,在气质与声势上的加成,绝非是热武器可以比较的! 叶科长的到来,并没有使这群战士,停下训练的步伐。 而叶科长,也不想错过这极其难得一幕。 正站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这群“可爱”的高原战士训练,眼神当中充满了崇敬与向往。 见此情景,黄策在心里哈哈大笑,得意的不得了! 小样! 就不信镇不住你! 其实临近归属于五十四旅的单位,还有好几个。 黄策之所以带叶科长,先来这里。 就因为这个单位的战士,由于处于四国交界的敏感地域,需要训练“特殊”的科目! 没错,就是大刀操! 黄策相信,相较于传统的热武器,重装备操练。 眼前这极其难得,同时也更危险的大范围冷兵器训练,绝对能让叶科长这条“过江龙”,为之震惊! 甚至黄策在心里都想好了。 要是“大刀操”镇不住叶科长。 那么下一站,他就要带着叶科长去见见传说中,炎国极其稀少的骑兵部队! 对,就是骑着大马的那种! 背挎95,腰系马刀,手持缰绳! 振臂一驱,就是马蹄奔腾的壮观场面! 但就从叶科长现在的表现来看,黄策已经可以省去这层担心了! 光是眼前寒光凛凛的“大刀操”,就已经足够让叶科长,为之震撼不已! 想到这,黄策终于上前一步,对着叶科长用有些炫耀的语气开口道。 “叶组长,这样的科目没见过吧?” 一听这话,叶科长的眼神不动,依旧注视着面前这极其难得一见的场面。 嘴上却是对着黄策,颇为由衷的赞叹道。 “确实没见过。” “黄旅长,能不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 “战士们手里拿的兵器,该怎么称呼?” 闻言,黄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有些奇怪的笑容。 ‘叶组长,懂狮子语吗?’ 狮子语? 见叶科长的表情有些错愕,黄策这才不急不忙的开口道。 “咱们的这把刀,叫做兴都库什刀。” 说完,黄策还悄悄凑到叶科长耳边,向他解释了“兴都库什”这四个字,在狮子语当中的含义。 在听到黄策的“翻译”后。 叶科长的表情瞬间变的极其兴奋,夸赞之语脱口而出! “好名字!” 兴都库什刀? 形象,实在是太形象了! 名字好,寓意更好! 第四百九十二章 亮出关刃!叶科长又涨辈分了? 见叶科长因为“兴都库什刀”的名字,露出了如此作态。 驻守高原大半辈子的黄策,突然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因为叶科长的表现,告诉了黄策。 他和叶科长,是一路人。 作为一个主力旅的旅长,黄策非常纯粹。 纯粹到他的眼中,只有炎国的国防安全! 为了这个目标,黄策几乎完全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每年只有一个月,能和自己爱人以及孩子团圆。 为了高原的边防事业,黄策甚至连自己先后离世的父母,最后一面,都没能看上,只能跪倒在茔茔坟冢前,无声痛哭。 可回过头,黄策还是擦干眼泪,默默回到高原,用最锐利的眼神,审视着一切敢于跨越“雷池”的宵小之辈。 尽管叶科长现在,还没有完成自己立下的“豪言壮语。” 但在黄策看来,作为一个机关干部,能认可“兴都库什刀”名字当中的含义,而且觉得并无不妥之处。 这就够了。 高原上的战士,最喜欢的就是叶科长这样的干部! 不过话虽如此,黄策觉得,该解释的还是要跟叶科长解释一下的。 “叶组长,兴都库什刀的名字,只是我们旅和周围一些部队,在私下的叫法。” “您可别在明面上到处乱说,这个……你懂的吧?” 闻言,叶科长立刻露出了会意的表情,朝黄策笑着点了点头。 “放心吧,黄旅长,我都懂。” 见黄策还特意跟自己提了一嘴这事,叶科长猜出了黄策心中的顾虑,斟酌片刻,便又顺着黄策的话茬补充道。 “黄旅长,你应该知道,我之前是蓝军旅的营长。” “再之前,我一直都是112师的干部。” “实不相瞒,我在机关待不了太久,锻炼几年就得回基层。” “您不必把我当成机关干部。” “我和你,以及这群正在训练的可爱战士一样,都是为了炎国国防事业,添砖加瓦的普通一兵!” “好!” “说得好啊!叶组长!” 一听这话,黄策直接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非常豪爽的继续说道! “我就说嘛,叶组长你绝对不是一般的机关干部!” “一看就是跟咱们这群吃沙子的兄弟,没啥区别!” “诶!叫叶组长太生分了!” “要不我叫你一声老叶?” “你也别黄旅长黄旅长的叫,不嫌弃的话,叫我一声老黄就行。” 叶科长:“……” 看着久经风吹日晒,被高原的紫外线一顿“熏陶”,导致面相看起来甚至比叶伟鸿还要老态的黄策。 叶科长站在原地,直接陷入了沉思…… 叫你老黄? 叶科长有点害怕,这事要是让叶伟鸿知道了,得拿七匹狼抽死他…… 而且虽说现在叶科长,是副团职干部,距离黄策只有两级之差,还有蹲点小组组长的加持。 但“老黄”这个称呼,还是稍稍有些……不合时宜? 不过叶科长转念一想,自己将来既然一定打定主意,要来五十四旅好好锻炼自己。 届时,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叶科长下放基层,还是环境非常恶劣的高原,级别肯定会往上提一级,这一点毋容置疑。 那么留给到时身为正团职干部的叶科长,所能够选择的职务,还得是和军事干部沾边的职务,就所剩不多了。 要么是副旅长,要么是五十四旅参谋长,或者是作为第一副旅长,兼任参谋长。 不管是哪种情况,叶科长到时都少不了和黄策这个旅长,天天打交道。 而在私底下相处的时候,俩人也不可能天天叫职务,那样显得关系不融洽。 因此,这种非正式的场合,“老黄”和“老叶”,其实就是叶科长和黄策之间,非常合适的称呼。 但是黄策愿意,叶科长心里却迈不过去这个坎啊! 咱们叶科长,还特么没结婚呢啊! 这就要和四十多岁,已经成家立业的黄策“称兄道弟”,叶科长总感觉自己好像吃亏了一样…… 可没办法,叶科长现在的级别,毕竟在那摆着,职务还非常
相关推荐:
小人物(胖受)
和徐医生闪婚后
靴奴天堂
恶役千金居然是伪娘!
外婆的援交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迷踪(年下1v1)
一梦三四年
毒瘤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