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不配的爱慕者(剧情流H) > 第110章

第110章

个人一路来到城中一处深巷,安亲王头也不回地走入院中,推开正屋房门,却意外地发现芳贵太妃一身素衣,正平静地对着一副画念经。 看到他急匆匆进来,芳贵太妃缓缓回头,问道:“怎么了?” 安亲王一见母亲安然无恙,心里一跳。 不好! 中计了! 安亲王连忙转身拔刀。 “噌——” 刀剑相接,顾玉和安亲王都被强烈的力道冲击地后退两步。 寡言在后面接住顾玉的后背,也拔刀向门里二人攻击。 四个人立刻激战起来。 寡言武功高强,与大郡王打作一团,逐渐占了上风。 顾玉刚刚在阳光下狂奔,眼睛干涩难受,下马跑进院子时,已经带上了轻纱,眼前雾蒙蒙一片,但也能看清安亲王的动作。 半盲的她与安亲王过招,并不落下风,安亲王昨天已经受过一次伤了,打架的过程中,伤口撕裂,渗出血来。 顾玉亦然,昨日的伤势也不轻。 但她动作灵巧,群战不行,单打独斗是个好手,眼看要一剑刺入安亲王的胸膛时,大郡王顾不上与寡言缠斗,挥刀向她劈来。 寡言在大郡王后背留下了很长一道伤疤,顾玉为了躲过大郡王的刀,身形一变,剑锋随之改变,堪堪刺入安亲王的肩膀。 顾玉暗道可惜,若今天拿的是她的三棱剑,哪怕刺入安亲王的肩膀,安亲王也会流血而亡。 身后安亲王府的人呼啦啦追了上来,顾玉趁着安亲王和大郡王都受了伤,飞身一跃到了芳贵太妃身边。 用剑抵住芳贵太妃的脖子道:“安排一辆马车,送我们出城。” 芳贵太妃大惊失色,看到受了伤,相互扶持的安亲王父子,不想让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当即就要撞上剑刃。 安亲王察觉到她的意图,喊道:“娘,不要。” 顾玉及时拽住她的头发道:“芳贵太妃这是想陷安亲王于不义吗?” 芳贵太妃与安亲王脸色一变,若是芳贵太妃因为安亲王死了,只要尸体还在顾玉手上,安亲王依然不敢把顾玉逼得太紧。 等她出去放出风声,安亲王一定会遭天下人唾骂。 死者为大,在锦宜别墅时,那些侍卫竟敢在“芳贵太妃”尸体旁杀人,顾玉就猜到里面躺着的死人一定不是芳贵太妃。 而且来不夜城之后,顾玉多方打听,发现安亲王对芳贵太妃是真的孝顺。 这么一个大孝子,定然不会因举兵造反缺乏借口,就杀死自己的母亲。 所以顾玉知道,安亲王扶灵而走,找刺客在不夜场街头演那么一出戏,甚至把棺材都摔落在地,所以棺材里面的,一定也不是真正的芳贵太妃。 而真正的芳贵太妃,必定是被安亲王给藏起来了。 可昨天她跟寡言,还有殷三爷手下的人,几乎把不夜城所有可能藏芳贵太妃的地方翻了过来,依然没找到。 今晨只能冒险,杀了两个安亲王府的侍卫,换上衣服,混了进去,还让寡言向大郡王那边射了一箭。 安亲王关心则乱,果然上钩,亲自带路把她们带到这里。 未免芳贵太妃暴露,安亲王就把她藏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民巷里。 安亲王和大郡王都受了伤,芳贵太妃还在顾玉手上,跟过来的侍卫们纵使人多,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看向安亲王,请求指示。 安亲王看着顾玉那张与镇国公顾钧益相似的脸,难掩心里愤恨,但是她的剑横在芳贵太妃脖子上,他只能听顾玉的。 对一众侍卫吩咐道:“准备马车,送她们出城。” 不一会儿,马车找来,顾玉挟持着芳贵太妃上了马车。 寡言坐在前面驾车,顾玉一手拿剑抵住芳贵太妃的脖子,一手撩开车帘,对安亲王道: “安亲王,今晨那封信还作数。七日后,在通宁县运河上,我们互换人质。逍遥王这段时间,就劳烦王爷照料了。 您放心,若到时候逍遥王安然无恙,芳贵太妃也会安然无恙。若逍遥王有何不妥,交换人质当天,我也不能保证芳贵太妃会有何不妥。 安亲王,我们后会有期!” 安亲王气得浑身颤抖,却也只能眼睁睁看他们离去。 他和大郡王都被侍卫扶着,大郡王忍着痛问道:“父王,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她出城吗?” 现在只能送她们出城,芳贵太妃在他们手里,若不随了她的意,性命堪忧。 安亲王眼里迸发出滔天恨意,道:“顾玉!我定将你碎尸万段!” 第140章 大战一触即发 马车出了城,疾驰在郊野,顾玉靠在马车壁上,手里的剑在芳贵太妃脖子上一直没放下来,她始终关注着芳贵太妃的一举一动。 实际上,芳贵太妃除了在深巷的民居时,有了一次想撞剑的行为,这一路走来,都十分平静。 芳贵太妃的面相极好,五官柔和,闭眼时像是一尊菩萨,面容满是慈悲。 她手里慢悠悠捻着一串佛珠,嘴里不知道在念什么经。 似乎不是佛经,也不是道家经文。 顾玉听不懂。 听她小声念着,一直处于精神高压之下的顾玉有些昏昏欲睡,但她不敢放松精神。 芳贵太妃似乎看出来顾玉在强撑着,低声道:“累了就休息一下吧,我不会再做傻事,而且外面还有你的人。” 顾玉轻轻摇头,她可不会因为芳贵太妃一脸慈悲相就小瞧了她。 能在先帝那一团脏污的后宫混成贵妃,儿子也险些成为圣上,怎么会是吃斋念佛的简单人物。 到了河边,有水匪村的人来接应她们。 马车是安亲王准备的,里面铺的有软垫。 眼前的小船十分简陋,行在水上也十分不起眼。 顾玉对芳贵太妃道:“芳贵太妃,条件有限,恕晚辈失礼了。” 芳贵太妃没说什么,在顾玉的挟持下上了船。 一路回到水匪村。 她跟安亲王提七天之后去通宁县换人,不是不想早点救君泽出来,而是在不夜城,安亲王的势力太大,就算换过来,他们逃不出去。 安全起见,换人的地点只能设在两方都能把握住的地方。 之所以不直接安排在通宁县里面,则是因为通宁县过于安全,顾玉不能拿君泽的命去赌安亲王的孝心。 万一安亲王觉得一切脱离了自己的控制,直接攻城,那她就得不偿失了。 运河是个好地方,安亲王并不知道运河的水匪是君泽的人,就算有埋伏,顾玉也能有所应对。 (彼时的顾玉还不知道,君泽在地牢里为了拖延时间,已经把运河水匪的底交代了,还推到了她身上。) 而把时间设定成七天,则是给自己留时间。 七天是一个临界点。 她可以拖延到朝廷的兵马到来,也不至于让安亲王太过心急,以至于直接撕破脸皮。 不过,这七天她会尽可能把一切准备周全,整合兵力,制造舆论,拉拢人心,储备粮油、兵器等等。 留给君泽一个直接能上手的局面,这样他才能无缝衔接,上战场运兵布阵。 否则就算君泽回来了,以她们手里的这些兵力,也抵挡不住安亲王的千军万马,同样是死路一条。 同样的,安亲王也不会干等着。 她要做的事,安亲王也一样会去做。 就看两方谁下手更快了。 ------------------------------------- 不夜城,不,整个江南都在讨论一件荒唐事。 安亲王扶灵芳贵太妃,从不夜城正中心的锦宜别墅一路高调回到安亲王府,期间还被圣上派来的人刺杀,当众吐血喊冤。 可是不到一天,又有消息传来,芳贵太妃没死,只是被安亲王带到了通宁县休养,有人亲眼看到芳贵太妃在通宁县。 百姓纷纷表示 荒唐,太荒唐了。 安亲王扶灵,棺材里躺着的不是自己亲娘,还闹那么大一出戏。 而安亲王府一直没有给芳贵太妃出丧,也说明了这一点。 他居然拿自己亲娘做戏,愚弄百姓。 百姓纷纷议论这件事的同时,也不免在心里嘀咕,安亲王做这一切的目的。 最近不夜城风声鹤唳,有几个人议论这件事的时候,被安亲王府的侍卫抓了起来,不知去向。 有这些人的亲属组团去安亲王府喊冤,却被暴力赶走。 然而越压制,人们想要讨论的欲望就越强烈。 安亲王一连几天都冷着脸,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顾玉此番不仅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还让世人对他添了虚伪不孝的印象。 假的芳贵太妃的尸体也不能下葬,原想瞒住世人,不料芳贵太妃被顾玉劫走,再继续做这出戏的话,顾玉定然也会拆穿。 可恨。 大郡王走到他身边,道:“父王,我们要不要先把那个消息放出去。” 这些日子他在城里抓散播不好传言的人,以及处理那些闹事的家属,有些心力交猝。 可是流言猛于虎,在不夜城他还能稍稍压制,江南其他地方却是无能为力。 再这样下去,还未起战,父王就要尽失民心,成了一个笑话。 安亲王睁开眼,芳贵太妃在顾玉手里,他夜不能寐,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开口道:“还不是时候。” 现在放出来,只会加快朝廷增援的速度,假芳贵太妃的丑闻还没过去,现在放出去,不仅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反而显得不可信。 他得等,等真正开战那一日。 现在的一应耻辱,都会在那时荡尽。 大郡王忧心忡忡道:“是,父王。” 同样眼睛里布满红血丝的还有顾玉,这几天里,她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半用。 一分一秒都不能放过。 殷三爷的消息传播得很快,整个江南都知道了,大战一触即发。 只是不知究竟在什么时候。 顾玉和安亲王都知道,就在交换人质的那一天。 所以要慎之又慎。 顾玉连同水匪们秘密来到通宁县,才发现所有朝廷随行钦差而来的官员们都在,唯独少了平沙和刘大人。 南望县一别后,顾玉多方联系也联系不到他们,生死不知。 七天之约即将到来,顾玉站在运河边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发呆,不远处兵将水匪们在一起为明日的交换人质做准备,经过七天的磨合,他们很快融为一个集体。 苏县令走到她身边,道:“以南望县为首,宿安县、泰和城、常淮县、惠安县等,都投靠了安亲王。宝泰县,金江县,永济城派了人往我通宁县递了话,说会支持朝廷。剩下的,另有九县七城,我派了人去游说,都没给确切答案,想来还在观望。” 顾玉道:“辛苦苏县令了。因为我,通宁县要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战场了。” 第141章 你可一定要完好无损地回来 苏县令道:“顾世子这话折煞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通宁县,也不过是大禹朝版图的小小一角,惟愿战争早日结束,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顾玉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顾玉穿越到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深刻体悟到这首诗的意义。 刚到南望县时,她看到街上车马交织,不说富庶人家,就是底层百姓,只要肯努力,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而安亲王管辖的不夜城更是如此,繁华千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说着不夜城又名小京都,实则在许多方面比之京都更胜一筹。 而现在,她从运河一路来到通宁县,沿途经过几个县城,发现人心惶惶,舞榭歌台冷冷清清,商铺闭户,唯有粮铺开着,每日排着长队。 因为各种消息满天飞,导致粮价一路高涨,百姓们怨声载道。 这才短短半个月。 江南就变了一副样子。 可是顾玉知道,这才刚开始。 苏县令叹了口气,道:“顾世子,我担心的是,通宁县虽有存粮,但比之安亲王那里的远远不够,兵器就更不用说了。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许多县兵请辞,在城内招兵,来的人寥寥无几。” 顾玉心生惆怅。 这不能怪人们贪生怕死,毕竟太平了这么久,人们的斗志全无。 何况这也不是外族入侵,比起远在天边的圣上,在江南多年的安亲王更得人心。 他们不愿同胞相杀,并且觉得就算战败,安亲王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既然如此,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 何必去拼命呢。 包括苏县令,顾玉也知道,不是他不感怀安亲王在江南的仁政,而是战争在江南起,唯有在江南结束才是最快的。 一旦安亲王完全占领江南,与朝廷有了抗衡之力,那么天下将会迎来旷日持久的战乱。 所以无论他们做出什么牺牲,都不能让安亲王的兵马走出江南。 通宁县将是第一道防线。 顾玉道:“重金之

相关推荐: 退婚后,王妃带崽嫁皇叔   水深则灵(骨科1v1)   四合院:开局炮轰秦淮如   校霸小少爷alpha被攻略了   狐狸在上他在下   S级alpha的专属猫薄荷   [盗墓同人] 关根今天也想踹死无邪   我只会蹭热度啊!   真香现场   霸总她死活不和我离婚